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沈从文作品(学生版)/名家作品名师赏析系列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沈从文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沈从文作品精选集,收入其在中短篇小说和散文方面的代表作。包括小说《边城》《三三》、散文《西山的月》《云南看云》、湘行散记《鸭窠围的夜》《虎雏再遇记》等。这些文章具有浓郁的湘西色彩,凸现出特有的风韵和神采。语文名师李竹平对于每篇文章都有精彩的赏析,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文意,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沈从文的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其特有的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以及对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动人描绘,值得每个读者细细品味。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苗族。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沈从文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作品结集有八十余部,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著有小说集《边城》《长河(精)》《八骏图》《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蜜柑》,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文论集《云南看云集》《烛虚》,长篇童话《阿丽思中国游记》,论著《中国服饰史》等。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风格独特,融写实、记叙、象征于一体,字里行间散逸着迷人的乡土气息,并有着对人性的隐忧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之父”。 目录 第一辑 中短篇小说 虎雏 边城(节选) 第二辑 散文精选 遥夜 西山的月 废邮存底 云南看云 第三辑 湘行散记 鸭窠围的夜 虎雏再遇记 序言 美的赞歌,美的诗篇, 美的华章 一提到湘西,很多人都 会想到一个名字——沈从文 。湘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似乎去湘西找到的答案, 不及读沈从文的《边城》《 湘行散记》等书更有令人印 象深刻、且感到满足的收获 。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 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 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 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 ,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 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 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 ,一只黄狗。” 湘西就是从《边城》的 这一段话里走进千千万万读 者心中的,因为每一个阅读 《边城》的读者,都会觉得 它就像一曲善与希望的田园 之歌。20世纪20年代到30 年代,年轻的沈从文用那支 返璞归真、充满温暖抒情浪 漫气息的柔和之笔,为湘西 写下了一篇篇“健康、优美 、自然”的小说和散文。这 本书中所选的,正是他这一 时期优秀作品的代表。 一、人性美的赞歌 在这本书中,我们会遇 到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并且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边城》里,翠翠淳朴明 慧,天保豪爽慷慨,傩送聪 明细腻,爷爷厚道真诚;《 三三》里,三三清纯质朴, 诗意天真,妈妈纯朴善良; 《虎雏》和《虎雏再遇记》 中的那个“小子”聪明伶俐, 外表温雅,骨子里充满了野 性…… 读着这些生活经历和性 格品性各不相同的人物的故 事,会有忧伤,会有遗憾, 但是,最后留在心中的,往 往都是一份温暖的感动,会 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会 对更加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希 望。带来这种阅读感受的, 就是这一个个故事中洋溢着 的生动的人性美,仿佛每一 个故事,都是人性美的赞歌 。 不是吗?虽然《边城》 中,爷爷去世了,天保出了 事,傩送远走他乡,翠翠仍 然像爷爷那样守在摆渡的岗 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 来。读着《三三》,我们会 跟着三三一起欢喜,一起烦 恼,一起幻想,那都是因为 我们从故事中遇见的是那么 天真清纯的一个乡下女孩。 沈从文先生这个时期几 乎所有“湘西主题”的作品, 都是在表达对“健康、优美 、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 生形式的赞美”。明白了这 一点,我们就找到了读懂这 些小说和散文的重要密码。 二、情感美的诗篇 优秀的作品都蕴含着丰 富而真挚的情感。沈从文把 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写进了 每一篇小说和散文里,让每 一个作品都成为了富有情感 美的“诗篇”。 首先,这情感美体现在 一个个形象鲜明的故事人物 身上。爷爷对翠翠的疼爱呵 护,天保和傩送对翠翠的深 情,翠翠对傩送的执着,《 鸭窠围的夜》中洋溢在每个 普通人身上温暖的人间气息 ……当然还有《遥夜》中“ 我”的苦闷怅惘,《西山的 月》中对意中人的倾心、赞 美和依恋,《废邮存底》中 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和得了“ 爱”之病后的忐忑、惆怅、 希望…… 其次,这情感美蕴含在 作者对湘西自然和人文环境 的描写和感受中。“一个对 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 ,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 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 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 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 与精巧处,无一地无一时不 使人神往倾心。”这是《边 城》中作者对白河的赞美。 “黑夜占领了全个河面时 ,还可以看到木筏上的火光 ,吊脚楼窗口的灯光,以及 上岸下船在河岸大石问飘忽 动人的火炬红光。这时节岸 上船上皆有人说话,吊脚楼 上且有妇人在暗淡的灯光下 唱小曲的声音。”《鸭窠围 的夜》,那是黄昏落过一阵 雪子的寒冷的夜,却在这样 的描写中温暖起来。 这本书的每一篇作品里 ,都有作者心中美好的情感 在流动,也流进了我们读者 的心里。 三、语言美的华章 沈从文小说和散文吸引 人的,还有那既丰富又简约 、既通俗又典雅,恬淡中意 境全出的语言。 《边城》中写翠翠:“翠 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 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 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 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 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 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 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 气。”美妙的比喻,将翠翠 的活泼单纯和作者对翠翠的 喜爱表达得自然而酣畅。再 如写翠翠的明慧:“她喜欢 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 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喜 欢把野花戴到头上,还喜欢 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 缠绵处她也领略得出。”自 由灵活而又具地方色彩的排 比,仿佛就是和人物一起从 笔端活泼泼地出现了。 “你的眼睛还没掉转来望 我,只起了一个势,我早惊 乱得同一只听到弹弓弦子响 中的小雀了。我是这样怕与 你灵魂接触,因为你太美丽 了的缘故。但这只小雀它愿 意常常在弓弦响声下惊惊惶 惶乱窜,从惊乱中它已找到 更多的舒适快活了。”《西 山的月》中,这看似夸张的 表达,却极其真切地写出了 那种心动的感觉。 再举《遥夜》中的一段 话吧。“我似乎很满足,但 并不像往日正当肚中感到空 虚时忽然得到一片满涂果子 酱的烤面包那么满足,也不 是像在月前一个无钱早晨 导语 精选沈从文经典作品,培养学生对人性美、人情美和语言美的感知力。 语文特级教师李竹平精心撰写导读,逐篇进行文本赏析,帮助学生理解沈从文作品的精妙之处。 沈从文把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写进了每一篇小说和散文里,让每一个作品都成为了富有情感美的“诗篇”。 书评(媒体评论) 在西方,沈从文的最忠 实读者大多是学术界人士。 他们都认为,沈是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少有的几位伟大作 家之一,有些人还说鲁迅如 果算主将,那么沈从文可以 排在下面。 ——美国汉学家金介甫 《边城》的语言是沈从 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 ……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 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 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著名作家汪曾祺 精彩页 三三 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弯里,溪水沿了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 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 一个堡寨里只有这样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归这碾坊包办。成天有人轮流挑了仓谷来,把谷子倒进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闸的板,枧槽里水冲动了下面的暗轮,石磨盘带着动情的声音,即刻就转动起来了。于是主人一面谈说一件事情,一面清理簸箩筛子,到后头包了一块白布,拿着个长把的扫帚,追逐磨盘,跟着打圈儿,扫除溢出槽外的谷米,再到后,谷子便成白米了。 到米碾好了,筛好了,把米糠挑走之后,主人全身是糠灰,常常如同一个滚人豆粉里的汤圆。然而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许多人生活还从容,而为一堡子中人所羡慕的。 凡是到杨家碾坊碾过谷子的,都知道杨家三三。妈妈二十年前嫁给守碾坊的杨,三三五岁,爸爸就丢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话也不说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亲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还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生活毫无什么不同处。三三先是眼见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于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慢的长大了。 妈妈随着碾槽转,提着小小油瓶,为碾盘的木轴铁心上油,或者很兴奋的坐在屋角拉动架上的筛子时,三三总很安静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热天坐到风凉处吹风,用包谷秆子作小笼,捉蝈蝈、纺织娘玩。冬天则伴同猫儿蹲在火桶里,拨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时候从碾米人手上得到一个芦管作成的唢呐,就学着打大傩的法师神气,屋前屋后吹着,半天还玩不厌倦。 这碾坊外屋墙上爬满了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疏疏树林里,常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因为一个人在屋里玩厌了,就出来坐在废石槽上洒米头子给鸡吃;在这时,什么鸡逞强欺侮了另一只鸡,三三就得赶逐那横蛮无理的鸡,直等到妈妈在屋后听到声音,代为讨情才止。 这碾坊上游有一潭,四面是大树覆荫,六月里阳光照不到水面。碾坊主人在这潭中养得有几只白鸭子,水里的鱼也比上下溪里多。照当地习惯,凡靠自己屋前的水,也算是自己财产的一份。水坝既然全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乡公约不许毒鱼下网,所以这小溪里鱼极多。遇不甚面熟的人来钓鱼,看潭边幽静,想蹲一会儿,三三见到了时,总向人说:“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吧。”人若顽皮一点,听了这个话等于不听到,仍然拿着长长的竿子,搁到水面上去安闲的吸着烟管,望着小姑娘发笑。三三急了,便高声喊叫她的妈:“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娘自然是不会来干涉别人钓鱼的。 母亲就从没有照到女儿意思折断过谁的竿子,照例将说:“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鱼是会走路的,上面堡子塘里的鱼,因为欢喜我们这里的水,都跑来了。”三三照例应当还记得夜间做梦,梦到大鱼从水里跃起来吃鸭子,听完这个话,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只静静的看着,看这不讲规矩的人,到后究竟钓了多少鱼去。她心里记着数目,回头好告给妈妈。 有时因为鱼太大了一点,上了钩,拉得不合式,撇断了钓竿,三三可乐极了,仿佛娘不同自己一伙,鱼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气。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是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件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 有时钓鱼的人是熟人,人家来钓鱼时,见到了三三,知道她的脾气,就照例不忘记问:“三三,许我钓鱼吧?”三三便说:“鱼是各处走动的,又不是我们养的,怎么不能钓!”同一件事情对待不同,原来是来人讲礼,三三也讲礼。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