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幽默诙谐的手笔,娓娓道出对书籍的搜求、阅读与收藏的痴迷,把爱书人的种种病状——列举出来,让我们看了会心一笑。在轻松自如的笔墨中,作者带我们回顾了图书的历史、风格,书痴的百态,收藏癖的种种表现以及各种类型的买书人,可谓妙趣横生,别有风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嗜书瘾君子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汤姆·拉伯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以幽默诙谐的手笔,娓娓道出对书籍的搜求、阅读与收藏的痴迷,把爱书人的种种病状——列举出来,让我们看了会心一笑。在轻松自如的笔墨中,作者带我们回顾了图书的历史、风格,书痴的百态,收藏癖的种种表现以及各种类型的买书人,可谓妙趣横生,别有风味。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书痴者的书籍搜访、阅读与收藏经历的书籍。它用幽默诙谐的手笔,把爱书人的种种病状——列举出来,让我们看了会心一笑。在轻松自如的笔墨中,作者带我们回顾了图书的历史、风格,书痴的百态,收藏癖的种种表现以及各种类型的买书人,可谓妙趣横生,别有风味。 目录 前言 马琳·布莱辛 第一章 患者自白 第二章 病症剖析 生理症状/居住环境/生活品质/末期病状 >>嗜书瘾小常识:性格缺陷抑或生理病症? 第三章 自行检测:你到底是不是瘾君子? 毛病到底多严重?????? 第四章 书籍简史 第五章 书痴乎?爱书人乎? 第六章 收藏痴 书以稀为贵/惟品相是问/百善首版为先 签名书、落款本与题字本/讹误至上 第七章 旁症博瘾 读瘾/嗜书网痴/学究/葬书狂/书刽子手/书饕 第八章 伪瘾君子 舌粲莲花/架势十足 第九章 什么人买什么书 “控制消费总额上限”型/“控制单价成本”型 “反正便宜绝不会吃亏”型/“打落牙齿和血吞”型/“不上 长城非好汉”型 “见风转舵”型与“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并发症 “众人皆醉我也醉”型 “虽千万人吾往矣”或“早别人一步洞烛先机”型 “有志堪励直须励”型 >>携书入家门 第十章 梦幻书店 整体环境/品项货色/从业人员/旧书区 第十一章 阅读百态 进餐用膳/如厕出恭/卧榻就寝/行进移动 工作办公/置身非瘾君子家中 第十二章 甘为书奴无怨尤 >>约翰逊博士:无与伦比的书痞 第十三覃 借、不借,学问大 >>临去秋波 第十四章 对症下药 斩草除根/移情别恋/男婚女嫁/引虫入室/买到手软 后话 逛书店、聊书/买书与贮存/阅读 注释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你和书店是否正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紧张关系?你可曾不经意晃进书店,原本只打算打发几分钟,结果在里头随便一逛就是好几个钟头,出来的时候手上还拎着一大堆书?光是置身汗牛充栋、精心布置、巧妙陈列的书海当中,是否令你感到莫名其妙的血脉贲张?而且觉得很爽?甚至爽到不行? 倘若上述这几道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恐怕前景堪怜了。我明白;本人亲身经历过。在下尝过那种不足为外人道的愉悦滋味,我很清楚那股引人入胜乃至无可自拔的力量。 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嗜书瘾君子。 先别笑。这个疾病普及的程度远远超过大家想像,即便绝顶老谋深算的人亦难逃其魔掌。说穿了,谁不曾领略过:一脚踏进某家占地广袤的大书店,油然而生一股自庸庸碌碌、生活的错乱发狂之中抽离的感觉,一头栽进静谧、清明的天地,在充满知性与高深学问的圣殿中悠游徜徉,心里头涌起那股雀跃?谁没领略过伴随大手笔购书所引发的狂喜悸动?哪个人不频频渴望再多来几次?我就说嘛,我晓得。这些全是我的亲身遭遇,难保哪天不会发生在你身上。 我的苦难一如其他所有苦难——皆源自逛书店。悠悠晃进一家书店,在书架间漫漫游荡,然后再悠悠晃出书店,手里拿着一两册正正经经抑或老少咸宜的玩意儿:或许是刚出版的《光怪陆离漫画》,也可能是甫问世的汤姆·克兰西新作。开心,自然不消说;有趣,那当然;再怎么说,都只能算是寻常人的寻常行径罢了。所有人三不五时就逛一回书店;任谁都会花点小钱买几本书打发空闲时间嘛。 随着一次又一次造访书店,我却未能及时察觉自己的心境逐渐起了微妙变化,我对知识的好奇心屡屡被挑起,纵身书海每每让我内心平静,从架上抽出一本崭新的书本并带着它跨出店门口总能令我无比雀跃。我不知不觉渐渐中了毒,为往后漫长的瘾疾岁月奠定基础。 遥想当初,星期天午后是我最喜爱的时光。刚开始只是偶尔(后来逐渐变本加厉)造访我最喜欢的那家书店,兴高采烈地在那些溢满知识与智慧的走道上不断来回穿梭。早些时候我买书尚不至于一掷千金。我购书的数量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我在书架间随意浏览;偶尔从架上抽出几本书翻阅;屡屡赞叹出色的封面设计,欣赏错落有致的书脊。我想要彻底理解它们;我想遍读每一本书。正是为了拥抱知识、亲近旷世巨制、嗅闻书本的气味,让我中毒日深终致成瘾。我越来越渴望亲近书籍。我恨不得把关于书本的一切一股脑统统填进脑袋瓜子。 紧接着,我便开始动念想将它们买下来了。头一回正式出击发生在位于丹佛地区、稳居旧书店龙头地位的“破烂封面书店”(Tat-tered Cover Book Store)。我踏进它那满坑满谷、深邃而幽静、到处摆放紧实沙发的室内,我开心满怀地走着走着。当双脚一跨进那道大门,我便晓得自己肯定会成为“常客”。要我“窝进”任何一个角落,不管是在这边啃掉半本小说,还是在那儿阅读一篇社会学论文都完全不成问题。过了半晌我已心花怒放,手里抱着总价五十元的一堆书,对于眼前的未知世界以及即将到来的林林总总麻烦仍旧浑浑噩噩、丝毫不察。 这种每周一回的出逃仪式如是持续了那年春夏两季,虽然察觉自己的行为似乎出现逐步上瘾的征兆,我却依然任其继续坐大,心想:反正等到九月职业足球赛一开打,这个瘾头自然会冰消瓦解,有个善终。 就那么着,到了夏天即将结束前,情况已经恶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我居然眼睁睁错过1988年整个球季。而且,单单每个星期天下午已再不能够满足我的胃口——此乃病情加重的头一个警讯。我连平常日子的晚上都往书店报到,同时购书量也逐步攀升。甚至,我对书店的胃口也益发荤素不拒。不管是沃尔登书店(Walden-books)还是邦诺(Barnes & Noble)、博德斯(Borders),或是其他几家较具规模的旧书店——管它那么多,我均一一光顾,而且每逛必买。 当然啦,我当时购买许多特价书,不管内容为何,原价十四块九毛五的书卖两块九毛五,我买得名正言顺、心安理得。许多书可能都是在这种蒙蔽耳目的情况下买来的。其中不乏自己明明晓得终其一生根本不会拿来读的书,还有(基于某种不可言传的理由)刹那间触动心灵的书,等到你返回家门,从袋子里拿出来定神一瞧才频频纳闷:咦……怎么搞的! 举例来说吧,我搜集了一屋子数都数不完的诗集——看都没看、碰也没碰——而我对于诗比起对NBA非法阻挡规则的理解也没好到哪儿去。伯顿·拉斐尔(Burton Raffel,1928-)的《赏诗入门》(How to Read a Poem)——一套三本——至今还静静杵在架上等着我有朝一日垂青哩。 总之,在嗜书瘾君子眼中,光买特价书实在不够填牙缝。强烈的瘾头于是顺势扩散到其他根本不打折的书本上头(不幸得很,其中能沦为称斤论两的书少之又少)。总之,瘾君子一旦决定要买书,根本不愁找不到理由。嗜书瘾君子(不分男女)之所以买下某本书,可能只是为了增进该领域的知识。倒也不急着读,只要买回家往书架上头一摆,便喜滋滋地说服自己:它们能够长智慧、添学问。 此乃该疾病不为人知的隐性症状。买书的行为本身俨然取代了学而时习之。人们往往被书店里头花花绿绿的封面撩起兴致,当场对其中蕴藏的知识萌生雄心壮志。不过当然啦,照理说,那就该规规矩矩坐下来、把书摊开,仔仔细细读它好几个钟头才像话。可,谁有那种闲工夫?我是说,咱们都必须养家糊口、周末还得打理全家上上下下、照料小孩……有一大堆活儿要忙活呢。 举例来说吧,我老早就打算好好了解詹姆斯·乔伊斯过人的文采。我个人当然十分乐意浸淫在那些深奥的神话典故,以及与他晚近作品内涵有着密切关联的晦涩难懂的爱尔兰传说当中。换句话说:我的确心甘隋愿花两三年去搞清楚那些鬼东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可是,摆在眼前的现实却是:我没空。我还有日子要过。于是只好购买他写的书,购买关于他的书。我不时从书架上拿下来欣赏封面,没事翻它几页,东查几条索引,西看几段内文,然后订下计划哪天一定要从头读到尾。结果呢,从来不曾付诸实行。期间总会有其他主题、其他书籍引诱我转移阵地,我无法原地踏步,我必须义无反顾、继续购买其他书籍,继续欣赏不一样的封面,然后没事翻它几页。 话说回来,早些时候,买书并非全然那么乐不可支。当中亦不乏愧疚成分(而且不止一丝丝)。每当我糊里糊涂斥资买下一堆书之后,总会感到良心不安。随着白花花的钞票撒出去,换来完全不需要——或勉强需要——的书所带来的无限喜悦已不再那么强烈。反躬自省加上油然而生的愧疚感让我的书店之旅逐渐蒙上一层阴影。但是这种罪恶感总能在天人交战的犯瘾循环中顷刻土消瓦解。我当然感到愧疚,但是愧疚只会驱使我再出门去买书,因为我知道:一旦再买,我就能获得短暂的亢奋,亢奋可以暂时平息罪恶感。然后罪恶感又来叩门……于是乎,我藉由买书来遏止痛苦,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P1-5 序言 汤姆·拉伯以其诙谐语调,娓娓道出对书籍的搜访、阅读与收藏之着迷(不对,应改成“沉迷”)的著作于十年前问世,当时书籍出版、贩售的大环境虽然正处于剧变,但仍在可掌握的范围。邻近的街坊小书铺尚能求得温饱,提供爱书人(喜欢在各书店最昏暗、最静谧迷人的角落挖宝的人)一个淘猎书籍的好去处。 诸位读者,我毋庸浪费篇幅告诉您现今巨型书店大举抢攻书市所造成的影响,当然,它们的特色绝不单单只是每家书店都布置得宛如全新装潢的客厅一般舒适。为了确保固定盈收,此类书店要销售源源不绝的畅销书,如此一来,便多多少少从根本左右了某些书籍得以出版(反过来说:也影响了某些书籍不能出版)。影响所及,销售额便能回馈给出版社,对这门风险产业似乎好处多多(至少从表面上看来)。 正当我们刚要为黯淡的前景打一阵小小的哆嗦,忧心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或者稍稍更冷门一点:福楼拜的《情感教育》[A Sent/metltaj Education]、艾米莉·勃朗特的《维莱特》[Villettel]即将从书架上消失,便听到远方响起坚定的革命号角。那高亢的乐音听起来仿佛是E大调:E出版、E书、以亚马逊为首的E书店,以及能让所有个人或机构订户(图书馆、学校与各行各业)下载庞大资料的E图书馆。简直赞到一个不行!虽然听起来颇令人大感奇怪,但或许也应许着一片光明前景。 汤姆·拉伯特地为新版《嗜书瘾君子》增加一个章节,这篇“后话”(绝非“结语”),对于横亘在眼前(或者,趁大家高枕无忧的当儿,砸到咱们头上)的林林总总可能状况,提出他个人独特的观点(以及不只一丝丝的疑虑)。他在该文中探讨即将来临的数位时代对书籍的生产——以及取得——方式所带来的若干问题。 一如本书所述,拉伯自有其一以贯之的既定偏好。他手里始终紧紧抓着实体书不放,口中振振有辞反对虚拟书籍。他喜爱纸张与油墨印刷字、或穿线或上胶装订成册、配上美轮美奂的封面、或软或硬的书本。正准备展读、享用本书的人,对此必定同感戚戚焉。其实,即使对于电子书能让书籍永远不虞绝版、能为世世代代读者提供任何书籍的电子书抱持审慎乐观看法的出版行家亦相信:传统书籍(或可称作“P书”,因其基本材质为纸张[paperl)将可屹立不坠。贾森·爱波斯坦(Jasorl Epstein)在他的新作《书本这一行:出版的过去、现在与未来》(Book Business:Publdshing PastPresent and Furore)中断言:“作为实体存在的书籍,将不会被来势汹汹的线上电子文本、掌上阅读机取代。书店也不会消失。”网路评论家斯文·伯克茨(Sveil BirkertS)亦提出相同见解(只是略带一丝丝恫吓的语气):“当然,书籍永长存,它们将有其特殊功用,但是它们将变成大家四处可见、和主要干道没有交会的古老巷弄。” 何以要对(当下与未来的)书籍这一行耿耿于怀?并且,对纸本印刷书籍终将成为明日黄花感到忧心忡忡?爱书诸君,因为这件事情与我们未来将自何处、以何种方式取得书籍休戚相关,远从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机以来始终恒在的重要课题。现在,敬请翻开书页,随汤姆一起抽丝剥茧、纵情徜徉书海。你必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书瘾病历表。然后,找个安稳的角落,好整以暇、细细领略作者在“后话”中描述的未来书籍之种种面向。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正要拥抱一个双重的世界,其中有些书是实体存在的,另外一些则只不过以“位元”(bits)、“位元组”(bytes)等数字、虚拟的形式出现。或者,你也可以(效法无所畏惧的前导——汤姆·拉伯)频频肃然立正,道句:“万事莫如书本好。” 马琳·布莱辛(Mazlelne Bieing) 支点出版社(FLtlcrum Publishira)总编辑 2001年1月 后记 你晓得也好、不知道也罢,普天之下所有爱书人都即将经历一场天翻地覆的改变,尤其咱们这些偶尔——好啦好啦,岂止“偶尔”?应该是“频频”——爱书爱过了头的人,感受将会格外剧烈。 不不不,我说的并非市面上书籍种类日益贫乏;由于出版社与书店总把心力摆在区区几部畅销书上头,因而无暇兼顾其他各类出版品——让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少。我并不是指独立书店日渐式微,此类蕴藏知识、智慧与发现乐趣(能让咱们钻进阴暗角落、翻找侥幸逃过好莱坞大亨魔掌的著作;能让一部威尔基·柯林斯(wiltdeCollins,1824—1889)、乔治·梅瑞迪斯(George Meredith,1818一1909)一本温德汉姆·刘易斯(wyndham I,ewis,1882—1957),甚至《博兹札记》(Sketches byBoz)仍有机会在咱们面前重新绽放如今遭人遗忘的耀眼光芒)的圣殿日渐稀少;能让咱们摆脱一大堆搭配电影上市的书籍、林林总总的“傻瓜系列”、五花八门的“鸡汤”书系、目不暇接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系列、辛普森审判、黛妃、贾姬、玛莎·斯图尔特、琼·贝奈特(Jon Benet)案、迈克尔·乔丹、克林顿弹劾案……甚至逃过——举以下这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相约星期二》(Tuesdays wih Morrie)无所不在、到处肆虐的无垢净土益发遍寻难着……接下来所要讲的,和上面那些都八竿子打不着。我说的甚至不是近来咖啡店也纷纷增设图书销售部门(其服务人员对咖啡的了解比书店服务人员对书籍的了解更深)。 不,我要讲的这件事比那些都大得多。它比哈利·波特更大。犹有甚之,它比奥普拉(即使把她的读书俱乐部也加在一起)更大。 而且,严格说起来,它甚至不是“东西”。这玩意儿简直就不是“玩意儿”。它没有重量;它不占任何空间;不能摆在书架上、也不能装进袋子带着回家,不能拿来砸猫丢狗、也不能用来垫高缺了腿的沙发。它没有封面;没有书衣;里头没有油墨、纸张;非胶装、非线装。你不能拿起来打量端详;不能夸赞它长相漂亮,它无味无臭,你压根无法摩挲抚摸它。 “它”不过就是一串亚原子微粒、经由电线传导,咻咻咻钻进你手上那个青色小荧幕的电子讯号。一旦你切断电源,它便当场凭空消失,并非回到墙上的书架,没有摆回床头的书堆,也不是跑进地板上那叠砌得“鬼斧神工”的书塔里,反正就是消失不见了。它根本不曾存在;你无法在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找到它的坐标。 装神弄鬼够了——再讲几句就揭开谜底。它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它把人吓得屁滚尿流,我们很快就得和它打交道。 我说的就是:电子书,E书是也。 ——截选自《后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