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织锦/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分类
作者 赵屹//田源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赵屹、田源编著的《织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介绍了民间织锦的历史发展、四大名锦对民间织锦的影响、少数民族民间织锦、民间纵造工具的发展与演变等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

赵屹、田源编著的《织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织锦》介绍了民间织锦的历史发展、四大名锦对民间织锦的影响、少数民族民间织锦、民间纵造工具的发展与演变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

目录

第一章 民间织锦的历史发展

 麻织的起源与发展

 棉织的起源与发展

 丝织的起源与发展

 毛织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四大名锦对民间织锦的影响

 四大名锦

 四大名锦对民间织锦的影响

第三章 汉族民间织锦

 鲁锦

 湖南夏布

第四章 少数民族民间织锦

 土家西兰卡普

 瑶锦

 傣锦

 侗锦

 苗锦

 黎锦

 景颇族织锦

 艾德莱斯锦

第五章 民间纵造工具的发展与演变

 踞织机的结构及织造方法

 斜织机的结构及织造方法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麻织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纺织技术历史悠久。在人们没有认识到桑蚕可以作为纺织材料之前,主要是利用苎麻、葛藤、大麻等野生植物的葛麻纤维作为纺织材料。苎麻为荨麻科苎麻属,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宿根年限可达10~30年以上。苎麻秆表皮可加工制作苎麻纺织用的苎麻纤维。其纤维中间有沟状空腔,管壁多孔隙,并且细长、坚韧、质地轻、吸湿散湿快,透气性比棉纤维高三倍左右,是一种优良的纺织原料。苎麻主要生产于淮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尤以江南出产的苎麻最为著名。

《诗经》上说:“东门之地,可以沤苎。”说明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经用自然发酵的方法来加工麻料。

三国时吴国陆机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书中记载苎麻“缩根地中,至春日生,不岁种也”。“不岁种”是说苎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不需要每年重新栽种。这表明苎麻的特性已被人们所了解,积累了种麻经验。

南朝时,湖南的手工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桑麻纺织业也得到发展,麻纺织技术也已十分先进,“亦有夜浣纱而且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

唐宋以来,湖南便是全国重要的苎麻产地,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其纺织品以麻、葛为主,夏布生产很发达。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湖南当时向朝廷进贡精品苎布的有袁州、筠州等五处。其时,浏阳等地的白苎布数量大,且质量好,誉满京华。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上大蒙笼》诗云:“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苎麻)“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色有青黄两样。”明清时期,苎麻的种植已遍及湖南各府县广大农村,逐渐形成了浏阳夏布生产及贸易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苎麻耕作简便、产量高、效益好,每年于五、七、十月收剥三次。五月收的春麻质量最佳,可织精细嫩白夏布。十月收的秋麻质量较差,只能织粗夏布。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有司亲临督劝,惰不如令者罚。”(《明太祖实录》)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精于织苎麻布。《后汉书·西南夷传》载古代滇西少数民族先民哀牢夷地区以生产“阑干细布”闻名。

葛是一种多年生蔓生植物,又叫葛藤。葛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黄河流域西周时期已广泛利用葛藤织布。葛藤主要生长于中国的东南部一带。这里是古代百越族活动的区域,先民们很早就懂得利用葛的韧皮纤维纺织成布制作衣服。《禹贡》有“岛夷卉服”的记载,孔颖达《尚书正义》注:“卉服,葛越也,南方布名。用葛为之。”反映了古代东南少数民族主要是用葛为原料制作衣服。古代东南一带的葛织品质地精美,由于出于越人之手,所产葛布称之为“越布”、“白越”。其质地细腻轻薄,被视为上好的夏衣布料。  棉织的起源与发展

汉民族最早采用的纺织材料是葛、麻纤维。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曾出土有葛、麻织物。《韩非子·五蠹》关于远古尧时代的记载也曾提到“冬日裘,夏日葛衣”,西周时葛、麻纤维仍是主要的纺织原料。秦汉以后,葛因生长期长,加工困难,逐渐被麻所取代。而麻一年三季收割,故得以在全国快速推广。隋唐时期,全国每年苎麻和大麻布匹的总产量可达100多万匹。南宋以后,由于棉花的广为种植,葛麻开始退出主要纺织衣料的行列,成为专门的盛夏轻薄型织物和丧服的面料。虽然棉花种植在我国大范围普及和棉布生产已是相当晚的事情,但据记载棉花种植早在夏之前即已出现于我国的南部和西南地区。

P1-3

序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