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柏杨回忆录(插图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柏杨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柏杨,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有着眼泪多过欢笑的一生。《柏杨回忆录》记载了柏杨颠沛流离、充满苦难的一生,他以深刻的记忆以及娓娓动人、无比真诚的叙事能力,第一次向读者完整介绍了他的童年,第一次公开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心路历程。从柏扬传奇的一生,我们不仅看到一代文豪对历史最真诚的交代,更看到近代中国人血泪艰辛的缩影。

此次出版,更增补由柏杨夫人张香华执笔补遗的,《柏杨回忆录》出版后柏杨最后十四年生命历程的记录,给柏杨、给喜爱柏杨的读者一个最完整的交代。

内容推荐

不论称“自传”“自述”或“回忆录”,都是面对自己的过去,从出生、成长以迄于今的生命史;不论是自己手写,或是口述后由他人执笔,在追忆的当下,重新体验一生的酸甜苦辣,会是悔恨交加,抑或无限荣宠,感念仁慈的上苍?

著作等身的柏杨,却没有亲笔为自己刻画生命的年轮,而是选择以口述/记录的方式来为自己写历史,而执笔者周碧瑟竟“不是一个写文章的人”。在本书的《序》(柏杨)及《代序》(周碧瑟)很清楚交代这样一本书的因缘及写作过程。

《柏杨回忆录》四十七篇,首篇以“野生动物”为题记其出生,然后便一路展开柏杨七十五年的岁月,以生活和际遇带出时代社会,在这里我们看到不认输的柏杨,如何在复杂而艰困的环境中寻找出路,卑微却又勇敢地活着,一点一滴积累着巨大的生命能量,发光发热,照明人世的幽暗以及历史的长夜。

周碧瑟的文笔灵动活泼,从口述到记录,看不出有任何表达上的疏漏;材料虽受限,却能裁剪得体,《柏杨回忆录》一气呵成,柏杨因此而跃然纸上,重演他的一生。

目录

序:重飞来时路

陪柏杨重走七十五年(代序)

1.野生动物

2.家庭

3.继母

4.上小学的日子

5.恶师和初中

6.背影和呼喊

7.逐出学校

8.剧毒海洛因

9.奇迹——平面几何

10.轰轰烈烈的恋爱

11.西安事变

12.犯上作乱

13.蛇山一带红点多

14.珞珈歌声

15.结婚与父丧

16.荒山逃亡

17.大隧道惨案

18.开始用假证件

19.开除

20.再做假证件

21.大学生活

22.城门突然关闭

23.永远开除学籍

24.沈阳陷落

25.北京陷落

26.横渡台湾海峡

27.第一次入狱

28.防空洞里的一幕

29.救国团

30.被俘

31.十年杂文

32.梦寐一样的往事

33.山崩地裂

34.调查局

35.军法处看守所

36.南航

37.火烧岛

38.同埋一丘

39.出狱

40.软禁

41.自由

42.重返文坛

43.十年通鉴

44.爱荷华

45.家园

46.最后文字狱

47.尾声

附:写给刘展华的一封信

《柏杨回忆录》补遗

大事记

试读章节

3.继母

“人皆有母,我独无!”这是我对自己身世的叹息。

西方有一句话:“上帝不能跟每一个人同在,所以赐给他一个母亲。”但上帝并没有赐给我一个母亲。正确地说,是赐给了我一个母亲,但在我最需要母亲的时候,上帝却把她夺回。带我长大的是继母,这位继母是满洲人,她非常漂亮,也绝顶聪明(可悲的是,她只有聪明,没有智慧),没有人比得上她更能说善道。她原来是一个满洲籍官员(河南省怀庆府道台)姨太太所生的儿子的妻子。二十世纪一十年代,清王朝灭亡,民国建立,那位满洲官员从高位上跌下来,一病而逝。不久,继母的丈夫也一病而逝,全家只剩下婆媳二人。大概就在这个时候,父亲中馈乏人,就把寡媳娶进家门,也把婆母接过来。婆媳的身份变为母女,问题是,她们到底不是母女。这位可怜的婆婆,孩子们都以北方的习惯叫她姥姥。

继母共生有两个男孩跟两个女孩。以我判断,继母一定携带了她丈夫与她公公的全部财产,嫁到郭家。所以,她在家庭中,居于强势地位,颐指气使,没有任何顾忌。因为她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缘故(那个时代所有妇女受教育的机会非常少),她时常对父亲破口大骂,侮辱到祖宗三代。而且,她发起泼来,简直像一头疯狂的野兽,趿拉着鞋(鞋子被压下后跟,当作拖鞋穿),不只是在家里叫骂,还到门外大街之上,有行人来来往往的地方,一面走,一面挥动着手势,高声叫喊,每一次几乎都是父亲把她半劝半吓,扶持回家。吵闹本应该就这样结束,但是不然,这不过是更大吵闹的开始。她回到家里,仍然继续她的诟骂,愤怒地擂着桌子,把桌子上的东西掷向窗户或掷向墙壁上的字画,砸碎的声音和家人围在她面前祈求息怒的声音,使她更觉得自己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反而加倍兴奋,然后再悲从中来,号啕大哭。等到眼泪哭尽或她觉得哭下去已经没有意义的时候,她就干号,干号过久,她会上气不接下气,艰辛地气喘,并口吐白沫,眼看就要毙命,这时父亲总是从抽屉拿出经常放在那里的“喷射管”(一种可以伸进口腔,把药粉喷到喉咙的一种管状器材),喷一种粉剂(到现在我也不晓得是什么药),喷到她喉咙深处。这时继母脸色苍白,双手与双臂痉挛,骂声渐小,最后变成呻吟。这种闹剧每次都需要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而每隔一月半月,总要上演一次。

夫妻吵架吵到这种程度,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烙痕。虽然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继母不是亲娘,但对继母的泼辣手段,早生出强烈的反感。除了这种镜头之外,我跟每一个孩子一样,对一个并不知道不是亲娘的母亲,仍充满了孺慕之情。我是多么渴望继母能够抱抱我,亲亲我,喊我一声乖儿子。然而,在我的童年里面,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

每一天早上,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被各人的奶妈安置在桌前,吃各人的牛奶和荷包蛋时,只有我没有人理会。我也站在桌前,既饥饿又渴望温暖的心灵,使我东看看,西看看,左跑跑,右跑跑,希望有人也给我一碗,结果当然没有。眼看着香喷喷的荷包蛋和牛奶,灌人弟妹的口中,有时候,有些弟妹还拒绝早餐,也没有一个奶妈愿意把它递给我,她们总是自己径行坐下,把它吃光。我眼睛瞪得大大的,呆呆地望着那红红的荷包蛋和热腾腾的雪白牛奶,口水从嘴角淌下来。只有一次,我喊叫说:

“妈,我也要吃。”

继母冲进来,一耳光打到脸上。她愤怒的倒不是我胆敢要求吃荷包蛋和牛奶,而是我的口水,继母认为我没有出息,诟骂说:

“叫炮头(这是开封土话,就是被枪毙的头),你也配吃?”

从此以后,我就没有再期待妈妈会给我牛奶和荷包蛋。每一次,我都是自己用袖子擦干口水,默默地走出房间,饥肠仍然辘辘。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全家孩子里,只有我一个人不能吃?

开封街上有一种贩卖江米甜酒(南方叫“酒酿”)的小贩,一根扁担前面挑着一个小柜子,柜子上有一个小小的泥制火炉,炉子右边有一个小小风箱,左边放着若干小碗,柜子下面放有一大罐酒酿和一大罐白糖;后面挑着一点木炭、木柴,和一桶清水,这在当年,是足以使全城小孩欢喜若狂的美食。小贩经常把担子放在有小孩购买的地方,拉开嗓子高叫:

“江米甜酒!江米甜酒!”

兄弟姐妹们只要听到这个叫声,立刻争先恐后地跑出院子,冲出大门,站在担子边上,用同样的声音高叫:

“江米甜酒!江米甜酒!”

江米甜酒不久就到了兄弟姐妹的手上。我像一个冥顽不灵的小动物,每一次都随着大家飞奔而去,也站在担子前面,高叫:

“江米甜酒!江米甜酒!”

然而,江米甜酒永远不会到我手上,因为小贩明确地知道,弟弟妹妹身上都有钱,吃过后各人都会付各人的,而我身上则从来没有一个铜板。所以我每一次都似懂非懂的,慢慢把手放下,两只眼睛骨碌碌地绕着那热气熏面的酒酿,一直看到弟妹们吃完后付罢钱一哄而散,才自言自语,用脚踢一下地面的小石子,低着头回到我的破床上,直等到几天以后,那种“江米甜酒”的声音再起。

后来有一天,我从别人(大概是佣人吧)口中,忽然发现娘亲原来是继母,不但有前夫,而且跟前夫还生了一个女儿。这消息对一个孩子来说,应该是一个晴天霹雳,但我似乎比其他男孩子粗糙得多,并不因这个原因而去探听亲生母亲是谁,也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身边并没有可以探听的人。亲姐姐和继母以前所生的姐姐都已经嫁出去了,没有人能告诉我更详尽的讯息。而我对继母也没有敌视的心理反应,甚至忽然间为继母的未来,忧心忡忡。因为有一次,我去城隍庙游逛,看到“十八层地狱”的一个场景:一个女人赤身裸体地跪在那里,被两个面目狰狞的小鬼,用钢锯从她头上锯下,把她锯成两半,血水顺着锯口流下,凄惨可怖。城隍庙里的道士告诉我,这是再嫁夫人的下场,凡是再嫁夫人,死了之后,小鬼就要把她锯成两半,一半给前夫,一半给后夫。我被这种残酷的手段吓怕了,连做梦都梦见继母被锯成两半,我深为继母的命运悲哀。但是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没有办法解决继母这种灾难,所以很多次,我从梦中号叫惊醒,束手无策,但是我不敢告诉任何人。因为从城隍庙那个景象,使我隐约感觉到:再嫁是一种丑闻,所以我不敢告诉任何人我内心的焦虑。

当然,继母对我并不是没有和颜悦色的时候。记得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光着脊梁,趴在院子里一张竹床上,迷迷糊糊乘凉。父亲正要出门搭火车南下去许昌(第八方面军司令部所在),穿过院子时,关心地对我说:

“快回去,快回房间睡觉,这里会受风寒。”

送父亲出门的继母,也柔声地重复一遍说:

“快回房间睡觉吧!这里会受风寒。”

这是我记忆中,继母给我唯一一句最温暖的话。我这个十几岁小男孩的幼弱心灵里,忽然觉得温暖起来,第一次感到母爱给自己的力量。我趴在那里,咀嚼这份母爱,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幸福感充满全身,渐渐地睡去。

可惜这童年第~次美梦——真正的美梦,几分钟后即行破灭。继母送走了父亲,折回房间,经过庭院时,劈头劈脸地就对我暴打。我脸上的血,顺着继母戴着戒指的手指流下来。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已听到她尖声地叫骂道:

“你这个叫炮头,每次你爸爸在家的时候,你就仗着爸爸的势力不听话、找别扭。叫你回房睡,你偏睡在院子里,叫你爸爸认为我不疼你,是不是?现在你爸爸不在家,你还仗势谁?我要活活把你打死!”

那一次不知道谁救了我,当我回到房间时,满身疼痛不堪。  我一个人住一间大房子,只有一张床、一条褥子、一个枕头、一条棉被,和一个尿壶,春夏秋冬都是这样。没有人给我打扫整理,我自己也不会打扫整理。尿壶放在枕头旁边,每隔两三天,提到厕所倾倒一次。夏天的时候,这间房子会发出一种臭味,那是尿和汗的混合味。而冬天是我最大的灾难。我从小时候开始,一到初冬,双手就开始发红发肿,那是严寒引起的皮肤反应(也就是所谓的冻疮)。手背被冻以后,天气稍微转暖,即痒不可止,忍不住要去搔它抓它。孩子没有分寸,往往抓破了。接着天气再冷,手再红肿,再搔再抓,血痂破裂,血再流出。等到天再转冻,旧肿未消,新肿再生,旧痂未愈,新痂重结。这样反反复复,不到一个月,双手就肿得比原来要厚一倍以上,全是冻烂而被抓破的鲜肉或鲜血,痒痛交集。每一个到郭家的访客,都会感觉到吃惊和怜悯。我常听到客人们叹息:

“可怜!你是一个没娘的孩子!自己要保重!”

我这才逐渐地感觉到,继母跟亲娘不一样,悲哀和怨恨在心中滋长。不过,事实上,我不是一个可爱的男孩。我倔强、逃学、功课不好、总是打架,也就是在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不听话、不乖的男孩。我虽然努力讨好继母,但是性格上使我学不会卑膝奴颜,也说不出讨人欢喜的一些话。而我又好吃懒做,据我记忆所及,几乎没有一个长辈真正由内心喜欢过我。我除了爱吃零食外,还爱买书。那时,我最爱看的有《小朋友》杂志,以及一些薄薄的儿童读物,像《牛话》、《鬼话》之类,这是一个少年人无力负担的。我曾经欠当时开明书店将近两块钱的书费,那时学校的伙食一个月才三块钱,这个天大的数目字,逼得我暗暗地写信给远在许昌的爸爸,要求爸爸悄悄地寄钱给我还债。做父亲的不会体念一个孩子的穷困和恐惧,他写信给继母,责备我乱花钱,要继母给我钱还债。当我痴痴地在暗中盘算父亲会不会来信、会不会寄钱,以及如何寄钱的那些日子,一个孩子的神经完全绷紧,不能承受任何一点点声音的刺激。有一天,继母把我叫到跟前,面带微笑地用一根大拇指粗的麻绳,绑住我一条腿,和反伸在背后的两只手。我知道事情严重,而且预感到我写信给父亲的事件暴露。我想挣扎拒抗,可是看到继母的笑容,不像是要责备我的意思,而心中也暗暗地期望,父亲并没有写信。一直等到竹棍劈头劈脸打下来时,我已经无法逃走。

P7-11

序言

重飞来时路

苏东坡有一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充满人世沧桑的伤感,从小就在我心头回荡。正像我来自的北中国大地,冬天万里雪飘,雪地上一趾一履,痕迹都十分明显,可是,大雪继续纷飞,任何痕迹都会湮没。

人生,正是如此。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他就命中注定要一个人走完他生命的全程,不管他是欢乐或是愁苦,不管他有许多伙伴或孤单一人,也不管全程是长是短。没有几个人能够再回他的起点,重踏原来的脚印,因为大雪继续纷飞,原来的脚印已经不见。只有少数幸运的人,借着回忆录、自传之类的文学作品,才能像飞鸿一样,重返他的来时地,重寻过去留下的痕迹。脚印埋藏在万丈深的底层,外人看起来,不过一片冰天雪地,但从那万丈深的脚印上发出的人性温暖,往往使飞鸿肠回气荡。就在这里,埋葬着他的往事,是欢乐、是悲哀、是歌声、是哭泣,一一涌上心头。

多少年来,朋友们一直劝我写回忆录,我也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写回忆录的义务,把他们的时代真相,留给后人。可是,想不到,当我打算开始的时候,一连串发生心脏病和视网膜出血,以及脊椎开刀,体力和视力大不如前,好像一个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兵,当他提矛跨马,轮到要为自己冲锋陷阵时,却已提不动铁矛,跨不上战马。

就在这个时候,周碧瑟博士挺身助我完成心愿,她是一个最好的工作伙伴,态度的认真和工作的狂热,使我感动。她每天乘车一个半小时,从学校到我家,一进家门,一分钟也不停地开始工作,三个小时后,再乘一个半小时的车赶回学校。没有她这份坚强的意志,这本书不可能完成。就在她的扶持下,我这只飞鸿,从原生地太行山下一个村落,重新飞过为时七十五年的漫长旅程。

日本作家黄文雄先生曾引用日本的一句谚语,说我是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他指的是七十年代台湾恐怖时期我几乎被政府枪决。实际上,我不仅看过,而且我一生几乎全在地狱,眼泪远超过欢笑。在写作途中,碧瑟常常把笔放下来,凝视着我,叹息说:“您的灾难,怎么没完没了?”

但我并不认为我是天下最受苦的人,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比我更苦,这是民族的灾难,时代的灾难,而不是某一个人的灾难。回顾风沙滚滚的来时路,能够通过这些灾难,我比更多的中国人要幸运得多,使我充满感恩之情。

我的妻子香华在我视力衰退的时候,曾经说过:“我是你的眼睛。”果然,她帮助碧瑟校对本书。而给我鼓励最多的朋友:陈宏正先生、王荣文先生、苏嶝基先生,这三位像碧瑟一样难得的伙伴,我有幸结识他们,没有他们,这个回忆录根本不可能开始。

1995年11月9日于台北花园新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