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做推销员
1986年10月,这是我结婚成家有了女儿小诗诗之后第一次远征归来,回到我日夜眷恋的家。我的这个家,是个仅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卧室,要在走廊过道里生火做饭的极其简陋的小屋。不过,有这样一间小屋,能够遮风避雨,夫妻俩能够恩恩爱爱地生养女儿,能够下了班之后读书、学习,炒几个爱吃的小菜,支上个餐桌,喝上瓶啤酒,那也是其乐无穷,赛得过天上人间了!我深深地爱着这个家,深深地爱着妻子和女儿——尽管我和妻子经常闹别扭,甚至吵个天翻地覆!
我敲开望眼欲穿的家门,一眼看见妻子和女儿,像喝了杯最醇的美酒,心都醉了。我一时忘了放下肩上背着的沉重的大行李,便蹲下身,张开双臂,一连声地呼喊着女儿:“小诗诗!小诗诗来呀,让爸爸抱抱。”
玩得正欢的小诗诗被突然出现在门前陌生的我吓得停止了咯咯的欢笑,用那双可爱的黑眼珠儿迟疑地盯了我一会儿,反身扑向妈妈的怀抱。妻子吴春芳苗条的身上穿着件鲜艳的连衣裙,雪白的胳膊抱起胖胖的小诗诗。一股温馨弥漫开来,令我想起小时候爸的书箱子里珍藏的一帧纪念抗美援朝胜利的歌片,那歌片的正面即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一个美丽娴静的少妇,抱着一个可爱的胖娃娃,胖娃娃的一双小手正放飞着一只雪白的鸽子……吴春芳伤心地掉下了一串泪珠,嗔怪地说:“小诗诗认生,这半年,你在外边,若不是有个小诗诗,我真不知道怎么过!”
我无所谓地放下行李,十分兴奋地说:“这趟收获可大了,学了个新专业。联合设计结束,每人发了1000元钱的奖金,还又每人发了200元钱去九寨沟旅游,我没去,这钱就省下了!”
我把钱从口袋里掏出来,如数地交给妻子。
妻子是这个家的主宰,是我的女皇!
我到公共厕所洗过澡回到小屋。小诗诗已经在大床旁的摇篮里睡熟了,那熟睡的模样十分可爱,胖胖的小脚丫攀着摇篮的栏杆,两只小手抱着玩具小狗,似乎生怕小狗跑掉,红嘟嘟的小嘴一努一努的,听妈说,那叫睡婆婆教,就是孩子在梦乡中,有位万能的神婆在教孩子做游戏。妻已经坐在大床上了,一边轻轻地晃着摇篮,一边情深意切地期盼着我。与妻子离别了半年,竟然有些陌生了,像初人洞房时那样紧张心跳,我上床,无意间触摸到了妻子的腿,尽管天气很热,但妻子的腿好凉爽!我有点羞怯,有意与妻子拉开了足有10厘米的距离。前不久,我左眼上眼皮生了颗麦粒肿,去医院做手术,那医生问我有女朋友了吗?当我得知医生是担心我万一手术后留下疤痕影响找对象时,便十二分果断地说:“没事,小孩都有了,即使留下个疤瘌眼儿也不要紧!”我根本就没有意料到我未来的婚姻生活会有那么多撕心裂肺的变故。妻子笑了:“都老夫老妻了,还害羞啊?”在妻子的鼓励之下,我扑进做梦都在想念的妻子馨香的怀抱。
我突然想起应该到厂里报个到,联合设计的技术资料还在自己的旅行袋里。于是从妻子的怀抱里挣脱了出来,跳下床说:“快下班了,我先去趟厂里!”我爱工作胜过一切,我爱坐火车、爱出差、爱晚上加班设计图纸、爱领导给我出其不意地布置新任务……厂子在郊区,路边的晚稻成熟了,一片片金黄。虽然已是晚秋,但马路两旁和郊外的小山、田埂上的树木、竹林、野草仍旧一片绿色,天气竟和东北的初夏那般风和日丽,江南的秋天真好、真美!我走进工厂大门,厂里的人们对我投以羡慕的目光。在总工程师办公室,刘总笑吟吟地对我说:“这次回来,要挑大梁啊!”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我有一个新发现,平日不苟言笑的人事科蒋科长对我很留意。我知道蒋科长城府极深,绝对不会轻易地对哪一位表露出好感。但蒋科长那双专注的目光变得越来越热切,不能不说那是在向我暗送一个令我心动、令我欣喜若狂的信息。那个时候,到处都在讲领导干部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我想会不会是……我脸红心跳,那感觉就像少年时代在遥远的东北山区考试考了第一名,听到老师说我将来能上大学当工程师时一样的喜悦和振奋。
不过,我除了对知识、对工作、对新的未知世界的热爱之外,没有一丝一毫诸如当科长、当厂长之类的雄心壮志。
P1-2
爱迪生发明了灯泡,是推销员把灯泡的光明传播给了全人类。
——邰勇夫 感言
中国需要张瑞敏,同样需要邰勇夫。
——《商界名家》杂志报道
邰勇夫有勇有谋有口才,这样的推销员不成功才怪。
——湖南卫视报道
我还是第一次读到这样惊心动魄的推销员故事。
——原央视“读书时间”主持人李潘
这部推销员的故事震撼了我的心灵。
——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董事长 张强
该书所展示的推销员的诚信、坚韧与执着,令人肃然起敬。
——《人民代表报·人物周刊》主编 周文水
自2008年初开始,北大、清华、武大、南京大学等一些著名高校的讲坛上。不断出现一位既不是明星大腕、政界要员,也不是袁隆平、余秋雨这样的科学家、文学家的人物的激情演讲:“无论你学什么专业,无论你拥有什么样的绝活,无论你拥有多么高的学历、多么响亮的文凭,无论你职业生涯规划得多么曼妙,都要学会主动地推销自己,主动地去寻找伯乐,否则你就有可能怀才不遇,天生我才也许就没用。”
“少年强则国家强”,他要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凭着他的一张嘴两条腿,从高校开始,讲遍全中国每一个城市,掀起一股面对大学生和广大青少年的励志热潮。他叫邰勇夫,今年45岁,是位老牌推销员,因写作以自己为主人公原型的推销员故事成为“中国最伟大的推销员”,他的名字“邰勇夫”三个字现在也成了著名品牌,不断有文化传播、教育培训机构欲出天价购买。
失业8年成明星
这些年找工作难,不仅仅是大学生们面临的问题,就是邰勇夫这样的职场老手同样境遇尴尬,他曾经做梦都想做推销员做到80岁,不曾想在他37岁那一年就再也做不下去了,2000年在广东顺德被一家企业老板无端炒鱿鱼之后,四处找做推销员的工作,没等开口呢,人家招聘人员就会问:“老先生贵庚?”或者问:“你那么优秀怎么没见你开辆宝马?”
气得他转身就走。接二连三的闭门羹,邰勇夫索性不再找工作了,闭门锁屋干起了给自己“颁大奖”的工作,用他的话说:“全世界有那么多的奖项,什么诺贝尔奖,奥斯卡奖,奥运会上的金牌、银牌、铜牌奖,国内有 ‘五个一工程’奖、劳动模范奖……我要给自己颁个大奖!”他要向全世界证明自己很优秀,向全世界广而告之自己是一名非常优秀、非常棒的推销员。
2001年7月,邰勇夫把自己做推销员的亲身经历写成图书推向市场,至今先后有600多家中外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连载、选载、报道,只报刊连载选载的稿费就挣了80多万元,,那两年,他的老爸老妈成了湖南株洲湘天桥社区里的名人,因为老两口每天都要去趟附近的邮政所,为他们的儿子领稿费。热情的兰州人民还为邰勇夫在甘肃省政府大礼堂举办了一次隆重的读者见面会和其个人专场报告会,甘肃卫视台记者说:“任何一位著名的歌星、影星、作家来我们兰州市,也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宣传。邰勇夫是胜过歌星、影星、著名作家的大明星——中国的推销员明星!”
令人感到奇妙的是,前些年,他的图书刚刚热卖之时,每天全国各地给他发短信打电话的读者年龄偏大、职业人群居多,这两年给他打电话发短信的读者越来越年轻化,开始是大四、大三,后来是大二、大一,甚至还有正在读中学的少男少女们,湖北十堰市第二中学刚读高一的李峰同学发给他短信说:“叔叔,您真的好伟大啊!看到您的人生历程,我真的惊呆了!我一定要向您学习,虽然我今年只有17岁,还在上学,但是我非常崇拜您,向往那份神圣的推销事业!”
原来,全国大部分学校图书馆里都收藏了他的自传,借阅率都是最高的。远在美国的哈佛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的图书馆里也收藏了他的推销员故事。
一次在香港举办的财富论坛上,邰勇夫无意之间与身旁的一位二十几岁的女孩交换名片,这位女孩接过名片不顾一切地一声惊呼:“您就是邰勇夫老师?”把会场上1000多双目光齐刷刷地吸引了过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女孩毕恭毕敬地给邰勇夫鞠了一躬,发自内心地说:“邰勇夫老师非常感谢您,是您的书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功!”这位女孩叫孙彩霞,来自山东即墨市,读高二的时候在青岛书城买了邰勇夫的书,这本书虽然不像街头上到处可见的那些教人怎么样发财、怎么样为人处世的书那样教给她具体的方法,却让她燃烧起了创业的激情,她说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书中的每个字都是滚烫的!前一天高中毕业,第二天上街卖保健品,连续3年是那家保健品公司的销售冠军,她现在拥有了即墨市最大、最高档的一家茶艺馆,她的茶艺馆开业那天,为了表彰她的创业精神,当地市长出面为她剪彩……
昔日推销员立志上讲坛
有两件事让邰勇夫深深地感觉到在市场竞争、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给千千万万的学子们进行“主动推销自己”的励志教育是多么有意义:他昔日的一位同事,是位很优秀的科技发明家,20世纪80年代湖南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几年来不惜血本地搞着一个产品的开发,把自己的一个资产1000多万元的汽车修理厂全部亏了进去,仍然毫无回报。邰勇夫劝他在推销上投入些精力,他愤怒,他认为“推销”是对他好产品的亵渎,最后他的企业彻底垮了,倾家荡产、身无分文了,一天深夜,他突然给邰勇夫打来电话,“我终于想到了一个让市场接受我产品的好办法了,我现在就在湘江大桥上,我马上就要从这跳下去自杀!”
一位42岁的北大博士生在家待业7年,采访他的记者要帮他在大学找一个教数学的工作。这位博士却一口咬定:“不可能,我没有熟人,世上哪里会有伯乐?”
一位是宁肯自杀也不肯推销,一位是还没上阵,就把自己给枪毙了!
于是邰勇夫就想做一名励志名师,以讲学为职业,他找了几个省的人才交流中心培训部,在广州的南方人才市场他碰了壁,培训部的主任翻了翻他的复印资料说,“你是大师还要你自己上门推销?”一家旅游局的培训主管说得更尖刻:“邰老师啊,我看过你的自传,你影响了无数的人,应该是成功人士才对’可是你怎么还要出来讲课啊?”
让邰勇夫不知如何回答,直到有一天邰勇夫听了台湾的一位“亚洲第一名嘴”的著名培训大师的演讲才找到了答案,那位大师在台上颐指气使、嬉笑怒骂:“做老师的请举手,做大学老师的请举手,教工商管理的请举手,嗯。……还不少,是亿万富翁的老师请举手,怎么?没人!你们还配为人师表?不要误人子弟了,自己都没成功还教别人去成功?”
台下一片热烈掌声!
按这位台湾“亚洲第一名嘴”的说法:全中国几千万做教师的都要下岗,连这位“第一名嘴”都要下岗,因为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里面并没有这位“第一名嘴”的大名。这不是误导吗?按此说法,历史上许许多多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比如马克思、伽利略、徐霞客、屈原、司马迁、曹雪芹,还有当代无数为社会不计回报默默奉献的人物都要下岗了,那样的话,我们这个民族不都成了势利小人了吗?国家的前途何在?如此3个小时的胡说八道,台下的老板们、白领们、教授们竟然洗耳恭听!
再听下去更让人受不了,旧中国半夜鸡叫的周扒皮,把杨白劳逼死把喜儿逼上山的黄世仁都成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楷模人物。
一种维护社会公共道德的正义感和推进社会文明的责任感驱使着邰勇夫无论如何都要走上讲坛。一些对邰勇夫的推销传奇推崇备至的培训公司、顾问公司接二连三地找到邰勇夫,信誓旦旦地要给他包装、要给他策划,要给他组建团队,还要把他打造成像易中天那样的品牌人物推向市场,他们给邰勇夫出主意:买部世界名车法拉利,把自己装扮成有钱的大富豪。这些人只是不停地策划不停地重复着这样的说法:“如果有大企业赞助就好了”、“如果省委省政府下文件就好了”、“如果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就好了”、“如果上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就好了”……
2006年,邰勇夫与一位旅游局的领导偶然相遇。当这位领导得知面前这位陌生人就是那位写推销员故事的作者时,非常高兴,在百忙中抽出了半天时间,请邰勇夫到郊外的旅游山庄喝茶,他说:“我一直很关注你,凡见到你的作品就买来收藏,我们正在策划一个励志旅游的项目,这是政府工程,你来我们这个大平台上建功立业吧!就请你不断地向来自中外的游客们讲述你这位中国最伟大的推销员是怎样炼成的!”
邰勇夫渴望着,两年过去了,那位领导对他的承诺始终没有兑现,邰勇夫独一无二的大名倒是被这位领导作为商标悄悄地抢注了!
“由我,令好事件发生"
2007年4月的一天,邰勇夫的手机里传来一个响亮的女声:“邰老师,我是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吴琦,您的书在我们校园差点出人命!”
“什么?”邰勇夫诚惶诚恐。
电话里的吴琦爽朗地笑了,“是这样,我们一位叫谭洁的大三女同学,看你书看入迷了,她与同学到湖里面去划船,她只顾给大家朗诵你书中的精彩片断,还手舞足蹈,一不小心掉水里了!”
“没出事吧?”邰勇夫心提到了嗓子眼。
“没事了,幸亏同学及时把她救上来了,因为这件事,我们校党委书记也关注起您的书了,您的推销经历的确感人,当代大学生们需要的就是您这样的精神!所以我们计划请您来我校孔目湖讲坛给同学们做一场演讲。”
孔目湖讲坛是中国高校著名讲坛,省委书记、驻外大使等数不清的社会名流都曾在这里演讲。2007年5月,邰勇夫来华东交通大学孔目湖讲坛演讲,演讲厅挤得水泄不通,讲台上、窗台上都坐满了人,就是这样一位推销员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却能够轰动高校校园。
著名记者彭雅青曾经这样报道:“中国需要张瑞敏,同样需要邰勇夫。”是的,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像海尔、联想、阿里巴巴这样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优秀的现代企业,更需要一种精神!
在邰勇夫的职场生涯中,蒙受过无数次的失败,但他愈挫愈奋,犹如“凤凰涅槃”,每经历一次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都会获得新生。
现在邰勇夫不想再依赖任何只有策划没有行动的“大平台”了,他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由我,令好事件发生”——营建中国第一个以“邰勇夫”命名的推销员职业学院,他有信心,无论社会怎么变革,真善美的东西最后总会被社会主流接受,正如他的推销员故事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一样。他一面从网上查找信息,一面往全国各地的大中专院校打电话推销自己,第一个电话是打给南京大学:“喂,您好!我找校长!”
电话里回答:“什么事请讲。”
邰勇夫底气十足、热情洋溢:“太好了!我是高校学生们特别有兴趣的邰勇夫!希望有机会能给贵校同学们做一场对他们的人生有指导意义的如何推销自我的讲座。”
稍停顿了一会,电话里的声音比邰勇夫的声音还要热情响亮:“好!非常好!我听说过我们国家出了位著名推销员,原来就是您啊,太好了!您说得对!不管学什么专业、不管是本科还是博士,都要学会推销自己。”不久,由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南京大学就业处联合在南京大学逸夫演讲厅请邰勇夫给全校师生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当邰勇夫讲道:“15年走南闯北的推销路上,我不仅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事着推销工作,还一步一个字地书写着中国推销员的英雄史诗……当我面临绝境不堪重负之时,我都是这样问自己:你还能站立吗?回答是:能。你还能行走吗?回答是:能。你还能喘息吗?回答是:能,能,能啊!那么就走下去!”
大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韩国留学生打来电话:“邰勇夫先生,我在我们哈佛图书馆看了您的书,我把您的书推荐给我们校长看了,校长让我转告您:他准备邀请您来我们哈佛给全世界的留学生们做演讲,推销您的智慧和您的职业精神!”
2008年初夏的阳光下,邰勇夫走在大街上,他再一次找到了当年做推销员时的感觉,他说这感觉真好!
书写美丽的人生与美丽的事业
当时我正在忙着一部电视剧剧本的定稿工作,桌上的电话突然恼人地响了起来。
竟是一个陌生人的声音,带着东北腔,极其熟稔的口吻。没容我多问什么,他已嗓音洪亮地说了一大通,用典型的推销口吻极力推销着他写的一本什么书,其中充斥着在我当时看来简直有些恬不知耻的自我吹嘘和炫耀。
我压下心中的厌烦,让他先不要再作空洞的吹嘘,还是说说他那本书的具体内容。我一边听他说着关于他推销生活的种种经历,一边在脑海里搜索着电视剧是否曾有过类似的题材。出于职业的敏感,我意识到关于他所讲到的内容,的确是当今电视剧所鲜有涉及的。我于是让他先将书稿寄来,答应看看再说后话。他余兴未尽然而也还算如愿地应允了。
让我真正改变了对邰勇夫先生的印象,是读完他的这本书稿之后。我从书中窥见了一个未曾真正知晓的世界,认识了一个处于特殊生存状态下的推销员群体。他们终日奔波于大江南北,穿行于酷暑严寒,隐忍过世间最无奈的胯下之羞辱,饱尝过天下最由衷的成功之狂喜,真是集天上地下、酸甜苦辣于一身!
实事求是地说,推销员的确也是良莠不齐的,但平心而论其素质之参差其实和所有社会群体相比又有什么质的区别呢?然而人们对于推销员却似乎有着更多的不屑和歧视。这种不屑和歧视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几乎无处不在,尽管也许我们早已熟视无睹,但“谢绝推销”这样的醒目标志,不是常年赫然张贴在许多单位和居民小区的大门之外吗?
然而,你可以谢绝推销,可你总不能谢绝生活;你可以拒绝令你不快的“骚扰”,可你总不能拒绝真诚备至的服务。邰勇夫式的推销员你是不可能谢绝、更不可能拒绝的,因为他们的那种执著分明饱含着一分可对天可对地的真诚与信用,他们实实在在地把推销变成了一种与人方便的服务与体贴!
读读邰勇夫这部“用我的两条腿做笔,用我的血汗做墨,用苍茫辽阔的大地做纸,用我艰辛的步履一步一步、历经十年风雨写出来的”中国推销员的真情故事吧。你会看到一个历尽艰辛和磨难的推销员,是怎样用他感天动地的信念与执著,用他淌流如河的泪水和热汗,将推销这个令众多人们侧目而视的行业,活生生书写成为一桩充满高尚理想和人性光辉的美丽事业!
联想到这些年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商品,无孔不入的商业欺诈,我和我的领导很快达成共识:为中国最庞大的职业群体树立一个邰勇夫式的榜样人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这些年我们一味地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厦越盖越高,富丽堂皇的新城市一片片崛起,却出现了一片片精神的废墟,人们唯利是图到了极点。二战后,日本小学生每天免费喝一袋牛奶,喝得一代比一代更健康、更聪明,我们以“三鹿”为代表的奶业却让全国数十万婴幼儿患上肾结石……这是多么可怕又是多么可悲,“三鹿事件”让每一位中国公民蒙羞。谁会知道我们每天必吃的大米、蔬菜、鸡蛋,鸡鸭鱼、猪牛羊肉是否也暗藏凶险,有一天大面积引发某种不治之症,让我们深陷灭顶之灾?为了维护社会公共道德,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该弘扬一种精神了。
这不仅仅是一部记述推销员生活的纪实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于坚韧、勤奋、敬业、诚信、理想的颂歌和礼赞!
——国家一级编剧 徐阿李
本书是中国第一本描写推销员职场生涯和创业传奇的自传体纪实报告文学。作者历经10年风雨书写的该部著作,以透视笔法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的风雨变迁和一个推销员的人生、爱情和创业故事,整部作品气势恢宏,感人至深。著名评论家《文艺报》主编张凌认为,这是一部当代中国推销员的英雄史诗。
目前本书部分章节已被《北京晚报》、《天津日报》、《南方都市报》、上海《新闻晚报》、《楚天都市报》、《天府早报》、《南国早报》等30多家报刊连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作家文摘》、《中华读书报》。《中外书摘》、《商界》、《家庭》、《知音》、湖南卫视、美国《侨报》等中外500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成为中国高校学子、职场营销人员以及创业者们广为传诵的推销秘籍和励志宝典。
读读邰勇夫这部《中国第一推销员》的真情故事。你会看到一个历尽艰辛和磨难的推销员,是怎样用他感天动地的信念与执着,用他淌流如河的泪水和热汗,将推销这个令众多人们侧目而视的职业,活生生书写成为一桩高尚理想和人性光辉的美丽事业!本书故事,在中外160多家媒体上进行多种报道共发行3000多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