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与清华大学之情缘(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主编魏宏森)是为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和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而编写的一部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从工程力学研究班到探空火箭上天》、《钱学森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及其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办好大成智慧教育培养杰出人才》等文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钱学森与清华大学之情缘(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魏宏森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钱学森与清华大学之情缘(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主编魏宏森)是为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和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而编写的一部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从工程力学研究班到探空火箭上天》、《钱学森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及其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办好大成智慧教育培养杰出人才》等文章。 内容推荐 《钱学森与清华大学之情缘(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主编魏宏森)是为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和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而编写的一部纪念文集。全书分上、中、下3篇。上篇记述了钱老与清华大学的不解之缘、与清华大学校友的情谊以及钱老为支持母校创办新专业和发展交叉学科所做的贡献。中篇分“创办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继承遗愿创办‘钱学森力学班”’和“培养英才的理论与实践”3部分内容。下篇包含4个部分:钱学森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创新与杰出贡献;钱学森创立系统科学等新科学、新产业;钱学森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探索;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学习。 《钱学森与清华大学之情缘(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内容可以使读者全面了解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与清华大学的情缘,以及钱老爱国奉献的精神、严谨治学的理念和淡泊名利的品质。在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和钱老百年诞辰之际出版此书具有特殊的意义。 目录 序言 编者寄语魏宏森 代前言控制论和系统科学与清华大学的缘分 上篇 清华情缘 一、钱学森与清华大学的不解之缘 钱学森的母校情缘 梅贻琦校长与钱学森 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二访清华园——1929年和1937年中国之行 清华师生抗议美国扣押钱学森 二、钱学森与清华大学校友之情谊 钱学森与郭永怀 郭永怀夫人回忆钱学森与郭永怀若干往事 忆导师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及对我的教诲 回忆钱学森与我父母(张维、陆士嘉)深厚的友情 三、钱学森热情支持母校创办新专业,发展交叉学科 钱学森热情支持蒋南翔校长创办新技术专业 1987年钱学森在清华大学谈“智能机技术是当今我国的尖端技术” 钱学森指导我们进行自然辩证法与系统论研究的若干往事 钱学森指导我们研究科学方法论时的通讯与谈话 中篇 培育英才 一、创办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 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指导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钱学森先生率领我们走技术科学发展之路 昔日的追忆 怀念钱学森师长 我在工程力学研究班的一些往事 一份教学计划引发我对力学班学习阶段的回忆 回眸,感怀——科学大师钱学森与清华的悠久情缘 纪念钱学森老师 缘系清华情系航天 从工程力学研究班到探空火箭上天 对历史的回忆 对清华工程力学研究班和钱学森老师的深切怀念 二、继承遗愿创办“钱学森力学班” 以钱老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指导我们前行 简记“钱学森力学班”之成立 点滴往事的追忆 几点建议——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领导座谈“钱学森力学班”时的发言 三、培养英才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 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办好大成智慧教育培养杰出人才 下篇 科技帅才 一、钱学森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创新与杰出贡献 难得的科技帅才——钱老对我国导弹事业的贡献 钱学森带领我们走过的航天创新之路 钱学森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的科学创新 钱学森与中国卫星事业 钱学森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及其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 二、钱学森创立系统科学等新科学、新产业 钱学森创立系统科学——一代宗师百年难遇 工程控制论是丰富、发展控制论的科学创新之作 钱学森创立技术科学开辟人类认识新领域 钱学森开创的物理力学之路 钱学森对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的创新 钱学森的沙产业理论为人类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钱学森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理论创新贡献——创立草产业科学理论,引导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钱学森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探索 钱学森与辩证唯物主义 钱学森对科学学的学科奠基和探索 钱学森对自然辩证法的创新研究 四、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学习 向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学习 钱学森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 科学巨匠钱学森的君子品质 钱老秘书向清华博士生介绍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试读章节 以上材料说明,钱学森从报考清华大学公费留美学习航空工程开始,就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目的就是为了学好本领、报效祖国。这一信念始终未变。所以,在美国20年期间,他一分保险都没买。他很坦然地说:我从来都没想要在美国待一辈子,我要回国为祖国效力。当1950年遭到美国迫害、面对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审讯:“你要回中国有什么目的”时,他义正词严地回答:“因为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根在中国,中国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只图报答她。” 清华大学公开招收留美公费生始自1933年。在第一届留美公费生中就招了两名航空工程专业的学生,其中林同骅专学飞机结构,顾光复专学飞机发动机方面;1934.年第二届即为钱学森专学架构方面;1935年第三届录取了钱学渠专学飞机发动机方面;1936年第四届录取了程嘉重专学航空机械。除钱学森拿到硕士学位后到加州理工学院受冯·卡门指导攻读航空博士,其余人都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完硕士学位后回国服务。他们对国内航空事业都有重要贡献。③如: 林同骅1937年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1938年秋到南川飞机制造厂为抗战服务,不久任该厂工务处处长。对设计自制单座驱逐教练机及双座驱逐教练机很有贡献。抗战胜利后,被派往英国,考察航空工业。1948年脱离空军,重回美国读博士学位,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多年,对塑性力学很有造诣。 顾光复抗战中参加创办昆明中央机械厂,很有成就。后在台湾任“空军研究院”院长。 钱学渠是钱学森的堂弟,关系密切似亲兄弟,其父钱泽夫是钱学森父亲的哥哥,即钱学森的伯父。后来因家道中落,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就负担起钱学渠和他妹妹钱学仁的生活费用。钱学森比学渠年长,因此学渠以他为榜样努力刻苦学习,1931年以总分第四名考取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以总分89.87的高分毕业,名列第一名。1935年他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生,1936年亦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兄弟二人同在美国的一个名校且在同一个系,传为佳话。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在美国从事航空研究,成为美国波音公司的高级工程顾问。1939年钱学渠曾回国为抗日效力。他在贵州担任中国政府航空委员会直接经办的飞机发动机厂总工程师,为中国制造飞机。当时飞机厂属国民政府军队编制,他被委授以上校军衔。1944年因不满国民政府贪污腐败,他心灰意冷地回到纽约。1946年任Exxon石油公司工程师。1983年逝世。他与夫人李懿颖生有三子,钱永佑、钱永乐和钱永健。钱永健1952年出生在纽约,因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而扬名天下。① 程嘉星是1936年清华大学抗战前招收的最后一批留美公费生,1937年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机械。抗战中回国加入空军,为抗战做出了很好成就。后在中国台北国家科学发展研究院任职。1965年曾回内地到南昌清华大学大风洞处寻找遗迹。 为什么清华大学从1933年开始一批又一批地选送优秀人才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去攻读航空工程呢?这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东北“九一八”、上海“一·二八”军事侵略事件有直接关系。这两次事件已赤裸裸地暴露出日本侵略者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国难当头,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热情高涨,引起了一心剿共打内战的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的关注。他们不得不举起忍辱图强的旗号,假惺惺地称走政治复兴之路。他们领教了日寇空中优势和我国没有制空权的弱点,认识到空军在战争中的作用。他们在五次围剿红军时也深知空军的作用。 国民政府于1928年11月成立了航空署,原设在杭州。1934年3月,为了加强对红军的围剿,航空署迁往南昌,同年航空署又扩大改组为军事委员会航空委员会,负责统筹空军的发展与编组,并继续向国外购买飞机和器材。蒋介石亲自任航空委员会委员长,陈庆云为办公厅主任,统辖参谋处、教育处、总务处、技术处、经理处等5处、17科。1936年1月航空委员会由南昌迁回南京,办公厅主任为周至柔,增设宋美龄为秘书长。 建立空军急需一批有技术知识的航空机械师。1933年,航委会指定机械处处长钱昌祚负责筹办航空机械学校,并于1935年在南昌开办了航空机械培训班。1936年3月,航委会迁南京后,航校正式成立,钱昌祚为校长,王士倬为教育长。国民政府在1934年航空委员会召开的航空技术会议上,做出了协助各大学设立航空工程系的决定,培养飞机设计和制造的高级工程人才。南京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北洋大学从1930年至1935年先后开设了航空课程,建立了航空工程系。1929年冯·卡门第一次访问清华大学时,曾建议开设航空工程课程。当时罗家伦为校长,未予采纳。1932年冬,清华大学创办工学院,梅贻琦校长亲任院长,后顾毓瑗任院长,下设机械、电机、土木工程3个系。在机械系设动力工程和航空工程两个专业,1933年聘冯·卡门为顾问。航空组就是为了适应中华民族国防建设需要,为建设我国空军服务的,得到了航委会和资源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经费资助。此后清华还创办了特种研究所,由叶企孙主持始终。清华在1934年8月15日呈文教育部:“鉴于国内需要,拟即举办特种研究所及理工特别设备。”提出先创办农业、航空二所。 梅贻琦在《五年来清华发展之概况》文中总结时指出:“航空工程之研究,吾国近年与航空事业极力推进,然其困难问题,不在经济而在人才。航空之人才固分驾驶与工程二门,而工程人才尤为难得,盖此种人才之造就尤至不易也。是以本校工学院成立之始,即注意于国家对于特种工程之需要,如航工,如水利,如电信,皆特予发展,而航工自得资源委员会资证与航空委员会之指示,进行尤为顺利。最近建立之航空工程馆内设有五叭试验风洞,足以作小规模之实验。今夏机械系毕业生中之选习航工组者,有八九人,可供国家之驱使……” 清华留美公费生考试,原为本校特种事业之一。从1933年至1936年只举办了4届。 另外,从顾毓瑗院长的文章中亦可以看出当时对航空人才的急切需要,急需派学生留学深造。他在纪念清华建校24年所作的《清华的工程人才》一文中指出:“航空界的技术方面,人才十分缺少,而清华的同学,便不得不负起相当的责任来。现在航空委员会主挣技术的,便是本校旧同学钱昌祚先生。中央大学要办航空,罗荣安先生便帮张可治先生去筹备。武汉大学要办航空,便要请周传璋先生去帮忙。我们一共学航空的不过10个人左右。现在航空委员会,又要3个大学(连本校在内)办航空组,自然得有供不应求的趋向了。” 1934年7月12日,时任机械系主任的庄前鼎在给梅校长的报告中也写道:“我系拟与政府航空机关切实合作,使本系航空组学生皆能学以致用,且得实地练习,为国家服务。” 由以上历史材料,不难得出结论:指派钱学森等人赴美学航空是国难当头发展中国航空国防力量、抵御外国侵略者的战略需要;也是清华大学创办工学院,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与新的工程技术领域人才的客观要求。 1934年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铁道工程专业毕业后,同年8月到清华大学设在南京中央大学的考场,参加一年一度的留美公费生考试,报考航空工程。同年考取了清华大学第二届留美公费生,与他同时考取的还有上海交大土木系毕业的张光斗,以及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赵九章、王竹溪,历史系夏鼐等20人。钱学森被录取在航空门机架组。P4-6 序言 201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也是清华的著名校友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此时此刻,编辑出版《钱学森与清华大学之情缘》一书,具有特殊的意义。 钱学森院士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青年时代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是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学科的开创者,以自己的才学丰富了人类知识的宝库;作为一位科技帅才,他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和超凡智慧,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贡献;他始终站在科学前沿,以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挚爱和不懈追求的创新精神,提出了许多富于创造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要学术思想和事关国家安危的重要建议。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曾专门作出决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他不仅被尊称为“中国航天之父”,而且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作为清华人的骄傲,钱学森不仅与清华同庚,而且与我校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缘。1934年,他抱着航空救国的志向,考取清华公费留美生,是当年20位人选者中唯一攻读航空工程专业的学生,清华聘请4位国内顶级的航空界专家组成导师组,为他补习航空工程基础知识,安排他到各地飞机厂实习参观。钱学森赴美后只用一年时间就获得硕士学位,而后又师从“空气动力学之父”冯·卡门获得博士学位,并建立了著名的“卡门一钱近似”公式。30年代末至40年代,清华大学曾先后聘请钱学森为副教授和教授,虽因种种原因他未能实际到校就职,但他在1947年回国探亲期间,来清华为师生讲学,发表了科学名篇《工程与工程科学》。1955年,在国家的亲切关怀下,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不久担负起创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领导重任。他深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他建议,高教部和中科院在我校联合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和自动化进修班,他领导组建班务委员会,并亲自授课,培养了一批国家急需的尖端科技人才,也为我校工程力学数学、自动控制等系的创办准备了师资、积累了经验。改革开放后,钱学森热情关心母校的发展。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他与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的老师们座谈十多次、通信往来几十次,指导开展科学方法论的研究。1991年,他亲笔给我校力学系博士生回信,以切身体会畅谈科技工作者学习哲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师生中引起深入讨论和强烈反响。力学系系庆40周年之际,他亲笔致信祝贺,对力学学科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钱老晚年最为关心杰出人才的培养,当清华筹备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时,钱老欣然同意以他的名字命名“钱学森力学班”,培育拔尖创新人才。钱学森曾回到清华园,参加70周年校庆等重要活动。一次他看到老师们佩戴的清华大学校徽,深情地说:“我也有一块这样的校徽!” 一个世纪以来,清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许多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英才,钱学森学长就是一位杰出代表。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代清华人忠诚人民、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科学风范,淡泊名利、提携后辈的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这必将激励我们继承优良传统,致力改革创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做出清华人应有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校长 顾重林 2011年3月于清华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