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曼、心曼著的《永不放弃》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单身母亲支撑两个绝症女儿顽强与病魔抗衡,勇敢追求平凡而有意义的梦想的故事,一个关于爱与生命的奇迹。母亲深夜用手推车送高烧的女儿去医院救治,在所有人都劝她放弃时,她毅然用坚定的母爱21次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女儿们的生命。家里没有钱买轮椅送姐妹上学,母亲就在家里教她们读书认字,还借钱给家里安装了一部电话,支持姐妹面向社会开办公益的《曼曼心灵热线》。姐妹写作时,母亲给她们拿纸和笔;姐妹接听热线电话时,母亲帮她们举着电话听筒;姐妹睡觉时,母亲躺在两个女儿中间,给她们翻身……由于病情恶化已经危及到了姐妹的眼睛,经常会出现间歇性失明,她们就闭着眼睛摸着键盘写作。他们用温暖的回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支撑自己勇敢地面对北漂生活的艰难,在窘困中体味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终于,在母爱的支撑下,姐妹先后完成《生命从明天开始》、《救赎的爱》等著作。
春曼、心曼著的《永不放弃》讲述的是一个单身母亲支撑两个绝症女儿顽强与病魔抗衡,勇敢追求平凡而有意义的梦想故事,一个关于爱与生命的奇迹。
母亲深夜用手推车送高烧的女儿去医院救治,在所有人都劝她放弃时,她毅然用坚定的母爱21次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女儿们的生命。由于病情恶化已经危及到了姐妹的眼睛,经常会出现间歇性失明,她们就闭着眼睛摸着键盘写作。她们的故事感动了国内外各界,更震撼了所有善良的心灵。2011年5月,姐妹荣获第14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
香甜的白米粥
天已经快黑下来了。
“妈妈,别干了,我要吃饺子,用瓜子仁给我包饺子吃吧!”
母亲收拾完前面的菜园子,接着又去收拾屋后的那一片。大曼隐约听见小海哭闹着不让妈妈干活了,弟弟饿了,也困了。
其实,大曼和妹妹的肚子也开始“咕咕”地叫。白天太阳还晒得人头皮疼呢,等到了晚上太阳一落山,院子里黑洞洞的,似乎一下就变冷了,而且还到处飞着“嗡嗡”乱叫的大蚊子。母亲给她和小曼每人掰葵花叶做扇子,让她们扇着好驱赶那些讨厌的大蚊子。可大曼和妹妹穿着小背心和短裤,裸露在外面的胳膊和腿上还是都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大包,屁股也被板凳硌得火辣辣地疼。那疼痛顺着她们的四肢蔓延到全身,浑身酸胀得叫人好难受啊!她们恨不能妈妈立刻干完活抱她们回屋,让她们能躺在炕上好好舒展一下四肢。
可母亲还在没完没了地干活……
大曼和妹妹懂事了,耐心地等着母亲。不哭,也不闹。她们忍耐着盼啊,等啊,可时间似乎过得越来越漫长了……
好不容易听见了母亲的脚步声从远而近,大曼以为母亲是干完活了,却看见母亲又拖拽着一大堆豆角秧从屋后的小胡同里走出来,母亲一边往院门外拖豆角秧,一边安慰大曼和小曼说
“妈快干完了,还有一垄地妈就干完啦,干完活妈就抱你们进屋啊!”
大曼和小曼听话地点头,安静地坐在大凳子上继续等着。
这时,忽然听见一声自行车的铃响,大曼和小曼一起惊喜地向大门口望去,昏暗的暮色中大门虚掩着,没有人进来。只听见隔壁邻居大娘家的院门“咣当”响了一声,紧接着院杖子跟着晃了晃,大曼和小曼好奇地伸长脖子,趴在杖子缝隙里向邻居大娘家院里看,只见邻居大爷推着自行车下班了,从后座上取下一包东西,然后迎着从屋里跑出来的小哥哥和小姐姐们进屋了。
大娘家的屋门敞开着,从屋里射出的黄色灯光,是那么的温暖和热闹。
她们隐约看见大娘腰上扎着围裙正在锅台边忙活着做晚饭。从那院飘过来一股股韭菜盒子的味道,好香啊!
她们多希望父亲能回来,她们家也能像邻居家那样热热闹闹的有韭菜盒子吃。
胡同里再次传来母亲的脚步声,大曼和小曼急忙坐正身子。假装正在等母亲的样子。她们知道母亲是不允许她们趴杖子缝儿往邻居家看的。母亲说:“这样看人家不礼貌,没出息,别人发现了会认为我们眼馋人家的东西呢。” 不能扒杖子缝儿了,但她们用力吸着鼻子,贪婪地吮吸着韭菜盒子刚出锅的那种油汪汪的香味……
母亲发现了女儿们的小动作,急忙把趴在她后背上困得耷拉着脑袋的小儿子放回到屋里炕上,顾不上洗手,就匆忙脱掉干活的外衣出来抱两个女儿回屋。
虽然被母亲抱回了屋里的炕上,但大曼和小曼心里还是惦记邻居大娘家的韭菜盒子的香味,那种迫切想进屋的心情没有了,忽然觉得屋里惨淡的灯光照着空旷的墙壁和大炕面,冷冷清清的,好没意思啊!
母亲似乎猜到了孩子们的小心思,她一边忙里忙外地打水给孩子们洗手洗脚,一边抱柴禾烧火煮米粥给孩子们吃。母亲在忙活这些的时候,还怕孩子们等不及而睡着了,嘴里不停地跟三个孩子说着话,时不时地喊一下孩子们的名字。
母亲说:“妈小的时候闹饥荒,姥姥家一粒粮食也没有,只能去野地里撸榆树叶和草籽吃,吃得大人孩子都浮肿。有一次妈和你大姨饿得躺在门后的草堆里差点饿死,是妈的奶奶踮着一双小脚去菜园里摘了一只拇指大的小角瓜,那时哪有油啊,就放点盐煮一锅清汤给妈和你大姨喝了,我们才活下来的。”说着,妈妈提高了声音,“那时哪有这么香的大米粥喝呀,见也没见过白面和大米呢!”
听了母亲小时候挨饿的故事,大曼和小曼似乎不那么馋邻居家的韭菜盒子了。
小海也不吵着要饺子吃了,他努力瞪大眼睛不让自己睡着,强打着精神乖乖地坐在父亲给他们定做的那只光秃秃的小炕桌前,等母亲盛大米粥给他喝。
母亲说:“来,你们仨比赛,妈看今晚谁喝得多,喝得快啊!”
母亲的话鼓励着三个年幼的孩子,他们兴奋地捧起能把自己的小脸盖住的大瓷碗,“呼噜呼噜”地往肚子里吸大米粥……
一锅白米粥就是晚饭,但孩子们却喝得格外起劲儿……
P12-13
三个女人的传奇
文/张大诺
给春曼心曼写序,已经是第三次了。
谁有机会给同样的作者写三次序言?即便这三本书都是我指导的,我也觉得这是件很奇妙的事情。
当然,我也曾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写出新意,闭眼,静静地想,确实不知该写什么,直到脑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
每次,我去看她们的时候,她们都笑靥如花地坐在那里.和我热情地打招呼。她们的旁边,是清瘦的母亲,母亲总是有点气血不足,说话也没有底气。
翻看微信朋友圈时,则看到完全相反的图片场景:姐姝二人有气无力,被病痛折磨着,她们的母亲,表情“坚定”.气力充足,认真照顾着她们的起居。
两个姐妹,重度肌无力,甚至连手都抬不起来;而她们的母亲,胃病严重,连续两年无法正常进食。
她们三个,每一个,都似随时折断的枝杈,但搭在一起.就是坚不可摧的铁三角,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但又坚不可摧的家庭。
许多时候,我几乎无法理解:在每月固定收入一千多元的情况下,三个人如何能够北漂十年?有十几次,我劝她们到一个小城市生活,她们都拒绝了,她们相信:两个不能走、全年都在生病的女孩,一个每年之中半年都在生病的母亲.三个没有固定收入的母女,可以凭借自己的信念和努力,充满尊严并快乐幸福地在大城市生活!
她们做到了。
她们做到了!
两个女孩努力地写书,拼命地写书;一位母亲努力地持家。拼命地持家(有时也抱不动女儿),一股力量,在三个随时可能倒下的生命中……穿梭流淌、互为激荡,最终自给自足、生生不息。
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们奉献给这个世界的,是关于某种磅礴生命力的精彩大戏,是关于亲情大爱的华关乐章,而这本书就是剧场,打开它,大幕拉开,能够看到她们十年北漂生活的乐观奋斗以及极致动人的亲情母爱。
而我们,作为有幸被邀请的观众,伸出双手,准备鼓掌……
(作者为全国十佳生命关怀志愿者、本书创作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