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怪诞博弈论(揭示怪诞行为背后的真相)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孙恩棣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所谓“怪诞”,是指生活中超出常理、出其不意、不按常规出牌而出奇制胜的现象。

孙恩棣编著的《怪诞博弈论(揭示怪诞行为背后的真相)》介绍了人类行为中的一些非理性怪诞行为,并导入了以有限理性为特征的“行为博弈论”概念,介绍了博弈论最重要、最常见的集中范式,同时指出了这些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误差,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

内容推荐

孙恩棣编著的《怪诞博弈论(揭示怪诞行为背后的真相)》以博弈思维为纲,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怪诞行为娓娓道来。“怪诞”分为两种,一种是装疯卖傻,其背后是博弈思维;另一种属于人类自身难以克服的本能,它其实是对传统博弈论中“经济人”假设的挑战,属于最前沿的“行为博弈论”的范畴。

《怪诞博弈论(揭示怪诞行为背后的真相)》不仅用博弈论对怪诞行为背后的玄机一一进行了解析,而且教会我们如何在生活、工作、与人相处中用博弈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及最终的共赢。

目录

序一 让博弈论回归凡尘/1

序二 博弈就是游戏/5

第一章 伪装大师——怪诞行为背后的策略思维/1

 无招胜有招/3 “剪刀石头布”制胜玄机/3

 不利条件原理/4镀金时代/6

 招摇式挥霍/7 不买对的,专买贵的/8

 殊途同归的凡勃伦和扎哈维/9 烧钱做广告/10

 背债越多,实力越强?/11 虚者虚之/12

 韬光养晦/13 烟幕弹与假动作/14

第二章 阳谋推手——不归路上的诱导者/15

 阳谋是“助推”/16 蚕食策略/17

 舒必克博弈/17 沉没成本/18

 看得破,忍不过/19 想得来,做不来/20

 学历是个“投名状”/21 为何“秀才造反,三年不成”?/22

 承诺和一致性/23 捆住我,绑住我/25

第三章 囚徒困境 ——理性与利己主义的囚徒/27

 嫌犯的两难/28 优势策略和劣势策略/29

 无法自拔的“烧钱”/30 价格大战/32

 恐怖平衡/33 公地悲剧/34

第四章 纳什均衡——最坏的打算与最好的结果/37

 纳什的革命/38 什么是“纳什均衡”?/39

 什么“不是”纳什均衡/40 价格战中的纳什均衡/42

 为什么麦当劳比大米更能反映通胀?/43 命运多舛的纳什/44

第五章 重复博弈——“黑白”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47

 土匪为什么变得比官衙还公正?/48 如果没有明天/50

 有限重复博弈与无限重复博弈/51 “熟人社会”与“生人社会”/51

 正在形成的“新熟人社会”/53 商誉降低交易成本/54

 重复性博弈的囚徒困境/55 “囚徒困境”的行为学检验/56

 社会贴现率与重复博弈/57

第六章 借力打力——把“囚徒困境”当成一种策略/61

 亿万富豪的行贿计划/62 为价格战解套/63

 利用囚徒困境让卖家竞相降价/65 最惠客户协定/66

 防止员工之间串通偷懒/66 利用囚徒困境让员工卖力工作/67

 破解考评困境/68 破解“懦夫困境”/68

第七章 讨价还价——萝卜、大棒及其可信性/71

 认真你就输了,一直认真,你就赢了/72 狂人的优势/73

 胆小鬼博弈/74 陷自己于被动/75

 反“破釜沉舟”策略/77 切断联系/77

 尴尬的截止日期/78 增加谈判筹码/79

 杀一儆百/80 连锁店悖论/81

 以非理性手段阻吓/83 用“权宜协定”阻吓竞争者/84

 扩大产能,阻吓对手/85

第八章 合作之道——合作中的惩罚与宽容/87

 破解囚徒困境/88 你我都是“吓大的”/89

 不带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90

 你需要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91

 核子悖论/93 威胁与承诺的分寸/95

 威胁与承诺的异同/96 欧佩克如何达成合作?/97

 依存策略和触发策略/98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104

第九章 制度演化——游戏规则的博弈与演进/105

 凶残海盗的逻辑/106 权益的均衡/109

 屁股决定脑袋/110 游戏规则是这样形成的/110

 从剑客博弈所看到的/112 霍特林悖论/115

 “三个剑客”与“两个杂货铺”/116 投票悖论/117

 独裁定理/118 “德先生”并非完人/120

 除了民主,尚无更好的出路/121 公平关乎稳定/122

第十章 信息猜透——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123

 信息承载价值/124 所罗门与“扑克脸”/125

 信息不对称理论/126 啤酒博弈/127

 破解啤酒困境/129 公共知识/129

 公共知识与孤岛弑夫/130

第十一章 逆向淘汰——优未必胜,劣未必汰/133

 柠檬市场/134 劣币驱逐良币/135

 劣行驱逐良行/136 逆向歧视/137

 金发尤物的困惑/139 能力强,未必有机会/140

 宁减员,勿减薪/140

第十二章 全民游戏——大规模协调博弈/141

 交通的协调博弈/142 语言的协调博弈/144

 钞票、彩票和球迷/144 踏上不归路/145

 “网络外部性”产业/146 办公软件的协调博弈

 一流厂商拼规格,三流厂商拼价格/148 苹果曾坐失良机/149

 协调博弈在个人电脑发展中的角色/151

 游戏公司的免费诱饵/151

 腾讯的核心竞争力/152

 今日“开放平台”,明日“平台垄断”/153

第十三章 竞买玄机——拍卖、招标中的博弈思维/155

 拍卖与招标的异同/156 英格兰式拍卖/157

第二价位密封投标拍卖/158 荷兰式拍卖/162

第一价位密封投标拍卖/164 保留价格拍卖/166

 赢者的诅咒/167

第十四章 博傻游戏——股市的猜心之术/171

 奸诈的躁郁症患者/172 战胜心魔/173

 市场即群氓/174 选股如选美/175

 谁是更大的笨蛋/176 猜数博弈/177

 旁氏骗局/178 经济泡沫/179

 击鼓传花/181 股市博傻/182

第十五章 天人之战——概率、风险与运气/185

 不确定的世界/186 概率论,邪恶的智慧之花/187

 贝叶斯学派 VS频率学派/188 卖,还是不卖?/190

 期望值理论/190 可行性的依据/191

 邀天之宠/192 增大自己成功的概率/193

 俄罗斯轮盘与风险偏好/194 你值多少钱?/195

 你喜欢冒险吗?/196

 你是胆小鬼还是“冒险王”?/197

 博弈论不是赌经/198

第十六章 最后通牒——公平正义与纯粹理性/201

 什么是“最后通牒”/202 古思教授的实验/203

 私分,还是报官?/204 大猩猩比人类更理性?/206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最后通牒实验/207 对“理性人”的冲击/208

 理性而不讲公平,就是冷酷/208 独裁者博弈/209

第十七章 走向共赢——利己未必要损人/211

 超限竞争的世界/212 生死场上的“暗语”/213

 养寇以自重/215 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215

 性别之战/217 常和博弈与变和博弈/218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218 利己不一定要损人/220

 嫉妒是祸首/22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22

 超越纯粹理性的局限/222

试读章节

博弈论是由著名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创立的,而这个理论的创立得益于“德州扑克”中的使诈现象。“德州扑克”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博弈:一个玩家在面对无懈可击的玩牌对手之时,是否要虚张声势,以及虚张声势的频率是什么。

虚张声势,有示强和示弱两种情况:通过示弱迷惑对手,诱敌深入,一击致命;另一种是空城计,靠大张旗鼓阻吓对手。

玩过“德州扑克”的人都知道,有时候,你明知道人家手里很可能有大牌,可还是不甘心,因为你觉得对方也可能在虚张声势,于是就跟着下注。当对方赌注加码的时候,你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忍不住又跟了一圈。这个时候,你已经处于骑虎难下的局面。

如果你也曾虚张声势,你的这些纠结的表情在对方看来也是一种伪装。他会觉得你在诱敌深入。如果他的牌不是特别大,他就可能继续加码,把你吓走,或者摊牌,或者弃牌。

冯·诺伊曼认为,即使对手明知道你喜欢虚张声势,有时候你还是应该这样。他研究了各类的牌戏战术,发现“虚张”的频率一到某个程度,胜数最多,打老实牌和“虚张”次数太多的胜数机会较少。另外,诺伊曼也发现,玩牌“虚张”的频率在某种标准可以赢钱,低于或高于这个标准,输钱的几率就比较大。无招胜有招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有一门顶级武学叫“独孤九剑”。“独孤九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识破对方武功的破绽,“无招胜有招”。所谓“无”,并非真的没有招,而是没有固定的招式,针对不同的对手科学地随机应变,而对手却看不到你的破绽,所以能战胜“有招”。

很多博弈论通俗读物里,都把“田忌赛马”作为博弈论的典型例子进行分析,这很可能是错误的。博弈论假设所有局中人都是理性的,而不是假设一个人是笨蛋,另一个聪明无比。

在“田忌赛马”这个典故中,孙膑假定齐威王是傻子,威王出下、中、上三种马,田忌对应地出中、上、下三种马。

其实,田忌应该出下马时,威王也应该出下马。但威王出下马时,田忌不应该出下马,而应该出中马,这时候,威王又应该改用中马……在这样一个博弈中,不存在纯策略均衡。

在同时决策博弈中,局中人同时选择他们各自的策略,每一个局中人在做出策略选择的时候,并不知道对手的策略选择是什么。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会碰到局中人决策顺序有先有后的情形。决策有先后的博弈,称为序贯决策博弈,简称序贯博弈。

回到前面田忌赛马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方后发制人,都可能得到好处。这种局中人后行得益大于先行得益的情况,叫做后发优势。如果反过来,谁先采取行动,谁就能获得好处,那么这种局中人先行得益大于后行得益的情况,叫做先发优势。“剪刀石头布”制胜玄机

有位大艺术家,与A、B两家艺术品拍卖公司关系都不错。

某天,A、B两家公司的经理同时登门拜访,说要代理这位艺术家新完成的一件作品。这位艺术家觉得,都是老朋友了,都不能得罪。于是,提出一种解决方案,让两位经理用“剪刀石头布”决定,赢者可以代理作品。

于是,两家公司的经理约定3天后,在公证人的公证下玩这个游戏。

A公司经理认为,玩这个游戏纯粹靠运气,就没有做任何准备。

B公司经理认为,这事情应该请教“专家”。

所谓的“专家”,就是自己的小孙女。这个小女孩认为:出石头的动作太容易被看出来,所以,一般人都不会在第一次的时候出石头。而剪刀可以赢布。因为是第一次出,所以,出剪刀胜算最大。

结果,B公司经理在游戏中胜出。

其实,如果A公司经理能够采取随机出手势的策略,他的胜算至少有50%,但他太相信这是个公平游戏了,却忽略了自己的习惯。

除了会受到习惯的影响,人们还往往受到下意识的影响。

假如上次两人同时出了剪刀,双方打成平局,则需要再赛一局。人在下意识里会出石头,假如B公司经理还是出剪刀,则A公司经理会赢。

但这只是一种假设,我们不能假设其中某一方没有一点心机。出“剪刀”、“布”还是“石头”的策略应当是随机的,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策略,甚至是策略的倾向性。一旦对方知道自己出某个策略的可能性增大,那么自己在游戏中输的可能性也就增大了。P2-4

序言

博弈就是游戏

许多欧洲人认为生活是一场游戏;英国人认为板球才是一场游戏。

——乔治·米克斯

“博弈”一词听起来玄而又玄,说白了就是“游戏”的意思。如果需要更准确点,就是有输有赢游戏。可以说,博弈论是通过“玩游戏”而获得人生竞争知识的理论。为赢而玩

博弈是人的天性,这是人们痴迷于各种对抗性游戏或赌局的原因。

梁启超云:“惟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惟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

像李清照这样的才女,对赌博的迷恋和豪气同样不让须眉。

三明治伯爵当初发明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点心,其实只是为了进餐的时候可以不离开赌桌。

即使乔治·华盛顿这样伟大的人物,在美国大革命时,竟然也在自己的帐篷里开设赌局。

街头巷尾,常见人在下棋或打牌时,颇能“入戏”,沉醉在一种幻觉之中,勾心斗角,大呼小叫,什么“落子无悔”、“赌场无父子”的狠话都喊出来了。人生来就是一种喜欢风险与博弈的动物,棋牌室里的博弈,不过是人生战场的模拟。

善博弈者为赢而玩,就算把他丢到海里,他也能衔条鱼爬上来;就算天塌下来,他也能捞到天鹅。为赢而玩绝非“不择手段求赢”。从博弈论的观点看,有时候输赢不过是同一硬币的两面。

游戏是生活的模拟

古人说,世事如棋。

不论人在江湖,还是身处庙堂,你都逃不掉一个无形无界的棋盘。你我皆是其中的一枚棋子,相互揣摩、牵制、争胜,演化出诸多精彩、诡谲的棋局。

现代人则常常感叹:人生牌局。不能抓到一手好牌,就要设法把手里的烂牌打得风生水起。

这是因为,商业社会比起农耕社会,不确定性、运气、诈欺等因素更加突出。

博弈论就是研究“棋手”或“牌手”们出招的学问。

把人生喻为棋牌,是过于简略了。但惟其简略,那些被纷繁表象所掩盖的道理才更加明了。

红尘俗世,莫不博弈

生活是一场“游戏”,这“游戏”范围甚广:人际关系的互动、球赛或麻将的出招、股市的投资等等,都可以用博弈论巧妙地解释,可以说,红尘俗世,莫不博弈。

人的一生,可以看做是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选择什么学校、做什么样的工作、和谁结婚……不管有意无意,深思熟虑或一时冲动,你已在这局中——这就是一个决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的身边同样充斥着和你一样的决策者,他们的决策又反过来影响你的决策。

就算你离群索居,过着隐士或野兽的生活,你仍逃脱不了人与“天”博弈的问题,这仍会将你置身于强大的不确定之中。即便是鲁滨逊独自置身荒岛,也要考虑天气的因素,是风调雨顺,还是天灾频仍。当“星期五”出现的时候,人与人的博弈就又出现了。

博弈论探讨的就是聪明又自利的“局中人”如何采取行动及与对手互动。人生是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所组成,你我皆在其中竞相争取高分。

源远流长的博弈思维

“博弈”一语,最早见于《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乎?为之犹贤乎已!”

孔子认为,整天吃饱了没有事情干的人太不像话,还不如那些玩六博和围棋的人呢。

博弈论是现代人的发明,但博弈思维却早已有之。

早在2000多年前,博弈论的原始思想即已萌芽。古代文献中不乏充满博弈思维的案例。

庄子就曾讲过一个寓言:某甲赌技很好,拿瓦器做注和人赌博的时候,总能很轻松地频频获胜;于是,输家开始用铁钩这种更值钱的东西做赌注,某甲就显得畏手畏脚了;后来,又有人拿黄金当赌注和他玩,某甲开始大失水准,乃至一败涂地。

怪诞行为的背后

《孙子兵法》中说:“兵者,诡道也。”

现实中的很多怪现象,其背后都有逻辑可循。本书试图将经典博弈论与行为博弈论相结合,解析怪诞行为背后的理性与非理性——

·“烧钱”反倒可以增加财富。

·学历不是敲门砖,而是“投名状”。

·公司里的第二把交椅最不好坐。

·斩断后路,可以提高谈判胜算。

·貌似愚蠢的炫耀可能让自己更安全。

·某些人展露的诚实,并非基于道德,而是出于贪婪。

本书是在《生活中的博弈论》第二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希望这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思维的乐趣。当然,由于水平有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诸君不吝雅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1: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