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女史/美女与野兽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陶竦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首次全方位地展示了世界美女史的全貌。作品逻辑缜密、文字老到、充满激情,从任何一行读去,都能给人以新鲜感与兴奋感。对于关注历史、关注时尚、关注未来的当代美女、帅哥来说,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得不读的“美丽教科书”。

内容推荐

神话美女、古典美女、现代美女,本书首次全方位地展示了世界美女史的全貌。作品逻辑缜密、文字老到、充满激情,语言通俗,形式图文并茂,绝对是广大关注历史、关注时尚、关注未来的当代美女、帅哥们必读的书籍。

目录

序言

第一编 神话美女

第一章 女神世界的背后<1

第二章 创世女神<3

第三章 母亲女神<5

第四章 爱与美的女神<12

第五章 维纳斯<21

第六章 动植物女神<29

第七章 神话世界的凡人美女<31

第二编 古典美女

第一章 古典时代及其美女<41

第二章 美索不达米亚美女<43

第三章 古埃及三大美女<47

第四章 波斯美女<59

第五章 古希腊美女<64

第六章 古罗马美女<73

第七章 希伯莱美女<86

第八章 非洲美女<92

第九章 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与君主专制时代的女性美<97

第十章 拜占廷帝国的皇后们<107

第十一章 女巫迫害<114

第十二章 意大利美女<117

第十三章 西班牙美女<121

第十四章 英国美女<124

第十五章 法国宫廷美女<136

第十六章 中欧美女<174

第十七章 俄罗斯美女<188

第十八章 中国的六个美女<198

第十九章 印度美女<218

第二十章 女天皇<225

第二十一章 名妓史<227

第二十二章 艺术女神<245

第三编 现代美女

第一章 一个伞新时代的序曲<274

第二章 200年女性美与100年时尚潮<276

第三章 20世纪造星运动<287

第四章 超级模特<299

第五章 政坛美女<308

第六章 现代造美运动<317

第七章 虚拟美女<320

第八章 美女消亡<325

美女的世界史年表

部分参考书籍

第一编<331

第二编<331

第三编<335

代后记

试读章节

主神宙斯的凡间美人

相对于宙斯的神妻,他的凡问美人们的艳名似乎更加卓著些,因为宙斯勾引她们的手段十分出色,是艺术家津津乐道的不朽主题。

在这些人间的美女面前,宙斯经常不以耀眼的神明形象示人,因为那样会吓坏她们。他的惯用手法是通过乔装改扮,让美女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的“囊中宠物”。这些美丽的凡间女子,为宙斯生下了许多希腊城邦的创始英雄,她们生前吃了不少苦,身后留下了虚妄的美名。

下面是几个流传特别广的故事:

欧罗巴是腓尼基国王的女儿,宙斯被她惊人的美貌深深吸引,爱上了她。于是,他设下计谋,让信使墨丘利将腓尼基人的羊群赶到海边,而他自己则变成一头全身雪白的公牛,骗欧罗巴坐上牛背,径直朝海边奔去,并冲破汹涌的波涛,来到了一处新的海岸:克里特岛。他把惊魂未定的欧罗巴放在一棵梧桐树下,恢复了神的原貌,将自己介绍给了欧罗巴。欧罗巴就这样被宙斯的权势和浪漫所征服,嫁给了他,并为他生了三个儿子,其中一位便是克里特国王米诺斯。后来,宙斯慷慨地将这块新土地叫作欧罗巴。这就是今天欧洲的起源。当然,欧罗巴自身超群的美貌和美德,也是人们甘心始终把欧洲叫作欧罗巴的原因。

达那厄是亚哥斯国王的女儿。她曾被父亲阿克里西俄斯的亲哥哥普里托斯强奸,这导致了王国的分裂。阿克里西俄斯膝下无子,神谕说,他女儿达那厄将生出一个男孩,但这男孩长大后会杀死他。为摆脱噩运,阿克里西俄斯将女儿关进了一座铜塔,禁止她和任何人来往。但事实证明,摆脱宿命只能是一种徒劳,或许坦然接受才是正途。一天,宙斯发现了美丽的达那厄,便化身一场金雨,并使用魔法滴穿地牢的天花板,落在达那厄膝上。不久,达那厄就生下了一个男孩珀修斯。国王发现后极为震怒,但慑于孩子的父亲是宙斯,他不敢杀死女儿和外孙,就将他们装进一只大箱子,丢进爱琴海。在宙斯的引导下,箱子漂到塞里福斯岛。在那里,珀修斯长大成人,并完成了惊人的英雄业绩。最后,他失手用铁饼砸死了外祖父,使神谕应验。不知道达那厄淋到金雨是什么感觉?但16世纪威尼斯大画家提香坚持认为,那是一种无限陶醉的感觉。他还专门画了好几幅画,表达那达厄陶醉的神情。

勒达是埃陀利亚国王的女儿。宙斯为她的美貌所迷恋,趁她熟睡之际,变成一只白天鹅,来到她的身边,带给她香味扑鼻的食物,并说:“我是光明之神,我希望生两个外貌一样的孩子,他们长大后所处的位置就像太阳和月亮的位置一样。他们将成为两个神,负责减轻那些做好事的好人离开人间时的痛苦,救护那些遇险的海员。”说完,宙斯就回到了天上。9个月后,勒达在一片密林深处生下了两枚奇异的蛋,一枚中孵出了古代世界第一美女海伦,另一枚中则孵出了孪生子卡斯托尔和波吕杜克斯。后来,勒达嫁给了国王廷达柔斯。宙斯真是无所不能,他可以不经做爱就使对方怀孕。而由于生下三个这样有名的孩子,勒达的名声也就愈加响亮。

伊娥是河神的女儿,长得非常美丽。宙斯深深爱上了她,将她变成了自己情人。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天后赫拉干的。终于,警觉的赫拉嗅出了一丝异样的气息。为使伊娥免遭赫拉的惩罚,宙斯将她变成了一头雪白的小母牛,但还是没有逃过赫拉的眼睛。赫拉将计就计,装作十分喜爱这头小母牛的样子,向宙斯讨作礼物。伟大的宙斯总不能连这点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吧!宙斯无奈,只好答应了。于是,赫拉充分施展出一位捏住对手软肋的、醋意十足的女人的折磨手段,将伊娥交给从不休眠的忠诚的阿耳戈斯看守,使宙斯没有一丝可乘之机。不难想象,即便像宙斯这样伟大的神,这种情形下也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后来,宙斯派智慧的赫耳墨斯设计放掉伊娥。但赫拉岂肯善罢干休?她又派出一只牛蝇去折磨伊娥。伊娥被叮得苦不堪言,只能拼命奔跑,逃到尼罗河边。宙斯缴械了。他向赫拉承认了与伊娥的私情,请她高抬贵手。赫拉虽然贵为天神,这时候也只能妥协,同意宙斯恢复伊娥的原形。宙斯来到尼罗河边与伊娥相会。一对野鸳鸯在经历了一番磨难后,终于修成了正果。

凯莉丝杜是阿卡亚公主,宙斯设计使之失身怀孕,生下儿子阿卡斯。面对主神宙斯,凯莉丝杜只能认命。渐渐地,宙斯喜欢上了凯莉丝杜的善良和娇媚,他常来造访她,看她逗弄阿卡斯玩。天后赫拉知情后,非常气愤,她施展魔法将凯莉丝杜变成一头熊。宙斯自知理亏,只能隐忍不发,在阿卡斯长大后,将他变成一只小熊,陪同可怜的母亲在森林里漫游。最后,宙斯将母子俩带到天国,以天空作为他们游乐的地方。在月色皎洁的夜晚,人们都可以看到他们母子,那就是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

安提娥涅是彼奥提亚国王尼克透斯的女儿。一天,她身上盖着一块薄纱,正在一棵大树下睡觉。好色的宙斯趁机化身为一个长着羊脚的男人,睡到她的身旁。从那天起,安提娥涅就感觉腹中有两个胎儿在蠕动。尼克透斯知道后,极为震怒。为逃避惩罚,安提娥涅离家出走,来到底比斯,与底比斯国王结婚。尼克透斯知道后,派弟弟里戈斯带兵进攻底比斯,将安提娥涅押送回国。途中,安提娥涅产下两个男孩,但她不得不丢弃他们。幸亏一个好心的牧羊人收养了小哥俩,为他们取名安菲翁和泽托斯。安提娥涅回国后,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日子过得非常凄惨。一次偶然的机会,母子相见了。兄弟俩了解了身世,携手打败了里戈斯,并由安菲翁继承了底比斯国王的王位。

潘多拉

在希腊神话传说中,潘多拉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拥有一切天赋的女人”。然而,这一切天赋集中在她身上,却成为一个邪恶的集合体,典型的“红颜祸水”。

相传自从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天上的火之后,主神宙斯非常生气,却又不能从人手中夺走。为了抵消火给予人类的利益,宙斯想出了一种新的灾害。他命令以技巧高超著称的火神赫淮斯托斯创造出一个美丽少女的形象,并给她酷似女神的美貌。雅典娜女神亲自给这个少女穿上灿烂雪白的长袍,戴上下垂的面网,以及鲜花的花冠,并束以金发带。神使赫耳墨斯则馈赠给她言语的技能;爱神阿佛洛狄特赋予她迷人的媚态。这些特异的素质,如果不能很好地应用,无疑是危险的因子。

一切工作完成后,宙斯让她降临到人、神游荡并寻欢取乐的土地上。大家都无比惊异于这迷人的尤物。最终,她嫁给了“后觉者”厄庇墨透斯(普罗米修斯的兄弟)。

普罗米修斯警告厄庇墨透斯不要接受这危险的礼物,要他立刻把她退回去,否则人类会从她身上受到灾祸。然而,沉迷于爱情的厄庇墨透斯哪里听得进去?于是,潘多拉捧来了一只巨大的密闭着的匣子。她刚刚走到厄庇墨透斯那里,就突然掀开盖子,从里面飞出一大群灾害,迅速地散布到地上。虽然匣子底下还深藏着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由于听信了宙斯的告诫,潘多拉在它还没有飞出之前就放下盖子,将匣子永久关闭了。从此,无数的灾祸充满大地、空中和海上,疾病迅速传播,死神阴影幢幢。美貌的潘多拉从此承担起女性作为“红颜祸水”的一切恶名。

P32-35

序言

我们都是天生的、无可救药的美女崇拜者。

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贪婪的目光就在这世界朦胧的图景中搜索那些娇好的面庞。虽然意识尚且薄弱,但凭借与生俱来的直觉,我们就能感受到她们带来的舒适的感觉和莫名的快乐。

如果你碰巧是那种天生情种的话,你还会努力伸出尚不能完全自控的手臂,去碰触她们,感受她们奇异的“质地”,或者翕动鼻翼,贪婪地吮吸她们美妙的气息。当然,你的热情极有可能被当作是无意识,招致阵阵善意的嘲笑。这可能会让你小小的心灵受到刺激。你愤怒,却又无能为力。

这是你生平第一次感受到来自这些娇好面庞的压力。终其一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未能摆脱这种与生俱来的压迫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兴奋感。她们——传说中、现实中和意念中的美女——主宰着你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有时候,我们对美女的崇拜竞如此强烈,如此执着,甚至达到一种不可理喻的程度。举例来说,在人类智慧急剧喷涌的古代希腊,一名被指控为亵渎神灵的妓女,只需扯下披风,裸露出光洁迷人的胴体,便可立挽狂澜,被无罪释放,而仅仅一刹那前,陪审团的先生们还一致要判她死刑!

1957年,23岁的碧姬·芭铎因主演电影“上帝创造女人”而一举成名。据法国《电影世界》杂志统计,那一年发表在法国报纸上的有关她的文字达到100万行,周报上200万行,她还是47%法国人谈话的主题。

1994年,超级模特儿克劳迪亚·希弗穿着黑色天鹅绒服装在罗马的西班牙式舞台上仅仅走了4分钟,却吸引了450万人驻足观看。英国《每日电讯报>撰文指出:当时整个城市都为之“静止不动”了。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历尽了数千年苦难而无比沉着的心绪再次迷乱起来,像崇拜救世主般地对这些素不相识的美人顶礼膜拜?

究竟是什么,让理性、精明的我们不计成本,投入到一场正在把全世界都席卷进来的复制女性美的非理性的消费狂潮之中?

究竟是什么,让象征着人类智慧、力量与磨难的法律、道德、良知,在甚至连一个准确定义都无法作出的女性美面前变得如此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就像那场存在于世界各种文化记忆深处的史前大洪水,女性美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痕迹同样是无法磨灭的。极而言之,一部人类历史,无非就是那些有幸在历史小径上留下过足印的优秀男女的历史。

既然女性美是如此美妙而强有力的事物,那么,我们完全有必要搞清楚它究竟是什么。然而,就像人类语言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如“真”与“善”、“仁’’与“爱”、“道”与“义”一样,要想确知其内涵几乎是~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如此终极性的问题一恐怕只有上帝知道答案,而人类不幸尚未完全掌握与上帝沟通的能力。于是,即便是极其智慧的人们,他们对女性美的看法也是干差万别的。当柏拉图说,美在于恰当的尺度和大小;圣奥古斯丁说,人体之美在于各部分的和谐再加上动人的色泽: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存在于“秩序、对称和明确”中时,萨福却在她的诗作中写道:“美的就是善的”。托马斯。阿奎那说得更加玄奥:“美是完好的标志”,而所谓“完好”,他认为是“对创造者头脑中所有的观念的模仿”。那么,“创造者”头脑中又是些什么7恐怕再不会有人知道了。

大诗人艾兹拉·庞德心目中的女性美只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他的诗作《在地铁站》只有两句:

黑暗人群中幽幽闪现的面孔  潮湿、黝黑的枝上的花朵。

后来,庞德描述了写出这两行诗句的情景:

三年前在巴黎,我从拉孔柯德走出地铁站,突然间看见了一张非常美丽的面孔,然后又是一张,又是一张,再后是一个孩子的漂亮的脸,然后又是一张妇女的美丽的脸。我想了一整天,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句子来表达我所有的感受,可是我没有找到,任何可以用来表达我的这种突如其来的优美感受的词句都逃匿了我……像面前这首短诗就是试图记下那一瞬间情绪的语句,在那一刻里,一样外在的、客观的事物突然转化成了内在的、主观的东西。

纳奥米·沃尔夫则说:美,作为一种客观而普遍存在的实体,实际上从来就不曾存在过。

当我们的大脑被种种互相矛盾的观念践踏一番之后,最乖巧的选择就是承认美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奇妙无比之物。然而,这无异于同时宣布我们在女性美问题上的极端无知。事实真是如此吗7人类最基本的概念,真的无法言说吗?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悲观。因为人的认识无非是人的生存环境和由此产生的人的天性的反映,只要把握了这个根本出发点,女性美的认识就是完全可能的。

在对于美的本质的认识上,恐怕再没有谁比伟大的康德更深刻了。他认为:美是事物合目的性的形式,而事物中的美被感知时并不涉及它的目的。这段话是要告诉我们两层意思:

1.美的本质是事物的合目的性。只有符合人类生存与生育需要的东西才是美的。

2.美的本质是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美的目的是通过外在形式的表达来实现的。虽然人们在追求形式美的时候,并不总是能够意识到蕴含其中的人类的合目的性,但这并不妨碍美的合目的性的实现。

因此,要想真正认识女性美,必须首先了解人类在进化和发展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追求着什么、将会走向何方?

或许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人来说,都是一段过于漫长的时光,但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却只是短短的一瞬。在人类存在的整个过程中,有99%的时间我们都置身于“文明”之外,以打猎者的身份,成群结队地游荡在沙漠、草原、丛林、雪地上。所以,要想理解人类的天性,就必须返回到那段历史中,将我们精神本质的起点放在那个原始的“生物圈”中去加以考察。我们的心灵起点是那些极度落后的小部落人群,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婴儿和儿童们夭亡的比例很高。于是,高度的生存能力和繁衍能力成为人类首先关注的问题,也是最为推崇的优良素质。美就从这里发生了。

生存与生育的优异性,成为美的第一法则。

在对史前文明的考古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大量丰乳肥臀的女性雕像,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维纳斯”。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按照文明史上著名的爱神的标准,它们无论如何进入不了“美”的行列,然而,命名者却坚持认为,在史前人类眼中,它们就是美的化身,就是史前“维纳斯”。在食不果腹的史前人类眼中,这样的体型显示的是充足的食物来源和脂肪储备,是旺盛生命力与强大繁殖力的保证,是何等的美妙『只有这样的妙人儿,才值得男人们寄予繁衍后代、传承血统的厚望,并对她们顶礼膜拜。

更加有趣的是,史前雕像中也出现了一些蜂腰高挑的女性形象。现代研究发现,细腰象征着更强的生育能力。这就证明,食物来源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的时期,人类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向生育与性。对于一个男人来说,除了生存,有什么比让自己的基因得以延续更重要的呢?而对于女性来说,还有什么比显示强大的生育力更有效的吸引男性追求,并从中选择优良品种的方法呢?在父权时代之前——这个时代,有人认为是母权日寸代,也有人认为并不存在过女人当权的所谓“母权时代”——预示着生存和生育优势的女性美,是女性与男性共同的需要。

考古发现,在那个时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远比文明日寸代重要得多的角色,她们不仅是传续男性血统和庇护幼儿长大的妻子和母亲,还可能是开天辟地的女神、决定群体意志的领袖、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或者美丽机智的外交家。总之,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影:没有她们,社会就难以向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们的地位与文明时代的男性地位相当。不同的是,目前尚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男性在那个时代处于受压迫、受限制的境地。这也正是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母权社会的原因。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女性统治特有的宽容与温和决定了她们并不追求严格的等级,也不喜欢采取诸如阶级压迫之类的手段。这种特点在母亲当家的现代家庭中同样存在。考古研究还发现,在那个时代,人类社会相对和平、稳定得多,绝无文明时代那样接连不断的大规模战乱与屠戮。因而,在另一些人目艮中,那是一个远比现实世界美好得多的“大同世界”。

可惜的是,那个时代距离我们已十分遥远,而且被后来的父权日寸代刻意篡改了历史,我们已经无法确知,除了生存与生育功能之外,当时的女性美要素中是否还包含着美德方面的内容。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从生存与生育功能之外寻求美德,乃是文明社会特有的狭隘思想,是轻视和妖魔化女性的产物。也许,在母权日寸代人们心中,生育本就是一种无私的美德,美与美德是不可分割的。

相对于扑朔迷离的母权时代,父权时代的存在却是确凿无疑的。当剩余产品、私有制、等级观念等一系列新的社会现象出现时,一个迥异于母权时代的新的时代——父权时代——诞生了。在两性关系上,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领导者,也不再是合作伙伴,而是私有财产,处于绝对从属地位。那个无所不能的伟大女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约束在有限范围内的“第二性”。女性的外在美与内在美被剥离了开来,其主要任务是为男人传种接代,而要很好地完成这项使命,就要用身体来吸引男人,服侍男人,制造新的优秀的男人。至于美德——女人有美德吗?男人需要女人拥有除了顺从以外的其他美德吗?——就不用考虑了。于是,出现了一个悖论一方面,似乎男人要求女性的并没有改变,依然是强大的生存与生育能力;另一方面,父权时代的生存与生育美又是与之前迥然不同的。这里所指的,无非是“传种接代”和“性快感”,至于令人无比景仰的母性光环早已荡然无存了。于是,女性美的“生育”和“快感”功能被放大到了极致,人类对纯粹“美”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精致,也越来越非人格化。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对青春美的极度推崇。对青春美的推崇本无可厚非,在大部分人类历史中,人们都是在13至19岁之间完成婚配的。人类学家苏珊·弗雷泽考察了454种传统文化,发现女人当新娘的年龄大多是在12—15岁。年龄是女性生育能力的重要信号女性生育的高峰是20到24岁之间;这以后至30岁,是次高峰时期;进入40岁时,女性的生育能力已降低了31%,之后便一直下降;通常一过五十,女性不再来月经,也就不再生育了。白雪公主的不幸遭遇,来自于其继母对于失去美貌这个权力源泉的恐惧感;她最终战胜邪恶继母,赢得王子的心,同样也是得益于美貌。蒙田说:“美给人以强力,给人以益处,我珍视美的这些品质,这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美是人际关系的第一要素,它总是凸现在所有品质之前,引起我们的欲望,充盈于我们的判断,对我们行使着至大的权威,并给人留下奇异难忘的印象。”叶芝说:“要想美貌动人,必须不惜代价。”这绝不是夸大其词。

现代心理学的一系列实验也在反复印证美貌对于女性地位的决定性作用。在一项心理测试中,人们给75名大学男生看了一些女人的照片,并要求从中选出一位女人,甘心为她做如下事情:帮她搬家具、借钱给她、为她献血、为她捐肾、游出一英里的路程去救她、从失火的楼房里把她救出来,甚至为了掩护她而去扑恐怖分子的手榴弹。受试男生大多选择美女,冒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要知道,如果他们真的做了这些事情,是没有任何回报的,但男生们乐此不疲。这就印证了吉姆·哈里逊的话美代表着“天生的不平等”。

杰克·伦敦在长篇小说《紧箍衣》中将对女性美的崇拜发挥到了极点:

我有时觉得,一个男子的历史就是他对一个女子的恋爱史……我一直在爱着她。在我的梦里萦回的是她,不论我白天胡思乱想些什么,归根到底想的也是她。她是无处不在的……我和在我之前的所有贤哲一样,了解女人的真实面目,了解她的种种弱点……可是,命中注定的事总是避免不了的:她的腿是漂亮的,她的眼睛是迷人的,她的双手和乳房是天堂,她的诱惑力是头晕目眩的男子所不能抗拒的……女人吸引着男子,就像北极吸引着罗盘的指针一样。

因为女人在男子眼中……是美妙绝伦的。他品尝到她的甜蜜,嗅得出她的芬芳,她使他热血沸腾……所以女子才有权力去震撼那光明与黑暗的大力神所不能使之颤抖的男子的心灵。

我的一切劳作和发明都是为了她。我种种遥远的梦想也归结到她身上。我制造取火的钻弓和木板是为了她……我驯服野马,战胜猛玛,把鹿群赶向南方,避开日益逼近的冰川,是为了她。也是为了她,我才收割野生的稻谷,驯化了燕麦、小麦和玉米。

为了她,也为了她未来的孩子,我在大树的顶端奄奄待毙,在山洞的入口处同敌人拼搏,在围困中坚守在土墙后面。为了她我在天上划出黄道十二宫。我把十块玉石看成是宜于耕种的月份,朝它们膜拜时,我是在向她祈祷。

女子就像掩护自己雏儿的母沙鸡,总是紧贴着大地。而我浪迹天涯的愿望却老是把我引向闪烁发光的旅途。

对于自身的美及其巨大威力,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清楚,也更会利用这种天赋特权。在另一项研究中,一些人被邀请来与心理学家谈话。期间,心理学家的一位同事进来打断谈话。经过统计,漂亮者平均等待3分20秒就要求心理学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怎么漂亮的人则平均等待了9分钟才这样做。这说明漂亮者觉得自己有资格得到很好的待遇。也正是对由漂亮带来的各种特权(如权力、交配、关注、尊重、认可等)的渴望,为了变得更漂亮一些,女性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然而,下面的事实显示,女性美所宣示的权力,本质上并不属于女性本人,而属于其拥有者——男性。身边女子的容貌越出众,越能说明男子的成功,而女人本身却并不总能从中获益。研究发现,漂亮女人跻身高层的可能性很小,对于有事业野心的女性来说,一定要尽可能不惹人注意,尽可能显示出男子气概。

事实就是这样女性美是属于男人的,是男人的私有财产,是男人用以显示优越于他人的“宝贵财富”。美与丑是判断社会地位高下最灵敏的测量计。无论什么国家,只有占统治地位的阶层才可以将自身的体貌特征作为审美的标准;只有他们才有足够的时间、金钱和权力去达到这种审美标准;也只有他们能拥有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美人儿。

我们以人类历史上的几次以瘦为美的潮流为例,分析占据统治地位的阶层是如何来主导女性美的潮流。一次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当时,普通女性必须做大量体力活才能填饱肚子,繁重的劳动使她们的身体变得壮实、红润。为了显示区别于劳动者的优越感,贵族阶层把病态、苍白、颀长作为美的标准予以推崇,因为,唯有不从事繁重劳动的她们才可能在那个时代保持病态、苍白、颀长的身材。于是,“美”成为“地位”、“身份”的代名词,你的体型与脸色就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人,你属于哪个阶层。如果你碰巧出身下层却天赋优异,生就一副“富贵相”,那也没关系,上层社会的公子哥们儿很有闲暇和兴致把你引入他们的圈子。

当今社会,维多利亚时代苍白、颀长等审美观念又一次复活,这同样是社会地位在起作用:那些整天坐在电脑前足不出户、光照不足、脸色苍白的中产阶层女性无疑是普通人羡慕的对象:方便的避孕技术也使得现代女性比前人因更多失血而脸色苍白。然而,中产阶层并非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领风气之先者,真正的“上流社会”是被夏威夷阳光晒成棕色皮肤的那一批人,只是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贵族阶层的审美观不再能垄断整个社会的审美标;隹,于是出现了双重标准:一重是所谓“大众”的,由中产阶层来引领:另一重是所谓“小众”的,由贵族阶层主导,中产阶层是其拥趸。

不仅生理差异可以区分人的等级,种族差别同样严格区分着人群。人们往往倾向于将自己种族的生理特征作为美的标准,而将其他种族的生理特征视作丑陋,甚至可怕。比如,黑人的最爱是黑美人;泰国女子虽然绝对不符合西方的女性审美观,但她们曾认为,任何一个泰国女子都比欧洲女子漂亮;1860年被派往美国的日本武士代表回来报告说,西方女子的眼睛大得像“狗眼”,令人生畏。达尔文发现,“当看到白皮肤时,非洲摩尔人……皱着眉头好像在颤抖”,还以为见到了鬼魂。今天,种族之间的鸿沟在渐渐消弭,但其阴魂却久久不散。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世界各个族群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同胞。在这里,肤色严格区分着社会等级。美国第一批移民来自北欧和西欧,然后是南欧人和东欧人,今天则主要是亚洲人、中南美洲人和非洲人。因此,美国的理想美女首先是白种人。1921年,第一位美国小姐玛格丽特·戈曼是一位拥有蓝色眼睛和金黄头发的高中学生。虽然1945年选出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犹太籍美国小姐贝茜·密尔森,1984年非洲裔的瓦莱莎·威廉姆斯成为美国小姐,但并没有改变白人的主流地位。1991年,纽约消费者事务部发表报道《看不见的人》,宣称他们对27种全国性杂志社的1.1万份广告、157份时装目录单进行调查统计,发现96%的模特儿是白人。虽然芭比娃娃被人赞誉“不仅代表了美国或消费社会的妇女形象,而且代表了一种超国界、超伦理、超地区的女性准则”,但从1959年到1980年的20年间,其形象都是金发碧眼。人类学家道格拉斯·琼斯说

只要社会中还存在着等级划分,只要人的身体特征还决定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那么体貌上的标准对人的审美观念就会产生影响,个人和族群的社会地位——特别是他们在婚姻市场上讨价还价的条件——不仅仅依赖于他们的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而且也依赖于他们身体特征上与占主导地位的人们的距离,纳奥米·沃尔夫则说:

美是一种金本位的货币体系,在任何经济体制中,都由政治起着决定的作用。而在当今的西方社会,一个最后形成的、也被认为是最好的信仰体系就是保持男人的统治地位永不动摇。

这绝对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我们不必对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民主化浪潮抱太大的希望。既然美的第一个本质就是代表生存与生育的优异性,则它总是会千方百计地保持这份优异性、特殊性。中国古代皇帝宣布,黄色是皇家专用的颜色,只有皇室成员才可以使用,其他人胆敢僭越,就要惹来杀身之祸,从而垄断了对黄色这个当时最权威色彩的使用权。类似的规定,在世界各地的历史上都曾出现过。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1793年,法国国民会议规定:“不论男女,任何人不许强迫任何男性或女性以某一种特定方式着装……每个人都有自由穿适合他或她的,或者他或她喜欢的衣着和装束。”从此,皇室对于美的绝对垄断被取缔得一干二净。但是,美所代表的等级裂痕非但没有弥合,反而愈加拉大。时尚,以一种看似民主的形式,不断创造着新的等级专制。

时尚的本质是一种“夸耀性消费”。这种行为在动物身上普遍存在。比如,雄孔雀总是以一条长长的尾巴自我炫耀,其潜台词是这样华丽而不实用的装饰品,必须有足够的养份保持其外形,必须有强大的免疫力使之免受寄生虫害而充满光泽,我拥有这样一条尾巴,足以证明我的条件之优越,值得异性来追随我。正如孔雀无需凭借行政命令或武力镇压便可凭借尾巴划分等级,时尚也不拒绝任何人拥有,但由于权力、财力和天赋等方面的差异,等级线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人都不能僭越,否则将会带来破产。

无疑,生存与生育的优异性是女性美的第一法则。但是,如果仅仅止步于此,则无法标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区别。人类探索女性美的持久兴趣及其达成的一系列标准,成为女性美的第二法则。

东方人的感性思维方式和神秘主义倾向,使之对美的解释笼统而模糊。中国先秦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美是尽人皆知的,同时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如果硬要违背自然规律去阐释这不可言说之物,往往会不得要领,甚至会将人导向不择手段去追求你所说的美的东西,这就不再是美,而是恶了。佛祖释迦牟尼则说:“世间之人,都以面容作为评美的标准,而我认为,身能不贪钱财,口能不说恶言,意能不起邪念,这样才是美!”总之,美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无法说清楚的。

重视理性思维的西方人则很早就开始了从比例和数字的角度诠释女性美的历程。艺术史家乔治·何塞曾经指出,西方艺术中最重要的人体比例体系来自公元前5世纪希腊雕塑家玻利克力图斯,他的雕塑“执长矛的男人”和“受伤的亚马逊妇女”为后世男人和女人的形象树立了比例标准。伯拉克西特拉斯则以雕塑“尼多斯维纳斯”确立了女性人体美的标准。这些人体规则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文艺复兴时期是人体比例研究的发达时期,艺术家们以完整和秩序为核心,深入探讨了人体的比例。丢勒以自己的手为尺度,作为衡量比例关系的标准,让中指长度与手的宽度相等,而手的宽度又与胳膊的长度成相当比例,并由此确定了整个体长的比例关系。他的手是一双修长的手,似乎就是为了美而生的。丢勒还提出,脸长应该分割成4个相等的部分,而其他的人认为只能分成三部分:从发际到眉头是一部分,从眉头到鼻翼又是一部分,从鼻翼到下巴则是另一部分。当时的绘画指南则告诉我们:耳朵的高度和鼻子的高度是相等的,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与鼻子的宽度也是相等的,嘴的宽度为鼻子宽度的一倍半,鼻梁的倾斜度与耳朵的中轴线应当平行等等。这些规则一直支配着西方艺术对人体美的表现,进入20世纪后,更成为整形外科手术的基础,被用以重塑或再造人的脸型。

另一位研究比例的著名人物是维特鲁威,他在《结构》一书中描述了被他称作“良好形体的男人”,这个男人的脸被平均分成三份,头颅的长度是身高的11%。达-芬奇给这本书画了著名插图。他以维特鲁威的标准作为绘画的理想模式,画中人物的胳膊和腿被拉长了,身体被容纳在一个完美的正方形和圆形中。也就是说,维特鲁威的比例虽然优美,但却不符合实际情况。

人体比例学家勒斯里·法卡斯的研究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他用两脚规对200名妇女的脸进行了测量,其中包括50名模特儿,并请人给她们的美丽程度打分。然后,1世将测量结果与古典美的标准进行比较,结论是:古典的标;隹并非理想,其中有许多事实上证明并不重要,譬如对耳朵和鼻子的相对角度的要求。还有些纯粹是理想化的数据,因为在测量中没有一张脸或一颗头是严格按照两分法、三分法或四分法形成的。此外,美女眼睛间距比标准要宽。

法卡斯的精细研究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是美的标准根本不存在?如果这样想的话,无疑是太消极了,而且现代整容术也将失去存在的依据。事实上,造成差别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测量不;隹和主观臆测的可能,也有时过境迁,往日标准不再符合今日要求的可能。有一点必须肯定:对女性美作比例与数字的研究,是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的必由之路。并非所有的比例和数字都是无效的,现代整容术的成功证明了这些研究的存在价值。还有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数学比率:“菲”,或者称为黄金分割(黄金比例/神的比例)。“菲”是以希腊雕刻师菲迪亚斯的名字命名的,它表明通过一条线段的分割,使事物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之比等于较大部分与整体的比率,约等于1:1618。人们认为,这个分割点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短、长边之比符合这个比率的长方形被称作黄金矩形,是所有四边形中最富美感的。在生物学界,这个比率以各种形式得到体现。比如,人类每一根手指的三个接合点彼此都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每一节大致是下一节长度的1.6倍。费希纳则证明了黄金分割也有失效的时候,他测量了22家博物馆和艺术长廊的2万张画,发现黄金分割比率并不是这些名画高和宽关系的必要特征。费希纳的研究并不足以全盘否定黄金分割的美学意义,只是证明它并非唯一的美学比例。

无论是生存与生育的表征,还是比例与数字的组合,迄今为止,我们所谈论的女性之美似乎都是外在的,至少是依托于实在之物而存在的。然而,有很多人确信,美是一种内在精神的外化,缺乏内在之美,无以化生外在之美。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对此,我们首先关注到的是,我们对于外在之美的感受是内在的、震撼心灵的。只要对照一下英文中用以描述美女的形容词及其原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明白,女性美是一种触及人的内心的东西:

非凡的(breathtaklng,原意为拿走人的呼吸)

尤物(femme fatale,原意为致人命的美妇)

了不得的(knockout,原意为击昏过去)

妙不可言的(drop—dead gorgeous,原意为倒下死去)

令人吃惊的(bombshel]’原意为狂轰滥炸)

极富魅力的女子(stunner,原意为使人昏迷)

惊人的(ravishlng,原意为抢劫)

纯粹的理性是难以解释人类的这种强烈情感的。

事实上,西方世界既存在着理性解释女性美的传统,同时也存在着对美的感性化、情感化、道德化理解的传统。

柏拉图认为美是内在精神的外在显现。美,就像真理和正义,是一种纯精神性的存在,肉体美可以看见,精神美却永远不会真正显现。柏拉图的见解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者中间颇为流行,马希里奥·费奇诺说,美是“表现善的花朵。这朵花,就像是一种诱饵,只要受到它的诱惑,在它之中所潜伏着的善就会吸引住所有看见它的人……我们是不会知道隐藏于事物天性中的善的,也不会去渴望它,除非我们被显现于外的美所引导。”波尔达赛厄·卡斯蒂柯里奥在1561年写道:

美是神圣的……鲜有邪恶的灵魂寄寓在漂亮的身体里,因此,外貌美是内在善的真正表征……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美善同一,在人体美方面尤其如此。我要说,我们肉体美的直接根据就是心灵美。

教会领袖则否认肉体美的存在。“肉体中不存在美的东西。”圣克莱门特说,“神之子必须禁绝这种肉欲之物”。杰罗米将肉体看作必须加以征服的东西。基督教导他的门徒,要摒弃欲望和这个世界中所有其他的短暂之物。

无论怎么说,肉体美与精神美存在联系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由于禁欲主义的影响,肉体美的名声一向不佳;虽然出于对女性的仇视和诋毁,女性美中所蕴含的精神因素长期得不到重视,但肉体美中的精神美却始终没有从历史舞台上隐退。对于女性美的本质及其与男性所谓“崇高”特征的关系,恐怕没有人比伟大的康德认识得更为透彻了。康德可能是第一位认识到女性终将与男性在这个世界上并驾齐驱的伟大预言家

第一个称女子为美丽的性别的人,也许只是想恭维她们,其实他表达出来的意思超过了他自己的预料。我们姑且不说女性容貌清秀、线条柔和,她们面部表现出来的友好、戏谑、和蔼比男人更强烈、更动人……除此之外,女性心灵结构本身首先是具有独特的、和我们男性显然不同的并且以美作为主要标志的特征。如果并不要求高尚的人推让荣誉,将美称割爱给他人,我们就不妨自称是高尚的性别。但是,切不可把这番话理解成这样:妇女似乎缺少高尚品德,而男子似乎缺少美。恰恰相反,倒是可以认为无论男女都是二者兼而有之,只不过女人身上的其他一切品德都是为衬托其美的特征而组合在一起,而在男子的各种品格中,以作为男性的显著标志的崇高最为突出……

妇女有较强的爱美、爱优雅、爱漂亮的天性。女性自幼就非常喜欢穿得漂亮,以修饰打扮为乐趣。她们有洁癖,对凡是使人反感的东西都很敏感。她们喜欢谐趣,只要她们的心情好,可以拿些小饰物哄她们开心……妇女非常会体贴人,心地善良,富于恻隐之心,讲究美而不注重实用……她们对极其微不足道的羞辱都十分敏感,对一丝一毫的怠慢和不尊重,也能觉察出来,总之,多亏有了妇女,我们才能识别人性中关的品格和高尚的品格;女人甚至使男子也变得较为精细……

女性的智慧同男性的智慧不相上下,差别只在于:女性的智慧是美的智慧,我们男性的智慧则是深沉的智慧,而这不过是崇高的另一种表现

一种行为之所以美,首先是因为它轻松自然,仿佛无须费力;而花费气力和克服困难,总是令人赞叹的,因而属于崇高行为之列……

美最忌讳的是使人反感,而和崇高相去最远的是令人失笑,,因此男子最感难堪的是被人骂为蠢才,女人最感难堪的是人家说她丑陋。

进入现代社会,由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精神美的意义再度被发现,并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女性的精神世界与男性同样丰富而深刻,内在美完全可以增强肉体美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内在精神之美,即便拥有海伦般的身体之美,也只是一朵“恶之花”,注定会“昙花一现”。要想成为一名现代美女,必须内外兼修,表里俱美。女性美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本书不是美女史的学术专著,充其量,只是一本普及读物。然而,即便是普及读物,只要涉及“史”,也必须有明确的历史观。这是历史类读物的最低要求,也是作者基本立场的反映。本书着重从男女两性关系发展的角度,将美女史划分为“神话美女”、“古典美女”和“现代美女”三个阶段、三种类型。其中,所谓“神话美女”,其实就是前面谈到的(可能存在的)母权时代的美女;“古典美女”则是父权时代的美女。这两类美女的差异,前面已有所论及,正文中还将谈到,这里不再赘述。这里需要重点讨论的是所谓的“现代美女”。

作者认为,从两性关系的角度来看,“现代”这个概念并不能代表一个可以与“神话时代”、“古典时代”相提并论的完整的历史时代。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母权时代、父权时代之后,正在逐步走向一个男女共治的全新时代。而所谓的“现代”,其实只是由父权时代走向男女共治时代的一个过渡时期。它(象征性地)发端于法国大革命,走过了200多年的历史,但还远远没有走完其漫长的历史轨迹。当今世界,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男性,但女性权力崛起并争取与男性共治地位的努力同样引人注目。其发展潮流,可谓是浩浩荡荡,不可阻遏。1960年,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当选斯里兰卡总理,成为世界首位女性现代政府首脑,开启了现代社会女性当政的先例。从此,这股潮流便不断推进,一大批女性政治家登上政坛巅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其即将于2008年举行的新一任总统选举,很有可能产生第一位女总统。鉴于美国在当今世界的主导地位,因此,此一事件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难发现,一个迥异于数千年来男性主宰世界的历史进程正在出现和形成,世界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美貌已经成为女性政治家“自为的”,而不是“自在的”特殊权力。

不仅政坛情况是这样,社会的其他一些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甚至有一些行业,男女同工不同酬,女性收入远远高于男性。虽然整个社会的权力架构还没有被彻底颠覆,但我们已经嗅到了时代巨变的气息。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新时代,最有可能出现的权力结构是男性与女性共同治理这个世界。随着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许多变化正在我们身边真真切切地发生了:社会赋予女性的角色正在不断丰富着,许多原来被男性垄断的行业中出现了女性的身影;女性追求美的步伐不仅没有放慢,反而进一步加快,其根本动因在于,美不仅可以使女性赢得更多的男性青睐,而且直接赋予她们巨大的社会权力——就像强壮的男人所天生具有的优势;有权有势的男人消费女性的古老活剧虽然仍在上演,但女性也开始消费男色,女人同样可以购买男性“服务”,体会做“主人”的感受……总之,女性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到这场关系切身利益的“玩转地球”的游戏中来。

与此同时,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又从技术上确保了女性变得更美的愿望的实现。一个空前庞大的美容产业出现了,它裹挟着数以亿计美元的投入、无穷无尽的梦想和人类各种奇思异想,创造出了人类有史以来最蔚为大观的制造和消费美的产业。女性美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甚至不再是稀缺资源,就像世间万物都有着盛极必衰的规律一样,人人都能够成为美女的最终结果,是彻底毁灭女性美的价值。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面临着美女消亡的命运。历史上无数次重演的为争夺一名绝代佳人而引发旷日持久战争的奇迹,再也不会发生了。未来的某一天,可能一位拥有今天我们认为是美的全部要素的女子,也再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欲望了。女性美的平民化和普世化,带来的将是美女的消亡。

可怕吗?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临,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人类继续存在,就永远会有新的神话刺激我们的神经,亢奋我们的精神。还是那句老话:我们在本质上是那群远古日寸代在雪地上追踪猛兽足迹的孤独的猎人,我们永远会像婴儿渴求母乳一样地渴求心灵的寄托。人不能没有信仰,也不会没有信仰。旧的图腾柱倒下之日,正是新的图腾柱树起之日寸,灯塔一样地照亮我们依然幽暗的心灵。只是那样的未来时代离我们实在太过遥远,除了作诗意的畅想,我们无法真正了解未来,把握未来。

对我来说,写作一部完整的“史”书,实在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我既缺乏系统的史学研究训练,又公务缠身、难以静心。好在从世界史角度全面介绍美女历史的现成作品阙如,即便是浮光掠影地作一番巡礼,也不是全无价值的。本书在人物选择上,难免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一则由于本人孤陋寡闻,遗漏在所难免;二则东西方文化在当今时代客观存在的地位差异,使各种资源来源极不平衡。对此,我已经有所察觉。比如,古代印度人对于女性美与情爱的认识何等发达,研究何等精细,描述又是何等丰瞻!印度美女实在应该在世界美女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但由于资料所限,本书只作了简略介绍。又如,非洲、东南亚、大洋洲、中亚等地均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明,美女史想必也是极为绚丽多姿的。然而,作为弱势文化,他们的历史鲜为我们所知。这又给本书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因此,本书的付梓绝不应视作本人对于美女史探索的“完成”,而只是“暂告一段落”。本人还将继续在这个领域拓宽视野,充实新知,提升理解。这绝对是一项有意义、有意思、有意趣的工作。

后记

有这样两类书:一类是“天才之书”,全凭作者“无中生有”,天才想象;另一类则是“勤奋之书”,作者往往积数年之功,埋首书堆,铢积寸累,细大不捐,终成完篇,虽无“英才天纵”之豪气,却也不失“春种秋收”之踏实。本书如果还值得一翻,则应归入“勤奋”之列。“天才之书”可以一无依凭,“勤奋之书”则需要方方面面的助力。积两载光阴完成拙作之际,本人最想做的,是对给予本书大力帮助的好友亲朋表示感谢。

本书最初的创意,来自我的良师寒川子(王月瑞)先生。他头脑中有太多奇思异想。只可惜上帝一天只给他24小时,很多创意他都无法亲手付诸实现。于是,由我接续他的创意,并将其丰满成一部小书。

本书责任编辑、文汇出版社的张衍先生对本书的宽容令人感动。本书最终交稿时间比原定足足推迟一年多,张先生始终耐心等待,热情鼓励,终使本书未因急于交稿而过于草率。

本书最大的困难在于:(世界)美女史这样热门的题材,遍寻书市,竟难觅相关专著的踪影。这既是严峻挑战,恐怕也是本书最大意义之所在。于是乎,本人抱定老老实实的态度,搜罗各类参考书籍和文章,积少成多,顺缕成帷。字里行间,虽不乏个人意见,更多的却是前辈专家学者的成果。鉴于本书非学术作品,不一一注明出处,特附上参考书目,以示感谢!因篇幅所限,本书所参考之学术论文恕不一一列出,在。此一并致谢!

家人在本书写作期间也给予本人大力支持,宽容本人对于家庭的失职,在此也要诚致谢意。

记得达·芬奇说过:劳动一日,可得一日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一段时日的辛劳之后,放自己几个礼拜的假,或许就是对于自己最好的奖赏吧!

二00七年六月八日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好选题、一个好作者、一个新领域,一种像小说一样好读的活泼风格,注定了这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好书。

——杨扬

这是一本很“HIGH”的书,以最“IN”的方式,首次全方位展示了世界美女史的全貌。作品逻辑缜密、文字老到、充满激情,从任何一行读去,都能给人以新鲜感与兴奋感。对于关注历史、关注时尚、关注未来的当代美女、帅哥来说,是一本不得不读的“美丽教科书”。

——玛红兵

上世纪初,美国学者保罗·卡鲁斯以一卷《魔鬼史》震惊文坛、撼动人心;跨越一个世纪的时空,本土作家陶竦续写世界全史著作《美女史》,与之遥相呼应,完美演绎“美女与野兽”的惊艳主题。

——寒川子(王月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