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序
绪论
第一节 韩国儒学的品格和精神
第二节 韩国儒学对中国儒学的发展
第三节 韩国儒学对日本儒学的贡献
第一章 统一新罗前后的儒学(前57-935年)
第一节 高句丽、百济、新罗儒学
第二节 统一新罗时代的儒学
第二章 高丽儒学(918-1392年)
第一节 高丽儒学大观
第二节 高丽太祖的《十训要》和崔承老《时务论》中的儒学
第三节 牧隐李穑和圃隐郑梦周的儒学
第四节 三峰郑道传排佛的儒学
第五节 阳村权近以图解说的儒学
第三章 朝鲜前期儒学(1393-1637年)
第一节 朝鲜儒学概观
第二节 花潭徐敬德唯气的儒学
第三节 退溪李混主理的儒学
第四节 高峰奇大升理气混沦的儒学
第五节 栗谷李珥主气的儒学
第六节 牛溪成浑折衷的儒学
第七节 南溟曹植敬义的儒学
第四章 朝鲜后期儒学(1638-1860年)
第一节 沙溪金长生重礼学的儒学
第二节 尤庵宋时烈直的儒学
第三节 湖洛学者关于性的儒学
第四节 霞谷郑齐斗的阳明学
第五节 星湖李瀷经世致用的实学
第六节 湛轩洪大容的实心实学
第七节 茶山丁若镛集大成的实学
第五章 近代儒学(1860-1945年)
第一节 近代儒学纵观
第二节 东学派以儒学为主的三教融合
第三节 朴殷植的“儒教求新论”
附录 韩国儒学史上的两次大论战
一、“四七”论辩
二、“湖洛”论争
参考书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