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怎样读一幅画》各篇围绕画作展开,使得该书主题集中,作者远人行文所指,都跳开单纯的美术介绍,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观。因而,本书不同于目前市场所见的美术介绍类图书,也不同于一般的简单随笔集结。全书充满的艺术表达显示了作者扎实的阅读基础和对各种艺术的触类旁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怎样读一幅画(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远人 |
出版社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怎样读一幅画》各篇围绕画作展开,使得该书主题集中,作者远人行文所指,都跳开单纯的美术介绍,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观。因而,本书不同于目前市场所见的美术介绍类图书,也不同于一般的简单随笔集结。全书充满的艺术表达显示了作者扎实的阅读基础和对各种艺术的触类旁通。 内容推荐 《怎样读一幅画》以西方名画为切入点,作者远人通过一百幅名画,给读者详细介绍了西方数百年来的精品画作。通过该书,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西方著名美术作品,还可以看到该书作者引申开的个人思维。全书贯穿作者所思所感,既有对画作的鉴赏,又有对画家的品评,还渗透着作者自身的人生哲思和艺术旨趣。文字洗练朴实,清顺流畅,而又不失力度。 目录 自序(心有所感) 坐在草地上 发现一些隐秘 提三个问题 凝视大地 他们就是我们 那些水果,那些体温 听一听深处 温暖的智慧 在经验之外 最好是沉默 系好那根鞋带 月亮让人安静 想象力是狮子 所有人的梦 最温柔的和最深埋的 命运的脖子和眼球 拉拉小提琴 和世界下盘棋 遍布世纪的梦想 未完成的晚年 突破人的边界 哪里都有笼子 很多想法和一个结果 地板上的刨花和人 地下有些什么 靠住一根桅杆 织给时间的毛衣 在远方的世界 拿走一点东西 拉开卧室窗帘 海水掀起船头 吻住她的脸颊 会有一种完美 心灵需要仰视 滚压出生命之蓝 走在他们中间 放下那只单桅船 栖往那株栎树 金斯伯格站在窗内 像人一样的上帝之子 人在暗处的思想 长出一对翅膀 切身与陌生的理解 降临的天使和十字架 骑在马上,披件披风 桌上有一排瓶子 世界的对称之美 他们在凝视什么? 比死更难的承受 打开封闭的窗口 记录他的时代 肯定人生的悲剧 它们躲在哪里? 必然遭遇的内心困境 唤起灵魂中的寂静 每一片树叶和花 人生的构成瞬间 那些挺起的腹部 意义和无意义的理解 价值连城的橙色 在天空下,在海浪前 自信的棒棒糖和字母 现代人的室内室外 抄完一部著作 钢铁时代,火花四溅 劈碎的钢琴和键盘 像父亲一样的怀抱 个体的欧洲和时代 凭什么预感荒芜? 一个时代的人和一个时代的风景 后记 试读章节 提三个问题 一个不同凡响的人,往往也会拥有不同凡响的个人经历。也许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不同凡响,但绝不是每个人都敢于让自己的经历去真正地与众不同。设想一下,当我们终于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拥有财产、拥有家庭、拥有生活应该拥有的一切,谁还会将这些已有的随意抛下? 一个生在巴黎的画家,画面上却看不到一点巴黎气息,我们或许可以肯定,这个画家已经抛弃了巴黎。 对高更来说,他抛弃的不仅仅是巴黎,而是旁人以为的整个文明生活。 高更的画总是土著妇女、总是天空、总是结有果子的树、总是水罐、总是溪流、总是动物、总是粗粝的岩洞和石头。在文明人眼里,这些是未开化的野性代表。高更却觉得,这些是生命。 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说文明是生命所建,那么生命就高于文明。 高更通过那些野性,展现了令人十分吃惊的生命感。我绝不敢说我读懂了他的《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这幅杰作。我只是经常地看它。只要打开高更的画册,我总不假思索地就翻到它所在的页码,仔细地凝视它。 画中人都是与世隔绝的土著。有沉思的老人、有丰腴的妇女、有沉睡的孩子、有图腾状的雕像、有黑色的山、绿色的海,当然还有蓝色的天空。画面并不令人震惊,令人震惊的是画名。当画名令人震惊之后,画面也就随之开始令人震惊。 给画取一个这样的名字,就说明高更将画笔深入到很尖锐的哲学命题当中。 高更不是哲学家,但不一定非得是哲学家才有展开哲学思考的能力。 哲学的本质就是生命,要不然加缪怎么会说哲学的根本问题就是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下去?在对生命的认识上,高更也许超过了他的所有同行。 问一问什么是生命,或许才能理解到更深的东西。 但生命总是被掩盖。人自以为是地创造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又被人为地纳入某种秩序和轨道。对生活来说,秩序与轨道当然重要,但对要询问生命是什么的哲人来说,脱身秩序和轨道才显得更加重要。 人类曾经理解过生命,但在生活的引诱下,又不知不觉地遗忘了曾经的理解。换句话说,当生命被生活包裹之后,灵魂和周遭世界的冲突就不知不觉地被忽视掉了。 在高更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质朴、看到原初,其实也就是看到生命。对一个问过生命是什么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生命本身更具吸引力的了。高更弃绝了生活,目的就是为了拥抱生命。 裸体画是西方画家从来不会绕过的画种。因为画家们要从身体上看到生命。但大多数画家的裸体画都局限于室内,也可以说,大多数画家局限于瞬间的生命感。高更笔下的裸体是在树下、在岩石旁、在海滩上……给人一种绵绵不息的气息和意味。当然,不是人物站在户外才使我有这感觉,最重要的,是高更寻求的生命感围绕了他的整个一生。 以对生命的提问来命名他的毕生结晶,本身就是一种感悟。 不是谁都有这样一种感悟。因为不是谁都能将自我转化成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不一定就依附在悲剧之上,悲剧意识是种突破悲剧的能量。在高更的这幅画中,我至少看到了这股能量。它确保了高更不是在简单和随随便便地提问。 P10-12 序言 心有所感 写作一本和美术有关的书是多年心愿。 犹记热衷涂鸦年岁时,梦想异日成为一个画家。当入迷文字之后,美术渐成平日得闲时的另一种阅读。说它是另一种阅读,是因为我面对的毕竟是画面而不是文字。虽迄今不敢说读书已多,感觉十分强烈的却是:所读到的文学类和思想类之书,其间不少观点,往往在画家作品中有所对应和呈现。这让我对美术作品有了不同以往的体会。某日重阅傅雷先生《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时,先生言及,“肤浅庸俗之流,徒知悦目为美,工细为上,则又奉官学派为典型:坐井观天,莫此为甚!”心中不免一震。对以翻译而著称于世的傅雷而言,能在对美术发言时一语中的,我不由得出一个结论,即不论何种艺术,总有相通之处。仅把绘画看成绘画,终还是免不了“坐井观天”。 想法往往改变看法。再读画时,不再仅限于画家们的技法。渐渐形成的观点是,技法只是作品成功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一幅画之所以成为名画,是其深层总会涌现创作者的人生累识与思想。即使古典绘画,也绝非就局限于彼时的历史表达。说到底,一件作品最终给人冲撞的,只可能是堪称大师之人的思想。因此,一幅传之不朽的画绝不会是简单的一幅画,更可能的,是那些画中的思想需要我们去体会,更需要我们在体会时触动自己的想法。因此,一幅画给我们——或者说给我的触动就不再是那些或古典或现代的种种技法,而是它们究竟给我带来什么样的触动。真正的绘画作品,其目的也确是要给人带来触动,要不然德拉克罗瓦也不会在日记中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绘画不过是托辞,它是画家的思想与观看者思想之间的桥梁。,, 我在触动中开始写作这本书。所以,这本书虽然和美术有关,但它既不是涉及美术史的书,也不是介绍画家们生平的书,更不是谈论那些画家们技法的书。是这些画让我心有所感,我就写下这些画带给我的所感,一如这变幻莫测的人生带给我的所感。 后记 写完了。 这是我担心会写不完的一本书,也是我决心一定要写完的一本书。 整整两年的时间,我沉浸在一本一本画册之中。那些画家有的熟悉,有的陌生。不论熟悉还是陌生,我都告诉自己,不要去管他们是谁,更不去管他们有些什么经历,你要面对的只是那些画,你要写的就是这些画给你的感受。 或许,对一个专业美术人来说,会自然论及那些画的完成技法,也会自然论及那些画的流派生成。譬如说到波洛克,会说到他的“滴彩法”,说到勃拉克,会说到他的‘‘立体主义”,等等。我弃用这些术语,也弃用这些流派,是因为这些都与我无关,都与我要写的无关。我只是想单纯地将那些画当作成型的艺术品来看。一个人面对艺术品,当然会有他的想法和看法。这些想法和看法可以到那些画家们的技法之外。那恰好就是我选择的位置,在那些画之外。我想看看那些艺术品会对我构成什么样的冲击。 我想考验自己。考验自己的感受力和观察力。 毕竟写作时间已经二十来年,阅读也已经二十来年。不觉间有很多话要一吐为快。我一直想找个完整的方式来说,我想给自己做个测试,看看我究竟在这二十来年里,学会了一些什么,明白了一些什么;我也想看看,在这二十来年里,我究竟读到了一些什么,体会了一些什么;我更想看看,我对生活和世界,究竟认识了一些什么,理解了一些什么。当然还有,我想知道面对写作,我能找到一些什么样的进入角度。 所有这些,都集中在这些文章里。 所以,它们不是评论,更不是画评。将它们看作画评的人,我只能说,要么是你没看懂,要么是我没写好。一本书不一定能达到作者想要的效果。没写好应该是正常的,它说明的也只是我的修为不够,我的领悟不够。 但我尽力了。 我一直在尽力地写好它们,我一直在非常认真地写出它们。我得承认,这是我第一次全力以赴地来写一本完整的散文集。很多年里,我不大重视散文,或许是我没有发现它的功能和价值,这次写作让我体会到散文的魅力。对我来说,这感受或许是比写出这本书更为重要的收获。 必须说到感谢。还在全书尚未脱稿之际,《长沙晚报》的奉荣梅女士就给它开设第一个专栏,随后,深圳《晶报》的王卓芬女士、《四川画报·精英会》杂志主编周小华女士、《伊犁晚报》总编亚楠先生、《品悦》杂志执行主编曾亦云女士、《深圳特区报》的齐霁先生都慷慨地为它提供专栏版面,另有一些杂志大量刊发,一些值得信任的朋友看过全稿,给予我很大鼓励。特别在我个人博客贴出部分后,得到一些认识与不认识的博友表扬(建议)和批评(鞭策)。我珍视那些留言,我把每一条都看作我写作中的陪伴和安慰。在写作的孤独里,安慰是如此重要,是如此不可缺少。 目前完成的只是计划。通过写作打开的视野使我发现还有一大批画家的画作值得去写,那就继续写吧,或许没有哪本真正的书,是称得上彻底完成了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