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丘所著的《十日谈(全译本)》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作品开头有个序曲,叙述了在佛罗伦萨瘟疫流行的背景下,十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时所发生的事情。十个青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共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每篇故事长短不一,内容包罗万象,而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十日谈(全译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意)薄伽丘 |
出版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薄伽丘所著的《十日谈(全译本)》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作品开头有个序曲,叙述了在佛罗伦萨瘟疫流行的背景下,十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时所发生的事情。十个青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共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每篇故事长短不一,内容包罗万象,而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 内容推荐 薄伽丘所著的《十日谈(全译本)》叙述一三四八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十名青年男女在一所别墅避难,他们终日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其中许多故事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中世纪传说。《十日谈》中歌颂现实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和美好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对封建贵族的堕落和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作了有力的讽刺。《十日谈(全译本)》采用了框形结构,把一百个故事串联起来,使全书浑然一体,作品语言精练幽默,写人状物,微妙尽致。 目录 第一天引言 第一天第一个故事 第一天第二个故事 第一天第三个故事 第一天第四个故事 第一天第五个故事 第一天第六个故事 第一天第七个故事 第一天第八个故事 第一天第九个故事 第一天第十个故事 第一天尾声 第二天引言 第二天第一个故事 第二天第二个故事 第二天第三个故事 第二天第四个故事 第二天第五个故事 第二天第六个故事 第二天第七个故事 第二天第八个故事 第二天第九个故事 第二天第十个故事 第二天尾声 第三天引言 第三天第一个故事 第三天第二个故事 第三天第三个故事 第三天第四个故事 第三天第五个故事 第三天第六个故事 第三天第七个故事 第三天第八个故事 第三天第九个故事 第三天第十个故事 第三天尾声 第四天引言 第四天第一个故事 第四天第二个故事 第四天第三个故事 第四天第四个故事 第四天第五个故事 第四天第六个故事 第四天第七个故事 第四天第八个故事 第四天第九个故事 第四天第十个故事 第四天尾声 第五天引言 第五天第一个故事 第五天第二个故事 第五天第三个故事 第五天第四个故事 第五天第五个故事 第五天第六个故事 第五天第七个故事 第五天第八个故事 第五天第九个故事 第五天第十个故事 第五天尾声 第六天引言 第六天第一个故事 第六天第二个故事 第六天第三个故事 第六天第四个故事 第六天第五个故事 第六天第六个故事 第六天第七个故事 第六天第八个故事 第六天第九个故事 第六天第十个故事 第六天尾声 第七天引言 第七天第一个故事 第七天第二个故事 第七天第三个故事 第七天第四个故事 第七天第五个故事 第七天第六个故事 第七天第七个故事 第七天第八个故事 第七天第九个故事 第七天第十个故事 第七天尾声 第八天引言 第八天第一个故事 第八天第二个故事 第八天第三个故事 第八天第四个故事 第八天第五个故事 第八天第六个故事 第八天第七个故事 第八天第八个故事 第八天第九个故事 第八天第十个故事 第八天尾声 第九天引言 第九天第一个故事 第九天第二个故事 第九天第三个故事 第九天第四个故事 第九天第五个故事 第九天第六个故事 第九天第七个故事 第九天第八个故事 第九天第九个故事 第九天第十个故事 第九天尾声 第十天引言 第十天第一个故事 第十天第二个故事 第十天第三个故事 第十天第四个故事 第十天第五个故事 第十天第六个故事 第十天第七个故事 第十天第八个故事 第十天第九个故事 第十天第十个故事 第十天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天引言 《十日谈》的第一天由此开始。作者先交代了书中的几个男女会聚一起的缘由。接着,在潘皮内娅的领导下,大家都讲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故事。 美丽的女郎们,我向来认为你们生来就富有同情心。我知道,此书的开端会使你们感到过分压抑,因为它教人们回忆起不久前那场骇人的瘟疫,会叫那些曾经耳闻目睹的人们至今心有余悸。但是我不想让你们觉得此书只会使你们欷歔不己、热泪盈眶,就此吓得没有勇气继续往下读了。其实这个凄凉的开端就好比一座挡在旅行者前面的峻险荒凉的大山,挡着一片景色宜人的平原,翻山越岭虽然很劳累,但在劳累的过程中却能得到加倍的快乐。就像高兴过头会带来苦恼一样,这本书开端的痛苦也会变成快乐。经过暂时的凄凉(我说是暂时的,因为它只有几页),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片甜美与欢快,这是我方才就预告过的,以免你们因我没有预先交代而没有耐心看下去。说实在的,如果有另外一条捷径抵达你们要去的地方,我是不想带你们走这条曲折小道的,只是如果不追溯一下背景,我就无法交代清楚这些你们将要读到的事件是怎么产生的,因此我迫不得已写下这么一个开端。 基督降生以后过了一千三百四十八年,在意大利最美丽的一个城市,繁华的佛罗伦萨,竟然发生了一场致命的瘟疫。不知道这场瘟疫是由于天体星辰的影响,还是威严的天主不满人类作恶多端而降罪于人世。这场瘟疫几年前发生在东方地区,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而且还不停地以燎原之势向西方蔓延。人们采取了很多预防措施:城里下令清除城市的污秽垃圾,禁止病人进城,并且发布了许多引导市民保持健康的忠告。善男信女们不停地向上帝祷告,他们经常组织宗教游行或其他宗教活动来祈求天主,但一切全都徒劳无益。终于到了那年初春,可怕而奇特的病症开始显露出来,情况马上严重起来。这场瘟疫和东方不一样。在东方,病人鼻孔出血就必死无疑。在这儿,则另有一种征兆:得病的男女,刚开始是在腹股沟或者胳肢窝下出现一些肿块,它们有大有小,有的像苹果,有的像鸡蛋,人们把它们称为“加伏乔利”。不知什么时候,致命的肿块便会由这两个部分开始,快速地蔓延到人体各个部分。接着,还会出现病变,病人的臂部、腿部和别的部位会连续出现黑色或者紫色斑点,有时大而分散,有时又细又密。这些斑点与初期的肿块一样,都是死亡的预兆,每一个不幸得病的人都得死。如果患了这种病,不管怎么请医服药都没有用。也许这就是不治之症,也许是医生们学识浅薄,查不出病因,也就不知道应当怎样对症下药。要知道,许许多多的男人和女人,虽然毫无医学知识,却也都行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侥幸治愈的人的确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病人在我们提到过的征兆出现后三天以内就没命了,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发烧或者别的症状就死去了。这种瘟疫来势凶猛,健康的人只要一跟病人接触,就会马上被传染,仿佛干柴或汽油靠近烈火会立即燃烧一样。更严重的是,别说走近病人或同他们交谈会感染上致命的病症,就算接触到病人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都会立即染上疫病。这件事情说来实在是难以置信,如果不是我本人也曾经亲眼看到过,无论是从多么可靠的人那儿听来的,我都无法相信居然有这种事,更不用说把它形成文字了。这场瘟疫的传染性实在不同寻常,不仅在人和人之间传播,甚至除了人类之外的动物碰了病人或是死者的什么东西以后,也会马上染病丧命。就像我方才所说,我曾经亲眼看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当一个倒霉的人病死以后,他的破烂衣服被扔到了大路上。两头猪正好碰到,就习惯地用鼻子拱那些东西,然后又用嘴咬起,乱嚼乱挥一阵。不久,它们就如同吃了毒药一般,不停地打起滚来,然后倒在那堆破衣服上死了。 这些骇人的事情,使健康的人们充满了恐怖和各种奇怪的念头,他们甚至采用了一个相当残忍的措施——凡是病人以及他们用过的东西,全都离得远远的,认为这么一来就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有的人认为生活清心寡欲,避免一切过分的行为,就能躲过这场瘟疫。所以,他们三五结伴生活在一起,躲在家里和没有病人的地方,与世隔绝。他们有节制地享用着美味佳肴,喝着最好的葡萄酒,凡事适可而止。他们只字不谈外界的事情,对那些疾病与死亡的消息不闻不问,只是借音乐与其他力所能及的娱乐来消磨时光。另一些人的想法则恰巧相反,他们以为,对付疫病的灵丹妙药就是纵情欢乐、尽量满足自己的欲望,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只是一笑了之。他们果然说到做到,夜以继日地尽情畅饮,从这家酒馆转到那家酒馆,甚至还闯入其他人家中,肆意妄为。这也是很容易的事,因为人们都以为自己过了今天保不住明天,自己的财产都置之不顾,因此许多私宅都成了公共财产,外人可以随便闯进去,似乎那是他们自己的家。他们无所顾忌,为所欲为,连病人见了他们也退避三舍。 浩劫当前,我们城市里所有的法律和规则好像都失去了效力.,或者说不复存在了。因为与一般人一样,神父与执法官们也都是死的死,病的病,即使活着的也都闭门不出,无法行使职权。因此人们肆无忌惮,爱怎么干就怎么干。除此之外,还有好多人采取折中的生活方式,既不像第一种人那样与世隔绝,也不像第二种人那样胡作非为、大吃大喝,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不是自我幽禁,而是外出走走,手中拿着鲜花或者芳草,时不时地闻闻这些芳香的东西,他们以为这样的香气醒脑提神,能够除去那些充斥在空气中的尸体、病人与药物的恶臭。还有一些人竟然抱着一种更加残酷的观点,他们认为除去离开病区,再也没有什么药物能够抵抗瘟疫。或许,这的确是一种比较保险的方法。不过有这种想法的人都只顾自己,其余的一切一概不管。他们抛下城市、家宅、农场、亲人,逃到其他的地方去,起码也得逃到佛罗伦萨的郊外,似乎认为天主对人类的惩罚只能降临到城墙之内的人身上,如果走出城门,瘟疫就永远不会影响到他们了。他们甚至认为所有待在城里的人都在劫难逃。 人们各持己见,并没有全都死去,也不是个个都能躲过此劫。实际上,许多得病的人在各地接二连三地倒下。他们健康时是善于养生的榜样,生病之后却遭到人们的遗弃,无人照顾,孤苦伶仃地奄奄待毙。事实上,城里的人们都相互躲避,四邻八舍互不照应,甚至亲戚之间也不相往来。这场瘟疫使得人心惶惶,以至于兄弟、姐妹、叔侄甚至夫妻都互不照顾。更叫人难以置信的是,父母居然不想照顾他们的儿女,似乎他们不是自己亲生的一样。因此,许多得病的男女都无人照顾,他们只能求助于好心的朋友(但这种朋友是极少数的),或者雇佣贪心的佣人。那些佣人不过是贪图极高的工资,并不知道怎样服侍病人。然而这种佣人也不容易找到,找来的大都是一些笨手笨脚的人,从未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完全干不了什么事,只能按病人的要求拿些东西或给病人料理后事。即便是挣大钱的差事,他们也得不偿失,误了性命。因此病人得不到街坊亲友与父母的照顾,而佣人又非常难找,于是一种闻所未闻的做法在城里出现了:假如一个女人得了病,不管她以前多么漂亮、尊贵,她都会毫无顾忌地雇用一个男仆,不管他年老年少,只要病情需要,她都会毫不在乎地将身体的任何部位裸露出来,就像他是一个女佣。在瘟疫中活下来的女人们再也不像过去那么贞洁的原因或许与此有关吧。就这样,无数病人都在瘟疫中死了,假如他们能够得到很好的调养,有的人是可以得救的。然而,瘟疫来势凶猛,病人又缺乏护理,城内白天黑夜都会有大批大批的人丧命。这件事情听上去都叫人目瞪口呆,更别说亲眼看到了!因此,那些幸存的人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习俗。 根据旧俗(如今仍然可以看到),谁家如果有丧事,亲属与邻居家的女眷都得聚集在死者家中,和死者的女眷一起吊唁死者。与此同时,亲属与男性邻居还有别的市民应该聚集在死者门口,随后神父来到,他们的级别根据死者的身份而定。棺材被死者的朋友抬着,逶迤前往他临死前指定的教堂,在烛光与挽歌声中下葬。因为瘟疫越来越猖獗,这种习俗也渐渐地废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规矩。病人临终时不仅没有女人们围着啜泣,就连断气的一刹那都没有任何人在场,能够赢得亲人的真心悲痛与辛酸泪水的人少之又少。恰恰相反,那些活着的亲友们多数都在其他的地方及时行乐,互相戏谑。连女人们都学会了那种风气,为了自身健康,她们不惜违背自己善良的本性。送葬的邻居至多只有十几个,抬棺材的并非什么同辈中有声望的人,而是一些低三下四、自称为“拜契尼”的掘墓人。那些人完全是为了挣钱,他们匆忙把棺材抬到路程最近的教堂,而不是送到死者临死以前指定的教堂。他们后面跟着五六个教士,极少有人拿蜡烛,有的时候连一支蜡烛都没有。这些教士们也不费工夫郑重其事地举行安葬仪式,只要看到空着的墓穴,就胡乱地叫掘墓人将尸体扔进去。下层阶级以及许多中层阶级受的罪就更大了。他们由于贫穷,或者贪图侥幸,大多守在家里。可是天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病倒,因为无人看护,只有死路一条。白天黑夜都有大批的人死在路上,还有许多人病死在家里,直到他们的尸体腐烂变臭才被邻居发现。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