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研究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出发,结合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从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对中国农村信用社风险识别、度量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种类、各种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寻求适合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识别和度量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贷款风险定价机制,探索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贷款价格定价方法。为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工具,为提高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农村金融监管、促进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发展提出相关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存在着严重的金融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对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本书从研究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出发,结合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含农村信用社,2003年以来由原农村信用社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2006年末以来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从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对中国农村信用社风险识别、度量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种类、各种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寻求适合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识别和度量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贷款风险定价机制,探索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贷款价格定价方法。进而为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工具,为提高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农村金融监管、促进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发展提出相关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一,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利率风险也将显现。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结构单一和不良资产比重过大两个方面。
第二,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面临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并且已经发生多起严重的支付危机。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存在流动性风险的原因是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合理、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资产质量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金融市场发育水平低、突发事件引起的资金需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资产质量是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产生流动性风险的核心原因。
第三,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同样面临着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风险,利率风险也开始显现。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包括:逆向选择效应和逆向激励效应,恶化资源的配置效率;利率市场化蕴涵着道德风险;存贷款利差收益减少,信用社盈利能力下降风险;流动性风险加大。同时产生了重新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准风险、选择性风险等长期利率风险。
第四,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为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经济的高风险性;农村乡镇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经济转型时期制度与法规建设的滞后与不稳定性;社会信用脆弱,金融债权缺乏法律保证等。一类为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自身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引发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其中,制度的不完备和制度的变迁是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制度的不完备产生于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设立初始;人民公社时期,农村信用社出现了频繁的制度变迁和管理权的变动,农村信用社风险日趋严重;1979年以来,农村信用社开始了多轮次的改革,但其产权不清、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等制度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第五,根据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以及长期以来缺乏风险度量的现实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度量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在国内外金融机构总体风险度量的相关理论和具体方法基础上,参考他人研究和国内外实践,设计了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值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对所调查的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进行评分,以反映其总体风险状况。其次,针对中小型金融机构及其信贷对象的特点,提出了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还是加强对传统方法的有效应用。一是加强和完善传统的专家制度法(如:5C方法)的应用,并强化中小型金融机构内部监控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加强贷款监督检查。二是要加强对贷款的评级分类管理,全面推行5级分类管理。三是建立贷款信用评分系统,有效评价信用风险,为中小型金融机构贷款决策和贷款风险定价服务。本书根据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特点,采用Logit模型,构建了农户信用评分系统,利用有关资料,对中国中小型金融机构农户贷款违约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总体可以有效预测农户违约情况的发生。再次,针对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规模较小、资产负债结构简单的业务实际情况,以及整体风险管理能力较差的现实,选择了缺口分析法作为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在利率风险管理最初阶段的风险衡量方法。并利用HXC农村信用社资料进行了利率风险分析案例分析。
第六,探讨了如何搞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度量及管理问题,提出了首先要搞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预测,包括日常流动性需求、临时流动性需求、季节性流动性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流动性需求的量;其次要强化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统筹管理,提高中小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增强经营稳定性改善资产负债状况。
第七,针对中小型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和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提出了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风险定价的基本原则,设计了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风险定价模型,同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风险定价的案例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用于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风险定价。
第八,探讨了中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分析了农村民间金融现状及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状况,探索了降低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的途径。
第九,提出了搞好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环境;强化资本金管理,制定风险控制硬约束;以贷款风险定价管理为核心,制订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降低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创新:
(1)以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对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结合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详细阐述了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种类和风险现状,探讨了风险产生的原因。
(2)构建适合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现实条件的内部风险度量模型,选择适用于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度量的方法与技术。
(3)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构建有利于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财务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定价机制。
(4)依据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现实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套系统的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对策与方法。
摘要
第一章 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其评价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6 数据资料来源说明
第二章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2.1 风险管理基本概念
2.2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特征与程序
2.3 银行机构整体风险度量理论
2.4 信用风险度量
2.5 流动性风险衡量
2.6 利率风险度量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现状
3.1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表现
3.2 信用风险及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
3.3 流动性风险及中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现状
3.4 利率市场化风险及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利率风险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因素分析
4.1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的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4.2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因素分析
4.3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原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制度变迁与风险
5.1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制度研究回顾
5.2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制度变迁与风险
5.3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制度风险的经济学分析
5.4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制度风险博弈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度量及管理
6.1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度量
6.2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
6.3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利率风险衡量方法选择
6.4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度量与管理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定价
7.1 贷款风险定价理论
7.2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定价现状及影响因素
7.3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定价模型设定及其案例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其风险
8.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类型及规模
8.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
8.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管理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农村民间金融风险
9.1 农村民间金融概念及其现状
9.2 农村民间金融风险
9.3 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10.1 研究的主要结论
10.2 相关对策建议
10.3 进一步研究说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