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明的解析(人类的艺术与科学成就公元前800-1950年上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查尔斯·默里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查尔斯·默里著的《文明的解析(人类的艺术与科学成就公元前800-1950年上下)》涵盖了近3000年全世界各领域的杰出人物和他们的成就,相较于《文明的度量》,更加注重精神文明,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从而可以而直观地比较出不同领域、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人类成就。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使你更有思想的20本书”之一,《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纽约客》、《科克斯书评》联袂推荐!

内容推荐

《文明的解析(人类的艺术与科学成就公元前800-1950年上下)》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重磅作品。查尔斯·默里把人类近3000年的文明成就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率先使用严谨细致的统计分析法,为人类非凡成就的许多悬案提供了一种别致而有趣的意见。他耗时5年,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4000多名艺术家和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排名:贝多芬是不是比巴赫“更重要”?达芬奇是不是比米开朗基罗更伟大·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些严肃且发人深思的问题:科学和人文是相对立的吗?为什么人类成就多集中于欧洲?为什么男女平等后,男性成就仍大于女性?为什么创新主要集中在1400年后?此外,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感觉到创造力在衰退?默里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思考框架,让人们认识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类可以取得最大成就。对于任何一位拥有全球视野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别具一格、发人深省的著作。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成就的概念

 第1章 时间的概念

 第2章 谜团的概念

 第3章 地点的概念

 第4章 惊叹的概念

第二部分 识辨重要人物和事件

 第5章 卓越及识辨卓越

 第6章 洛特卡曲线

 第7章 重要人物之一:重大人物

 第8章 重要人物之二:巨人

 第9章 重要事件之一:重大事件

 第10章 重要事件之二:超级发明

第三部分 规律与轨迹

 第11章 正视近代欧洲的作用

 第12章 ……及已故白人男子

 第13章 欧洲成就的密集分布

 第14章 计入人口:成就率

 第15章 解释一:和平与繁荣

 第16章 解释二:模型、名城与行动自由

 第17章 还有什么有待解释?

第四部分 论成就之兴衰

 第18章 亚里士多德原理

 第19章 动力之源:目标和自主权

 第20章 内涵之源:组织结构和先验物质

 第21章 人类成就是否每况愈下?

 第22章 总括

附录

 1.为认定自己对统计一窍不通的人编写的统计原理

 2.一览表和知名度指数的编制方法

 3.一览表依据的参考书

 4.地理和人口数据

 5.重量级人物资料简括

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表

致谢

试读章节

未来之客看到古代的动植物群也不会惊奇。曼哈顿岛上的林木多以橡树、榆树和栗树为主。栖息岛上的是花栗鼠、知更鸟和乌鸦。当时地球上还有少数孤独的乳齿象和剑齿虎。除此之外,几乎所有其他动物都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只不过一些动物出没在今天不常看到它们的地方,如俄亥俄州的野牛、德国的狼或希腊的狮子。

倘若今天的一位游客返回到公元前8000年,感触最深的是,当年人迹稀少。古人散布在世界各地,南至今天智利的最南端,北到挪威的苔原。找到这些分散而孤立的人绝非易事。人是食肉动物,故必须分散而居。大批食肉动物若要在陆地上生存下去,需要广阔的地域。对食肉的人类来说,每人需要大约5000公顷左右的活动空间。根据当地的情况,25个猎人结成的队伍也许需要1000多平方公里。①公元前8000年的地球上,人类总数恐怕不会超过400万,大致相当于今天美国肯塔基州的人口。②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基本上和我们没什么两样。这并非说,公元前8000年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我们一样,但这种差别是文化和教育鸿沟造成的,而不是古人的脑容量比我们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公元前8000年的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论才貌、艺术细胞或勤奋程度,他们不亚于我们任何人。和我们一样,他们要么幽默诙谐,要么粗俗不堪。③公元前8000年的人类简直太像我们了。倘若他们有一个孩子生长在21世纪的话,你无法在一群孩子中认出他。

公元前8000年的人类成就良多,不仅驯服了火,还学了火的其他用途,或照明,或用作氧化染料。①石器工具制作水平已很发达,如做工精巧的锤子和斧头、锋利的长矛和箭头。公元前8000年时,获取和加工石器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有证据表明,早在公元前35000年,人类已开始开采地下的燧石,一种用于制作矛头或箭镞的石英。

公元前8000年时,人类的语言已十分发达,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少数人显然已开始用纤维编织衣服。他们知道怎样把粮食磨成面粉。还有人首次尝试炼铜。人类开始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埋葬死者、各种绘画雕塑、有意识地使用颜色、众神的概念和有关宇宙的神话,皆是公元前8000年散布世界各地的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上种种都是很大的成就,足以把人类同其他物种分开。但就每日生活而言,公元前8000年的人的景况略强于他们狩猎的动物。人类学会栖息于洞穴,躲避寒冷或雨雪,可栖息的地方比其他动物的洞穴好不了多少。他们有了狩猎或采集的工具,但仍然需要不停地获取食物,要么打猎,要么采集野菜野果。那时的人并不总是每天累得半死。食物充足时,旧石器时代的人其实有不少闲暇时间。不过他们腌制的可怜的一点多余食物多是为了应急,不能使他们免于为填饱肚子不停地奔波。他们使用的武器不过是助他们一臂之力而已,并不能保证自身安全。在一定限度内,人类有办法御寒,其余的时候只能去适应大自然。大约1/4的人活不到1岁就夭折了,侥幸没死的人可能30多岁就未老先衰,40多岁就早早过世。

前面列举的种种成就,很多在公元前8000年已不是什么新东西。智人的出现——会用火、择洞而栖、会说话、有简单的工具——大约在40 000年前。它与公元前8000年的时间跨度是我们这个时代与公元前8000年时间跨度的3倍。倘若我们突然被人从公元前8000年带到公元前40年,除了对公元前8000年的人类生存状况有所了解外,别的一无所知,除非你是专门研究史前历史的,否则很难看出公元前8000年与公元前40年之间的差别。

P4-5

序言

散布世界各地的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发现了物质世界的内在规律,发明了各种了不起的工具,把声音或色彩组合成拨动我们心弦的形式,借助文字的排列揭示了人生的奥秘。《文明的解析》是一本讲述科学艺术领域内伟大成就及创造了这些伟绩的人的书。

我选择只讲述科学艺术领域内的伟大成就及人物时,脑海里浮现出个人履历表(resume)的影子。我自忖道:作为一个物种而不是作为一个人,人类(Homo sapiens)有什么可以标榜?为了贴近履历表这一暗喻,个人履历表中没有的东西,我也一概忽略不计。个人申请工作时,一般不提自己是否心地善良。故本书也未提人类是否是一个心地善良的物种。军事成就也略去不计。在人类履历表上加上“战胜希特勒”,太像是在个人履历表上加上“戒除了毒瘾”。政治和商业也一概略去,既有写作上的考虑,也为了贴近个人履历表的暗喻。就对个人追求幸福的自由的影响而言,建立繁荣自由的社会是人类为同类做出的最伟大贡献。但是作为一个物种的成就,这更像是支付房租,保证一日三餐,衣食无忧的人类从而能穷其心智,攀登事业高峰。科学艺术园地因此百花绽放。

本书的首要目的是编写并讲述人类伟大成就的一览表。这项任务隐含了本书提出的第一个主题:无论规模还是内涵,人类成就都是可以看懂的事实。同是艺术家,霍珀逊于伦勃朗;同是诗人,桑德堡逊于但丁。这并非只是一种观点。宏观上的比较也是一样。评价希腊人与阿兹特克人对人类进步做出的贡献时,绝非是在同样成立的两个现实之间决定取舍。

看懂人类成就的事实的确需要做出判断。这就连带引出了与主题有关的又一论点。就优秀艺术科学成就而言,判断不同于看法。区分深刻与浮浅,高雅与粗俗,可信与传言是可能的。然而做起来甚难。没有人能百分之百的正确。但人类客观上对卓越为何物有丰富的认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将其整理成符合既可靠又成立的科学标准的相关数据。

基于对何谓卓越的这一认识,我认为,我编写的各一览表汇集了从公元前800年一直到1950年人类科学艺术成就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在本书第二部分里,我马上会对此加以限定并补充不同观点,但无损这一主旨。

本书大体上参照这些一览表,讲述了何人、何事、何时、何地的故事。历史学家撰写科学艺术史时,哪些人不可不提?不可不提的人中,哪些人又举足轻重?为什么?在历史长河中,人类成就是如何分布的?在世界范围内呢?在欧洲和美国呢?伟大成就与一般成就的区别在哪里?可以通过各种资料来源寻找这类问题的答案。不同版本的大事记及人物词典为再现人类成就的历史画卷提供了原始材料。历史书籍对人类成就的发展做了线性描述和分析。我希望,本书的主要价值在于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从而可以比较不同领域、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人类成就。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考察了原因。在第三部分里,我探究了这一进程的运行规律。经济、政治及人口等基本要素各起了什么作用?在多大程度上成就的溪流一旦流淌,就能奔流不息?对以上问题,可以运用技术手段做定量分析。在第四部分里,我探究人类成就溪流的起源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对它的解答因而也更具探索性质。简而言之,产生伟大成就所必需的人才古今有之,成名成家之心也古今有之,而产生伟大成就的环境并非古今有之。我们可以识别出孕育并塑造了伟大成就的环境的部分特征。最后一章里,我根据这些特征对当今时代的人类成就前景做了评估。

未列入本书的两个题目①

以下两个题目完全可以列入讲述人类成就的文章里,但却不是本书的内容。

《文明的解析》不是一部文明兴衰史。多年来,一些著名学者,从施本格勒、汤因比到戴蒙德致力于解答以下问题:为什么世界上有的地方从来没有演变出先进的文明?为什么传统中国社会未能适应现代化,而传统日本社会却做到了?为什么在第二个千年的中期,西方世界崛起,称霸世界?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本书中的部分内容有助于理解这些问题。可它们不是我关心的问题。一种文明的轨迹同它在艺术科学领域内的成就有时吻合,有时不吻合。本书想说明的是各种文明的特征如何有助于我们了解它们的成就,而不是各种文明兴衰的原因。

《文明的解析》不是一本讲述天才的心理特征或创造力的书。这方面的著述汗牛充栋,包括奇克森特米哈伊、加德纳和西蒙顿三位学者的近著。我个人从中获益匪浅。本书的重点在天才的涌现和创造力的实现如何因时因地而异。

读者此时一定看出,我撰写此书的基点源于某种世界观,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谓的潜台词。现在该是明确阐述这一潜台词的时候了。

赞美人类成就意味着对人类及其命运抱有一种英雄史观。我赞同下面一段文字表达的观点:

人类在住房、服饰、畜牧业、航行、雕塑和绘画方面是何其的千姿百态啊!……在

武器、引擎、战略学等方面的创造力又何其丰富啊!保健药品何其多!美文何其多!佳

诗何其多!发明的乐器和曲子何其多!……若是细究的话,人类的潜力又是何其大啊!

我引以为助的这段文字,不是出自谈论辉煌的产业革命成就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必胜论者,而是出自公元5世纪初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前夜撰写了《上帝之城》(City of God)一书的希波的圣奥古斯丁。他的激情预示了历史进步观的到来。在启蒙运动时期,这一史观成了知识阶层讨论历史问题的基调:社会和技术不仅在变,而且越变越好。

自启蒙运动到1914年,以上观点积累了足够的证据。历史进步观似乎不言自明。人类似乎不仅在经济技术上日益进步,而且作为一个明是非的文明物种,也在日益进步。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碎了这一假定。随后的50年我们目睹了希特勒等人的暴行。很多人不禁思忖,人类是否正在走向堕落?

两次世界大战后,幻觉无存。知识分子普遍不再信奉历史进步观。启蒙运动时期的又一幻觉——高尚的野蛮人论——再次浮现。抨击现代技术成为一件时髦的事。当今意义上的多文化论要求对一切文化一视同仁。谁有资格说,欧洲、中国、印度、日本或阿拉伯世界的成就比波利尼西亚、非洲或亚马孙河流域居民的成就更伟大?这种思维的根子在于敌视以下观点:评价艺术和文学时,应当区分出好坏优劣,或者说,价值有高低之分。它还敌视存在客观真理的观点。

《文明的解析》一书表达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希望读者阅后相信,这也是经过实验证明的观点。

人应该谦逊一点。我们人类实在是一群不幸的人,好虚荣又易失足,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时进时退,甚至铸下大错。但总体来看,人类的确还是进步了。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刚刚过去的600年里,人类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而且还在继续改善。

为了便于思考问题,读者不妨自问一下:你能想出一个你更愿活在其中的历史时期吗?最初,你的回答可能是肯定的。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或约翰逊时代的伦敦,再或“美好时期”(La Belle Epoque)的巴黎不无诱惑。问题是,无论你选择哪个时代,你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当时的财富分配状况。这意味着,在文艺复兴时代的佛罗伦萨,你十有八九会穷困潦倒,终13劳作,未老先衰。不过我怀疑是否有必要花费如此唇舌说明这一点。我现在换一种方式提问,你愿意活在发明抗生素前的任何一个时期吗?

老实说,思考人类的日常生活是否得到改善时,我很难认真对待否定派的观点。有一派认为,技术和富裕百利而无一害,但对它们的不良副作用感到担忧。我更愿意和这种人谈论问题。我最受不了有些人在去机场的路上,打手机发泄对技术进步或经济增长的不满。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会带来问题吗?当然会。但正如谢瓦利埃评论衰老的坏处时所说:想想没机会衰老的后果吧。

至于艺术,我的乐观态度有所收敛,但也只是稍稍而已。声称今天的文学、艺术和音乐不逊色于此前时代的佳作很难令人信服。说今日作品超过古人就更不可能了。可你若选择回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会与塞尚和毕加索失之交臂。选择约翰逊时代的伦敦,会无法听到贝多芬或勃拉姆斯的音乐。选择“美好时期”,会无缘阅读詹姆斯或福克纳的作品。活在今世不仅可以欣赏历代的佳作美画,而且可以更方便、更广泛地接触这些作品。连我们的父母都没有这个条件,更不用说古人了。如果今天的上流文化显得乏味而又放纵的话,你是否注意到今天的流行文化作品中透出的过人才华?我认为,我们周围蕴藏着产生伟大艺术的巨大潜力。

我对艺术和科学潜力无比乐观,因为我对人的冲动充满信心。我认为,这种冲动渗入人类的骨髓,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幻,都无法永久压制它。第四部分里讨论的一些人类秉性更有争议。但在讨论之初,我先举出两个几乎任何人都会同意的冲动。这两种冲动涵盖范围既广又深,几乎每一个成就都能从其中的一种冲动中得到解释。

首先是人类渴望了解并努力探求事物内在规律的无休止冲动。我们从来没有马上如愿以偿过。零星进展常常微不足道,而且时断时续。哪怕是进步的表面现象也难以觉察。不过作为个人,我们可以发现众多微小的真理。随着岁月的流逝,作为一个物种,我们开始接近更具有广泛意义的基本真理。

其次是人类(智人)对美的永恒追求。人类早期的一些文物激起了后人的创作欲望。创作并无其他目的,只是为了使人产生赏心悦目、怡情怡性之感。我们中有些幸运儿有创造美的才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是多少而已。不朽的人类成就中,很多都是体现美的作品。

真和美。诗人济慈从希腊古瓮里听到,真和美是一回事:

美亦真,真亦美,

世人所知者,唯此也。

世人须知者,亦唯此也。

济慈的浪漫主义今天似乎仍未过时。令我吃惊的是,很多科学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透过自然界和宇宙不仅看到了揭示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真理,还看到了真理中蕴藏的美。不过这一点不宜讲过头。有的真理并不可爱,有的美同真理勉强沾点边儿。但就人类成就而言,真和美是核心,代表了人类精神追求的双重目标。《文明的解析》一书讲述了已取得的成就,提供了思索其产生原因的一些手段,讴歌了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是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你无须赞成查尔斯·默里的方法,却不能否认,此书令人惊异,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英国历史学家 保罗·约翰逊

本书让我们面对这样一些严肃且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创造力的分布如此不均衡:多见于西方而非东方,多见于男性而非女性?为什么多见于犹太人——而且又以哲学、科学而非艺术见长·此外,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感觉到——如默里所叹惋的——创造力的衰退·感谢默里,这些问题可以让我们讨论很长时间了。

——美国历史学家 格特鲁德·希默尔法尔布

查尔斯·默里的《文明的解析》对上下三千年间人类在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的地志学进行了界定测量,攀爬人类成就的高峰,然后又深掘其根基。和他所歌颂的巨人们的作品一样,默里的巨著显示出标志天才之作的“智识结构”和“先验的善” 。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经济学家 乔治·吉尔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