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纪念太虚法师圆寂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各位专家学者对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思想形成了较为完整、准确的认识,并从中找出了不少对今天实现佛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有益的经验或教训。本书将这些成果编辑成册。
序
太虚大师与玉佛寺的因缘
重“禅”与重“性”
——学习太虛法师“中国佛学特质在禅”论断的一点思考
太虚的人生佛教思想略论
师父,我想对你说
太虚大师的净土思想
佛教在中国文化重建中的共性与不共性
——读太虚《文化人与阿赖耶识》
太虚大师的佛教组织观
中国社会的剧变与近现代佛教的转型
以圆融姿态面向新挑战的佛教
重视和弘扬人间佛教的慈善思想资源,为建构中国特色
的慈善文化服务
现代佛教:太虚大师的思想背景
当前发展佛教教育的“盲点”与“伪问题”
人生佛教与健康人生
现代社会多元特性与人间佛教
太虚人生佛教的伦理观研究
佛教的人间性与超人间性及当代人间佛教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当代佛教的社会建设功能
——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
太虚大师早期佛教改革思想得失略论
论太虚大师僧伽制度改革的得失成败
——从《整理僧伽制度论》到《菩萨学处》
完成在人格
——重读太虛大师《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
禅道哲理化、现代化与世界化的探索
——傅伟勋禅学研究与中国禅道的创造性转化
“心”、“法”之间
——从太虛对佛教考据学的态度看现代佛教的诠释困境
太虚大师“教理革命”的现代价值
论太虚大师关于中国佛教制度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及其原则
论当代中国佛教组织的多重社会属性
杨文会佛学思想特征初探
启绝学于再生 显悬壶以济世
——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微
太虚法师的职业伦理思想
宗教之生死智慧与人类的灵性关怀
应重视对佛教“异化”问题的研究
都市寺院与现代管理
大隐隐于市:天台佛法与“都市佛教”
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
——以太虚法师对东密的抉择为例
出世与人世:人间佛教的分际
——以太虚大师和蒋介石关系的个案研究为例
宗教世俗化与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
太虚判教与中国佛教的现代化
太虚与人间佛教的理论建设
试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现代性
试论太虚法师“真现实”思想的现代意义
现实的问题和佛教的发展
略析佛教慈善组织的资源输入
——以X省Y寺慈善会为例
“人间佛教”的历史逻辑
同体大悲及其在人间佛教中的意义
佛教之“现代说法”
——佛教现代化的一个实证
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理论与中国佛教的现代转型
太虚大师论巴利语系佛教与汉地佛教之关系
太虚法师与近代上海佛教的振兴
为佛教界的学术研究进一言
“人间佛教”与现代化的一点思考
都市佛教的当代转型
太虚与净慈寺住持案及有关问题考论
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论的反思性
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
释太虚与金陵刻经处
把握人间佛教改革辩证思维的四个坐标
试析太虚人间佛教改革对传统的批评与革新品格
从“寺庙”到“教团”
——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构想及其制度实践
佛教与现代化
——纪念太虚大师圆寂六十周年研讨会在上海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