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共和国大使讲述》丛书是以外交官的视角忠实记录了中国外交的风云片断,本书是丛书之一的《出使东瀛》,作者以亲历和见证视角,以纪实文学形式,以及生动的历史细节描述精彩的外交生涯,讲述了作者对日本问题的研究和驻日本大使任内的工作经历,从中日关系的变化对比中的一些思考,探讨有关中日关系问题,概要地介绍对日本政坛着决定性影响的重要人物,零距离接触国际政坛风云人物,多角度反映新中国外交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出使东瀛(见证历史共和国大使讲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振亚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见证历史·共和国大使讲述》丛书是以外交官的视角忠实记录了中国外交的风云片断,本书是丛书之一的《出使东瀛》,作者以亲历和见证视角,以纪实文学形式,以及生动的历史细节描述精彩的外交生涯,讲述了作者对日本问题的研究和驻日本大使任内的工作经历,从中日关系的变化对比中的一些思考,探讨有关中日关系问题,概要地介绍对日本政坛着决定性影响的重要人物,零距离接触国际政坛风云人物,多角度反映新中国外交历程。 内容推荐 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国家纷纷采取对华制裁措施;台湾的李登辉又借机策动访日,企图为台独势力寻求国际活动空问;一架中国民航客机遭劫持,降落在日本九州福冈机场……这一切都发生在作者任驻日本大使期间。为了打破西方制裁,粉碎李登辉访日阴谋,策略性处理劫机事件,做好日本朝野的工作,推动中日两千年交流史上日本天皇的首次访华,一幕幕亦智亦勇、扣人心弦的外交斗争就这样上演了。 目录 序 竹下首相和李鹏总理互访,中日关系务实发展 大使赴任 递交国书 拜会竹下首相 为中日缔约作出贡献的日本友人 伊东正义为竹下首相访华做准备 邓小平表达对竹下首相的期待 李鹏总理访问日本 风云突变,打破制裁 风云突变,开展打破制裁工作 李铁映国务委员访日,主持大阪花卉国际博览会中国日仪式 海部首相访华,打破制裁取得重要成果 田纪云副总理访日,中日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 两起重大斗争 处理突发的劫机案件 一场打掉李登辉访日的斗争 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我国领导人对日本的两次重要访问 江泽民总书记访日,邀请明仁天皇访华 万里委员长访问日本 明仁天皇访华,我使馆同日本皇室友好交往 裕仁天皇逝世 裕仁天皇大葬之礼 明仁天皇即位大典 从参加立德仁皇太子典礼谈起 实现日本天皇访华的艰巨过程 中日两千年交往史上日本天皇首次访华 天皇访华效应,我使馆与皇室交往密切 文化友好交流 书法家柳田泰云夫妇的中国情 音乐剧《李香兰》与山口淑子 “动物友好使者”熊猫的故事 京剧歌舞伎合演《龙王》的成功带动了中日文化交流 同中国留日学生在一起 为相扑优胜力士发奖杯 大使的交友和多方面活动 应对媒体采访 难忘长崎 同冈崎嘉平太一起赴冲绳 镰仓之行,访问平山郁夫 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15次会议,要求小泉首相停止参拜靖国神社 看望田中角荣前首相 同池田大作的交往,创价大学授予我名誉博士称号 青年时期的友谊十分可贵 我所了解的旅日爱国侨胞 使夫人兼参赞的对外活动 回顾我的对日工作经历 附录:对日交流足迹 面向中日经济合作的新阶段 努力实现中日世代友好 在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15次会议上的基调报告 切中要害,维护大局——邓小平对日工作的方针 重温条约精神 加强中日友好——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 期待中日媒体为中日友好事业发挥重大作用——在中日媒体交流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民间友好是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动力 试读章节 1988年6月21日,我和夫人韩秋芳乘民航989班机飞赴日本,担任新一任中国驻日本国大使。 6月4日,国家主席杨尚昆根据第6届全国人大第24次常委会的有关决定,任命我为中国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之前,日本新闻媒体就有所传闻,在得到非正式证实后,纷纷发表消息,做人物介绍和评论。《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与《东京新闻》等日本媒体报道,说我长期从事对日工作,熟悉日本情况,现在又是外交部亚洲司司长,认为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进入第16年的今天,中国首次派出懂日文的“地道知日派”为第5任驻日大使,既说明中方对日本工作的重视,也反映了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 6月7日,应日本驻京记者要求,我会见了日本记者。他们既关心我的对日工作经历,也关心我夫人韩秋芳的工作经历以及能讲日文、个人爱好等情况,同时询问了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和个人抱负。话间对我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充满殷切期待。这期间,还收到一些日本朋友的贺信。这些都使我对这次赴日履新既感到荣幸,更感到责任重大。 大使赴任递交国书 我抵日后,对外活动面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递交国书。按国际惯例,大使人选提名后,需内部征求对方国家意见,待得到同意答复才能正式任命,新任大使抵达所在国家,也只有在向该国元首递交国书后才能正式履行大使职务。战后1947年5月施行的日本新宪法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天皇不介入国内政治,但按宪法规定和内阁建议,承担有关国事行为,包括根据国会提名任命内阁总理大臣,根据内阁提名任命担任最市裁判所长,公布宪法修正案、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接受外国大使国书及其他内外仪典活动,因此大使需要向天皇递交国书。当时因裕仁天皇87岁,年事已高,从1987年以来健康状况不佳,明仁皇太子代行天皇职责。 我们得到日本外务省仪典室和宫内厅的通知,7月8日下午2时,明仁皇太子殿下将在皇宫接受我递交国书。 皇宫地处东京都中心部千代田区的高地,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到处绿树丛林,芳草如茵,四周城濠内时有几只白天鹅在水面悠闲浮游,是繁华现代化大城市中难得的一块绿洲。皇宫历史上曾为江户城,最早是15世纪关东武将太田道灌开始修筑,德川家康将军则在此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直到德川幕府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时才建成。自明治天皇由京都迁都东京以来,天皇一直居于皇宫。今天的许多城门和四周城濠仍保持着江户时代的建筑风格。皇宫外苑是皇宫前面开阔的广场,整洁的大草坪一片连着一片,里面挺立着苍翠多姿的古松。从这里向皇宫望去,则是战后新建的古典和现代相结合的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宫殿建筑,绿色瓦顶,白色墙壁,茶褐色铜柱,在绿林中显得古朴庄重。宫殿共7栋,其中“正殿”、“长和殿”和“丰名殿”3栋是主要的。“正殿”是宫殿中心部,包括接受各国大使递交国书在内的各种仪典活动就在这里举行。 递交国书有一套庄重的仪式和严格规定,事先宫内式部官特地到使馆向我们详细说明。据介绍,进入皇宫有两种方式,一是现代式,即乘高级轿车由仪典官带领人宫,一是传统式,即乘皇家马车由仪典官引领人宫。考虑到后者机会难得,我选择了乘马车进宫的方式。同时,我馆还可有6名外交官陪同参加。 当天下午1时多,我们驱车来到皇宫饭店,在专门安排的休息室稍事休息。因为要求穿礼服,西方国家一般都穿燕尾服,我无此习惯,所以就穿上深色中山装,夫人则穿上了深蓝色的绸缎中式上衣和黑色长裙。到进宫时问时,从皇宫饭店到皇宫的一段约2000多米长的马路实行了临时戒严,车辆停止通行,两旁站立警察。我登上古典皇家马车——前后共三辆,有9匹高大骏马牵拉,走起来响起有节奏的马蹄声,穿着整齐的马车夫不时扬起马鞭,以示敬意,显得很庄严。马车通过皇宫前广场的小路,在两旁苍劲多姿的古松中穿行,不少观光游客停步招手致意。然后马车行上了著名的两重桥——在巨石砌成的深濠上架起的一座造型优美庄严的双孔拱式铁桥(因呈眼镜型,又被称为“眼镜桥”),很快到了皇宫正门。 下车后,在宫内厅式部长官安倍勋的迎接和引导下,我走入正殿“松间”。明仁皇太子殿下立在“松问”正中间,我缓步走到皇太子面前,微鞠躬后表示,我荣幸地向皇太子殿下递交我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的国书,然后将国书递交皇太子。皇太子接受国书后把国书交给陪见的佐藤科技厅长官,接着同我握手,作简单交谈。 我首先转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对天皇陛下的友好问候,并祝天皇陛下身体健康。皇太子请我转达天皇陛下对杨尚昆主席的问候,表示欢迎杨大使到任,希望杨大使任期内,日中两国关系能在现有良好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他还说,前不久,他去奈良参观了“丝绸之路展”,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和日中文化交流有很大兴趣。我表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总体发展顺利,我愿在自己的任期内,同日方一道,为进一步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作出最大努力。 这一仪式前后用了20分钟。因皇太子妃未参加递交国书仪式,所以夫人虽同我一起到皇宫饭店,但未乘马车,是乘另外安排的高级轿车进入皇宫的,也未参加递交国书仪式,而是在休息室等候,待递交国书仪式结束后,我和夫人一起在贵宾簿上签名留念。 我们离开皇宫时,则乘我馆的大使专用“奔驰”车返回使馆。我一上车,司机马上告我,车前的国旗已经挂好,迎风飘扬了。这时,我才体会到,严格意义上的履行大使职务,从现在开始了。……P1-4 序言 当写完这本书时,中日关系正处于两国邦交正常化34年来的低谷。由于日本个别领导人连续6次参拜供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一再伤害中国和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致使两国领导人互访和高层对话难以实现,两国关系处于一种不正常状态。我深感,书中描述的十多年前的中日关系同现实的中日关系有很大的反差。 我是1988年6月到1993年3月担任我国驻日本大使,这本回忆录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力求实事求是地反映当时中日关系的实际状况,包括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得到解决的。应该说,在这将近5年的时间里,问题也不少,像1989年6月北京发生政治风波,日本同西方国家一起对中国进行所谓制裁,使两国关系出现困难,但通过我国的工作和斗争,日方率先取消制裁,海部首相在西方国家政府首脑中首先访华,使两国关系尽早恢复正常。总体上看,中日双方能保持对话与合作,共同维护友好大局。在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时,上半年江泽民总书记访日,下半年日本天皇访华,实现了中日两千年交往史上日本天皇的首次访华,推动两国关系有了新的重要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本书稿即将付梓出版之际,处于政治僵局的中日关系终于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今年9月下旬日本首相更迭之后,由于中日双方就清除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安倍晋三在就任日本新首相后不久,即于10月8日正式访问中国。这次访问标志着中日关系走出低谷,出现重要转圜,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走上正常发展轨道。两国领导人的会谈,从战略高度,着眼大局,一致同意构筑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充实和丰富友好合作内涵,把中日关系推向新的更高层次,实现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中日两国人民普遍欢迎安倍首相访华的重要成果,并为珍惜和保持已经出现的两国关系良好发展势头而共同努力。 中日关系的演变,再次告诉人们:中国和日本这两个重要邻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两国只能友好相处,互利共赢,而决不应对抗决裂,重走老路。尽管中日关系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今后也不会完全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坚持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重要政治文件的原则,及时妥善处理有关问题,掌握好大方向,就一定能够排除干扰,不断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如果这本书能引起读者从中日关系的变化对比中的一些思考,探讨有关中日关系问题,那将令人感到莫大欣喜。 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得到外交笔会负责同志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负责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杨振亚 2006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