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春藩的《正说孙权》是一本全面介绍孙权事迹的历史书。是孙权正传,属于“正史”范畴,与“演义”、“戏说”类的所谓“文学传记”、“历史小说”等完全不同。它既不是历史人物文学故事,也不是人物小说演义,更不是人物戏说。它是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写成的,力求符合历史真实。
这是一本评说孙权历史事迹的专著。不仅对孙权各个时期多个方面的言论行为、思想观点、方针政策、战略决策、性格作风等进行分析评论,对孙权作了总的历史评价,还就人们对孙权的一些评论加以评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正说孙权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柳春藩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柳春藩的《正说孙权》是一本全面介绍孙权事迹的历史书。是孙权正传,属于“正史”范畴,与“演义”、“戏说”类的所谓“文学传记”、“历史小说”等完全不同。它既不是历史人物文学故事,也不是人物小说演义,更不是人物戏说。它是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写成的,力求符合历史真实。 这是一本评说孙权历史事迹的专著。不仅对孙权各个时期多个方面的言论行为、思想观点、方针政策、战略决策、性格作风等进行分析评论,对孙权作了总的历史评价,还就人们对孙权的一些评论加以评说。 内容推荐 历史上的孙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陈寿根据什么说他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诸葛亮为何认为东吴的贤能为他所用?曹操为何平添一腔“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心愿?毛泽东为何称赞他是个能干的人。还略改曹诗发出“当今惜无孙仲谋”的慨叹?……《正说孙权》谨循正史的要求,依据力求翔实的史料和严格的考据研究。客观、全面地“正说”孙权、对孙权的生平事迹给予完整系统的叙述和评说,在被历史烟尘遮蔽的、人们往往存在许多疑惑和不解乃至误解曲解的诸多方面给予读者尽量客观、准确和明晰的、再现孙权真实面目的揭示和解答、以助于世人将孙权的历史形象与文学中的孙权艺术形象区别开宋,还孙权一个尽量客观公允的历史评价。 《正说孙权》作者柳春藩,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专治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同时关注杰出历史人物孙权、持续研究积累凡四十六年有余,为中国古代史著名教授,孙权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 目录 第一讲 父兄拼搏开创基业 一 东汉统治的崩溃 二 孙坚耀武中原 三 孙策占据扬州 第二讲 守成固基加强统治 一 “保江东”,谋发展 二 信用旧部,广纳人才 三 “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四 西征黄祖 第三讲 赤壁之战联刘抗曹 一 曹操统一北方 二 刘备襄阳求贤 三 孙刘结成联盟 四 乌林火攻败曹 五 三方瓜分荆州 第四讲 西争荆州湘水为界 一 “进妹固好”,借地拒曹 二 争夺三郡,平分荆南 第五讲 北抗曹操争夺淮南 一 围攻合肥,守卫濡须 二 夺取皖城,兵败合肥 三 再守濡须 第六讲 屈从曹操袭夺荆州 一 谋取荆州 二 “乞以讨羽自效 三 “白衣渡江”,擒杀关羽 第七讲 受封吴王猿亭败刘 一 刘备称帝,兴师伐吴 二 向魏称臣,受封为王 三 猇亭之战 第八讲 绝魏联蜀屡抗魏军 一 拒送人质,三路拒敌 二 通好西蜀,再抗魏军 三 诱敌出兵,石亭破曹 第九讲 称帝固盟开拓疆土 一 “正尊号 二 “并尊二帝”,“中分天下” 三 经略辽东 四 “浮海求夷洲及宜州 五 直控交州,讨取珠崖、儋耳 第十讲 举贤任能治理东吴 一 善用贤与能 二 致力人和 三 改革吏治的尝试 四 推崇儒学,不拒他说 第十一讲 发展经济开发江南 一 增加人口,推行屯田 二 维护小农经济,培植官僚地主 三 提倡牛耕,兴修水利 四 发展手工业、商业和海外交通 第十二讲 晚年失误子孙毁业 一 吕壹之诛 二 立废之争 三 同族相残 四 孙皓丧国 第十三讲 两种形象区别看待 一 小说创意 二 历史评价 附录 一 孙权时期重要人物生卒年表 二 孙权大事年表 三 孙权家世表 试读章节 一 东汉统治的崩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市)人。其祖先是春秋时《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五年(公元182年)。这时正处于东汉统治开始崩溃的时期。 孙权的帝王之业是由其父亲孙坚、长兄孙策在东汉统治大崩溃、社会大动乱的条件下开创的。 东汉帝国的统治从光武帝刘秀开始到献帝刘协为止,经历十二个皇帝(两个只做半年多的皇帝未统计在内),近二百年(公元25—220年)。东汉统治的崩溃,是从桓帝刘志、灵帝刘宏时期开始的。这时期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外戚宦官集团轮流执政。 外戚宦官集团操纵政权,是封建专制主义政权形式下的一种现象。但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如此,还需要有其他条件。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方面的亲戚,他们可以利用太后、皇后的关系控制朝政。当幼年皇帝即位以后,皇太后往往依靠自己的父兄处理政事,让他们担任重要官职,把持军政大权。皇帝长大以后,同专权的外戚就发生了矛盾。怎么办呢?这样的皇帝往往依靠服侍自己的亲近——宦官(即太监),把外戚势力搞掉,于是宦官集团又攫取了大权。等到这个皇帝死后,另一个母后及其父兄又选立幼小的皇子做皇帝,把持政权,又出现外戚集团专政的局面。幼小的皇帝长大后,又依靠宦官打击外戚。于是就出现了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交替执政的局面。 外戚与宦官结成互相对立的两个集团,彼此钩心斗角,倾轧争夺,非常激烈。大体上,在桓帝(公元147—167年在位)以前,是外戚势力居优势,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时期,是宦官势力居优势,形成宦官势力专政的局面。 桓帝时,外戚梁冀(他的妹妹一个是顺帝皇后,一个是桓帝皇后)任大将军,专断朝政。梁冀凭借手中的大权,肆意侵夺土地财富。梁冀还派出一些爪牙到各地敲诈勒索,聚敛珍宝。他的亲戚党羽布满朝廷和各州郡,跋扈四方。官吏要升迁,先要向他行贿。梁冀掠夺的财物多得惊人,折合钱币达三十多亿钱,相当于东汉政府一年所收“税租之半”。 梁冀秉政二十余年,“威行内外,百僚侧目(不敢从正面看),奠敢违命”。桓帝不满梁冀集团的专横跋扈,依靠宦官力量,嗣攻梁冀,梁冀被迫自杀,梁氏宗亲多人被杀,连及各级官员被杀者数十人。单超、具瑗、唐衡、左倌、徐璜等五名宦官因诛灭梁氏有功,被同日封侯,世称“五侯”。宦官侯览借口除灭梁冀时曾参与意见,也被封侯。朝廷大权又落到宦官手里。 宦官的贪暴,同外戚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可兼做朝官,可收养子,养子可以袭爵。他们的兄弟、姻戚都被安插到各州郡充任长官。这些人大肆掠夺,虐遍天下,“与盗贼无异”,民不堪命。老百姓痛恨他们,称徐璜为“徐卧虎”,称左怕为“左回天”(指权势之大,有回天之力),称具瑗为“具独坐”(指骄贵无偶),称唐衡为“唐雨堕”(指残害百姓,流毒像下雨一样遍于天下。“雨”或作“两”)。侯览更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公开霸占民田一百一十八顷、民宅三百八十一所。 灵帝时,大宦官张让、赵忠等,搜刮民脂民膏更加凶残。京畿附近数百万上好土地被他们侵占。张让、赵忠及其他中常侍的“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残,为人蠹害”。就是这样,灵帝还非常宠信他们,常说:“张常侍(张让)是我父亲,赵常侍(赵忠)是我母亲。”皇帝简直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宦官得势后,更是“无所惮畏”,他们纷纷建起了豪宅,“拟则宫室”,竟几乎同皇宫一样。 宦官集团把持朝政,以中常侍为其政治代表,他们出纳帝王之命,往往作为皇帝的代言人出现。他们贪婪成性,结党营私,骄横跋扈,不学无术,阻碍了一些官僚士大夫的升迁,堵塞了一些太学生(在当时最高学府太学学习的学生,是官僚后备军)的仕途。同时,政治黑暗腐败引起社会矛盾激化,加深了东汉统治的危机,使不少官僚(主要是耿直派官员)和一些太学生忧心如焚,对宦官集团的胡作非为非常不满。他们便抨击宦官,议论朝政,要求改善政治。有的则利用手中的一部分权力打击宦官的党羽。由于耿直派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正直敢言,与宦官集团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且主张政治开明,所以被称为“清流”:与之相对的宦官势力,则被称为“浊流”。这种情况,引起了宦官的不满和恐惧。他们依靠皇帝的权力打击官僚和太学生,主要是其中的耿直派,称他们为“党人”,抓捕他们下狱治罪。他们有些被杀害,有些被禁铜,终身不得做官,终于酿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党锏”事件。 早在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宦官党羽张成,唆使儿子杀人,被耿直派官僚李膺处死。宦官便指使张成的弟子上书诬告李膺等结为一党,“诽谤朝廷”。桓帝便将李膺、范滂等二百多所谓“党人”逮捕(有的逃遁了),下狱治罪。第二年,虽然把这些“党人”赦免回家,但“禁锢终身”,不得做官。这是第一次“党锢”事件。 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十三岁(按虚岁计算)的灵帝刘宏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外戚、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想消灭宦官势力,事泄,被宦官曹节、王甫等先发制人,矫诏攻杀。次年,山阳郡督邮(巡查官)张俭上书告发宦官侯览家族的罪恶,请求加以制裁。侯览唆使人诬告张俭与同郡人结党,企图危害社稷。灵帝便下令大捕“党人”,李膺、范滂等百余人被捕入狱,他们都死于狱中,“天下豪杰及儒学有行者,宦官一切指为党人”,被牵连而死、徙、废、禁的达六七百人。这是第二次“党钢”事件。 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宦官又一次逐捕“党人”和太学生千余人。公元176年宦官怂恿灵帝下诏,凡是与“党人”较近的亲属及其门生、故吏在位者,全部免官,禁锢终身。这是第三次“党锢”事件(一说“党锢”事件为两次,即将第二第三次合并为一次)。开明的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被杀、被禁锢终身,表明了东汉政治危机的加深。 但是汉灵帝毫不醒悟,继续贪图享乐。他专门在西园(皇帝行宫)建造了一个“万金堂”,把国库中的大量民脂民膏据为己有,积贮在这里。他还亲自到河间买田宅,以为私藏。为了搜刮更多钱财,他甚至把各级官爵定出价钱,公开拍卖。他还对那些没有花钱买官的地方官,以助军和修宫室的名义,要他们向西园缴纳若干钱。少数清正的地方官不满意这样做,有的辞官,有的被逼自杀。如巨鹿太守司马直上任时,被摊派纳钱三百万。这个数字比较起来不算多,但司马直不快地说:“为民的父母官,反而割剥老百姓,以达到上方的要求,我实在不忍心啊!”便称病辞官。皇帝不准许,司马直无奈服毒自杀。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买官的人,还是被硬性摊派的人,上任后都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一个个都成了“视民如寇仇,税之如豺虎”的贪官污吏。 P3-5 序言 汉末三国时期是动乱苦难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涌现出一批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孙权就是其中佼佼者之一。他可以跻身于中国历史上一流帝王的行列。 孙权掌权的时间,是三国主政者中最长的。他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割据江东,团结父兄留下的文官武将,任人惟才,善于用人,发展经济。开发江南,巩固了其在江东的统治,并开疆拓土。将其势力扩展至荆州、交州地区和海南,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孙权的政治才能可与曹操相比。在同曹操、刘备、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孙权善于观察形势,利用矛盾,采取灵活的外交手段,取得了不断的胜利,不仅稳踞江东使自己的势力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将国力超出在西蜀之上。他的外交才能可与诸葛亮相比。 对孙权这样一位有历史功绩的政治家、外交家一生的事迹,过去人们由于种种原因,没能给予其应有的介绍和评价,没能给孙权以应有的历史地位。我自己也是如此,在写三国历史时,偏重于魏、蜀,忽略了东吴;在写三国人物时,偏重于诸葛亮和曹操,忽略了孙权,迟迟没给这位吴大帝写作专传。 本书的写作与出版,就是为了纠正这一偏向,弥补这一不足的。如是一来,也就完成了自己“一话三说”(一话是《三国史话》,三说是《正说诸葛亮》《正说曹操》《正说孙权》)的写作计划。 如何恰当判明孙权的艺术形象与历史形象的联系和不同?如何恰当评价孙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如何恰当总结孙权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天仍然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课题。 本书系孙权评传,是在吸收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成的。所以名为“正说孙权”,就是向读者郑重表明: 一,这是一本全面介绍孙权事迹的历史书。是孙权正传,属于“正史”范畴,与“演义”、“戏说”类的所谓“文学传记”、“历史小说”等完全不同。它既不是历史人物文学故事,也不是人物小说演义,更不是人物戏说。它是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写成的,力求符合历史真实。书中对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一些虚构之处,做了必要的交代和说明。 二,这是一本评说孙权历史事迹的专著。不仅对孙权各个时期多个方面的言论行为、思想观点、方针政策、战略决策、性格作风等进行分析评论,对孙权作了总的历史评价,还就人们对孙权的一些评论加以评说。 三,这是一本评说文字较为通俗易懂的普及性读物。不仅对所引用的难懂的古文作了今译,对难懂的字词作了注音注释,还加进不少历史地图和图片,列出了年表,争取做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目标如此,做得如何,敬请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阅后评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