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只有香如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袁影红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袁影红,笔名水明月,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芜湖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芜湖市诗人协会副秘书长、南陵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有多篇诗歌发表在《安徽文学》《中国诗刊》《中国现代诗人作品集》《芜湖日报》等报刊上,并被收入多种选本;多次荣获市级征文比赛优胜奖;2008年荣获华东地区体育舞蹈公开赛金奖。
后记
撰写这篇小说还得特别感谢南陵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罗光成先生的力荐与鼓励。我曾经写过一篇约八千字的散
文《百年古窑》,罗光成先生非常赏识,并问我梅花窑里
面有没有故事可写,如有,可写一写。正是因为他的这句
话,我动了写这部史实性长篇小说的念头。而在之后的日
子里这个想法愈发强烈,甚至是一个情结,是一份义不容
辞的责任与担当了。窑已经不在,窑工的精神尚存。一代
又一代为梅花窑发展的先人及窑工子女们的精神值得后辈
们去颂扬,并有必要把那段发展史暨消失的文化记载下来

《只有香如故》是一部史实性较强的窑的发展史,窑
工子女们的爱恨情仇交织其中。本书以事件发展的时间为
脉络,以“香”作为窑工子女们的精神贯穿全文。文中部
分情感故事虚实结合并做了艺术加工,意在渲染窑工质朴
的情感及其对窑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一段段凄美的爱情故
事撕碎、蹂躏并感动着我的心,让我仿佛置身其中,现场
感特别强烈。相信只要您静下心来慢慢品读,走近文中人
,走进别样的窑家人的情感世界,它同样会感动您。
写这部小说,我曾多次采访母亲金桂年(朗先生的二
儿媳,袁少棠之妻),窑师袁少明(朗先生的三儿子)、
彭兴寿(朗先生的侄儿)、曹安详(曹颜吉的后人)及梅
花窑最后一批窑工程时章(余天润的外甥)、邹丰富、涂
金堂等。里面的部分内容是从我儿时听父亲说的故事和我
童年的记忆中来。父亲袁少棠曾经在《南陵县志》和《工
山乡志》上写有关于梅花窑厂的发展史。小说中很多史实
性材料,是我去南陵县档案局查找到父亲的这些文字参考
而来的。梅花窑创始人,一代窑师曹颜吉及其弟弟曹颜利
,本名曹衍桑、曹衍双。书中本想用其真名,但因小说中
有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故用了化名。小说中有些地方借
用了后来一些窑师们的真实姓名及绰号,目的是想把这些
优秀的窑师们的名字留在文中。
时间已经久远,关于史实性与艺术性虚构如有一些出
入,敬请读者见谅。小说已接近尾声,我的心却久久不能
平静。突然感觉是父亲在说梅花窑的故事,我在执笔,于
一本书中感受父亲的气息与温暖。搁笔处,正是与敬爱的
父亲袁少棠、未曾谋面的爹爹袁光朗,以及梅花窑的窑师
、窑工及其子女们的对话交流告一段落,与之恋恋不舍地
挥手作别。
著者
2019年8月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历经艰辛的梅花窑创始人
第二章 梦见龙窑
第三章 祭窑神
第四章 梅仙之恋
第五章 窑变
第六章 归去
第七章 几多欢喜几多愁
第八章 莫名大火
第九章 一见倾心
第十章 情之殇
第十一章 人间蒸发的窑师之女
第十二章 股份转让之争
第十三章 夙愿
第十四章 爱与忧愁
第十五章 面子作怪
第十六章 缘分天定
第十七章 复活,认祖归宗
第十八章 重振虎威
第十九章 三部曲里的那些事
第二十章 陶艺培训班
第二十一章 扭曲的人性
第二十二章 假装的恋情
第二十三章 因为爱情
第二十四章 夜半歌声
第二十五章 婚事
第二十六章 引狐入室
第二十七章 挥不去的抑郁
第二十八章 心事
第二十九章 情何以堪
第三十章 缘起缘落
第三十一章 惺惺惜惺惺的后续
第三十二章 陶都学艺及归来
第三十三章 军营巧遇
第三十四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第三十五章 一场婚礼催生的孽缘
第三十六章 偷得芳心
第三十七章 诱惑成灾
第三十八章 结着愁怨的女子
第三十九章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四十章 香如故
后续
后记
精彩页
楔子
探寻 穿越
岁月无声,转瞬很多年过去了。记忆中,梅花山古窑厂(梅花窑)几乎一直保持着低矮一片的窑工作坊。那碎陶片、石子、泥土混杂的道路,土砖、土墙,还有用豆腐乳坛子砌就的房子及院落,似乎就在眼前。古窑厂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已然逝去,留下的是岁月刻下的印记。或许岁月老去了它的身子,但无法腐朽它的灵魂。古窑厂成就了一段段厚重的人文历史,那大缸、小缸以及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里盛满着多少窑工的故事,留下了多少凄美的传说……
梅花山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西十里处,偏大工山东麓,是一座不起眼却别具一格的小山。每到冬季,这里漫山遍野的梅花飘香,犹如人间仙境,让人沉浸在幸福温馨里。梅花山古窑厂煅烧出的陶器,早在同治年间就在四乡八野很火,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远销东北三省,每每出一批窑货总是被抢购一空。
母亲在梅花山古窑厂的老宅住了60多年,直到2003年父亲离世,母亲才离开老宅与子女们一起居住。老宅就要被拆了,2011年10月,我和姐妹们陪同年迈的母亲去老宅看看。
抵达老宅,记忆中用毛竹编制的两扇院子大门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些用陶器瓦罐、豆腐乳坛子围起的院墙,也早已被洗劫一空,只留下一个敞开着的、无人看管的院落。被一大片一人多高的蒿草围住的老宅,空落落地端坐在那里,此刻更显寂寞沧桑。一丝愁绪涌上心头。一切都在变,原先热闹的家园、鸟语花香的院子,已然一片荒凉。曾经的繁华景象,早已成了过眼云烟。
白发苍苍的母亲像一个指挥官,急切地指挥堂哥袁从洲拿来镰刀砍去一些蒿草。很快,一条窄窄的通往家门的小道出现在我们面前。我抓着相机到处拍,拍完老宅,再去拍摄已经被岁月风化了的古窑,生怕这一丝古迹马上就要消失了似的。
老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还是爹爹(爷爷)、奶奶创下的基业,土墙、瓦盖,白色的石灰墙虽已斑驳发黄,但还像山一般稳稳地立在那里。一把锈迹斑斑、锁住童年记忆的大锁,从洲哥哥费了好半天的力气才打开。
小时候觉得这个家很大,一排房屋共有十几间。房屋里曾住着爹爹、奶奶和他们的儿孙们。树大分枝,后来大伯袁美琪和三叔袁少明一家搬到五里陶瓷厂,这里就留下小叔袁少信和我们一家。那会儿这还算是大户人家房舍,现在怎么也看不出当年的恢宏气势了。
母亲在屋子里转了一圈,满脸忧郁地站在大门口愣神,毕竟这是她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妈,我给你与老宅拍一张合照留念吧。”母亲稍微挪动了一下身子,挺了挺已经微躬的腰,一脸严肃地站在老宅前。我迅速地连拍,相机镜头里瞬间出现了魔幻般的情景。我看到了母亲年轻时漂亮的容颜和幼年时的自己。小时候在庭院里纳凉的景象,一幕幕地在镜头里浮现……
几个小姐妹躺在两张并拢在一起的竹床上,伯伯(湖北地方称父亲为伯伯)和母亲分别坐在竹床的两边,用芭蕉扇给孩子们扇着风,时不时地赶着蚊子。哥哥紧靠在父亲的身旁坐着,手执一把折叠扇扇着风。
我家有八兄妹,哥哥袁从新是家中的老大,也是唯一的男孩。言语不多的哥哥突然说:“伯伯,今晚再给我们讲几个故事好不好?”伯伯端起旁边凳子上的茶水喝了一口,说:“细伢们(湖北地方对孩子的称呼),你们要不要听啊?”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嚷着:“伯伯,要听、要听。”伯伯可是个讲故事高手,这也是他最能镇得住孩子们的法宝。孩子们不再为躺在竹床上你挤我,我挤你而吵闹了,常常在故事中迷迷糊糊地睡去。
此刻我有些莫名的感觉,伯伯袁少棠很受当地人的尊敬与爱戴,人称二爷,已经辞世十几年,难道这世上真的有穿越?我还在愣神,似乎又听到伯伯在说话:“红儿,怎么坐起来了,你在发什么杲呢?好好躺着,我给你们说说梅花窑的故事。”父亲饶有兴致地说起梅花山陶瓷厂的由来。
“南陵县西,蜿蜒起伏的七座山岭重嶂叠翠,景色秀美,古时有七朵梅花之称。梅花山陶瓷厂地处南陵县西十二里的地方,占有三朵梅花,故名梅花山陶瓷厂。
“要说起这梅花山陶瓷厂,它最早的名字叫梅花窑。一百多年前,一群湖北手艺人逃荒来到这里,搭棚为屋,挖地为灶。他们站稳脚跟后,研究土质,寻找陶土,勘察地形,纷纷建窑。他们自己动手制作陶车,生产陶坯,烧制陶器,后来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梅花窑里流传着很多带有传奇色彩的凄美故事……”
小妹们早已习惯了听故事入眠,发出均匀的酣睡声。只有大姐、二姐和我睁大好奇的眼睛,生怕错过后面精彩的片段。大姐性子急,追问了一句:“那后面的故事呢?”伯伯说:“霞儿,不早了,你小妹们都睡着了。梅花窑的故事有趣得很,还长着呢,我以后再慢慢说给你们听。”后来,关于梅花窑的前尘往事,父亲一直说了很多年……
P1-3
导语
本书从老宅引出话题,巧妙地通过给母亲在老宅前拍摄照片,让记忆穿越回到久远的童年时代,作者看到了辞世已久的父亲,重温父爱。整篇小说是从父亲说故事中理出脉络。此种安排,既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爱戴与怀念,更是对已经消失的古窑厂浓浓的不舍之情。一段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穿插其中,文中部分情感故事虚实结合并做了艺术加工,意在渲染窑工们质朴的情感及其对窑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内容推荐
本小说跨度一百多年,从清同治元年梅花窑的兴起直至现在梅花窑的最后落幕,故事里面有观念的冲撞,有妒忌、有保守、有怀旧、有创新。“香”是这篇小说的主旋律,暗含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和窑工及其子女们热爱窑艺、对待情感像梅一样的迎风傲雪、不屈不挠的精神。全稿文笔流畅,内容精彩,描绘出一段鲜为人知、荡气回肠的窑工生活和情感故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0: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