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西汉王朝的衰落?一起翻开这一历史画卷,解读王朝兴衰的历史之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被腰斩的王朝(西汉历史的九个断面)/王朝绝密档案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刘江华 |
出版社 | 中国书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西汉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西汉王朝的衰落?一起翻开这一历史画卷,解读王朝兴衰的历史之谜…… 内容推荐 盛极一时的西汉王朝是怎样建立的?其中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传奇?为什么称西汉为“被腰斩的王朝”? 在汉王朝兴盛近二百年后,又是谁谋逆篡国,竟将刘氏江山拦腰截为“西汉”和“东汉”?这究竟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是什么造成了西汉王朝的衰落?是美色祸国,还是外戚干政?《被腰斩的王朝——西汉历史的九个断面》为您解读另类的西汉历史,破解种种不为人知的历史谜团! 目录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西汉王朝(代序) 总述 王朝缩影 国号、名号与都城 一、国号的缘起 二、皇位的承袭 三、避讳与触讳 四、年号的由来 五、皇帝的名号(年号、谥号、庙号、陵号) 六、西汉的都城 七、外戚的干政 八、西汉的官制 九、西汉的性、婚姻与家庭 十、汉晋时代的单名现象 十一、西汉的历法 十二、西汉的度量衡 第一个断面 权力交棒 皇位传承与立储 一、汉高祖:“商山四皓”鼎力陈说,最终选定太子 二、汉文帝:因为势力小,最终得继位 三、汉景帝:虽得父亲赏识,难赢母亲欢心 四、汉武帝:金屋藏娇,飞来好运 五、汉昭帝:霍光废立两皇帝 六、汉宣帝:宣帝念旧情,元帝得登基 七、汉成帝:后宫有女人,膝下无子嗣 八、汉哀帝:祖母行贿,孙儿登基 九、王莽:杀婿自立 第二个断面 制衡艺术 宗室、朝臣和外戚之间的三角“练” 一、汉高祖:非刘氏而为王,普天下共击之 二、汉文帝:杀母舅薄昭,抑老臣周勃 三、汉景帝:千古奇冤诛晁错 四、汉武帝:主少国疑,外戚多事 五、汉昭帝:年轻明理,君臣互信 六、汉宣帝:为君不可忘本,重封开国功臣 七、汉元帝:优柔寡断,朋党为祸 八、汉成帝:权落外戚,后患无穷 九、汉哀帝:王朝风雨飘摇,最终败于外戚 十、王莽:阴谋篡位,公关策略得逞 第三个断面 意识形态 治国理念,独尊儒术 一、从汉高祖到汉景帝: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汉武帝之后的儒生命运 四、王莽新儒学:托古改制,难收实效 第四个断面 后宫情色 名亡于王莽,实亡于色 一、汉高祖:究竟有几个妻子 二、汉惠帝:皇后死时还是处女身 三、汉文帝:恩准宠臣发行邓氏钱 四、汉武帝:扩充后宫,美女如云 五、汉宣帝:宫闱惊变,皇后中毒 六、汉元帝:美女王昭君,画中失颜色 七、汉成帝:三宫搅乱朝政 八、汉哀帝:为免男宠惊好梦,天子割袍见情意 第五个断面 官员选拔 前亲贤臣,后近小人 一、汉高祖:问才重于问德 二、汉文帝:贾谊受屈,非无圣主 三、汉武帝:任用非常之人,成就非常之功 四、汉宣帝:重视太守一职 五、汉成帝与汉哀帝:不拘成法,改革官制 第六个断面 王朝四至 与匈奴的恩怨情仇 一、汉高祖:白登受困,幸得脱险 二、汉惠帝、汉文帝:和亲匈奴,收效甚微 三、汉武帝:三场大战解除匈奴威胁 四、汉宣帝:匈奴单于归汉 五、汉元帝:边将矫诏,痛歼敌酋 第七个断面 道德法则 提倡以孝治国 一、汉景帝:为孝顺母亲,想传位皇弟 二、汉武帝:没有袒护舅舅,母亲竟敢责备 三、汉成帝:外戚避暑,竟然借住宫殿 四、汉哀帝:孝顺太后,带来尊位难题 第八个断面 皇帝之死 “陵”落黄泥碾作尘 一、汉高祖:死后四天,密不发丧 二、汉惠帝:惠帝驾崩发丧,吕后哭灵无泪 三、汉文帝:顺天地之理,依山丘为陵 四、汉景帝:临终诛杀功臣,殉葬陶俑无臂 五、汉武帝:死前杀尽奸佞,陵墓坟丘壮观 六、汉成帝:死于昭仪床第之间,陵墓成为“烂尾工 七、王莽:无道乱臣贼子,死无葬身之地 第九个断面 王朝灭亡 外戚干政,酿成恶果 一、两次劫财:汉武帝的“告缗”与汉成帝的外戚 二、两个皇帝:汉元帝与汉成帝 三、两对矛盾:内与外,忠与孝 四、两个女人:赵飞燕与赵合德 五、两位太后:吕太后与王太后 后记 试读章节 公元前206年,在汉中做汉王的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正式出兵巴蜀攻打三秦,与项羽争夺天下。五年之后的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十面埋伏,彻底打垮项羽,在定陶汜水之阳(今山东定陶)登基称皇帝,建立汉朝,后定都长安,后世史家一般把公元前206年作为汉朝的开始。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因为刘秀之前曾经出现过16年的王莽新朝,汉朝的历史等于被分成了两段;加上刘秀建国后定都长安城东面的洛阳,于是被称为东汉;而公元前206年到公元8年的215年,则被称为西汉。 一、国号的缘起 按照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传》中的说法,中国历史上朝代的称号,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用初起的地名,如秦、汉;第二类用所封的爵邑,如隋、唐;第三类用当地的物产,如辽(镔铁)、金;第四类用文字的含义,如大真、大元、大明。大明的意义出于明教,明教本有明王出世的传说,经过五百多年的公开和秘密的传播,明王出世已经成了民间所熟知的预言;在国号前加“大”字约始于元朝,朱元璋把国号定为大明,刚好与韩山童的小明王相区别。至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大汉、大唐、大宋等,则是外民族及臣子对当时国号的尊称。 西汉的国号为汉,直接来源于刘邦当年起兵之时。秦国投降之后,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自封为西楚霸王,擅自改变原来楚怀王“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项羽没有分封攻下关中的刘邦为秦王,而是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共32县。据记载,此地原来叫梁州,相当于今天的陕西汉中——因为辖区内有汉水,因此叫汉中。 二、皇位的承袭 中国的历史具有复杂性,使得一些原本并不复杂的问题变得不简单。西汉的皇位如何承袭,就比较复杂。比如关于从刘邦立国起,究竟有多少个皇帝,至少就有11位和17位两种说法。 刘邦的儿子有汉惠帝刘盈,齐王刘肥,燕王刘建,赵王刘敖、刘如意,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后曾为赵王),代王刘恒。 刘邦晚年因为宠幸戚姬,曾经想立戚姬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后来吕雉依靠张良,请来最为刘邦赏识的“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这才改变主意,继续让吕雉所生的刘盈为太子。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在位八年后去世,没有子嗣。之后是吕雉执政,专权九年期间曾经将一个不是汉惠帝亲生的孩子立为少帝,但很快就废掉了;再后来立常山王刘弘为皇帝,没有年号。周勃、陈平等平定诸吕叛乱之后,因为害怕外戚再次作乱,于是有意选择外戚势力比较弱小的刘恒为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文帝,即“文景之治”的滥觞者。 汉文帝之后,帝位传给儿子汉景帝刘启,刘启传皇位给儿子刘彻。刘彻晚年,因为巫蛊之祸,卫太子刘据起兵长安,杀了江充,最后引发一场大动乱。动乱之后,卫太子自杀,刘彻将皇位传给赵钩弋所生的刘弗陵为昭帝。但是刘弗陵短命,8岁登基,仅仅在位14年,21岁时就死去,没有子嗣。当时,辅佐大臣霍光等商量之后迎立昌邑王刘贺。这个刘贺荒淫无度,才当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张安世等大臣废掉,改迎卫太子的孙子刘询为皇帝,这就是汉宣帝。他和刘弗陵统治的40年,历史上称为“昭宣中兴”,汉宣帝也被称为“中兴之主”。 汉宣帝之后,汉元帝刘夷和汉成帝刘骜都先后以太子继位,政权正常过渡;汉成帝虽然拥有绝世美人赵飞燕等,但没有孩子,最后只好立汉元帝的庶孙也就是自己的侄子刘欣为太子;汉成帝死后,刘欣登基成为汉哀帝。通过贿赂赵飞燕等而得以登基的汉哀帝也没有逃脱成帝的命运,无子,即位7年后死去。汉元帝的王皇后和王莽共同拥立元帝9岁的庶孙、中山王刘衎,历史上称为汉平帝。但这时的王莽已经不再是“谦恭下士”的王莽,开始把持朝政,并于公元5年毒死自己的女婿、年仅15岁的汉平帝,立尚在襁褓中的汉宣帝的玄孙刘婴为帝,史称刘孺子。王莽自称假皇帝,三年之后篡国,改称新朝。 王莽新朝统治了16年。王莽末年,西汉的远支皇族、南阳襄阳人刘玄起兵反王莽,为更始将军;后来加盟绿林军,于公元23年称帝,号更始;在位三年之后,被樊崇领导的赤眉军所杀。 因此,西汉王朝究竟有多少位皇帝,也就有两种统计方法。历史学家一般认为共有11帝: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夷、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衍。但如果包括吕后所立的少帝以及常山王刘弘,霍光所立的昌邑王刘贺,王莽所立的孺子刘婴以及王莽、刘玄,在西汉王朝龙椅上坐过、曾经被称为皇帝的一共17人。当然,不论是《史记》、《汉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没有将这6个人看作皇帝,也就是说没有让他们享受史书中皇帝所享受的“本纪”待遇。王莽在《汉书》中只有“传”,刘玄则在《后汉书》中才有“传”,其他人基本上是简单记述。 三、避讳与触讳 根据王建先生著的《中国古代避讳史》所述,在远古社会,人们认为人的名字和人的安全、健康、命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他们不愿意别人使用自己的名字,以保护自身;另一方面,人们也避免说出帝王、尊长的名字,以此来表示对对方人身安全的维护,并显示自己对对方的敬畏,这种习俗叫做避讳。在中国,避讳产生的时代有夏、商、周、秦四种说法。P2-5 序言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西汉王朝(代序) 读者诸君可能要问,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王朝?因为它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1.汉族名称的起源和汉朝有关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大多数,而汉族名称的由来,就和汉朝密切相关。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国家得以重新统一,他的后继者们进一步巩固了汉王朝。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而接下来是更为兴隆的“汉武盛世”。中国以强大先进的面貌屹立在世界东方,威名远播,灿烂的中华文明影响及于海外,当时世界上只有罗马帝国能与之媲美。所以,外民族尊称中国人为“汉人”,中原民族也被称为“汉族”。 2.太初历:汉朝最早确立了以正月为一年之首的历法 秦朝和汉朝初年都以十月为岁首。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实行太初历,改以正月为岁首。太初的含义是宇宙的开端,汉武帝以此命名历法,象征太初年间“改元更化”。从此,以正月为岁首的做法为后世所遵行。 3.五岳的名字在汉朝时得以确立 五岳为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它们是以中原为中心,分别属于东、南、西、北、中的五座大山。自古至今,五岳的名望甚高,因其山势具雄、奇、险、秀等特点,有“五岳归来不看山”之说。 五岳的得名,据说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代,尧命羲和氏四子分管四岳。那时,“四岳”是主管方岳的官吏职称。天子巡狩时,各主管方岳的官吏在驻地选择一座高山,放火发出信号,以召集诸侯。于是,最早的几座发信号的山便成了岳官的首府。舜时,岳官的职称开始与这些名山的山名统一起来。至于作为一种制度,则始于汉武帝之时,到了汉宣帝,才确定五岳为: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中岳——河南嵩山,南岳——安徽天柱山,北岳——河北大茂山。以后,隋代改南岳为湖南衡山,明代改北岳为山西恒山,最后始成今日之五岳。 4.汉唐雄风的源头 清代开始闭关锁国,国人的眼界、思想变窄,国民也变得懦弱。但在西汉,民风是剽悍的,时人多以“男儿立志出边关”为志向: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国共击匈奴,跨漫漫征途,穿关山,越险隘,虽被匈奴拘禁十年,但使命未敢遗忘;汉元帝时陈汤假传皇帝命令,带兵行军千里杀死匈奴皇帝郅支单于。西汉流风所及,东汉班超率36人就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深入险境杀死匈奴在鄯善的使者,威震西域。我们今天所推崇的汉唐雄风,由此发源。 5.首开画像彰功臣 我们今天时常能见到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等功臣画像,这种以画像纪念功臣的做法,其实也是起源于西汉。据《汉书·李广苏建传》所记,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匈奴单于来贺。因为这一重大胜利,宣帝想起了自己的辅佐大臣,于是让人画了霍光等11个功臣的画像,放在麒麟阁,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受此影响,东汉明帝时曾把辅佐光武帝建国的28位功臣画在云台,称为“云台二十八宿”。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把长孙无忌等24位功臣的图形画在凌烟阁,称为“凌烟阁画像”。从此,“凌烟阁画像”成了后世表彰有功之臣的最高荣誉。 至今依旧影响着我们的西汉因子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汉武帝设立太学,从此中国有了最高学府的设置(按照季羡林先生的说法,太学可以说是清代京师大学堂、今天的北京大学的源头)。感兴趣的读者,我们一起翻开这一历史画卷吧…… 后记 作家苏童曾说,写作是欲望的表达。本书的写作就是源于一种对历史进行通俗解读的欲望。 本人在北京大学学的是考古,大部分课程涉及中国历史,就此落下了爱看历史书的病根。两三年前,曾经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廖心一先生的《天子传·明》,有人评价廖先生用小说的笔法在写历史。我读后,将其定位为“明史入门普及读物”,它将繁芜复杂的明朝历史事实删繁就简,并适当加入一些野史故事,读起来轻松有趣。受这本书的影响,我开始着手写《天子传·西汉》一书。 西汉没有明朝那么多的正史记载,也没有那么多的稗官野史,搜集素材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地看《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过了三年,《天子传·西汉》书成。中国书店出版社刘小晖主任看后提出了新的思路,她认为西汉皇帝纪传体类的图书已经很多,应该按照不同的专题对这段历史进行梳理解读;当然,解读还必须有趣,必须有故事。 一直认为,不论是文章还是书籍,都应该给读者一点知识性,一点趣味性,一点思想性。记得在李瑞环的《学哲学 用哲学》中也读到类似的观点,当时就“于我心有戚戚焉”。现在听到出版社同志同样的陈述,自是赞同。之后,历经三个月的修改、补充,《被腰斩的王朝——西汉历史的九个断面》一书终于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至于我所推许的“知识性、趣味性与思想性”是否已经实现、实现了多少,只能等待读者朋友的检验了。但无论如何,我要感谢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叶施水先生。我和叶先生素昧平生,迄今为止也只有几次工作中的通话,他却热心帮助推荐书稿至中国书店出版社刘小晖主任处,他的无私帮助让我感受到“上善若水”的境界。我要感谢中国书店出版社的刘小晖和杨颖两位女士,她们慷慨地为本书奉献了不少金点子;特别感谢认真审读的李裕康编审。 与此同时,自然也难免“俗套”地要感谢妻子樊煜,她作为本书第一读者、在提供阅读感受之余,还帮助绘制了书中的部分图表;感谢我的父母刘丕良、庞永珍,他们帮着照看我幼儿的同时还包揽了家务,使得撰写本书能够无“后顾之忧”地进行;感谢我三岁的儿子刘千帆,在成书过程中,他给我带来了无数的快乐,让我忘却了写作的疲劳。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错漏自是难免,我真诚地接受读者和方家的批评指正。 刘江华 二○○七年六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