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郑和远航与世界文明--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论文集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天有//徐凯//万明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600年前,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谜--为什么一个刑余之人会被皇帝任命下西洋?他的航海究竟是怎样的波澜壮阔,最远又到了哪里?为什么东方千年的航海传统突然达到辉煌的高峰,又突然结束?……本书所呈现的就是600年后这个时代郑和远航研究的成果:有遗憾与惋惜,有骄傲与荣耀,有哀叹与失望,有豪情与辉煌……

内容推荐

 郑和下西洋至今600年了。严格来讲,用近世科学方法对郑和下西洋进行研究当始自上个世纪初梁启超。2004年在北京大学召开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讨论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今天历史跨入了21世纪,郑和研究自当在继承上世纪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本书展现的就是这个时代郑和研究的成果。

目录

前言  王天有徐凯万明(1)

文明视角下的郑和远航        何芳川(1)

“为什么我不知道郑和这一位伟大的航海探险家?”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张哲郎(13)

郑和下西洋对15世纪初期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郑一钧(21)

关于15到16世纪世界性大航海的几点浅见   南炳文(40)

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     范金民(50)

纪念郑和航海弘扬华夏海洋文化     杨■(58)

郑和下西洋于诸番国勒石立碑新考     徐玉虎(68)

释“西洋”          万明(97)

郑和航海与天妃信仰史料的补遗及考释    时平(114)

南京龙江宝船厂遗址的调查和新发现    罗宗真(124)

郑和远航饮食考         章乐绮(130)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地理学的贡献     钮仲勋(137)

郑和远航最本质的概括当是开放交流和发展   席龙飞(144)

明初之世界观及郑和下西洋之时代意义    赵令扬(150)

郑和下西洋与隆庆开关       王天有(164)

中国传统文化与郑和下西洋      陈尚胜(168)

明代“礼治”外交与郑和下西洋      徐凯(181)

从郑和下西洋看明初海外贸易政策的转变   郑克晟(195)

再论郑和在海外的影响及其意义     孔远志(203)

郑和下西洋与朝贡体系       李庆新(228)

从中国历史地理认识郑和航海的意义    葛剑雄(253)

认识世界,发现世界

——郑和下西洋重要的历史功绩    谢本书(260)

郑和远航与中国的历史性机遇      晁中辰(267)

从中国海洋传统看郑和远航      杨国桢(272)

Trade Policies in China under the Tribute System as Bounded

Rationality    Hun—Chang Lee and Peter Temin(279)

试论国家权力对15世纪中国和葡萄牙两国

海洋活动的不同作用       郑家馨(312)

郑和下西洋与西葡大航海的若干比较    张箭(350)

郑和航海:中国文明与伊斯兰科技    龙村倪(366)

两种文明 两种海外交往价值取向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庞卓恒(382)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技术文明比较研究  孙光圻王莉(392)

郑和远航在台海历史中的价值      赖进义(401)

略论占城在郑和下西洋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为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而作   梁志明(408)

郑和下西洋前南海形势:论明帝国与满者伯夷的角力 郑永常(422)

郑和下西洋与中国--东南亚关系     梁立基(448)

New Ports:The Zheng He Voyages and Economic/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 China Sea,1403—1687   James A.Cook(456)

Leave Track of Zheng He’s Visitation Voyage to

Nusantara(Indonesia)    Hembing Widjaja Kesuma(468)

Admiral Zheng He and Contemporary Malaysia  ke Kim Hing(481)

500年前郑和研究一瞥

——兼论葡萄牙史书对下西洋中止原因的分析

         金国平吴志良(500)

剖视郑和生平与航海历程中贯穿始终的宗教因素  林松(511)

百年前中国人对郑和远航的认识

——评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王晓秋(517)

梁启超《郑和传》的谬误和其始料不及作用   施存龙(524)

永乐造船、郑和航海与宝船——郑和下西洋舟师的古船研究之一   郑 明(544)

南京郑和文化遗存简论       季士家(554)

福建长乐民间郑和崇拜现象析      曾国新(566)

郑和船队有可能发现美洲吗?      李金明(571)

郑和船队发现了澳洲吗?

——评孟席斯的新说       廖大珂(585)

Zheng He in American Classrooms:Some Appmaches          Ann Waltner(605)

纪念郑和,加强睦邻友好       林源瑞(628)

郑和、东南亚的回教与《三宝垄编年史》    陈达生(637)

现实与历史:郑和下西洋与中国一东南亚关系  吴小安(645)

纪念郑和研究郑和弘扬郑和     张宝印(658)

试读章节

郑和船队,无疑是古代世界规模最大的外交使团与商队;但同时必须看到,它又是古代世界规模最大的海上武装力量,追随郑和远航前后近30年的数以万计的人员,绝大部分的身份乃是“下番官兵”,是军人。郑和本人,乃是武将军职:“总兵官”[2]。这才是一支真正的无敌舰队。它如果以战为业,在海外从事什么“圣战”之类,所向披靡,那么,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地区,还有一片干净土么?!

但郑和七下西洋,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仅有一次,发生在锡兰(今斯里兰卡)。而且,就事论事,在郑和而言,那也是一次被迫无奈下的防卫性奇兵制胜,将兵祸压缩到最小限度[3]。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主要的作为,几乎永远是友好交往:馈赠礼品,迎送使节,和平贸易,宗教礼仪,等等。对于亚非地区那些正处在文明前夜或文明初阶的居民而言,其“尚武”、“凶悍”、“好斗”、“狂暴”的负面状态,在郑和远航活动的全方位文明流播面前,无疑受到一次陶冶式的积极影响。

“天书到处多欢声”,[4]郑和的对外交往,一路留下的是中华古代先进的文明,一路留下的是友好的欢声。

所谓“天书”,指的是大明皇帝的国书。大明天子用“敕谕”的形式,致信各国君主,确实是有些居高临下的、不平等待人的味道。作为今天的中国人,我们对此引以为训。但是,当我们细品这些信件的内容,就会为其中深深浸透着的诚挚的和平、友好愿望而感到欣慰。这些愿望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愿与各国一道,“共享太平之福”。

明太祖朱元璋强调其对外方略说:“中国奠定,四方得所,非有意臣服之也。与远迩相安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5]

明成祖朱棣命郑和下西洋,“敕谕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人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循礼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6]  明宣宗朱瞻基也要求“诸番王”,“其各敬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7]

四代三帝,一以贯之,再三宣示其“共享太平之福”的理念,是何等的坚定、清晰!这是大明帝国对外的基本国策,也是古代中华帝国对外的基本国策。郑和及其统率的庞大远洋船队,正是这一基本国策的忠实执行者。P3

序言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历史学学会和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郑和远航与世界文明”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7月在北京大学英杰会议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陶西平和副主席张文启与会。会上,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学者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四地学者齐集一堂,畅所欲言,对600年前郑和下西洋这个愈久弥新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有近80篇论文发表,可以说这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本论文集是会议论文的选集。透过这本选集,我们看到本次会议的特点:

第一,会议自始至终充满着浓厚的学术气氛。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旷世创举,当纪念这一盛事600周年日益临近的时刻,中外学者表现出空前关注;本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学者们提供一个平台,学者可以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自由命题,纵横发挥。它与有些会议“郑和搭台,经济或什么唱戏”不同,是学者搭台,学者唱戏,百家争鸣,风格各异,但唱的都是郑和这台大戏。因此我们把学术气氛浓厚作为本次会议的一个特点。这里特别要提到徐玉虎先生。徐先生是我国郑和研究的重量级学者,他关于《明郑和航海图中针路之考释》等论文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当他得知本次会议后,欣然应邀,并撰写《郑和下西洋于诸番国勒石立碑新考》一文,只是当启程赴会时,因年高体病为医生劝阻,但他致信会议,一定要列名与会名单,并请人代读他的论文。本次会议之所以能够开成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正是各位学者像徐玉虎先生一样,热心参与,鼎力支持的结果。

第二,本次会议是一次跨学科的学术研讨会。我们认为目前郑和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传统的中国史和海交史已涵盖不了郑和现象的丰富内涵。一个渗透多学科基因的“郑和学”正在孕育之中。本次会议的论文反映出跨学科研究的趋向。与会专家学者所涉及的专业相当广泛,有研究中国史的学者,有研究世界史的学者,有研究民族学的学者,有研究宗教学的学者,有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学者,有考古专业的学者,有华侨华人史的研究者,有科技史的研究者,有工程院的院士,有将军,有营养学专家,等等。多学科多层面多视角的学术交流,使本次会议对郑和的研究无论是在研究的深度和研究的广度上都有很大进展。如钮仲勋教授、葛剑雄教授的论文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视角考察了郑和下西洋的贡献,给人以启示。罗宗真教授有关《南京龙江船厂遗址的调查和新发现》的报告为我们带来了郑和遗迹考古的新进展。葡萄牙学者金国平、澳门学者吴志良博士合著的《500年前郑和研究一瞥——兼论葡萄牙史书对下西洋中止原因的分析》一文,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异国史料,开人眼界。章乐绮教授《郑和远航饮食考》一文,题目新颖,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兴趣。梁志明教授、赵令扬教授、李焯然教授、孔远志教授、梁立基教授等人的文章研讨了郑和下西洋在海外的影响和意义,或宏观整体,或微观一国一个地区,引用当地史料,分析具体周详。徐凯教授有关明初礼治外交与郑和下西洋的关系的辨析,郑克晟、李庆新等教授关于明初海外贸易政策和朝贡体系的论证,都颇有新意。

第三,郑和下西洋至今600年了,对郑和的评价也有600年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严格来讲,用近世科学方法对郑和下西洋进行研究当始自20世纪初梁任公作《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以后对郑和的研究评价基本是梁氏思想理路的延伸与发展。今天历史跨入了21世纪,郑和研究自当在继承上世纪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因此本次会议对郑和航海综合评价话语最多,反映出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多维思考。例如从世界文化或文明互动的角度评估郑和地位与贡献的有何芳川教授、滨下武志教授、范金民教授、郑培凯教授、南炳文教授、张哲郎教授、郑一钧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审视郑和下西洋的有陈尚胜教授;从弘扬中国海洋文化看郑和远航的有杨国桢教授、杨檩教授;从开放交流角度评价郑和下西洋的有席龙飞教授、王天有教授;从科学技术发展视角评价郑和远航的有龙村倪教授、孙光圻教授、陈延杭教授,从宗教因素考察郑和航海历程的有林松教授、时平教授;等等。这些多维的思考有助于对郑和下西洋历史意义的全面评估。中西航海比较也是本次会议的热门话题。郑家馨教授《试论国家权力对15世纪中国和葡萄牙海洋活动的不同作用》,庞卓恒教授《两种文明两种海外交往的价值取向》,张箭教授《郑和下西洋与西葡大航海的若干比较》,提出中西航海比较中的新思考,极有启发性。在这次会议上,郑和研究史,特别是近百年郑和研究的历史,也引起与会学者的关注。王晓秋教授《评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施存龙教授《梁启超(郑和传)的谬误和其始料不及作用》都是郑和研究学术史的力作。万明教授《释“西洋”》对中国史书上的“西洋”二字进行详实考证,颇有工力。我们认为,郑和研究的学术史实在有必要加以提倡和重视。有的论文也涉及对英国海军退伍军官孟席斯(Gavin Menzies)《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的评说,如李金明教授《郑和船队有可能发现美洲吗》。此外美国学者、印尼学者、马来西亚学者、斯里兰卡学者、韩国学者、澳大利亚学者都就本国郑和研究情况做了介绍,表达了对郑和的崇敬之情,这是本次会议的另一道风景。会议论文对郑和远航的局限性也有中肯的分析,见仁见智,散见于各位专家学者的文章中,特别是对郑和远航为什么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威武雄壮的绝唱,而未能转化为社会转型的强力杠杆等等问题,提出了反思。

郑培凯先生曾用“郑和的世界和世界的郑和”的提法说明纪念郑和的意义,我们完全赞同。600年前郑和不避风险,坚韧不拔,走出国门,扬帆远航,是中华民族对外关系史的宏伟篇章,是世界航海史的盛举;600年后的今天,尽管世界风云变幻莫测,但世界和平发展的总趋向不会改变,郑和航海中和平的理念,国与国之间“共享太平之福”的夙求,是中国人民的希望,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郑和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明年我们将迎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届时将有更多的纪念活动展开,期盼有更多更好的成果出现。

论文集由王天有、徐凯、万明负责编辑,协助者有梁文华、张晗、郭峰。限于篇幅,会议论文未全部收入。选人原则有二,一是作者在规定时间内确认在本论文集发表的论文,二是与本次会议主题相关的论文,至于有些论文虽然写的很精彩,但与会议主题关系不大,我们只能割爱。还有一些文章,虽然观点颇为新颖,但属于提纲性质,亦未收入。论文集的出版得到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赞助,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编辑室刘方先生的支持,特此说明,并致谢意。

王天有徐凯万明

2004年12月1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