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描述他所做的研究:他请管理者将自己怎样使用时间的情况写下来,又请人记录这些管理者是如何使用时间的。据说,比尔·盖茨每年会有几周时间处于完全的封闭状态,完全脱离日常事务的烦扰,思考一些对公司、技术非常重要的问题。时间如此珍贵,其实,许多人想管理好时间,却又不知如何管理。为了让职场中的人从无头绪的忙碌中解放出来,妥善安排时间,能够从容应对工作,编者编著了这本书。本书从实际需要出发,简单明了地阐述了时间管理的方法诀窍和技巧,提高时效的策略以及时间管理的误区等,实用,操作性强,确是职场中忙碌的你难得的一本好书。
本书从实际需要出发,简单明了地阐述了时间管理的方法诀窍和技巧,提高时效的策略以及时间管理的误区等,实用,操作性强,确是职场中忙碌的你难得的一本好书。
当你将本书所提供的方法付诸实践并持之以恒时,你会获得很大的进步。在任何一个具体的领域,如果以很小的但持续的进步坚持下去的话,都将以水滴石穿的力量获得巨大改变。阅读本书后会发现,那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能让你很容易喜欢它们并且养成习惯,坚持下去,最终会使自己的生命品质获得巨大的提升。
9.零碎空闲时间也要抓
生活中有许多零碎的时间很不为人注意,其实这些时间虽短,但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做一些事情。比如等车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下一步的工作,翻翻报纸乃至记几个单词;运动时可回想遇到困难的事会亟待解决的事等等。在疲劳之前休息片刻,既避免了因过度疲劳导致的超时休息,又可使自己始终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也许你会觉得片段时间太短了,根本没办法利用。比如看书,零碎时间能看出什么呢?脑袋是自己的,脑筋是可以活用的。碰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先翻开重要的文章,找出一两句话,而且牢牢地记住它。这种方法远比漫无边际地读上一两页,还要有效果。利用零碎时间,最重要的观念是:不要让时间来支配你,而应该是你去支配时间。如能建立这种正确想法,身体力行,必能将时间作有效的计划分配,完成一些有意义的工作。空闲时间以二三分钟到lO分钟为宜。偶尔也许会有30分钟到一个钟头的时间出现。不管哪一种时间,若都将它们合计起来,就是一笔可观的时间量。如果让这些片段时间白白地过去,实在是件极其浪费的事,你可别小看零碎时间。
超级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区别主要在于他们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尽管一时的区别并不大,但长期积累,差距就产生了。在等待的时间里,可考虑发展计划、读几页书、看看报纸、处理一些琐事、运动或放松一下。带上一个小问题在吃饭排队时思考;交给领导的方案往往要坐着等待他答复,可思考与此方案有关而尚未完成的问题。坐地铁、坐火车时,读份报纸或构思一个文件,或者好好地自我放松一下(比如闭目养神)。
一个不善于利用零碎时间的人,不可能成为成功人才。善于利用琐碎时间,一时得利或许不大,但长期积累,是非常有益的。难怪高级人才都重视零碎时间,而且都自我磨炼成为利用琐碎时间的能手。陈景润十分珍惜时间,他利用候车、排队买饭等零碎时间学会了英俄法德四国文字。解放初,他还在厦门大学读书,那时台湾常派飞机到福建沿海骚扰,他就带书在防空洞里,一看就是半天。这样有利于充分安排和利用每一点点时间,一时节约的时间和精力或许不多,但长期积累,可节约大量的时间。
鲁迅先生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鲁迅还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在北京时,他的卧室兼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集录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两句诗,上联是“望崦嵫而勿迫”(看见太阳落山了还不心里焦急),下联为“恐鹈鸥之先鸣”(怕的是一年又去,报春的杜鹃又早早啼叫)。书房墙上还挂着一张鲁迅最崇敬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鲁迅用这朝夕相处的对联和照片督促自己抓紧时间。
鲁迅先生12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他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了不影响学业,他必须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他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鲁迅先生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非常爱好;又喜欢写作。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先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到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1000多万字,留给世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若想好好运用零碎时间,建议先把事情分成二大类:一类是需要一段完整思考时间才能完成的事,另一类是不需思考就能做的事。后者就用零碎时间做。零碎时间包括坐公交车时间、工作与工作之间的空当,抽烟的时间,在车站等公共汽车的时间,等人的时间等。
对于忙碌的你,很有必要学会短时间活用术和短时间处理术。在每天的工作生活中,有些时间并不是很长,也不是一整段完整的时间,只是些剩余、少量的时间。一般都称之为片段时间。例如,一件工作告一段落,到开始另一件工作之间的时间,谈话中断的时间,工作中断的时间,比预定时间提早完成工作后剩余的时间,附带在工作上的缓冲时间,什么也不做只是呆坐在那儿的时间,在窗口或公用电话前排队的时间,等等,都属于空闲时问。真正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这些时间也会变成异常珍贵的时间,若能利用片段时问,确实可做许多事情。短时间活用术,出发点在于如何巧妙地活用片段时间。因此,不妨将在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利用这些时间来完成它们。
现在说明一下短时间活用术的重点。
首先,为了活用短时间,应该对于自己做过的工作或公事,花了多少时间,好好整理一番,再加以分类。例如:打电话,写明信片,记录新的预定工作内容,把想法写下来,整理账簿传票,复印资料等等。即使是需要花长时间才能够完成的工作或公事,如果能够拆开成一部分,或是数个作业单位,使它能够在10分钟之内处理完毕,也可以获得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如果能够这样做,活用短时间的技巧一定会越来越高明。
片段时间虽然短暂,却是完完全全的自有时间,因为可以自由自在,不受束缚地应用。例如:记录构想、企划构想、打草稿、修改草稿、写信、看书、打电话、整理账簿、传票、整理资料、读跟工作有关的资料、文具店等等。看看商店的橱窗陈设、观察四周、小睡片刻、做摘要、浏览报章杂志、逛逛书店、书廊。
其次,为了活用短时间,你必须准备些小道具,并常常带在身边。这一点相当重要,如果缺乏小道具,短时间将会白白地浪费掉。一些必备的小道具,杂志、稿纸、书、如信封、信纸、笔记本、铅笔(圆珠笔)便纸条、电话卡、剪刀、订书机、明信片、邮票、工作资料、报纸、塑胶袋等等。这些小道具未必全部都得准备,视自己的需要而准备就可以了。准备齐全后,接下来的就是实行。不管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忽然间有空当时,就不会无所适从,就能够有效地活用时间了。
工作的空当或与人会面前后,会存在许多空闲时间,日积月累之下,这些时间可能长达几十、甚至几百小时,因此必须有效地运用这些时间。这类空闲时间,大致可分为前段空闲时间;中段空闲时间;后段空闲时间三种。前段空闲时间利用法是:与人约会、参加集会、出席会议、观看戏剧或运动竞赛时,应在约定时间前半小时到一小时之内到达目的地,而这段时间,就是所谓的前段空闲时间。提前到达时,可到咖啡厅或其它安静的休闲场所,做一些工作上的准备,处理杂务、看看书、思考新构想等,如能这样活用时间,有三项好处:提早出门,万一遇到交通拥挤等情况时,仍能在约定时间前到达目的地,不会产生让对方空等的尴尬;提早到达目的地,心情将较为悠闲轻松,而可以自在地利用前段空当时间;运用空当时间,切记必须准时到达目的地。
后段空当时间是指在预定时刻前完成某项工作而出现的空闲时间。
比方说,与人会谈时,若言不及义、喋喋不休,再多的时间也浪费了,如能把握谈话要领,言谈简要切题,就可将预定的会议时间节省半小时到一小时,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就成为自己的时间,可自由有效地运用。前、后段空当时间,都是在有意识的计划下产生的,而中段空当时间却往往是偶然发生的。中段空当时间,许多人常因事情尚未告一段落,情绪不稳,以致白白浪费了这些时间,因此,现在建议你可运用这段时间作情绪上的调整,或思考新的构想等。 短时间处理术,这是对平常所做的事情,找出用较短时间处理的方法。例如做企划案、做文书处理、收集信息、作决定、开会等等。能够将这些事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便是短时间处理术。这虽然要费点脑筋,但却能够提高时间的价值。做事效率高的万博宣伟台湾分公司总经理项薇,工作忙碌,一星期还能帮家人准备3次午餐便当。她趁回家时间,花5分钟思考以下问题:回家要做哪些料理?步骤?哪些事情可同时进行?哪些事情不能花太多时间?将所有流程想过一遍,她回到家就能轻松地在40分钟内完成烹调。此外,她还随身放支笔,随时随地记下需完成的事,甚至突然闪过脑海的想法。一方面提醒自己,哪些重要待办事项未做,一方面节省之后绞尽脑汁回想的时间。还可以利用空当时间,把每天做哪些事,每件事各花多少时间写下。
空闲零碎时间就如一粒粒闪光的珍珠,你用一根线把他们串起来好好利用就能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
P134-139
◎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
——杰弗逊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叔本华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
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大凡有杰出成就的伟人,无不珍惜时间,无不善于管理时间。“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对于处在职场中的人来讲,做好时间管理不仅意味着丰厚的经济利益,更能让你的事业突飞猛进。鲁迅先生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高效利用时间是你晋升的阶梯。如今社会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时间就是金钱。能不能高效利用时间不仅成了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上班族能否做出突出成绩、得到晋升的重要因素。“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观念早在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中就产生了。中国古人也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要比金钱宝贵得多。把时间看作金钱是积极的和实际的,因为金钱是度量价值的尺度,如果你把时间看得比金钱更宝贵,那你会更加珍惜时间。你会节省金钱,能进行合理的投资。
贝内特的著作《阿诺德小时》曾经在美国再版过几次。尽管贝内特在书中讲的是一名每天要乘车到伦敦工作的秘书是如何选择恰当的时间管理方法,寻求足够的时间来阅读书报的,然而,这一方法却被许多珍惜时间的人看成是一种稀缺资源,是能够转换为金钱、职位的。在实际工作中,浪费时间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办事拖拉、会议冗长、不速之客闯入,电话干扰、不考虑轻重缓急、凭记忆办事、上班聊天等等。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王亚南小时候就胸怀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腿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了,便立刻下床,伏案苦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最终成为我国优秀的经济学家。
如果问很多人:“你很忙吗?”得到的答案是惊人地一致:“忙”。而且大多数人是有气无力地回答。这是一个异常忙碌的社会,每个人都非常忙碌。其实,这背后有三种忙碌:其一,这些人常常感觉被近乎疯狂的时间表逼疯,但还没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其二,已经学会应对与取舍;第三种则是假装出来的忙碌,因为他们几乎已经把忙与成功、闲和失败联系到一起了。“你很忙吗?”经常被当作寒喧的话,但很少有人意识到需要重视它背后的“时间管理”。正如你在每天的工作中所感受到的,有效的时间管理是你最缺少的东西之一,缺少它的原因不是因为缺乏时间管理工具,而是你没有真正重视它。
拿破仑·希尔说:“人才在时间中成长,在时间中前进,在时间中改造客观世界,在时间中谱写自己的历史。人才对各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人才创造的各种成果,必须经过时间来鉴定。时间,唯有时间,才能使智力、想象力及知识转化为成果。人的才能想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尽快踏上成功之路,若没有充分利用时间的能力,不能认识自己的时间,计划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时间,那只会失败。”时间是成功者前进的阶梯。任何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踩着时间的阶梯一级一级登攀。时间,是成功者的资本。坎农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说过:“一个研究人员可以居陋巷、吃粗饭、穿破衣,可以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只要他有时间,他就可以坚持致力于科学研究。”斯威夫特说:“人的一生如此短促、如此渺小。一些小小的成功,固然只需付出很小的力量及很短的时间,但想要获致长久成功,一定要投入很大的心力及很长的时间。以一天为例,只有集中心力有效利用这一天,日后还会留存这一天努力的成果。而如果不立下目标,懵懵懂懂地得过且过的话,一天还是一天,不会留下什么成果。一天如此,一周如此,一月如此,一年如此,一生都是如此。”所谓“滴水穿石”,说的是如果对某件事物,持续不断集中力量,虽是一滴滴的雨水,却能在屋檐下的石头上穿个洞。有人说:“钱,有剩下的再存。”有人说:“唉,想读书,但没有时间。”时间是要争取才有的,时间是自己安排出来的。忙碌的人能够读很多书,就是因为这缘故。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描述他所做的研究:他请管理者将自己怎样使用时间的情况写下来,又请人记录这些管理者是如何使用时间的。据说,比尔·盖茨每年会有几周时间处于完全的封闭状态,完全脱离日常事务的烦扰,思考一些对公司、技术非常重要的问题。时间如此珍贵,其实,许多人想管理好时间,却又不知如何管理。为了让职场中的人从无头绪的忙碌中解放出来,妥善安排时间,能够从容应对工作,编者编著了这本书。本书从实际需要出发,简单明了地阐述了时间管理的方法诀窍和技巧,提高时效的策略以及时间管理的误区等,实用,操作性强,确是职场中忙碌的你难得的一本好书。
当你将本书所提供的方法付诸实践并持之以恒时,你会获得很大的进步。在任何一个具体的领域,如果以很小的但持续的进步坚持下去的话,都将以水滴石穿的力量获得巨大改变。阅读本书后会发现,那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能让你很容易喜欢它们并且养成习惯,坚持下去,最终会使自己的生命品质获得巨大的提升。
但愿你看了本书之后,能轻轻松松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快乐地生活,事业能跨出历史性的一大步!编者将深感欣慰!
编者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