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融资美国梦(消费信贷文化史)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美)伦德尔·卡尔德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生动地讲述了18世纪以降的大众消费生活史,对汽车、冰箱等现代耐用消费品如何借助消费信贷融入大众生活更有极为详尽的描写。同时,作者又以大量史实和有力论证,向“消费信贷侵蚀了传统价值”这一观念提出了挑战。消费信贷的真正作用是让普罗大众也有能力购买昂贵的耐用消费品,并使负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它的催化之下,克制与挥霍这一对矛盾达成了令人惊异的平衡,并成为当代消费文化的最重要主题。

内容推荐

本书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考察了消费信贷在美国兴起和发展的过程,是美国首部研究这一课题的专著。

本书以大量史实和有力论证,向“消费信贷侵蚀了传统价值”这一观念提出了挑战,从而揭示了这一令人深思的现象:与许多人的看法相反,消费信贷实际上起到了对享乐主义加以制衡的作用。本书认为,消费文化在20世纪初超越了共和主义、维多利亚生产主义、基督教新教,以美国社会最重要文化权威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消费文化得益于资本主义的活力形式,其影响力压倒了教会、家庭以及国家,被视为使资本主义合法化的缘由。本书的讨论说明,在给美国梦融资的过程中,债务和信贷起到了重要作用。消费群体是将美国人结合起来的新民主群体,其结合途径不是地域、信念或工作,而是他们的梦想,他们购买和消费的商品。所以,“对消费信贷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性,无论从什么高度加以估计都不会过分。”

本书结合了消费信贷业制度史、消费社会史、债务文化史的观点,旨在更多地了解消费信贷的文化意义,尤其是它提供的关于美国消费文化性质的启迪。消费信贷始于何时,其成因是什么?与之形成竞争格局的信贷种类为什么会黯然退出?谁创造了消费信贷,他们当时的意图是什么?谁是最先获得这种信贷、然后加以广泛使用的消费者?消费信贷与传统债务观念、理财观念是如何产生冲突的?在一种看来不友好的公共文化中,消费信贷是如何取得成功,并且幸存下来的?消费信贷是如何在道德层面上得到人们认同,使人心安理得的?消费信贷是怎样被合法化的?它是怎样为美国梦融资的?本书探讨的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中国读者显然不乏启迪意义。

目录

鸣谢

导论

信贷、消费文化、美国梦

消费文化

消费信贷:黑暗的大陆

现代史上最奇怪的现象

失去的经济美德神话

信贷革命与消费文化

轻松付款神话

第一编

得到信任:消费信贷出现之前的债务和信贷

第一章 美妙的信贷!现代社会的基础

堆积如山的债务

我买任何东西都赊账

典当商:穷人的银行家

小额贷款发放者:大鲨鱼与小水蛭

小商贩和廉价商品店

无人知晓的贫困

记账购买和定时还款购买

朋友和家庭

一个有趣的实用财务问题

镀金时代信贷制度中的潮流 

第二章 维多利亚时代理财伦理的债务观

经济世纪

把握货币的意义

维多利亚式财富之路

债务伦理

我从不反对借钱

第二编

获得商品:信贷革命的形成

第三章 小额贷款发放与个人财务公司的兴起

高利贷和非法借贷

阿瑟·哈姆和争取合法放贷的斗争

从高利贷发放者到产业放贷机构

消费者的顾问

第四章 艰难付款:分期付款销售的兴起

阿拉丁神灯:分期付款赊销的起源

成长与蒙耻,1880—1915年

成长与合法化,1915一1930年

定期付款方式购买汽车

为其他耐用消费品融资

他每年只挣3000美元,但是身价却高达112290美元!

受到调控的富足

第三编

得到信贷:消费债务的合法化

第五章 从消费性信贷到消费信贷

魔鬼的最新盟友

新的债务焦虑

当心分期付款邪恶的卑鄙魔爪

所有担心的根源

缺乏尊重的阴影

辩护者们站出来

E.R.A.塞利格曼和新的信贷语言

“分期付款方式的辩白”

聪明的借贷与愚蠢的借贷

我们确实为生产提供贷款

第六章 大萧条时期的消费信贷

1929年:我们在检验分期付款销售

通过检验

消费阻塞

你现在可以欠梅西百货公司的钱了!

——还可以欠政府和银行的钱

未选之路

后记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堆积如山的债务

19世纪记录在案的个人债务数量究竟有多少?这一点难以了解。我们无法去询问被阿蒂默斯·沃尔德的俏皮话逗得开怀大笑的那些观众;即便我们可以问他们,他们也不会回答涉及个人债务的隐私问题。马克·吐温时代的“美妙的信贷”具有很强的个人特点,私密程度很高;因此——至少对历史学家来说——其非正式性使人无计可施。现在的放款机构保留完善的文案,但是他们的前辈们却并不这样做。在这一点上,镀金时代的信贷制度与17世纪的信贷制度之间的差异不大——R.H.托尼(Tawney)将后者描述为“间歇的,不规则的,结构性差的,是邻里之间的一系列单个的——有时候是私下的——交易”。所以,它在其后200年里一直保持了这种状态。

但是,基于当时对美国人的私人债务的估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借款和放款是19世纪末美国的普遍性行为。或许,最先作出这一估计的是演说家和政客爱德华·埃弗里特(Edward Everett)。埃弗里特在试图解释1857年间出现的经济恐慌时,将它归咎于整个国家一个人和社群、企业和政府——欠下的“堆积如山的债务”。除了企业债务之外,埃弗里特估计,1858年全国的家庭债务为15亿美元,或者说,每个家庭300美元。这个数字是推测性的,完全基于埃弗里特的观察和经验,但是,重要的是埃弗里特观察到,他周围到处都显示出“一种自然倾向——预期收入,赊购,以入不敷出的方式生活”。至少他觉得自己的估计接近真实情况。

30年之后,美国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的估计证实,早在信用卡问世之前很久的年代,美国人就已经以赊购方式购买美好生活,或者至少说生活了。在19世纪80年代,人们希望了解这个国家的公民“深陷”债务的情况究竟有多糟糕,人口普查局1890年对个人债务进行的抽样调查就是对这一要求的回应。在全国贸易理事会的一次讲话中,J.A.普莱斯提供的个人估计是,1888年的私人债务高达60亿美元左右。但是,农民协会和工人协会——其参与成员有主张单一税者、绿背美元纸币支持者、基督教社会主义者以及其他持不同政见者——声称,这个数字要大得多,可能高达250亿或者300亿美元。在没有多少确实信息的情况下,猜测变为断言,断言以被接受的事实的面目流行于世。仅仅来自几个州的数据不足以回答当时的问题:美国人是否有能力创造足够财富来偿还所欠债务的本金,或者甚至说利息?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国会命令第11次10年人口普查“收集所有记录在册的私有企业和个人的负债一或者相关的——数据”。

就我们的目的而言,假如那一次人口普查按这一命令行事,我们就会是幸运的。但是,该项任务过于巨大,对人们的生活侵扰太多,而且过于标新立异。这里的问题在于如何找到一种适当方法。确定全国私人欠债总量的一个办法是,将关于负债情况的问题印在表格上,交给人口普查员,让他们挨家挨户去问。但是,人们会真实回答关于他们财务状况的问题吗?人口普查局督察罗伯特·波特“担心人们会将他们的债务……视为其私人事务的一部分,他们会对任何与此相关的询问感到不满”。可以想像到的情景不是令人愉快的:赤手空拳的人口普查工作人员被愤怒的债务人赶出家门——他们对政府窥探自己个人事务的做法深感不满。波特得出结论,任何旨在了解人民所欠债务的尝试都会给抽样调查的其余部分带来附带损害,这足以影响1890年人口普查的整个结果。基于这个原因,人口普查局的官员决定,根据公开记录来计算全国的私人债务。但是,即使这项工作后来也被证明期望过高。最终,由于经费和可行性原因,分析评估的惟一债务是私人不动产抵押贷款。

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成就。但是,人口普查局并未完全回避国会的命令。罗伯特·波特领导的人口普查局的工作人员将确实的抵押贷款与约整数和对其他种类消费的基于经验的预测数字混合起来,估计1890年美国人民的私人债务总量至少有110亿美元。”  1890年人口普查得出的这一数字分摊给每个美国家庭大约880美元债务。非农业工人的年平均工资当时是475美元;考虑到这一点,880美元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额。当然,许多人并未欠下这么多债务,有的人一分钱债务也不欠,有的人欠下的可能更多一些。但是,人口普查局的官员承认,他们得到的数字几乎肯定低估了家庭债务的实际数量。毕竟,他们几乎不能估计人们欠下的没有记录的债务——欠典当商、高利贷发放者、零售商以及亲友的债务。尽管如此,考虑到统计出来的数字,人口普查局作出的估计证实了经常被忘记的事实。19世纪末期,大量家庭都与债务打过交道,或者说,从他们的角度看,对此非常熟悉。而且,正如一名记者在1876年所言,在消费信贷革命出现以前,财富“本身便声嘶力竭地叫喊,以便被人贷出”。

对私人债务总额的估计并未提及欠债人是谁,他们欠债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样的债权人帮助他们借钱。但是,在其他资料的帮助下,我们有可能重构出消费信贷出现以前的信贷制度的草图。在19世纪末,一个人获得借款或者取得信贷的渠道取决于借款人的社会身份:是男的还是女的,是白人还是黑人,是出生在意大利还是美国本土的人,信奉犹太教还是天主教,是纽约居民还是旧金山居民。但是,在最高层面上加以概括,信贷的社会结构方面的重要界限是社会阶层。当然,这里存在着重叠的情况,但是贫穷的工人阶级家庭往往依赖特定的放贷人来获得特定的信贷,以便实现特定的需要。就中产阶级而言,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我买任何东西都赊账

“我买任何东西都赊账,直到对方拒绝赊欠为止,然后,我到另外一家店铺去重复同样的做法。”一名德裔美国主妇1882年10月在((纽约人民报》(New YorkVolks-Zeitung。)上写道。这份在纽约市出版、面向德裔人的第二大日报请工人阶级读者就家庭预算的开支表示看法。从随后出现的讨论来看,显而易见的情况是,在19世纪80年代,大多数只有一个人工作、周薪最多13美元、供养三四个孩子的家庭都入不敷出,其中许多深陷债务之中。那些给《纽约人民报》写信的人讲述的遭遇在19世纪末的工人家庭中并非不具有代表性。低收人家庭和无固定收入的家庭常常使用贷款来设法应付贫穷生活中的迫切需要。

在镀金时代,处于工人阶级金字塔结构巨大底部的家庭每天都在苦苦挣扎,以便勉强糊口,陷入急切需要信贷帮助的窘境。20世纪初期进行的预算研究显示,居住在大城市的工人阶级家庭中,至少半数总是艰难挣扎,以便使收入应付支出,略高于1/4的数量在一年的某个时候有过负债经历。这个问题并非仅仅局限于居住在大城市中的工人。木工协会主席在1897年报告说,在纽约州的布法罗市,“我们100名会员中有72个挣的钱不足以支付实际的生活开支。”阿兰·道利(AlanI)awley)发现,在马萨诸塞州的林恩市,“大多数[即八成]自谋生活的工厂工人在危险的贫困状态中度日,总是担心需求的增长会使收入太少,无法购买生活必需品。”就全国的情况来看,从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人的平均工资缓慢但却稳步地增长;但是,彼得·舍戈尔德(Peter Shergold)进行的广泛研究显示,对处于技术熟练的高工资行列之外的人来说,经济增长的成果大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因此,梅尔文·杜波夫斯基(Melvyn Dubofsky)的结论是正确的:“贫穷依然是大多数工人阶级家庭的生活事实,依然是许多工人阶级家庭的生存状况。”收支平衡中的任何微小变动——无论是因为疾病、失业、受伤,还是仅仅因为试图帮助一位需要帮助的亲友——都会迫使这些家庭四处凑钱。在这些情况下,可能让孩子打工,可能减少膳食,可能招收人寄宿,可能求助慈善机构,但是,有时候借钱是支付账单的惟一方式。

P36-39

后记

原著作者伦德尔·卡尔德先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尔比一索耶学院、奥古斯塔纳学院讲授美国消费文化史,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学术视野广阔,堪称本领域中的著名专家。本书另辟新径,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考察了消费信贷在美国兴起和发展的过程,是美国首部研究这一课题的专著。

本书以大量史实和有力论证,向“消费信贷侵蚀了传统价值”这一观念提出了挑战,从而揭示了这一令人深思的现象:与许多人的看法相反,消费信贷实际上起到了对享乐主义加以制衡的作用。本书认为,消费文化在20世纪初超越了共和主义、维多利亚生产主义、基督教新教,以美国社会最重要文化权威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消费文化得益于资本主义的活力形式,其影响力压倒了教会、家庭以及国家,被视为使资本主义合法化的缘由。本书的讨论说明,在给美国梦融资的过程中,债务和信贷起到了重要作用。消费群体是将美国人结合起来的新民主群体,其结合途径不是地域、信念或工作,而是他们的梦想,他们购买和消费的商品。所以,“对消费信贷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性,无论从什么高度加以估计都不会过分。”

本书结合了消费信贷业制度史、消费社会史、债务文化史的观点,旨在更多地了解消费信贷的文化意义,尤其是它提供的关于美国消费文化性质的启迪。消费信贷始于何时,其成因是什么?与之形成竞争格局的信贷种类为什么会黯然退出?谁创造了消费信贷,他们当时的意图是什么?谁是最先获得这种信贷、然后加以广泛使用的消费者?消费信贷与传统债务观念、理财观念是如何产生冲突的?在一种看来不友好的公共文化中,消费信贷是如何取得成功,并且幸存下来的?消费信贷是如何在道德层面上得到人们认同,使人心安理得的?消费信贷是怎样被合法化的?它是怎样为美国梦融资的?本书探讨的这些问题对今天的中国读者显然不乏启迪意义。

对我而言,消费信贷是一个全新领域,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我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借助国内外学友之力,希望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原著意思,力求少留一些遗憾。完成统稿工作之后,心中仍感惶悚,觉得译文中难免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此,祈望读者不吝指正。

在翻译本书过程中,我得到了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彭珏教授、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王志毅先生的帮助,得到了我院学报欧阳亚丽女士以及科研处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严忠志

2006年8月14日于四川外语学院

书评(媒体评论)

卡尔德先生在书中深刻地指出,与人们的惯常看法相反,消费债务实际上起到了制衡享乐主义的作用。

——《华尔街日报》

本书对消费信贷史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在梳理以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在这个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

——《波士顿环球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