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缪塞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法)弗朗克·莱斯特兰冈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的作者弗朗克·莱斯特兰冈是里尔大学的法国文学教授,是研究16世纪的专家,该书是他初次涉猎浪漫主义。他浓墨重彩地以洋洋洒洒五十多万言的篇幅,通过缪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特别是通过他的诗歌、喜剧、小说,向我们展示了这个花花公子、这个世纪儿的一生。

内容推荐

缪塞敏感的气质兼有女性的多情和男性的粗犷;他的感情经历充满激情与痛苦,始终被幻觉与死亡的阴影笼罩;而他老年狂欢式的生活,加速了他迈向坟墓的步伐。他是缪斯所钟爱的孩子,也是爱情的殉道者。本书以优美细密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缪塞写作天赋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生活的毁灭。

目录

中译本序  1

第一部分  缪塞的童年时代 5

第一章  黑暗的黎明(1810--1827) 7

灾难后的翌日  7

家世 15

阿尔弗雷德的奇情别趣22

亨利四世中学的中学生30

第二章  诗社的孩子(1827--1829) 38

步入文坛38

浪漫主义诗社的宠儿 卯

((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故事》(1829) 60

唯物主义与“时髦主义”:

《玛尔多舒》案66

《坐着扶手椅观剧》(诗)中的故事73

第三章  赤裸的诗人(1829--1830) 76

富布拉斯情结 76

像夏娃一样赤裸 79

对模棱两可的颂扬 83

朱斯特·奥利维埃在巴黎  88

第四章  雷霆的呼唤(1830) 95

动乱之夜 95

弗朗克与雷霆 99

圣劳拉,放浪形骸者和殉难者103

基督教的忧伤  108

第五章  疯狂的夜晚(1831--1833) 116

大街上的一个埃利奥加巴尔116

朋友和同伴们 119

《加米亚妮或两个疯狂夜》 128

死亡的搂抱133

第二部分  乔治的循环往复  143

第六章  乔治(1833)145

霍乱蔓延时父亲之死145

蕾利雅和斯泰尼奥 151

躲到枫丹白露 160

马拉凯滨河街19号 167

《洛朗扎奇奥》与对意大利的向往 177

第七章  在威尼斯的爱情与死亡

(1833年12月一1834年3月)182

威尼斯之梦 182

意大利之行  184

帕杰罗医生 191

可憎可恶的丽都岛 200

第八章  牺牲(1834年4m9月)210

告别威尼斯   210

过桑普隆山口 2J2

三角恋 215

沙丁鱼与帕杰罗兄弟222

《勿以爱情为戏》的春天  225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的诞生 230

在黑森林的夏末234

让一雅克的门生与鉴赏者阿尔弗雷德 237

诺昂的贞洁少女  242

第九章  一种激情的垂危(1834年10月一1835年3月)   245

梅开二度245

让德拉克洛瓦画像 254

威尼斯,一周年 256

在法兰西剧院上演的《夏特东》259

文学与生命 261

狂欢节时的决裂264

他们心中终于 266

梵高眼中的乔治和阿尔弗雷德 271

第十章  众《之夜》或佩利冈的原则

(1835年4月12日)273

四首(《之夜》的周而复始277

五月的缪斯一278

仿效佩利冈282

声色不露的诗人287

马塞尔·普鲁斯特眼中的夜歌 290

对乔治的回忆与遗忘 293

玫瑰、蜜蜂和金龟子299

第三部分  难以成熟301

第十一章  教母及其堂妹(1835--1838) 303

教母和义子   303

埃梅时期  308

《提香之子》或一代人的终结   328

第十二章  艺术家的进入(1839--1840) 332

两个缪斯之间 332

《在拉歇尔小姐家的晚餐》 340

堕落的诗人 346

第十三章  懒惰或间接地活着(1840--1842)  355

30岁(1840)  355

贝尔吉奥约索公主 359

贝朗瑞的匹敌者  367

颂扬懒惰372

《悼一个活死人》(1842年6--9月)  377

第十四章  没落(1843--1844)  389

回到拉歇尔身边一389

在维克多·雨果和魏尔伦之间391

在房间里远游(1843年秋)  398

1844年,云雾中的一角青天400 

戈比诺与缪塞 403

第十五章  不停地退避(1845--1848)  407

在米尔古尔养病(1845年春夏)  407

侯爵夫人和轻浮女子(1845年秋)  409

浪涛的谷底(1846--1847)412

心地善良的女仆(1847年夏)  414

通过戏剧得救(1847年秋)  416

1848年或一场革命的弊端 421

第四部分  心绪不再427

第十六章  个人恶习(1849--1851)  429

一道防线429

颤抖的酒杯431

花街柳巷中的阿尔弗雷德 432

乔杰特、奥古斯蒂娜和其他人440

感人的插曲:路易丝·阿朗一德普雷奥  445

卡尔莫茜娜的晚餐452

最后的拉歇尔455

《贝蒂娜》的失败458

缪塞式鸡尾酒  460

第十七章  一个幽灵(1852) 464

被接纳为院士 464

勒阿弗尔的雕像揭幕仪式472

路易丝·柯莱的夏天479

《女仆与他》 491  

路易丝·柯莱在威尼斯.497

第十八章  最后的火光(1853--1855)  499

第二帝国的一位作家 499

在路易十五的宫廷里509

在杜伊勒利官的朗读 513

第十九章  垂亡与入眠(1856--1857)  517

缪塞的症状  517

在勒阿弗尔最后的度假  521

卢浮宫的一夜 524

疾病525

幻觉537

圣阿黛尔的情怀 529

最后的亵渎 532

垂亡 534

第二十章  “美俊的死人死了”(1857年5月2日) 538

爱情的殉道者538

在圣罗什的葬礼540

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孤寂541

相互不睦的他们544

一种具体化了的文学 545

缪塞生平和创作年表  549

试读章节

童年那些最初的回忆便是对灾难的记忆。1814年4月,巴黎缺粮断炊,老兵们怨声载道,从俄罗斯溃败归来,更兼严寒的逼迫,哥萨克兵驻扎在香榭丽合大道上。孩子们被安置到巴涅的姑祖母德努家里,以熬过那动荡的春天。一些匈牙利轻骑兵就住在姑祖母的下房中。其中有一个下级军官对小男孩们挺好,带着他们绕着花园骑马与溜达。接着便是1815年3月21日的短暂的云开雾散:皇帝的矮胖身影出现在杜伊勒利宫。他从厄尔巴岛归来,穿着后翻领的龙骑兵制服,足蹬一双马靴,没有戴帽,受到了短暂的欢呼,随后又遭流放。

大保尔和小阿尔弗雷德由一个爱国的仆人搀着,一直来到钟楼前,挤在人群之中。天阴沉沉的,大雨将至。小弟兄俩见证了这欢声雷动的历史性的一刻。哥哥保尔一生之中都将记住这一场面,而弟弟阿尔弗雷德当时只有4岁,记不太清,或者是后来重新杜撰,或者是自己重新幻想的。

尽管家族的传说把缪塞家的家史追溯到与圣女贞德沾亲带故,是贵族家庭,但缪塞家人却毫无保留地融入了大革命的理想,并对反法同盟军的胜利感到沮丧绝望。有两名普鲁士军官拿到了入住缪塞家的条子。他们受到了冷遇,因为不满意主人为他们准备的四楼房间,便想闯进套间去住。缪塞夫人用身子挡住门,对这两个普鲁士人说不许进去。由于其中的一位军官想从她手里抢钥匙,她便把钥匙从窗户扔到了院子里,根本不在乎普鲁士军官们的威胁和吼叫。最终他们还是让几个稍微合适点的人住了进去。反抗精神让位于听天由命了。

在最迟于1833年动笔而未完成的一部喜剧《两种魅力》中,缪塞把故事地点移到瑞士,发生在“同盟军入侵的年代”。语气的激烈意味深长,发泄了对波旁家族的仇恨。一名叫做比特莱的普鲁士军官住进了达米斯伯爵家里,后者是个流亡者,但对这种战略性支援并不感兴趣。他怀着一种大家可以想像的阿尔弗雷德父亲所有的那种极大的愤怒,诅咒道:“让上帝的雷霆把他们给劈了!”而且,他仍旧怒不可遏,气势汹汹、不自觉地发出一声戏剧般的惊叹:“啊!见鬼,一座军队通过的城市简直就是人间地狱,让魔鬼把同盟军掳走吧!真有必要离开法兰西。必须躲到月亮上去。”

确实,那个普鲁士人非常缺乏教养。他让人狠揍自己的一名部下,正好就在伯爵夫人的窗户底下,伯爵夫人被惨叫声惊扰了。那个挨打的士兵是个“很英俊的士兵”,他糟蹋了两个年轻姑娘,早晨发现她们时,她们仍非常惊慌惶恐,“眼睛瞪得老大老大的”。后来,为了形容流亡王朝的归来,比特莱说了这么一句使人生气的话:“我们把它的患足痛风的国王领回了法兰西。”一个甚至在被抬上御座之前就实实在在站不起来的人。一个被用车子从国外颠簸摇晃着运回来的王朝,承受着这个站不稳的国王。伯爵因对方的无礼而大动肝火时,那位普鲁士军官越说越来劲儿:“这倒使我显得有两条美丽的腿了!一个国王竟然用一只汤匙帮着把自己的腿脚塞进靴子里去!他完蛋了,你们的路易十八,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

这个写于1830年灾难后的翌日的喜剧片断中的粗鲁形象,所表现的是几乎15年以来淤积于心的那份对一个被痛恨厌恶和迅即垮台的政权的怨怼。这个受到启蒙运动思想影响的古老贵族家庭,肯定不会对一个残疾的、寄生的政府感到满意。随着七月王朝得以巩固,幻灭也随之回来了,而七月王朝也只不过是比前一个政权稍微自由化一点,且几乎很陕就僵化了。在此期间,阿尔弗雷德成了报复和未来的代言人,以及本阶级的忠实代表。

后来的事并没有什么太精彩的。保尔·德·缪塞说:“关于1816年,我们只留下了一种难以忍受的被幽禁的回忆,那是因连绵不断的大雨造成的。”这连绵不断的大雨自百日政变时起,一直下到路易十八逃往弗朗德勒的沼泽地,在滑铁卢大战时更是下得厉害,把拿破仑“大军”的残兵败卒、辎重什物全淹没在那片松软的土地上,然后更加的猖獗,竟冲垮了最后的几处堤坝,冲洗掉英雄们的血迹,把英雄们的鲜血与泥土搅和在了一起,在一个没有尽头的寒冷的冬季的深辙中和烂在地里的收获物的残渣中淹没了一切荣光。  

正如厨娘厄拉莉颇有见地的说法:错在波旁王朝。这个童年时代所下的雨如同《包法利夫人》中那场大雨一样,因为面对现实的分崩离析,在失去了任何搏击和行动的可能时,剩下的就只有数日子了,就只有从厨房那水汽蒙蒙的玻璃窗里,去看着大雨落在这个世界上。这场连绵不断的大雨不仅表示了不见天日的一个世纪的烦恼,而且更深切地反映了任何理想不可避免地化为乌有和一代人——有人甚至会说是每代人——天生的无能为力。

因此,1816年是不归之年:圣赫勒拿的那个巨人将在南大西洋的那座荒僻小岛上因肝病而亡。这也是一个居家不出之年,一个有了意识之年。真正的生活在别处。等待是毫无意义的。第二年,保尔进了寄宿学校,而他的弟弟阿尔弗雷德只是在这间学校走读,早晨去晚上回来。

正是在这一时期,缪塞粗略地构思了他的名篇《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该书直到20年后才面世,是他动身前往威尼斯旅行以及与乔治.桑有了亲密来往之后不久的事。他写道:“在帝国时期的连年战乱中,当丈夫们和兄弟们身在德意志的时候,焦虑不安的母亲们生下了热情似火的、苍白的、神经质的—代。这些在两次战役间歇中孕育的成千上万的孩子,在战鼓声声中上学,紧握拳头,绷紧自己那一点点肌肉,互相用阴郁的眼神看着对方。他们的身染血迹的父亲们时不时地出现在眼前,把他们轻轻举起,贴在他们那闪着金光的胸前,然后便把他们放下来,自己又翻身上马而去。”阿尔弗雷德的父亲维克多·多纳蒂安·德·缪塞一帕泰也许是同马莱斯科特将军在一起的,但是,后来他的职业生涯就很平静安然了。他在执政府和帝国时期的军政部门供职,先是任工兵部队的巡视员,然后,自1811年起,便作为监狱、教养院和矿泉疗养院等的办公室主任服务于内政部。

有人说,在这段令人不快的时期,缪塞弄不清自己属于哪一代人,他因为条件舒适而变老了。这种集体的心理分析总体看来更适合于前半代人,也就是维尼那一代人:“一代忧心忡忡的年轻人在一个成为废墟的世界上坐下来了。”阿尔弗雷德确实还很小,是个穿着短裤的孩童,几乎还是个婴儿,这个婴儿在1814年这个集各种苦难于大成的年份裸着身子,面露微笑地让冯布雷为他画像,而且他一点儿没带为那只鹰的坠落所引起的忧伤困惑的表情。

维尼在世纪开始的前三年诞生,拿破仑倒台时,他到了可以扛枪打仗的年龄,他在《军人的屈辱与伟大》的开头写道:“在帝国的末期前后,我是个不用心的中学生。校园里充满了火药味,鼓声阵阵,震耳欲聋,盖过了老师们的声音……隆隆的炮声和感恩赞美诗的钟鸣交织在一起,吵得人人头昏脑涨,无法思考!当我们的一位学长离开学校数月后,又身着匈牙利骑兵服,戴着绶带重新出现时,我们全都因读书而感到羞耻,纷纷把书本向老师们的头上砸去。老师们自己也不断地给我们念‘大军’的战绩,我们便高呼‘皇帝万岁’!课也就上不下去了。我们的老师们就像传令官,我们的教室就像是兵营,我们的休息就像是操练,我们的考试就像是检阅。”

P8-11

序言

法国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主要是一种以夏多布里昂、维克多·雨果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在19世纪的欧洲文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的基础是对启蒙运动的理想和对法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结果的深切失望。18世纪的哲学家们,诸如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合理的社会进行了斗争,但是,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在为资产阶级的统治铺平道路。

阿尔弗雷德·德·缪塞出生于一个世袭贵族家庭,据说圣女贞德是他家的祖辈。他同所有浪漫主义者一样,对他所处的社会现实深感失望,消极沉沦,花天酒地,追蜂逐蝶,对性爱的迷恋竟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缪塞传》的作者弗朗克·莱斯特兰冈是里尔大学的法国文学教授,是研究16世纪的专家,该书是他初次涉猎浪漫主义。他浓墨重彩地以洋洋洒洒五十多万言的篇幅,详尽生动地描绘了缪塞这个“世纪儿”短暂的一生。

1810年出生的贵族子弟缪塞,在法国著名的亨利四世中学就读时,学习成绩便名列前茅。他天资聪颖,为同学们所称道,大名鼎鼎的奥尔良公爵成了他的同窗好友。中学毕业后,缪塞对医学和法学进行了研究,但从20年代末起,他便献身于文学了。1829年,他发表了诗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故事》,受到浪漫主义作家们的赞赏。从此,这位19岁即崭露头角的诗人便作为平等的一员,跻身于浪漫主义者之列。1830一1840年是缪塞创作的高峰期。在这期间,他创作了他的基本作品:长诗、抒情诗、短篇小说、剧本以及他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他的第—部诗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故事》收进了《波蒂亚》、《堂·巴埃兹》、《火中取栗》、《玛尔多舒》和12首短诗。该诗集完全符合浪漫主义的美学要求:有离奇的清节、绚丽多彩的描写和感情丰富的性格。但是,对某些传统的浪漫主义情调的嘲讽(这在《月光下的抒情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人物的狂热激情的渲染以及语气上的冷嘲热讽,都使《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故事》带有某种戏谑的成分。

他的第二部诗集(《坐着扶手椅观剧》里的《纳莫娜》和《杯与唇》,反映出诗人开始对人生采取怀疑主义的态度。这一态度的转变是由他对七月革命的失望导致的。在《纳莫娜》中他还以讽刺的口吻揭露当时唐璜式的人物,保持着那种无忧无虑的戏谑口吻;但到了长诗《杯与唇》中,他的调子却是阴沉忧郁的了。自此,缪塞的悲观主义隋绪愈演愈烈,他在现实中看不到任何可以改变现状的力量,这一点在他随后问世的长诗《劳拉》中明确地反映出来。

缪塞诗歌中的杰作是他的那四首《夜歌》。在这几首优秀的浪漫主义抒隋作品中,我们看到了_个孤独的诗人形象,他只是在同缪斯的交谈中寻求安慰与支持。《夜歌》写得深刻热忱,读来极其真挚亲切。

缪塞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剧作家。他的剧本文笔抒情而讥诮,剧中很少动作,完全依靠精彩的对白;对人物一针见血的心理刻画,给他的剧作增添了不少风采。他的第一个剧本名为《威尼斯之夜》。随后,他又写了一些正剧、喜剧和格言剧,其中最优秀的剧作有:《安德烈·德-萨尔多》、《玛丽安娜的任性》、《芳达齐奥》、《勿以爱情为戏》、《洛朗扎奇奥》等。

作为小说家的缪塞,除几部短篇外,只有一部自传体式的长篇《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在这部小说中,缪塞的基本主题似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个沾染悲观主义情绪、缺乏理想和行动决心的青年的悲剧。这一主题是许多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中心,但在缪塞之前谁都未曾如此直率和公开地把它和当时的社会悲剧联系在一起。这部小说尽管是以主人公忏悔的抒情形式写的,但是通过它,缪塞仍然成功地概括了欧洲社会发展中的整整一个时代。赫尔岑曾指出《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作为自己所处时代真实文献的可靠性,他提到19世纪30年代的年轻一代在资本主义欧洲的命运时写道:“在现代的欧洲,没有青春,也没有青年……有的只是自身的表白。譬如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和诗歌……”

《缪塞传》的作者通过缪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特别是通过他的诗歌、喜剧、小说,向我们展示了这个花花公子、这个世纪儿的一生。与此同时,也使我们了解了与他同时代的那些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拉马丁、维尼、梅里美、福楼拜、巴尔扎克、乔治·桑等文学大师的情况,以及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腐朽面貌。

2004年春

书评(媒体评论)

缪塞才华横溢。我相信这一点。他的脸我看着始终是那么的美,但它又总让我感觉像一朵被采摘的、傍晚之前便凋谢了的美丽的鲜花。

——朱斯特·奥利维埃

这是一个帕那斯学派中的纯粹的、真正的诗人,他的最大的不幸就在于他总也停留在15岁上,这不是一个不朽的人停滞不前的年龄。

——戈比诺

缪塞从未把诗歌与感觉分开来。按他的说法,音乐是为小夜曲而作,绘画是为肖像而作,而诗歌则是为安慰心灵而作。

——福楼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