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培根人生随笔(中英文对照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弗朗西斯·培根
出版社 中西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英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著,2000年还被美国公众评选为最爱的十本著作之一。它与《蒙田随笔录》、《帕斯卡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该书历四百年而不朽,体现了作者对人世生活的通透理解,是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一块绝世瑰宝。张和声的翻译简练典雅,传神机智,与原作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内容推荐

培根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他提出了 “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创立了科学归纳法,鼓励人们以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对整个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1597年,《培根人生论》在英国首版后,即以文笔优美、语句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欢迎,多次再版重印,历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译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字。

本书充满了作者对人世的通透洞察,体现了作者的观实主义与其道德理想的完美融合,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古典人文主义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目录

1 论真理

2 论死亡

3 论宗教统一

4 论复仇

5 论逆境

6 论作伪与掩饰

7 论父母与儿女

8 论婚姻与独身

9 论嫉妒

10 论爱情

11 论高位

12 论大胆

13 论善与性善

14 论贵族

15 论谋反和动乱

16 论无神论

17 论迷信

18 论旅游

19 论王权

20 论忠告

21 论迟钝

22 论狡猾

23 论自私

24 论革新

25 论快捷

26 论假聪明

27 论友情

28 论花费

29 论强国之道

30 论养生

31 论猜疑

32 论言谈

33 论殖民地

34 论财富

35 论预言

36 论野心

37 论假面剧和竞技

38 论人的天性

39 论习惯与教育

40 论幸运

41 论放贷

42 论青年与老年

43 论美

44 论残疾

45 论建筑

46 论园艺

47 论谈判

48 论随从与朋友

49 论请托者

50 论读书

51 论党派

52 论礼貌

53 论赞扬

54 论虚荣

55 论荣誉

56 论司法

57 论愤怒

58 论世道沧桑

59 论谣言(残篇)

试读章节

3 论宗教统一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纽带,而只有真正保持一统,宗教才称得上是一大幸事。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纽带,而只有真正保持一统,宗教才称得上是一大幸事。在未开化的异教徒看来,宗教纷争、宗教分裂这类恶行简直是前所未闻。因为他们的宗教不是基于永恒的信仰,而是由风俗典礼组成的。他们的宗师和长老都是些诗人,由此可见他们的信仰究竟为何物。然而,真正的上帝具有这样的禀性,他是“忌邪的神”。其崇拜和宗教不容任何异质,不容它物共存。且让我们来谈论一下教会的统一,看看其成果怎样,其界限何在,其手段如何。

让上帝满意是至高无上的,统一的结果仅次于此,它可分为教内教外两个方面。就前者而言,异端邪说教派分裂无疑是奇耻大辱,比伤风败俗更为可恶。躯体上的创伤比气血不畅为害更甚,精神层面也是如此。所以,对统一的破坏最易导致教外之人望门却步,教内之人则纷纷离去。到这种地步,人们总是会说:“看,基督在旷野之中。”又有人说:“看,基督在秘室之内。”也就是说,有人在异教的聚集地寻找基督,有人在教堂外寻找基督。“不要外出。”一个声音在人们耳际不停地鸣响。那个异教徒的宗师(其使命让他特别关注教外之人)曾说:“假如一个异教徒进来,听到你们说话用不同的方言,他不会说你们都疯了吗?”那些不信上帝的凡夫俗子听到教会内部意见相左,不就更会对教堂避而远之?进而“坐上亵慢人的座位”。如此论断这么严肃的问题,态度似嫌不庄,然切中弊端,莫此为佳。一位玩世不恭的大师在其虚构的书目中有一本《异教徒的摩尔舞》。异教诸派面目各异而无不猥琐可憎,庸俗之徒和无耻政客本来就爱亵神诽圣,异端诸派的作为更是授其笑柄。

对教会内的人而言,“和平”是宗教统一的果实,和平蕴含着无尽的祝福。和平确立信仰,和平孕育爱心。教会外在的和平将转化为教徒内心的平和,他将使人们不再徒掷心力,去炮制和研读论战文章,转而把心思用来论述自省和虔诚之事。

关于统一的界限,确切的定位至关重要。似乎存在着两大极端。某些狂热的激进分子对任何妥协调和的主张无不深恶痛绝。“是讲和吗?耶户。”“讲和不讲和与你有何相干?退到我身后去吧。”这种人只管拉帮结派,不问和平与否。而某些老底嘉派和不温不火的人物则自信能以中庸之道将两者巧加调和,好像他们竟能在上帝和人类之间做出仲裁。两种极端皆不可取。“不站在我们这边的,便是反对我们的。”“不反对我们的,便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这是基督手订的教徒盟约中的两条相反相成的条款,只要能对之加以清晰的阐述,就不会陷于极端。也就是说要把宗教最基本的要义与那些和超越信仰的意见、教规和动机区分开来。在许多人看来,这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况且已经做到。但要是能少些偏见,就会有更多的拥护者了。

对于这个问题,且让我略抒己见。人们应当注意,对立的意见争执不休会分裂上帝的教会。其一是有些争辩起因于细小的矛盾,所争之事皆微不足道,根本不值得为之大动肝火,争执不休。一位先贤说得好:“基督的外套天衣无缝,教会的长袍却色彩不一。”他进而说:“色彩任其不一,衣服不可破裂。”可见,“统一”与“一律”并不是一回事。

另一种情况是,所争的事实相当重要,但争执的双方过分纠缠于细微晦涩的问题,聪慧有余却失之空疏。有识之士有时会听到无知之徒之间的争辩,他心里明白,他们的分歧其实是一回事。然而无知之徒却依然争执不休。同样是人,见识高下竟如此悬殊。可以想见,芸芸众生,意见纷争,可在上帝眼里不过是一回事,两造皆可接受。圣保罗在他的训诫里精到地揭示了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回避世俗的虚谈以及似是而非的歪门邪道”。世人喜欢无事生非制造对立,又以新的词语加以粉饰。词语本当取决于含义,结果却成了词语决定了含义。有两种虚假的“和平”和“统一”。其一基于绝对的无知,因为黑暗之中,万物一色。另一种则对双方的原则分歧兼容并包,由此拼凑出虚假的统一。尼布甲尼撒王梦见一个塑像,脚趾由半泥半铁铸成,泥和铁可以沾合,却难以融为一体,真理和虚假亦复如此。

至于取得统一的手段,须知在为争取和加强宗教统一之时,切不可背弃仁爱之道,破坏社会法则。基督徒手执双剑:精神之剑和世俗之剑。在维护宗教方面,两把剑各有其用武之地。我们切不可举起第三把剑,那就是穆罕默德之剑,或类似的利器。也就是说不可以仗剑行教,以血腥的迫害来强制人们的思想,除非有公然的丑闻,亵渎神明或蓄意谋反。

P13-16

序言

知识的力量何在?

穷人喜欢谈钱,更喜欢听富人谈钱。涉世不深的毛头小子喜欢谈人生,饱经风霜的世故老人谈得更好。英国大学者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年)就是这样一个世故老人,他的《人生随笔》四百年来广为流传,给正在人生道路上艰难跋涉的后生以种种启迪。

培根的一生宦海沉浮,曾经拜官授爵,春风得意;几度官场失意,受辱豪门;甚至身陷囹圄,饱尝世态炎凉。他的学问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为人常遭后世的非议,他的人生论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培根出身名门,偏偏少年丧父。他父亲曾被封为男爵,出任掌玺大臣。但作为幼子,培根没有得到任何家产,还屡屡受到亲戚的冷眼。他靠个人奋斗在法律界崭露头角,成为格雷法学院高级讲师,这在当时堪称殊荣。但出身世家的培根更渴望在政治上出人头地,为谋取官位,他不惜奔走权门。一封封言辞卑下的请托信,给这位大学者的人格涂上一层层难以抹去的灰色。“为了高位,身心俱累,付出辛苦,招来痛苦;为求当官的尊贵,不惜舍弃为人的尊严。”(《人生随笔·论高位》)一席话道尽人生与官场的悲辛。

培根也曾指望依靠自己的政治才干获得晋升,在国会中提议案,作讲演,为英王的内外政策进行辩护。但他的滔滔颂词没能赢得女王的欢心,他的一句非议却触犯了女王的逆鳞。培根曾对一个征税计划提出异议,认为与民争利未必于国有利。女王极为恼怒,对他大加贬斥,原本有望得到的高位也被政敌捷足先登。

失望之余,培根转而投靠艾塞克斯伯爵,并颇受器重。不料伯爵起兵叛乱,旋即兵败入狱。培根再次押错政治赌注,好在他没有参与谋反。女王颇为吊诡,故意让培根起草审判书,参与陪审。为了摆脱干系,培根只得对昔日之友反戈相向。落井下石之举使培根逃过一劫,忘恩负义的丑名也令他百口莫辩。

詹姆斯一世继位后,培根官运亨通,先后被封为男爵和子爵,历任副检察长、总检察长、掌玺大臣、大法官、上议院议长。官位之高、声名之隆超过了他的生父。人一得意,难免忘形,这位大法官居然接受贿赂。政敌抓住把柄群起而攻之,培根被判罚金四万英镑,并被逐出宫廷,沦为伦敦塔中的阶下囚,结婚多年的妻子也离他而去。“位高易倾,轻则官场失意,重则身败名裂。”(《人生随笔·论高位》)这话就像他自作的谶言。

培根为后人留下了不少格言,最有名要数“知识就是力量”了,Knowledge itself is power。有意思的是power一词也未尝不可译为“权力”,培根的一生是追求知识的一生,更是追求权力的一生。权力向他关上了大门,但知识仍在向他招手。丢官后的培根一心著书,5个月内便完成了《亨利七世时期的英国史》。他把这部书献给英国王太子查理,可见这位弃官还是身在江湖,心存魏阙。1623年,《科学推进论》的拉丁文增译本刊行,哲理小说《新大西岛》问世。1625年,《人生随笔》修订本出版。1626年4月9日,培根因病去世。病因是他在大雪天突发奇想,出外挖雪,填人鸡的腹腔内,以便观察冷冻的防腐作用。受凉后一病不起,终于倒在探索求知的征途中。后来马克思将他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培根追求权力的一生是如此失败,培根追求知识的一生又何等辉煌。权力能左右荣辱于一时,思想的余辉则能泽及万世。“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人生经历和思想遗产为此作了最好的注释。

培根的《学术的进步》、《新工具》等著作足以奠定他在学术史上的伟大地位,而最为人称道的却是他那本充满智慧的《人生随笔》。《随笔》最早发表于1597年,后来几易其稿,多有增删,直到作者去世,仍未定稿。五十多篇随笔是培根一生的经验总汇,虽然篇幅不大,但内涵丰富,称得上是一部人生小百科。

人是复杂的,作为一个集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培根,其思想尤其复杂,人们不难从他的随笔中发现面目各异的培根。

“论真理”、“论死亡”、“论善与性善”、“论人的天性”……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论高位”、“论谋反和动乱”、“论王权”、“论野心”、“论强国之道”……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论父母与儿女”、“论婚姻与独身”、“论爱情”、“论友情”……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从这些篇章中,人们可能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论作伪与掩饰”、“论嫉妒”、“论狡猾”、“论言谈”……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薄薄一本《随笔》竟能令人读出种种味道,你可以把它当作生活交友的教科书,也可以把它看成混迹官场的厚黑学。按照培根的说法,“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个别的书则须细嚼慢咽,充分消化”。《随笔》虽然还谈不上字字珠玑,毕竟称得上琳琅满目,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值得读者细嚼慢咽。至于见仁见智,只能是因人而异了。

不过,还是培根说得好:“读书太久易生惰性……学习要靠经验来加以规范,否则可能歧路亡羊。会学不等于会用,运用之道在书本之外,得靠亲身的体验才能掌握。”

就拿“知识就是力量”来说,读书人会对上司的言行说三道四,结果那点知识反成了毁灭自身的“力量”。有人指出,培根之所以垮台,书生气未尽是一大原因,他拿了人家的钱,却不肯枉法,自然要遭暗算。自恃才学过人,目无群众,也难免遭人嫉恨。其实当时英国政坛贪腐公行,比他更黑的官员车载斗量,却大多安然无恙。当然,这样曲为之辩好像是五十步笑百步,不过,古往今来,百步笑五十步的怪事不也所在多有吗?

有的人则善于将知识作为谋取权力的手段,将知识视为与权力相辅相成的玩意。如通过读书,跳入龙门;有了乌纱帽,至高的学术头衔也不请自来。争得个学术承包“带头人”,著作等身亦是等闲之举。“学而优则仕”进化到“仕而优则学”,“知识就是力量”蜕变为“权力就是知识”,这倒是培根所始料不及的,他老先生当年虽官居高位,但一本本著作都是长夜青灯下心血铸成,古人厚道,今人聪明,人类在进步。

培根强调“知识就是力量”,但他也明白知识不能包打天下。他还说过“人欲胜天,必先顺天”(Nature is only commanded by obeying her. 钱钟书先生译为“非服从自然,则不能使令自然”)。套用这句格言,是不是可以说“人欲处世,必先顺世”呢?如何才算“顺世”?是世人皆醉我亦醉,还是世人皆黑我更黑?《人生随笔》没有这么直说,在“论狡猾”、“论嫉妒”等篇什中培根详述了一些不那么光彩的处世伎俩,尽管讲得头头是道,他的命运多蹇恰恰证明了书生玩不过流氓,除非比流氓更流氓。

强者不言勇,富者不谈钱。培根的人生毕竟不那么圆满,纵然著作等身,但官场失意,心犹未甘,所以他要反反复复地大谈人生。他谈得不错,颇值一读。

熟读《孙子兵法》不会成为百战百胜的元帅,熟读巴菲特也成不了日人千金的股神,熟读《厚黑学》还是玩不过真正的官场厚黑,当然也不能指望培根的人生论能让读者时来运转。但我们毕竟勘不透人生的荣辱得失,静夜思人生,相聚道人生,想想自己的人生,听听别人谈人生,人生也就这样悄然而去了,莫非这就是人生的宿命?  人生一场戏。作为观众,尽可欣赏人间喜剧的丑态怪状。作为演员,不得不咽下人世悲剧的辛酸苦辣。“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帕斯卡尔《思想录》)

日换星移,人性不易。今日的名利场还像四百年前一样喧嚣,今人的欲望比四百年前更为炽烈,今天徘徊于歧路的心灵依旧渴望智者的点拨。“知识就是力量”也好,“知识就是权力”也罢,《人生随笔》的广为流传是培根的幸运,也未尝不是世人的悲哀。

书评(媒体评论)

培根拥有高度的阅历,丰富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把这种智慧用在一切对象中最有趣的那个对象、即通常所谓人世上。

——黑格尔

弗朗西斯·培根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所以尽管他的哲学有许多地方欠圆满,他仍旧占有永久不倒的重要地位。

——伯特兰·罗素

是篇字字精炼,语语圆熟,条理整然不紊,在在可称之为散文之诗。

——王国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