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共和国大使讲述》丛书是以外交官的视角忠实记录了中国外交的风云片断,本书是丛书之一的《中东枭雄》,作者以亲历和见证视角,以纪实文学形式,以及生动的历史细节描述精彩的外交生涯,讲述了阿拉法特,萨达姆·侯赛因,阿萨德家族父子,纳赛尔,穆巴拉克,萨利赫,萨拉勒,埃里亚尼,加什米和鲁巴伊,阿里·纳赛尔和沙特王室三兄弟等16枭雄人物,他们的立体形象既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时代背景、主要活动、政治主张、历史命运和经历的重大事件,也反映了他们作为重要历史人物对自己的国家、所在地区及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作者试图通过对他们的描写折射出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丰富资源、热点冲突缘由和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中东画卷的轮廓。
中东大地,神奇之域,风云变幻,枭雄四起。
自20世纪中叶至今,中东地区战乱不断,“9·11”事件以后形势更加复杂动荡。作者从事中东地区外交工作40余年,与该地区许多元首级政坛人物有直接交往,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书中真实再现了包括穆巴拉克、阿拉法特、萨达姆、阿萨德父子等在内的十余位风云人物的生动个性和传奇生涯,勾画出了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中东画卷的轮廓。
在阿拉法特此次访华期间,我与他接触交谈的机会很多。他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知识面很广,事业心很强。他询问我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向我详细介绍了巴勒斯坦问题的历史演变情况。访问结束时,我到机场送别,他与我热烈拥抱,表示希望能再次见到我,并答应将给我寄些有关中东和巴勒斯坦问题的书刊过来。过了不久,我果然收到他的随行人员给我寄来的书刊。
1985年,我被派往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工作。同年11月,我在开罗欧鲁巴宫再次见到阿拉法特。老友重逢,双方都感到非常亲切,彼此拥抱亲吻,合影留念。
在开罗工作期间,我与夫人多次与阿拉法特的大姐英阿姆、弟弟法塔希会面交谈。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在中东许多地方与阿拉法特的战友、部下晤谈,其中包括当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第二号人物阿布·伊亚德,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委员、军事负责人阿布·杰哈德,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委员、解放巴勒斯坦阿拉伯阵线总书记阿卜杜勒·拉希姆·艾哈迈德,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员、国际合作部长沙阿斯,巴勒斯坦省长、巴勒斯坦驻也门大使叶海亚·拉巴哈等。在一段时问内,我与他们过往甚密,多次到其中部分朋友家做客。在我们的交谈中,话题自然离不开阿拉法特。长期以来,我一直都关注着这位风云人物,我对他的了解越来越多。他是一位有鲜明性格的人物。
每次见到阿拉法特,我都注意观察他的个人形象。他总是头缠黑白或红白格头巾,身穿墨绿色军装,腰间挎一把手枪,俨然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军队指挥员。究竟手枪里有没有子弹,一直是个谜。
对于阿拉法特头巾颜色的含义,他自己有专门的解释。他说,黑白方格代表巴勒斯坦农民,红白方格代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方格中的白色代表居住在城里的居民。阿拉法特说,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他在以色列占领区生活了4个多月。那时,他效仿当地的农民戴这种方格头巾,从此后。他就一直戴这种头巾,借以显示他的独特风格。
每次与阿拉法特握手,我都留意他的容止。他高高的鼻梁,面容虽然有些清癯,但两眼炯炯有神,目光如剑。我记得与他在开罗欧鲁巴官见面时,他显得特别热情。他把我称为老朋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接着便是拥抱相吻。这种热烈场面顿时使我产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感。
每当我与他本人或他姐姐弟弟交谈时,我都有意识地研究他的情愫。他是一位有血有肉、富有感情的长者。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镇定自若,奋不顾身,气贯长虹。但在平时,他总是面带笑容。尽管他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操劳,但时时关心着周围的人,与大家唠唠家常,询问别人的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使人们感到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父兄。
每当听他演讲时,我总喜欢欣赏他的气质。他在演讲的时候,声音洪亮,铿锵有力,不时挥动着那有力的双臂。他的言谈和演说富有战斗力和号召力,而又充满哲理和智慧,使人感到他正义在手,方向明确,充满活力。
长期以来,阿拉法特一直留着满腮的花白胡子。当人们问他为什么不刮胡须时,他解释说,巴勒斯坦人与其他阿拉伯人一样,都喜欢留胡子,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此外,他认为,每天刮胡须要花去15分钟时间,照此算来,每个月要花去450分钟,也就是7个半小时。他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很难办到。于是,他干脆不刮胡子,这也算是他的另一种独特风格吧。
在阿拉法特的记事本上,从来没有专门用作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一年365天,他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他每天工作一般都在18小时左右,而睡眠一般不超过5小时,甚至这5小时也要分作两段时间,第一段是在清晨4时到7时,第二段是在下午4时到6时。他处事果断,知识渊博,记忆力强。他不吸烟,不喝酒,惟一的嗜好是喝茶时放上一匙蜂蜜,这算是他最好的享受。P4-6
中东大地,神奇之域也。究诘其神奇之源,盖自三大根由。其一日,战略地位显赫,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其二日,石油资源丰饶,引得世界列强垂涎欲滴。其三日,史迹文物荟萃,堪称人类文明奇葩。
基于此,中东地区历尽沧桑,热点问题接连不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地区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两伊战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战争、海湾战争、也门内战和伊拉克战争。这十场战争发生在1948~2003年,时间跨度长达55年。每战都惊心动魄,举世瞩目。“9·ll”事件后,该地区又成为美国等国家的反恐前沿阵地,形势更加复杂动荡。
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中,一批枭雄人物应运而生。他们是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也是我密切关注的焦点人物。我从事中东地区工作40年,既做过翻译工作,又长期任外交官,在该地区常驻四分之一世纪,与该地区许多枭雄人物都有直接交往,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我以亲历和见证视角,以纪实文学形式,在本书中写到中东一批人物,都是元首级人物。他们是,阿拉法特,萨达姆,侯赛因,阿萨德家族父子,纳赛尔,·穆巴拉克,萨利赫,萨拉勒,埃里亚尼,加什米和鲁巴伊,阿里·纳赛尔和沙特王室三兄弟。
书中这16个枭雄人物既具鲜明个性,又具传奇色彩。他们的立体形象既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时代背景、主要活动、政治主张、历史命运和经历的重大事件,也反映了他们作为重要历史人物对自己的国家、所在地区及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这些枭雄人物的产生并非偶然,我试图通过对他们的描写折射出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丰富资源、热点冲突缘由和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中东画卷的轮廓。与此同时,我在书中介绍了这些枭雄人物与中国的关系及我与他们的交往,也从一个侧面书写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我在写此书过程中,得到有关方面和有关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并参考了一些有关资料,在此谨表谢意。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误谬和疏漏之处,希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2005年8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