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因为祖国(寄给青年朋友们)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刘建军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核心价值观话题,但又是不同时代具有不同时代内容和特点的话题。刘建军主编的《因为祖国:寄给青年朋友们》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和书信语气,以散文的笔触,在娓娓道来的话语中,与当代青年讨论爱国对人生有何价值、对社会有何意义,针对一些现象对爱国进行辨析,当代青年怎样爱国等话题,为青年澄清一些认识,也提供一些思考的线索。

内容推荐

刘建军主编的《因为祖国:寄给青年朋友们》收录的几十封书信,就是讨论爱国问题的。这些书信的作者大多是高校里讲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老师,而爱国主义则是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爱国不仅是一个书本和课程中的问题,更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们思考着并间或有些困惑的问题。这样,师生们就进行着相关的探讨,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电子邮件中进行着探讨和问答。当然,将这些探讨问答的内容编辑成书,并不是这些原始交往的实录,而是经过了加工和重写,但这些书信的来历却不是无中生有的。

目录

一 领悟何谓爱国

 1.爱国主义的朴实道理

 2.爱祖国与爱国家

 3.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4.谈爱国行为的层次性

 5.谈爱国主义的政治内容

 6.创新精神也属于爱国主义

 7.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

二 思量爱国情与理

 1.爱国是否需要理由?

 2.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爱国吗?

 3.经济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合法性

 4.经济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新形态和新特点

 5.爱国主义不等于民族主义

 6.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7.祖国的历史就是我们的自信力

三 畅谈爱国古与今

 1.谈古人的爱国主义

 2.从古代的忠君爱国谈开去

 3.谈谈爱国与爱党的关系

 4.谈人权与主权

 5.谈谈爱国主义与军国主义

 6.国货?洋货?

 7.谈民族精神与爱国

四 放眼爱国中与外

 1.留学:为了什么?

 2.“海外军团”不爱国吗?

 3.跨国婚姻是不爱国吗?

 4.谈钓鱼岛争端中的爱国立场

 5.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应当如何爱国

 6.我们应以什么样的大国心态面对世界?

 7.谈国家安全与爱国

五 斟酌爱国思与行

 1.“中国梦”的爱国主义解读

 2.增强国防意识是青年大学生的本分

 3.爱国情操的分析

 4.今天如何做到理性爱国

 5.谈国外的爱国教育

 6.谈雷锋精神与爱国主义

 7.爱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后记

试读章节

1.爱国是否需要理由?

亲爱的同学:

你好!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和对所学内容的深入思考。其实,你提出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困惑和探讨的话题。有人说爱国无需理由,爱国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也有人说爱国需要理由,将爱国视为责任其本身就是一种理由;但也有一种论点甚嚣尘上:爱国需要理由和条件,即“当国家不爱你时,你也无须爱国家”;甚至还有人表现出“国富我爱、国贫我嫌”的言行……为此,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爱国?

在我看来,爱国源于自爱。假设爱国意味着一种由情感而产生的忠诚,那么对自己国家的爱,就可以理解为“我爱并且忠诚于这个国家,因为这个国家是我的,并且仅仅是因为它一开始就是我的”。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拥有自爱(self-love),意味着每个人都会爱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包括他的观念、他的家庭,以及他自身之外的共同体。正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中所说:“所有比成员之间有着面对面接触的原始村落更大的一切共同体都是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作为一个更大的属于自己的“想象共同体”,爱自己就是爱国家。

爱国反映着个体与国家的依存关系。“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却道出了深刻的爱国理由。学者梁衡也说:“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人都是在一定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我们特定的生活习俗、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民族文化。国家的个性与民族的特性已经深深地融在我们的血液里。民族尊严、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利益紧密相连。因此,爱国反映着个体与国家的依存关系,既有情感上的共鸣,也有利益上的依赖。

换言之,爱国主义可以理解成一种维持共同体不会分崩离析的前提条件,它要求每个个体不仅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也要保证共同体的存在。没有这个保证,一切危险皆有可能发生。你还记得2006年世界杯阿根廷队与塞黑队的那场比赛吗?大家都说欧洲足球无弱旅,而那场比赛塞黑队却以0:6惨败给阿根廷。尽管输球有实力不济、队员老化等原因,但依我看来,祖国分崩离析是影响球员发挥的重要因素。当时时任大连实德队主教练的福拉多曾做过这样的评价:“场外发生的种种变故,肯定会影响球员的发挥,但是给我的感觉却是,有些人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赢球,他们更希望世界杯早点结束。”因为“打完这次世界杯后,这支国家队就不存在了,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悲剧”。前锋米洛舍维奇说,“在听到黑山独立(2006年6月3日)的消息之后,我们沉默了很久”,“当时我和杰弗里奇在一起,特别难过,尤其是杰弗里奇(黑山籍球员,塞黑队主力门将),他以后再也不能和我们共同作战了”。正像当时的媒体报道的:“没有人在自己的祖国刚刚分裂的时候,还能兴高采烈去享受足球的乐趣……足球远远不是全部。”形散固然可悲,神散更为可怕。一支没有了国家凝聚力和归属感的队伍,其战斗力是何等的弱小。

反之,有了国家强有力的后盾,个体生命、尊严和权利等才会得到更好的彰显。2011年2月,当利比亚局势动荡,全世界各国都从利比亚撤侨时,中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组织了最大规模的撤离海外中国公民的行动。中国在短短10天内,租用巨型游轮、派出20架民航包机和4架军用飞机,将3万多名中国公民安全撤离。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效率和速度,令全世界震惊。从利比亚撤侨这次心系同胞的国家行动中,人们感受到的是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力量。

爱国既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法律规范。爱国主义是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对自己祖国的报答。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表达的是个体对国家在情感和行为上的认同,这种认同带有特定的伦理要求和伦理倾向,尤其体现在一系列的个人与国家利益抉择的关口,比如当国家利益遭受损害时,个体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去全力捍卫国家荣誉和利益;在对外交往中,也不能因一己私利而损害国家形象和声誉;在和平发展时期,既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个人利益,同时也要在发展个体时维护好国家利益。不论国家强大还是弱小,都是如此。正如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就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

作为责任和义务,爱国不单是一种来自政治或社会生活的外部要求,更是一种内在自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倘若不是内在自觉,仅仅是一种外部要求的话,爱国主义情感、意识和行为就有可能逐渐流失。可能会出现国家强就爱,国家弱则不爱的现象。因而,按照麦金泰尔的观点,爱国主义是一种美德,如同对家庭、对朋友等的忠诚一样的美德。而这种美德又是如何体现的呢?爱国作为美德,它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体现在细节上,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

2013年国庆周,中央电视台策划了一期节目《爱国让你想起了什么?》。节目组一行到了许多国家,采访了各个阶层的人们,其中,有位小学生说:“爱国就是扶老奶奶过街,让座位,基本上我让了快十次了。”作家王蒙说:“我觉得爱国,不是一个自己宣扬的口号,而是表现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我很少说我爱国,但是我回答过美国人提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爱国。我当时带玩笑性的,我说第一我们喜欢唐诗宋词,第二我们喜欢中华料理,唐诗宋词代表的是中国心,中华料理代表的是中国腹,我们对国家的感情是心腹的感情。”哥伦比亚中餐馆的老板罗占文说:“在国外生活时间长了,你要是把国家忘了,你就忘本了嘛。我们以后都是要落叶归根的,都要回到中国去的。我们就是希望中国富强,家里的老人都健康,然后,全国人民都幸福,就行了。”那么,什么样的一些行为是不爱国的呢?一男子回答:“比如说像造谣啊。包括网络发达了,大家说话不负责任,这也是一种不爱国的行为。”辽宁沈阳市民说:我觉得光说不做本身就是一个潜意识里的不爱国。北京市民说:我觉得贪污就是属于一种不爱国的表现。因此,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理性选择和具体行动,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统一体。只有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最终采取爱国行为的才是忠诚的爱国者。

祝好!

张琳

2013年11月于北方民族大学

P48-52

序言

爱国,似乎是人人都懂,人人都会,而不必多说的。其实不然。即使有之,也是以前的事了。以前,我们说“爱国不需要理由”。但现在因为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了,国家观念受到了冲击,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是否还需要爱国就成了一个问题。以前,我们以为,爱国人人都会,而且天生就会,不必后天修养。但现在,一些非理性的“爱国”言论和行为,不仅于国无益,而且有害。这就告诉我们,要不要爱国,如何爱国,不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需要讲清理由的问题。即使是一个人对父老乡亲和祖国亲人的天然感情,是从小于不知不觉间形成的,可以说是“天生就会的”吧,但这种“爱”还需要发展和升华,还需要通过言语来表达,还要表现为实际行为,这样就需要后天的修养了。

本书收录的几十封书信,就是讨论爱国问题的。这些书信的作者大多是高校里讲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老师,而爱国主义则是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爱国不仅是一个书本和课程中的问题,更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们思考着并间或有些困惑的问题。这样,师生们就进行着相关的探讨,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电子邮件中进行着探讨和问答。当然,将这些探讨问答的内容编辑成书,并不是这些原始交往的实录,而是经过了加工和重写,但这些书信的来历却不是无中生有的。

其实,我们最初也没有想到,似乎简简单单的“爱国”一事,竟然有这方方面面的诸多问题需要思考和解答。每一封信,大致只讨论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几十封信合起来,就是关于爱国主义比较全面的思考了。需要指出的是,这方方面面的许多问题,表面看来似乎简单,其实也是并不好做出回答的。作者们写作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再思考和再研究的过程。谁都不敢说自己已经把问题思考透彻、解答彻底了。因而每一封信,只是与有着困惑的青年们交谈沟通的过程,只是一段思考的记录,所能提供的,不过是一些思考的线索和初步的结果,并不是最终的答案。可以肯定,有些问题和困惑还将继续存在,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也还将继续下去。而这恰恰证明着爱国问题的重要,以及在这个问题上深入思考的意义。

刘建军

2014年1月3日

于中国人民大学

后记

从一定意义上讲,本书是《信仰书简——与当代大学生谈理想信念》的姊妹篇。《信仰书简》于2012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被中宣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第五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这是我当初没有料到的,同时也引起了编辑们的注意。湖南人民出版社的章红立女士专程来京,与我商谈继续编写和出版《因为祖国——寄给青年朋友们》的事,使我深受感动并接受了这项任务。

该书写法上与《信仰书简》大体相同,但对每封信的长度做了限制,大约在3000字左右,这就比原来的5000字简明了许多。书信固然也可以写得长一些,但通常不会太长。否则就像论文,长篇大论了。其实本来还可以更短的,但由于毕竟会涉及一些理论问题,需要一些阐释,所以还是保留了一定的篇幅。篇幅相对缩小后,书信的数量倒增加了,作者也增加了。这就使本书涉及更多方面的问题,也有更多作者的个性流露。

本书是众人合作的产物,参加撰写的有:中国人民大学邱吉、曹一建、陈锡敏、宋友文、张晓萌、张苗苗、孙清华,北京大学秦维红,中央民族大学刘树宏,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邢国忠、谢玉进、黄刚,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征,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叶承芳,陕西科技大学鲁杰,西安交通大学杨华、兰美荣,郑州大学谷佳媚,昆明理工大学张云莲、王威,华东理工大学朱建婷,江西师范大学柳丽,北方民族大学张琳。我本人负责全书内容的设计和统改定稿。我感谢这么多作者在百忙中放下手头工作来做这件事,他们的认真态度使我感动。在统稿的过程中,陕西科技大学的鲁杰副教授先看了一遍,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我的博士生李琼、孙清华也为清样的校对和完善付出了努力。最后,感谢责任编辑章红立女士的辛苦付出。

刘建军

于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2014年7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