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晋宋乐府诗研究
分类
作者 王志清
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贯彻乐府学的研究思路,注重从音乐背景、音乐发展的角度揭示影响乐府诗创作的原因,努力还原晋宋乐府诗的音乐形态,以此区别于传统的诗歌研究。本书以乐歌种类、重要作家结合的形式组织章节,既突出本时段代表性的乐歌类型,又兼顾乐府诗史上具有重大深远影响的作家的创作情况。

本书第一次对晋宋乐府文学作断代专题研究,并运用乐府学的研究理念,努力展现晋宋乐府诗的音乐特点。晋宋乐府诗研究内容丰富,举凡文字校勘、词语注释、音乐体制、曲调特点、内容形式等均在论列。

目录

绪论

一 “晋宋乐府诗”时段划分的音乐与文学依据

二 晋宋乐府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晋宋乐府诗的文献考察

 第一节 晋宋乐府诗的文献著录

一 《乐府诗集》著录晋宋乐府诗的文献来源

二 《乐府诗集》著录吴声、西曲歌辞的特点

三 晋宋乐府诗的基本格局

 第二节 晋宋乐府诗曲题补录和作品辨正

一 晋宋乐府诗曲题补录、说明

二 晋宋乐府诗辨正

 小结

第二章 晋宋时期的音乐环境与乐府诗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晋宋乐府沿革及雅乐建设历程

一 东晋“太乐”建制的变动和职能的扩充

二 东晋雅乐匮乏的政治背景

三 刘宋宫廷乐署的新变

四 刘宋雅乐格局的完备

五 刘宋雅乐歌辞的“俗化”

六 何承天《宋鼓吹铙歌十五首》的仪式雅乐性质

 第二节 晋宋社会的歌舞娱乐环境与新声的兴起

一 晋宋上层社会的音乐活动

二 晋宋音乐发展的新方向

三 新声的兴起及发展

 小结

第三章 吴声的音乐学与文学研究

 第一节 吴声的音乐性质与产生方式

一 吴声非“吴哥”

二 吴声是世俗化的娱乐乐歌

三 吴声曲调的音乐来源及与民谣之关系

四 一种特殊的制调方式——“曲之变”

 第二节 吴声的音乐渊源与音乐特点

一 吴声渊源于南方民间音乐

二 吴声的音乐风格——哀、怨

三 “送声”是吴声正曲的一部分

四 “同调异体”现象

五 吴声的演唱形态

 第三节 吴声曲题名与音乐之关系

一 吴声曲题的命名方式

二 《命啸》“十解”与《八解》

三 《黄鹄曲》小考

 第四节 吴声的体式特征

一 歌辞的套式用语

二 歌辞的模拟仿制

三 歌辞的借用

 第五节 吴声的民俗内涵及与晋宋诗歌题材的沟通

一 吴声民俗意象小考

二 吴声民俗意象与晋宋文人诗歌的沟通

 小结

第四章 西曲的音乐学与文学研究

 第一节 西曲兴起的历史契机和音乐渊源

一 宗王出镇地方推动西曲之兴起

二 西曲开放的音乐形态及其成因

 第二节 西曲的音乐特点与流传演变

一 西曲“舞曲”的民间音乐渊源

二 西曲“倚歌”的特殊配器与音乐风格

三 西曲接受的两个方向

 第三节 西曲题名与社会风俗的关系

一 西曲题名的民俗内涵

二 西曲的“异名”现象

 小结

第五章 晋宋相和歌辞研究

 第一节 刘宋相和歌的保存与传唱

一 中原旧曲的集中南下

二 宫廷相和歌的保存和传唱

三 宫廷外相和歌的传唱

 第二节 晋宋相和歌辞的创作

一 东晋文人乐府诗断层原因的再探讨

二 刘宋乐府文学复兴的音乐与文学背景

三 谢灵运、谢惠连对陆机乐府的“沿袭”

四 刘宋文人乐府的总体面貌——传统与新变之间

 小结

第六章 鲍照乐府的传统性和新变性

 第一节 鲍照乐府诗内容的三个层面

一 时事政治层面——以乐府旧题隐喻时政

二 对鲍照乐府诗政治讽谕意味的重新思考

三 社会问题层面——以乐府诗揭示战争后果与女性命运

四 个体人生层面——以乐府诗记述行踪与生存状态

五 鲍照乐府对南朝、唐代乐府诗的影响

 第二节 鲍照乐府题名的来源、方式

一 鲍照乐府题名的三种来源

二 “代”字题名

三 《松柏篇》题名小考

 第三节 鲍照乐府的创作方式

一 题、辞、意三者之关系

二 自述视角“我”的设置

三 寓言体

 第四节 鲍照乐府与流行乐歌的关系

一 制作流行乐歌与运用流行乐歌体式

二 组歌形态

三 休、鲍异同及南朝释氏与音乐文学之关系

 小结

附录:吴声、西曲词语例释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