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遭受许多次外族入侵、统治并在文化上兼收并容的国家。摩洛哥的土著居民柏柏尔人早在公元前1600年就进入了青铜器时代。摩洛哥在古代曾受到过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和罗马人的人侵和统治,后来又受到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法国人的统治和殖民。公元1415年,葡萄牙以武力强占了摩洛哥的休达,在非洲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现在休达还在西班牙的管辖之下。公元788年,摩洛哥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王朝——伊德里斯王朝。后来经过若干王朝,其中1660年建立的阿拉维王朝延续至今。多元的历史给摩洛哥形成了厚重文化沉淀,而四大皇城可以说是这一文化的杰作。
菲斯是摩洛哥的第一座皇城,是著名的历史名城,是北非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城市,也是摩洛哥一千多年来宗教、文化与艺术中心。菲斯还是北非一个重要的战略重镇。菲斯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较大的一座中世纪风格的城市,可与埃及的开罗和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等城市相媲美。菲斯老城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文化和哲学根基,198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区,世界重点文物紧急抢救项目。
菲斯老城内有9000多个狭窄的街道纵横交错。街道两边有各种商店和传统手工业作坊。诸如染色作坊、皮革加工厂、金银铜铁首饰盒器具作坊、地毯挂毯织造作坊等,多为前店后厂。菲斯的手工艺铜盘、银盘、地毯、陶瓷、染色线和布,工艺精湛,图案细腻,风格别具,世界闻名。
菲斯古城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漂亮的宫殿和780多个清真寺。建于公元862年的卡拉维因清真寺是一座伊斯兰高等学府,被喻为世界上第一所综合大学,其历史比英国牛津大学还要早几百年,设有古兰经、历史、文学、数学、医学、天文学和哲学等学科,吸引了2000多马格里布和黑非洲的学生来此就读和深造。大学的图书馆早在中世纪已负盛名,收藏有带彩色画面的古兰经以及数十万册手抄本和其他古典书籍,被誉为“学术首都”。卡鲁因清真寺在很长一段历史中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整座建筑由270根廊柱支撑,用大理石、石灰、石膏等为原料建造,可容纳2万名穆斯林教徒祈祷。
阿纳尼亚和阿塔林伊斯兰高等学校,均建于14世纪,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精美的装修,达到当时建筑的顶尖水平,雕梁画栋,大理石地面和廊柱、陶瓷马萨克拼图、琉璃瓦屋顶与水池和喷泉交相辉映,学习环境静谧优雅。美丽的校园里还有供学生祈祷的场所和宿舍。
梅克内斯是摩洛哥王国另一座皇城,建于公元11世纪,1672年被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穆拉伊·伊斯梅尔定为国都。梅克内斯城内古迹众多,最著名和最壮观的是马厩、粮仓和地下监狱。国王酷爱马匹,因此王宫里养了500匹骏马。他还精心设计和建造了一个规模庞大、布局科学的马厩。在王宫附近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粮仓。粮仓内的防火防潮系统在今天看来也不算落后。这些设施加上坚固的45公里长的城墙,构成当时重要的战略防御体系。据说,在敌军围困三个月内,城中粮草和供水均能得以保证。马厩和粮仓至今保持原样,基本完好,现在已成为摩洛哥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由不少西方国家的电影人来此地拍摄古代题材的影片。城内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在地底下挖造的监狱,规模很大,可容纳2万名奴隶、战俘和犯人。
在梅克内斯以北30公里,是有名的罗马古城沃吕比利斯废墟。据历史记载,公元1世纪时这里是繁华城市,留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剧场的白石圆柱。甚至街道、剧场、住房、油房、公共浴室、市场等亦清晰可辨,还有不少镶嵌画。从废墟中还挖掘出了大批制作精巧的青铜头像和大理石人头像。独特的城市风格和科学的给排水系统令人J晾叹。梅克内斯是一个雄伟的西班牙一摩尔风格的地方,四周有高墙和巨大的门。这是一个17世纪马格里布时期的伊斯兰和欧洲风格的和谐的统一体。
拉巴特从19世纪就已成为摩洛哥的政治中心,1956年摩洛哥独立后,拉巴特正式成为摩洛哥的首都。作为老皇城,拉巴特拥有众多的价值很高的文物古迹:古代黄陵、哈桑清真寺、库图比亚塔、哈桑塔、乌达亚堡以及王宫和穆罕默德五世墓等。
乌达雅堡位于拉巴特老城以东,是建立在大西洋岸边峭壁之上的古城堡群,建于12世纪柏柏尔王朝,后为阿拉伯王朝所用。现存乌达雅堡的主体部分是一个综合大庭院,有一个花园和一座博物馆。花园为伊斯梅尔国王于17世纪所建,小巧玲珑,幽雅精致,花木繁茂,具有明显的安达鲁西亚园林风格。石头砌成的博物馆展出一些古代兵器和历代珠宝、乐器、古代红铜和土陶器皿、民族服装,包括柏柏尔人、撒哈拉人、摩洛哥犹太人服饰。还有一个高空平台,为古代集会用的广场或市场遗迹。乌达雅堡内现在仍然保留着具有柏柏尔风格的民居和街道。
布雷格雷格河畔的舍拉废墟为舍拉古城和摩洛哥梅里尼德王朝时期皇家陵寝遗址,是摩洛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舍拉古城原为腓尼基、迦太基和古罗马帝国时代北非重要港口城市,与摩境内的沃吕比利斯古城和伯纳萨古城齐名,公元5世纪荒废。公元12世纪,梅里尼德王朝君主“黑苏丹”阿布·哈桑定都拉巴特城,修筑城墙,并在古城遗址基础上圈定皇陵。他本人及其爱妃死后均葬于陵内。舍拉在1775年一场以里斯本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中被毁。现在遗址内古罗马时期的台地园、凯旋门、元老院、论坛、演讲台、法院、公共浴池等建筑群仍依稀可见,给人以无数遐想。梅里尼德王朝时期修筑的外围城墙、清真寺喧礼塔、王妃墓碑和放生池等基本保持了原貌。外围城墙的正门上用古阿拉伯语记录了当年修陵的情况,从王妃墓碑上游人可以读到王圮的生平概志。放生池偏居古遗址一隅,供养着被视若神明的银鳗。
P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