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本杰明·格雷厄姆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格雷厄姆亲自写就的关于他一生经历的精彩回顾。他在书中亲述了自己在跌宕起伏的时代背景下的情感生活、精神世界、职业生涯、价值观和喜怒哀乐。
这本书是一位投资大师对人生的诚恳总结。格雷厄姆不仅分享了他的生平经历、投资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剖析了他是如何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看待自己的。他在书中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和剖析是坦诚而深刻的,而这种反思能力可能就是他在投资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
这本书揭示了格雷厄姆少有人知的学术生涯。他在书中谈到了自己的学术生涯是如何开始的、结识了哪些重要的伙伴,以及他作为经济学家所取得的建树。
作者简介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1976),被誉为“现代证券分析之父”“华尔街教父”。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其在投资界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学界的爱因斯坦、生物学界的达尔文。
作为一代宗师。其投资哲学为“股神”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约翰·内夫、“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等一大批顶级投资大师所推崇,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资产规模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他的信徒。
他不仅是沃伦·巴菲特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时的研究生导师,而且被巴菲特膜拜为“精神导师”,巴菲特称自己投资理论的“85%来自格雷厄姆”。巴菲特甚至给自己的儿子取名霍华德·格雷厄姆·巴菲特,以纪念恩师。
目录
序言 是什么成就了本杰明·格雷厄姆
第1章 “造梦”的童年旧时光
第2章 家道中落,长成真正的男子汉
第3章 少年时代,理想在心中萌生
第4章 动荡的生活激发对财富的渴望
第5章 奖学金乌龙,错失理想大学
第6章 大学时代,朝职业梦想飞奔
第7章 作为证券分析师启航
第8章 检视真正有效的投资方法
第9章 提出价值投资理念,真正成功的开始
第10章 我成了准百万富翁
第11章 与北方管道公司展开较量
第12章 结识戴维·多德,开启学术生涯
第13章 大萧条开始,财富一落千丈
第14章 股价攀升,开启复苏之路
第15章 在剧本创作中,“复盘”投资遗憾
第16章 我的理念被写入经济学教科书
附录1 格雷厄姆63岁时的自我剖析
附录2 格雷厄姆80岁时的生日演讲
附录3 格雷厄姆的思想和他人思想中的格雷厄姆
附录4 格雷厄姆的传奇一生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这是一位投资大师对人生的诚恳总结
序言
如何读懂“华尔街教父”
格雷厄姆
邱国鹭
高毅资产董事长
巴菲特曾经说过,他的
投资方法是“85%的格雷厄
姆加15%的菲利普·费雪”。
格雷厄姆在投资界的地位是
如此崇高,在他所著的《证
券分析》于1934年出版之
前,人们对价值投资和基本
面分析知之甚少,证券分析
作为一个行业几乎是不存在
的。因此,格雷厄姆不仅被
认为是“价值投资之父”,同
时也被认为是“基本面分析
之父”和“证券分析之父”。
这本自传是格雷厄姆亲
自写就的关于他一生经历的
精彩回顾,读起来更有启发
意义,有助于人们了解其投
资方法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有些人把格雷厄姆的价值投
资方法简单地归结为片面强
调低估值的“烟蒂投资法”,
其实他们忽视了一点:格雷
厄姆的投资思想产生的大背
景是在大萧条之下,当时美
国有1/4的人失业,人们在
为一日三餐发愁的时候,品
牌、成长性、定价权只能是
空话。所以,格雷厄姆强调
的是现有资产、现金流和盈
利所能提供的安全边际,而
不是虚无缥缈的成长。这一
点放在他所处时代的历史背
景之下,就很容易理解了。
每个投资人的投资理念、分
析框架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他
那个时代的烙印,而这本自
传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
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
格雷厄姆的思想博大精
深,奠定了价值投资分析框
架的基石。相比于巴菲特和
乔治·索罗斯的投资方法,
格雷厄姆的分析框架更加可
学。
第一,格雷厄姆的分析
方法更多的是基于公司现有
的资产、利润和现金流这些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不
需要很多对于市场方向的预
判,也不需要对行业未来的
洞察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
讲,对市场和行业未来的预
判能力是很难获得的,所以
格雷厄姆的方法更容易学会
。格雷厄姆强调的基本面分
析,是不以人们的情绪变化
而变化的,这些分析基于已
经现存的资产、利润和现金
流,尽管难免有“后视镜”的
缺憾,但至少不像对未来的
预期一样,会因为市场情绪
的变化而剧烈波动,一下子
从天堂掉入地狱。格雷厄姆
把市场的波动形象比喻成一
位情绪起伏巨大的市场先生
,他每天都会走到投资者面
前,根据自己的情绪好坏,
报出一个高低起伏、变化无
常的价格。巴菲特曾经说过
,市场先生应该是来为你服
务的,而你不应该受他的驱
使。这一点对习惯于追涨杀
跌、跟风炒作的A股投资人
来讲,更有启发意义。因为
人们对于未来的看法都是善
变的,风和日丽的时候大家
都对未来无比乐观,市场动
荡的时候对未来又无比悲观
,这一点在2015年夏天的
市场巨幅震荡中体现得淋漓
尽致。
第二,格雷厄姆的分析
方法基于每个人都能够拿到
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并
不需要同管理层进行近距离
的接触和沟通,他甚至认为
许多管理层会刻意地误导投
资者。其实大多数投资者并
不具备去跟管理层进行深度
沟通和交流的条件和能力。
而财务分析对于大多数学过
金融或者会计的人来讲,相
对更可学。
第三,格雷厄姆的投资
更强调安全边际。安全边际
最核心的一点,是足够低的
价格。在大起大落的中国股
市中,安全边际的重要性,
在于它能让投资者以一种更
加良好的心态,去实现长期
投资和价值投资。格雷厄姆
先生说,一个称得上廉价的
股票判断标准是:价值至少
要比价格高出50%。每个人
的投资方法都有时代的烙印
,格雷厄姆提倡的是以净营
运资本的2/3的价格去购买
股票,这样的股票在大萧条
时代是有很多,而在如今这
个时代确实比较少。但这并
不表示他这种以低估的价格
去购买资产和上市公司的思
想已经过时。《证券分析》
和《聪明的投资者》数十年
来多次再版,其间历经多少
牛市和熊市的市场起伏,至
今仍然被专业投资者和业余
投资人奉为经典,历久弥新
。这说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
资的思想是经得起时间检验
的。
这本自传对有志于投资
的专业投资人和业余投资人
都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它不
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格
雷厄姆的生平经历、理解他
的投资思想,而且有助于我
们理解,美国资本市场也是
在经历过一段像如今的A股
市场一样的草莽时代,连续
度过几波大浪淘沙,机构投
资者逐步替代个人投资者之
后,才慢慢地走向成熟和理
性。
导语
这本书展示了一个鲜活人物的传奇一生,而这个人物正是“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这是格雷厄姆亲自写就的关于他一生经历的精彩回顾,读起来更有启发意义,有助于读者了解其投资方法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更深刻地理解其投资思想。
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信璞投资合伙人归江,央视十集《学习巴菲特》节目主讲人、《巴菲特选股10招》等书的作者刘建位,北京金石致远投资公司CEO、金融投资家、财经作家、译者杨天南重磅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后记
可以想见,从开篇读到
此处,有些读者不免会有些
失望。这虽是新译本,但在
翻译此书之前,我从未读过
旧译本和英文版。因此,在
翻译过程中,我心里也犯过
嘀咕:格雷厄姆的这本回忆
录似乎没什么含金量——是
的,不加引号的含金量,从
字面意义上理解的含金量。
众所周知,格雷厄姆以
投资为业,被誉为“华尔街
教父”,是巴菲特曾经的老
师和老板。因此,但凡对这
本回忆录感兴趣的读者,想
必都希望从格雷厄姆的亲述
中得到诸多实用的投资法宝
,并用它们来赚取真金白银

然而,格雷厄姆显然不
想在自己晚年撰写的人生回
忆录中再给读者们上一堂投
资课。一方面,是因为他那
两本永恒的经典之作《证券
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
已经把他的投资理念尽显无
遗;另一方面,就像他在自
己80岁生日庆典的演讲中所
说:“我这一生享受到的所
有快乐,至少有一半来自精
神世界……”这并非在取得
事业和财富成功之后继续拔
高自己的冠冕之辞,他的人
生总结是这么说的,他在自
己的人生轨迹中也是这么做
的。
事实上,纵观全书,我
认为他在享受精神世界的快
乐方面,做的要比说的多得
多。正因为如此,也让我在
翻译这本回忆录的过程中遇
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正如
格雷厄姆的女儿玛乔丽在评
价父亲时所说:“他就是我‘
行走的百科全书’。”格雷厄
姆熟稔西方古典文学和近代
文学,他在书里的旁征博引
让我这个真正读文学专业的
人尝尽了苦头。不过,正是
这位杰出的投资家和投资理
论家,在金钱和物质世界之
外,展现出的丰富的精神面
向,拉近了我与他之间的精
神距离,使我有兴趣去了解
一个以投资赚钱为生的大师
是如何看待世界、看待人生
、看待自己的。因此,那些
旁征博引对我造成的困难,
反倒成了驱使我尽己所能译
好本书的动力。
不过,真正让我在翻译
过程中“痛并快乐着”的东西
不是翻译本身,而是我与格
雷厄姆在很多方面有着惊人
的相似之处。这倒不是说我
竟敢与格雷厄姆比肩,而是
因着这些相似之处,我把他
视为素未谋面的知己,就跟
他经常把经典文学作品中的
人物当作自己真正的知己一
样。
比如,格雷厄姆喜欢文
学和哲学,并且从未接受过
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专业训练
,我也一样;格雷厄姆进人
金融领域的第一份工作是在
证券公司当经纪人和分析师
,我也一样;格雷厄姆自学
成才,靠投资能力赚得了自
己的大多数财富,我也一样
,尽管以购买力而论,我的
量级在他面前不值一提;格
雷厄姆信奉过宗教,但他养
成的批判性思维让他最终放
弃了宗教信仰,尽管如此,
他对宗教有着自己的理解,
并从未放弃过对信仰本身的
思考,我也一样。
此外,格雷厄姆对精神
世界的向往是真正落在了行
动上的。在职业投资之外,
他写过投资理论专著,写过
经济学学术著作,写过剧本
,甚至翻译过小说,我虽不
像他那样在多个领域都有著
述,但跟他一样,我也在业
余时间翻译各种书籍,并乐
此不疲。我完全能理解他所
说的“最明智的投资策略就
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过上
良好的生活”的真实含义。
就我和格雷厄姆的情况而言
,一旦事实证明自己掌握了
投资赚钱的技能,对赚钱本
身就失去了兴趣,迫不及待
地想要投身于自己所钟爱的
精神乐园,哪怕我赚取的财
富远不及格雷厄姆,而格雷
厄姆赚取的财富远不及他的
学生巴菲特。也许有人会说
,如果格雷厄姆再专注一些
,定能获得更多的财富。也
许吧,但那可能也不是真正
的格雷厄姆了。
这本回忆录的独特之处
在于,它是一位投资大师对
自己人生的诚恳总结,而不
只是对自己投资生涯成败得
失的分析。在我看来,它首
先呈现的,是一个鲜活的人
物在跌宕起伏的时代背景下
的情感生活、精神世界、职
业生涯、价值观和喜怒哀乐
;其次,这个鲜活的人物恰
好是被誉为“华尔街教父”的
格雷厄姆。他在书中对自己
人生的反思和剖析是极为坦
诚而深刻的,而这种反思能
力或多或少与他阅读广泛有
关,可能也是他在投资事业
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换
句话说,精神世界的丰富不
但没有妨碍他赚取财富,成
为著书立说的投资理论家,
反而成就了他的成就。同样
的情况也发生在当今的投资
大师巴菲特、芒格、乔治·
索罗斯、瑞·达利欧等人身
上。
但我们能因为格雷厄姆
赚取的财富不如他的学生巴
菲特多,就为他感到惋惜,
甚至认为他为自己的不专注
付出了代价吗?我不这么看
。作为以投资为业的大师,
格雷厄姆能意识到“我过于
将物质利益上的成功当成了
人生的目标和使命,因此忘
记了精神层面上的人生意义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将他
与众多追随他的普通投资者
区别开来。当一个人获得了
事业和精神的双丰收,就没
必要再用福布斯排行榜来评
价其人生成功与否了。
因此之故,我建议读者
首先将这本回忆录当成一位
投资大师的人生经历,其次
才当成投资经历来读,或许
这可以让读者认识一个不一
样的格雷厄姆,了解一个整
天与金钱打交道的投资家如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自传有助于读者更
深刻地理解格雷厄姆的投资
思想。格雷厄姆的思想博大
精深,奠定了
价值投资分析框架的基
石。相比于巴菲特和乔治·
索罗斯的投资方法,格雷厄
姆的分析框架更加可学。
邱国鹭
高毅资产董事长
母亲因炒股而失去房产
,自己在1929年泡沫中加
杠杆而损失惨重。在命运的
捉弄下,格雷厄姆5年后写
就《证券分析》,8年后出
版《储备与稳定》,20年后
为老百姓奉上《聪明的投资
者》,无不在怜悯大众理财
之难和探索社会安定之基。
历代知识分子如何维持身心
独立和社会情感?这位老先
生的人生阅历或可给我们些
许启发。
归江
信璞投资合伙人
巴菲特很喜欢格雷厄姆
年近80岁时所说的一句话:
希望每天都能做三种事,傻
事,有创意的事,慷慨的事
。通读这本自传,格雷厄姆
一生就是这么做的。三大傻
事:找爱情,写剧本,翻译
小说、诗歌。三大有创意的
事:投资创新,货币创新,
社会扶贫创新。三大慷慨的
事:对家人慷慨,对合作伙
伴慷慨,对学生非常慷慨。
学习格雷厄姆,爱好上多做
傻事,事业上多做有创意的
事,为人上多做慷慨的事。
刘建位
央视十集《学习巴菲特
》节目主讲人、《巴菲特选
股10招》等书的作者
投资界人人皆知格雷厄
姆是巴菲特的老师,他以《
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
》奠定了价值投资鼻祖的地
位。这本由他本人撰写的书
,我原先仅是浮光掠影地看
过,此次受人之托,盛情难
却之下倒是“逼”着自己认真
阅读了一番。
这本书以格雷厄姆的一
生为核心,有他本人的起落
;有价值投资的形成;有他
“人生中重要的一段友情”—
—你一定会猜是巴菲特,但
并不是;有他认为在学校教
育基础上所拥有的两种重要
能力:一个是找出核心点、
避免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
时间的能力,另一个是……
此外,还有一些有意思
的历史碎片,例如在100年
前,卖汽车的公司会提供教
客户学驾驶
的服务等,由此看来“内
卷”由来已久。如果你选择
躺平,世界将属于那些站着
的、行走着的、奔跑着的人

总之,这是一本不敷衍
且有趣的书。
杨天南
北京金石致远投资公司
CEO、金融投资家、财经作
家、译者
精彩页
许多人似乎都能记得童年最早期的无数细节,我却不是这样。父亲去世那年,我只有8岁半,在那之前发生的事情几乎没给我留下任何印象。而我能记起的那些经历也并不完全可信,因为我不确定我记住的究竟是事情本来的样子,还是他人讲述的版本。
比如,我过去常说,我能清楚记得的第一件事就是母亲用急切的声音把我和我的兄弟们叫醒:“莱昂、维克托、本尼,起床啦!快到窗户这儿来看!我们进人20世纪啦!”那时我5岁半,维克托大我1岁,莱昂大我2岁。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当时的兴奋之情,但仔细想来,我得承认,或许是由于母亲在之后的岁月中经常提及此事,所以我把她讲述的轶事与当时真实发生的情况混淆了。
不论我记不记得,我都是于1894年5月9日在英国伦敦的阿伯丁路87号出生的,我最早的名字叫本杰明·格罗斯鲍姆。我的年纪刚好比赫鲁晓夫小一个月,又比温莎公爵大一个月,这两个人后来都下台了。我家中有3个男孩,我是最小的一个。母亲曾告诉我,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我自然是该叫本杰明这个名字的。我现在觉得那只是一个玩笑。由于天生敏感又缺乏好奇心,我从来没问过母亲,为什么在我之后家里没再添弟弟或妹妹。
在一个问题上我母亲的态度是相当明确的:我是男孩这一事实曾让她颇感失望。在流产了一个男孩又生了两个男孩之后,她非常想要一个女孩。她很直接地告诉我,生下我后,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想把我扔出窗外”。但考虑到我的感受,她总是会补充说,她很庆幸自己没那么做。
我曾在《圣经》中查找过跟我同名的人物,我很想知道那个人的品行和成就。在《创世记》中,便雅悯固是父亲雅各最爱的宝贝,也深得哥哥约瑟的喜爱。但《圣经》只记载了便雅悯做的两件事:一是他伏在约瑟的脖子上哭泣;二是在所有兄弟中,他生育的孩子最多,足足有10个,而且全是男孩。后者是更为值得一提的成就,因为当他携所有儿子前往埃及时,自己也还只是个少年。在雅各家族,女孩的数量相当少。雅各有12个儿子,却只有一个名叫底拿的女儿。这些儿子一共生了50多个孩子,也只有亚设的女儿西拉一个女孩。“这是耶和华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⑨《圣经》没有直接评价便雅悯的品行,但雅各临终前给他的预言远谈不上中听:“便雅悯是个撕掠的狼,早晨要吃他所抓的,晚上要分他所夺的。”后来,便雅悯的后代惹了很多麻烦,差点儿被兄弟族裔灭宗。
61岁那年,我曾短暂地到访伦敦,当时我迫切想要重访故里。我告诉出租车司机我印象中的地址——阿伯丁路14号。在几经周折后,司机找到了那条街,在镇上东北角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我就像人们从前乘坐旧式伦敦出租车那样从车上跳下来,怀着激动的心情向14号走去。结果那里只是一排脏乱的两层砖楼中的一栋,明显正在施工。它的外观与我记忆中的样子完全不同,印象中我的家族一直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住着带有漂亮花园的舒适别墅,能雇得起几个用人,每月每个用人1英镑薪水。后来我才发现,我是把位于布赖顿(Brighton)剑桥路14号用来避暑的房子记成了阿伯丁路14号,所以,我的失望只是由于我错误的记忆。第二年,我的堂哥威尔弗雷德给了我一张照片,这张照片真实呈现了故居在1956年时的样子。房子的构造虽然很普通,但它的确有三层楼,还有一个很大的飘窗。在20世纪之初,它也许算得上中产阶级体面生活的典型象征。1960年,我重访了故居,发现那是一栋位于拐角处的非常讨人喜欢的房子,院子里有个很小的花园,多年来这里一直保持着原样。我最后一次在那里玩耍时还只是个7岁的男孩,那时的小花园在我眼里要比现在看起来更宽敞。
莱昂出生14个月后,维克托出生了,又过了13个月,我出生了。事实证明,三兄弟年龄相差太小给年纪最小的我带来了极大的不安。但实际上,年龄相仿也有很多优势,我们可以一起学习。比如,我们一起从法国女管家那里学会了一点儿法语。我至今还保留着一封4岁时用法语写给“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信,写完这封信后,我就出门“旅行”去了。信写得很工整,完全符合语法。事实上,正是由于写得太好,反而让我心生疑惑:除了小男孩的手写字迹是真的,信的内容必定出自法国女管家之口。
我记不太确切那些年我们家是不是还请过其他管家。除了做过稀奇的美食,她或者她们没给我留下其他任何印象。我们经常能吃到自制的甜点,比如俄式奶油糕点,这是一种美味的海绵蛋糕(不是如今的松脆饼),上面覆盖着美味的生奶油。我至今仍记得当时的一个画面:一个女管家把尤尼塔饼干的纸盒切开,做成一个个小纸板,用来盛蛋糕。P26-2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