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对于在国外或即将去国外生活的人有重要参考意义的书籍。书本主要记叙了一个联合国中国雇员在国外生活的所见所闻,收集了作者平时的见闻感受的记载。因为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所顾忌,所以,叙述轻松、自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外散记--一个联合国中国雇员随任的生活见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埙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本对于在国外或即将去国外生活的人有重要参考意义的书籍。书本主要记叙了一个联合国中国雇员在国外生活的所见所闻,收集了作者平时的见闻感受的记载。因为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所顾忌,所以,叙述轻松、自然。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记叙了作者在国外生活的所见所闻,对于在国外或即将去国外生活的人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主要是收集作者平时的见闻感受的记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所顾忌,叙述得轻松、自然。 目录 随任生活 引子 出国随任 家信 银行 “aaa” “你发财啦!” 地铁 无家可归 “水深火热” “发拉盛” “话说电话” 长岛火车上的枪杀 偷钱有术 下雪天开车的遭遇 地铁站的婴儿 警察被抓 信件与包裹 罚单及其他 罚单的烦恼 图书馆 大街上的喇叭声 火灾 趣事二三 纽约的一些老人 左邻右舍 家庭暴力问题 搬家 黑人便衣警察遭枪击 年终汇报 在美国乘飞机 超级市场 抢银行 信用卡 加勒比之行 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 买照相机 我们的老龄邻居 我们的老龄邻居(续) 联合国大楼 家庭通告 访哥伦比亚——卡塔赫那 访西雅图 芬兰行 墨西哥八日八夜(1) 墨西哥八日八夜(2) 墨西哥八日八夜(3) 墨西哥八日八夜(4) 墨西哥八日八夜(5) 墨西哥八日八夜(6) 墨西哥八日八夜(7) 墨西哥八日八夜(8) 巴厘岛之行 旧金山和夏威夷 新奥尔良 雇员生活 引子 内罗毕简报:开头的话 简报1:抵达内罗毕 简报2:上班的第一天 简报3:开始笔译工作 简报4:虚惊一场 简报5:在家待命 简报6:中秋节前夕 简报7:国庆节的第二天 简报8:步行上班 简报9:Shetif学说汉语 简报10:欢送会议服务处头头出差 简报11:小韩在中国园请客 简报12:孩子需要“整顿” 简报13:熟悉翻译中的习惯 简报14:江红约我外出参观 简报15:参观内罗毕唯一的大型Shopping Mall 简报16:“战略转移” 简报17:一对英国夫妇开办的学校 简报18:周末郊区游 简报19:观看中央台实况转播 简报20:转移到郭继东家住 简报21:看病 简报22:维维的生日 简报23:“时间紧,任务重” 简报24:uN:Day 简报25:吃野味 简报26:放假一天 简报27:又是一个星期天 简报28:UN Bazaar 简报29:“安全费” 简报30:谈谈汽车 简报31:逛非洲工艺品自由市场 简报32:应邀外出游玩 简报33:江红女儿过生日 简报34:了解肯尼亚简况 简报35:工会的选举 简报36:安装“大锅” 简报37:肯尼亚供水、供电较落后 简报38:参观东非大裂谷 简报39:夫人计划来内罗毕与我“会师” 简报40:工资风波 简报41:发请柬. 简报42:uNON大院及大院里的人 简报43:圣诞节联谊会 简报44:谈谈这里的衣食住行 简报45:办签证大费周折 简报46:走一趟鱼肉市场 简报47:国际职员家中的非洲女佣 简报48:中餐馆里黑人服务员的“猫腻” 简报49:联合起来,保卫和平 简报50:订回程机票的麻烦 简报51:参观《0ut of Africa》作者故居 简报52:蒙巴萨游记 简报53:野生动物园记事 简报54:返程途中游开罗 简报55:短暂停留新加坡 后记 试读章节 出国随任 (1991年10月) 妻子是国家派出去工作的,而我是“随任”的待遇。“随任”的意思是随着妻子去赴任。 10月8日晨,我离开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宿舍楼。办公室的小吴和欧洲处的小解代表两个单位送我至首都机场。7时许我们即到达了机场候机大厅。这里热闹非凡,一个人出国,平均有三四个人相送。那些留学人员更是父母妻儿都来相送,此景此情令人想得很多。送客者只能送至“安检门”,相送的亲人翘首向里边探望,只盼望再说几句叮咛的话。相比之下,在东京机场的情形就不同了。送客的与乘客是在一个大厅里,只要你是经过安全检查门,即可往卫星候机厅去。大厅里人也不太多。因此说,国情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处理办法。 我乘坐的是美国联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的班机。飞机8:55起飞。在高空时,遇到了气流,机身颠簸得很历害,邻座的一位赴美探望丈夫的技术员的胃里“孙悟空大闹天宫”,但在座椅背上的口袋里没有找到清洁袋,我赶紧向空中小姐要了清洁袋给她。另外一位大娘带着外孙去看望闺女和姑爷,出发前忙这忙那,早饭也没有吃,这上下一颠动,弄得她滴水不敢进,小外孙吵着要吃东西,而她自己还要挣扎着哄孩子。邻座的一位回国探亲的留学生热心地来解围。由于美国联航的服务还欠火候,我在征求意见簿上不客气地说,“服务尚需进一步改善”。三小时的飞行把我们送到了东京成田国际机场。这个机场的候机大厅设计成蝴蝶状,四个翅膀就是四个大的卫星候机厅。本来只需要等上两个钟头即可换乘另一个航班直飞纽约了。但是航空预告牌上说要等到当地时间的19:10才起飞,又要多等两三个小时,也没有说明原因,也听不到广播上有什么解释。我查询了电脑,才知道是延误了(delayed)。何故?不得而知。看来我们的民航经常不宣而误的事也不是“专利”了。谁知我在东京搭乘的uA800是由台北起飞,经东京,然后直飞纽约的。大概台湾海峡那边风不平浪不静,致使我们这些“走心似箭”的人们也只有在偌大的机场东转西逛了。机场免税商店的东西琳琅满目,但是大多数人囊中羞涩,也只是饱尝眼福而已,主要原因是那些东西多为奢侈品,且价格昂贵。小吃部的面条500日元一碗。就其量来说,也就是一碗方便面的样子。一杯可口奶125日元。我想打电话,口袋中没有日本硬币,想买电话磁卡,问了几位日本机场小姐,“哈伊”了半天也说不出何处可购买。我有美国“AT&T”公司的电话磁卡,但也不会用,怕电话机把我的磁卡“吃”进去,不吐出来,岂不尴尬。我虽是进出国际机场多次,但自己的“现代化”水平还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说由于时差的关系,即使打电话也会把家人吵醒的。这里没有问讯处,令人费解。不是说国外的服务很周到吗? 飞机从东京起飞时,从空中往下看,这座国际性城市已经进入万家灯火的时刻。机长说飞行时间需11个小时35分钟。不久,机上的空姐们开始为大家分发统一标准的客饭。有点带血的牛里脊肉或是嚼不烂的鸡胸脯肉。上边浇上芡粉汁,加上一小盘生菜,一小盘水果丁,一个小面包,再加上人们现在比较害怕的黄油和奶酪。这怎么能和我们的肉丝雪里红汤面相比呢,再次证明了“水还是家乡的甜”啊!序一同志说中国人把吃研究到家了,这句话一点儿也不错。那位可怜的大娘仍然滴水未进,昏昏然地躺在座位上休息。 在飞机上我还帮着一位长春来的干部填了进入美国时需填的表格。这位同志与我所在的机关里的几位同事认识。他是去美国看女儿,在沈阳办的签证,一次就成功了。 在东京机场的男洗手间里,有一位日本中年妇女在擦玻璃镜。这是机场里的清洁工。我想起了在机关的大楼里是由男工人打扫男女厕所的。经常能听到工人敲女厕所的门,高声问道:“里边有人吗?”以前我来访问日本时见到过女工打扫厕所的情形。在美国打扫厕所的大都是黑人兄弟。各国有各国的“高招”。 妻子在纽约接我,肯尼迪机场倒是有问讯处,但对于飞机的延误情况答的也是似是而非。人们都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这里却是“引而不爆”,显示器上的情况与回答问题的小姐之间似乎有不同意见。 飞机抵达纽约的时间是当地时间10月8日下午6:45。移民局的一位年轻官员见我是中国来的,于是对我说,“您好!”他正在学习汉语,我鼓励他“熟能生巧”,要多练才行,他点头称是。一看我拿的是G一4签证,马上说,“你在联合国工作?”我答:“妻子在联合国中文科工作。”海关官员一句话也未问我,只是指着通道,让我出“关”了。我带了两瓶酒,还有女儿们喜欢吃的牛肉干,我生怕食品不让进关或酒只能带一瓶。就这样我“蒙混过关”了。 我办完入关的有关手续花了半个小时,出来后即见到了在外边焦急等侯的妻子。她从询问处听不到航班的准确消息。妻子的同事来协助接我,因为飞机延误,她只好请人家先回去了。于是我们找了纽约的出租汽车。车身是黄色的,人们戏称它们为“黄狗”。有一个出租汽车管理员模样的人在进行调度,出租车来了以后,他即发了一张登记卡给我们,上边写着该车的车灯号。这张卡上概要地写明了从肯尼迪机场至纽约市各区的出租车费的上限和下限。上车后可以记下司机的执照号。如果遇到“宰人”的情况,可按卡片上的电话号码给纽约出租车和豪华车委员会投诉。卡片上还写着几条注意事项: *小费可有可无; *晚8点至早6点收50美分的附加费; *一次车费包括所有乘客; *起价应标明在1.5美元上; *注意索要收据。 从机场至我在纽约皇后区的住所花了20美元,车开了20分钟。这种卡片制度倒是可供北京市政府出租汽车管理办公室参考。我曾在北京火车站附近差一点被一个个体户司机“宰”一顿。幸好出了车站东马路,北京市的管理人员立即以其“火眼金睛”的本领拦住了我乘坐的那辆没有出租标志的天津“大发”车,把车主与临时司机“提”了出来,让我填写了情况表后,还协助我找了一辆有牌子的出租汽车。北京已是一座国际城市,要让人树立信心,这些方面的基础工作是应该做而且是不难做的。 回到号称纽约第二唐人街的发拉盛公寓宿舍里。二女儿早巳在等候。她已是1.68米的大女孩了。身材虽还不能说是健美型的,但梳着一个运动员式发式,显得很健壮。小时候的圆乎劲儿已有好转。在她就读的联合国国际学校里,她选修了游泳、舞蹈和健美课。每日早晨她6:30起床,7时即要离开家。步行加上乘地铁要花上1小时20分钟。第一节课8:30开始。如果迟到了,要罚做半小时的饭厅服务工作。这所学校有点像北京芳草地小学,带有小联合国性质。学校分为小学四年、初中四年以及高中四年。二女儿的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初中三年级,功课包括:数学、英语、科学、历史,再加上音体美课。每日还加上在学校里的半小时自愿服务工作,比如在图书馆整理书籍。大女儿则只身在美国北部的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的文理学院读书,过些时候再转到该校的管理学校。由于她的数学底子较好,目前选定了保险统计学为专业。她将来想从事保险公司的行业。国内这个行业正是方兴未艾之时。二女儿见我能较长期地住在这里,甚是高兴。因为她和妈妈两人在此,显得孤单。妈妈经常从联合国的办公室打电话回来,说今晚有会,要晚一点回来。她每每回家只是一个人,家里缺少温暖气氛。现在我来了。晚上,饭却是早早准备好了的。早饭各人自选自做,中饭自己带或者在餐厅买。晚饭是全家团聚的时候。 P4-8 后记 杨埙老师这本游记是我在一次去外交部翻译室办事时,偶然看到的。当时看到施燕华大使桌上放着一本“手抄本”:我拿起来一看,作者杨埙是北外王若瑾老师的先生。王若瑾老师虽然在大学没有教过我,但她的大名还是非常令我崇敬的。我草草浏览了一下稿子,感到体裁新颖,内容丰富,凭着我多年编辑经验,以为这个“手抄本”经过改编加工,一定会有市场的。于是在翻译室金蓉参赞的热心帮助下,我终于在2006年初见到了杨老师…… 为了使广大读者更真实地了解联合国雇员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尽可能地保留了书中的一些细节,没做大的修改,只是将作者以日记形式的“手抄本”,在结构上作了调整,使作品在层次上更清晰,阅读起来更方便。 在此向翻译室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本书的出版做出努力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07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