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既是一项经济产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
“第四届中国旅游论坛”以“旅游业与民族地区发展”为主题,关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社区的繁荣,叩响了时代旅游的主旋律,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旅游业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颠覆性的非传统发展思路,那就是:利用旅游业,而不是传统工业,来支撑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以避免以环境退化和文化消失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而走一条环境保护、景观塑造、脱贫解困、文化认同等相统一的发展之路。
论坛组委会为纪念和铭记这一学术盛会,传播与展示参会专家学者的学术智慧,让更多的人分享论坛的成果,从118篇论文中遴选出60篇论文汇编成册。
序言
致辞
第一部分 中文论文
旅游业与民族地区发展
西部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云南原生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管理
民族地区旅游业人力资源资本化研究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云南民族村游客满意度调查
基于知识经济视角的民族地区旅游产品核心竞争
少数民族地区游客乡村旅游质量感知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竹文化特色旅游发展研究
论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管制问题及其改革对策
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
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构建研究
中国西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联动发展旅游的战略思考
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目的地轮耕——以云南旅游为例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
利益相关者参与家庭旅馆经营管理模式
论女性在旅游扶贫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
云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研究
云南沧源佤山旅游开发与对策研究
庐山风景区居民下迁意愿分析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香格里拉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效率
生态旅游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旅游垃圾:旅游研究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重点领域的遴选体系构建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梨园生态民俗村旅游开发
滇西北旅游产业集群的演化阶段探讨及其发展对策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基于内生发展视角的资源与能力的匹
遗产与文化旅游
旅游经济开发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文化特色比较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寻根旅游与侨乡文化关系探析——以闽粤地区为例
遗产地商业化开发问题研究
胶东道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艺术与现代性
HERITQuAL:遗产旅游地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民居中的吉祥民俗及其旅游价值与开发马润花
旅游业发展下丽江传统文化变迁的调适机制研究
第二部分 英文论文
旅游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和文化影响研究述评
国家旅游机构绩效测量的案例研究
使用重要性一绩效分析模型测量历史文化目的地的服务质量
中国云南旅游业开发与合作的障碍
西部开发中的专业配套项目:云南西双版纳的教训
日本的生态旅游:政策框架及生态旅游指南/协调的考察
宏村中国居民社区:地方的商品化及地方吸引力的降低
历史的真实再现:旅游业中历史和遗产再现的方法、手段与经验
旅游目的地的品牌构建
旅游者行为
地理和文化上的距离衰减对香港入境旅游的影响
作为旅游节事的社区文化节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糕点节
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重要性一满意度分析:中国武陵塬的案例研究
学生的旅行行为;英国和中国的跨文化比较
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以菲律宾为例
对中国消费者的教育:云南的未来
台湾人野营行为的影响因素
中国旅游专业学生择业时来自父母的影响
旅游运营与管理
案例研究:中美饭店业在线销售能力比较研究
香港咖啡连锁店经营中顾客售后正面反馈意向的决定因素
冲绳县使用谷歌搜索地图功能应用程序界面引导观光旅游的开发
阻碍中国旅游饭店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以中国海南三亚为例
中国旅行社电子商务模型研究
香港饭店业因特网预订的决定因素
中国的物权法对饭店业发展的意义:一个国际视角的解读
中国国有饭店应对不确定环境的挑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