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第一人李鸿章,中体西用第一人张之洞,官督商办第一人盛宣怀,实业救国第一人张謇,敢为天下先、为变法流血第一人谭嗣同,“拼得十万头颅血、力把乾坤须挽回”的巾帼革命第一人秋瑾,为宪法流血第一人宋教仁……本书在多方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夹叙夹议地介绍了这些中国近代“第一”人的生平事迹。旨在总结和汲取他们的经验教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近代第一人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孟庆春//郧在廷 |
出版社 |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洋务运动第一人李鸿章,中体西用第一人张之洞,官督商办第一人盛宣怀,实业救国第一人张謇,敢为天下先、为变法流血第一人谭嗣同,“拼得十万头颅血、力把乾坤须挽回”的巾帼革命第一人秋瑾,为宪法流血第一人宋教仁……本书在多方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夹叙夹议地介绍了这些中国近代“第一”人的生平事迹。旨在总结和汲取他们的经验教训。 内容推荐 短暂的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人物繁多,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有称得上“第一”的人物。总结和汲取历史人物的经验教训形式是多样的,不应仅仅停留在系统的传记上,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切入点,真正诠释了“第一人”的历史。 目录 序言:读史鉴今,资政育人 一、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1.少年学经世 2.为民办实事 3.无欲身自刚 4.禁烟不禁商 5.谪途托魏源 6.开眼看世界 7.界定“十无益” 二、迥代外交第一人——奕诉 1.竞争皇位,奕诉失利 2.奏请设立总理衙门,迈出近代外交的第一步 3.派遣外交使节,打开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 4.兴办洋务,功不可没 5.罢官赋闲,赍志以没 三、丧权辱国第一人——慈禧 1.工于心计的兰贵人 2.擅长权力斗争的西太后 3.权欲熏心的慈禧 4.“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5.压制变法、屠杀维新 6.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7.“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8.生前极尽奢华,死后备享哀荣 四、近代料学第一人——徐寿 1.放弃八股入仕,自学科学知识. 2.协力制造轮船,彰显机器天才 3.倡建翻译馆,引进近代化学 4.重视培养接班人,科学事业代代传 5.创办格致书院,传播科学知识 互、驻外使节第一人——郭嵩焘 1.从岳麓书院到成丰的南书房 2.不谙官场“潜规则”,郭嵩焘反腐失败 3.再出山抚政广东,因耿直二次赋闲 3.背负屈辱使命,郭嵩焘出使英伦 4.驻英伦考察异邦,离乡土不忘报国 5.为学习四处游历,受谗言黯然返乡 六、洋务运动第一人——李鸿章 1.赴京赶考广交友,拜师曾门奠根基 2.入湘军再受磨砺,建淮军一举成名 3.办军工因军事需要,搞洋务缘观念更新 4.必先富而后能强,由军工转向民用 5.中堂办电报,再开新风尚 6.创建海军显国威,甲午一战成炮灰 7.危局之下再出山,最后岁月惹人怜 七、留学西主第一人——容闳 1.少年求学,不远万里 2.半工半读,就读耶鲁 3.报效祖国,毅然回国 4.幼童留美,功败垂成 5.颠沛逃亡,憾然离去 八、官督商办第一人——盛宣怀 1.科举落第,转投李府 2.会办招商局,践行官督商办 3.全权办电报,开创电信事业 4.督办纺织业,探路商资商办 5.商办芦汉铁路,倾心铁路事业 6.自办通商银行,促进金融近代化 7.组建汉冶萍公司,自任总经理 8.盛宣怀的最后岁月 九、中体西用第一人——张之洞 1.由夜哭郎到科举场上的探花 2.清流党中的“青牛角” 3.出任山西巡抚,初步接触西学 4.大办洋务,以图自强 5.兴学育才,颁定学制 6.撰写《劝学篇》,力倡中体西用 7.晚年的政治活动 十、实业救国第一人——张謇 1.三十年科举幻梦的破灭 2.筹办大生纱厂,走实业救国之路 3.创办垦牧公司,开农业现代化之先河 4.“父教育而母实业” 5.晚年与政治的纠葛 6.伟大的失败英雄 十一、抨击西方第一人——辜鸿铭 1.求学英德,学贯中西 2.博学多才,折服洋人 3.擅长舌战,辩才无双 4.宣扬国学,嘲讽西学 5.警告西方,为义和团辩护 6.辜鸿铭轶事 7.辜鸿铭的爱情故事 十二、维新变法第一人——康有为 1.由中学到西学 2.从应试落第到办学著书 3.公车上书,声名鹊起 4.广造舆论,倡导维新 5.建言光绪,维新变法 6.“戊戌变法”失败后的逃亡 7.成为“保皇派” 十三、思想启蒙第一人——梁启超 1.少年中举的神童 2.维新思想的杰出代言人 3.爱国论的阐发者 4.少年中国的呼唤者 5.新民思想的首倡者 6.中华民族主义的奠基人 7.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 8.令人扼腕叹息的英年早逝 十四、为变法流血第一人——谭嗣同 1.狂放不羁的少年 2.维新变法的先锋 3.苦心孤诣的《仁学》 4.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亘古男儿 十五、引进西学第一人——严复 1.学习西艺,留学英伦 2.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3.翻译《天演论》 4.从翻译家到启蒙思想家 5.从复旦公学到安徽高等学堂 6.提出翻译标准:信、达、雅 7.晚年的严复 十六、建设铁路第一人——詹天佑 1.选学铁路工程专业 2.慈禧奖赏他,他只选取了一个时钟 3.京张铁路:“祖龙望而夺气” 4.高尚的品质,珍贵的遗言 十七、共和革命第一人——孙中山 1.自称“洪秀全第二” 2.“上书”的失败,走上职业革命家之路 3.伦敦蒙难,名声远扬 4.“振兴中华、警钟长鸣”是他一生的追求 十八、为宪法流血第一人——宋教仁 1.走上反清民主革命的道路 2.为共和奔走,民国蓝图的主要设计者 3.中国伟大的宪政民主实践者倒在血泊之中 4.袁世凯为什么要杀宋教仁 十九、巾帼革命第一人——秋瑾 1.巾帼英雄的风采跃然于纸上 2.改名“竞雄”,加入“同盟会” 3.开设军事操练课程,武装学生 4.视死如归,为唤起民众而献身 二十、教育革命和一人——蔡元培 I.第一代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之一 2.北洋军阀政府怎么敢请革命党人来北大当校长 3.聘请了一批有真才实学又富有革新精神的教员 4.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5.民主办学,创新管理体制 6.从偏重文理到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7.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 二十一、近代申奥第一人——张伯苓 1.“我乃决定献身于教育救国事业” 2.“张伯苓是名副其实的奥运先驱第一人” 3.“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 4.为办体育求助各方 重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2.为民办实事 林则徐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1830年秋,林则徐任湖北布政使,翌年春调任河南布政使,擢东河河道总督。从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则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一岁之中,周历三省、所至贪墨吏望风解缓。疆臣重其才,皆折节倾心下之。”他为清朝统治的长远利益,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1831年10月,升任河东河道总督。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的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为了治理黄河,林则徐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将沿河地势,水流情况,绘画张挂,便于了解和治理。 1832年2月,林则徐调任江苏巡抚。从这一年起到道光十六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林则徐这种农耕思想,是在实际考察中总结出来的。 1833年,江苏等地因连年水灾,民不聊生,灾民“鸠形鹄面,扶老携幼,流浪四处,亦恐不被逼而倒毙,而流窃,而造乱……窘迫之状,已致极端矣”。面对此种情状,林则徐认为只有上奏皇上缓征漕赋、拨发贩银,才能“以纾民困,解燃眉之急”。但是,林则徐对漕政只有部分议事权,按例不能单独上奏,需与两江总督陶澍一起上奏才可。林则徐便上门与陶澍商量上奏之事。陶澍说:“例行报告秋灾、请缓征赋已超过时限,即是急奏,亦大为迟矣。”林则徐说:“迟也当奏必奏,此事实在是不可不奏之急务也!”陶澍又说,“如此硬是不可奏而硬奏,必将上千圣怒,以至获罪……”林则徐说:“既是获罪,自由徐一人当之!” 两人正在商讨的时候,传来了道光皇帝的圣旨。道光在谕旨中说“朕闻近来江苏等省几于无岁不缓,无年不赈,国家经费有常,岂容以展缓旷典,年复一年,视为相沿成例”,道光指责此种情况的形成是“该都巡等不肯为国任怨,不以国计为亟”。这一道谕旨让林则徐想奏请缓征漕赋、拨银发赈的希望,一下子化为泡影。然而,想到风雨飘摇、百姓饥号的凄惨景象,林则徐“终夜辗转不能已”,至卯时,夜不能寐的林则徐终于躺不住了,对夫人说道:“事关民之生死,即便丢官获罪,徐某也将孤注一掷,为民争命矣!” 林则徐不仅破格单衔上奏、公然与道光的谕旨对抗,而且在上奏之后,不等批复,又上了一份奏章,请求朝廷对常州府所属各县一律普缓。道光帝对林则徐的上奏大为不悦,即刻下旨,密令两江总督陶澍秘密调查林则徐奏请一事。幸亏陶澍在复奏中借“奉旨密查之所见”,侧面地支持了他,才使林则徐幸免于难。 林则徐不顾报灾限期和朝廷斥责,详尽陈述灾情,呼吁缓征漕赋,提出“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的请求,这对发展生产、纾息民困在客观上起了有利的作用。同时,他分析水灾原因是由于吴淞江、黄浦江、娄河及与之相表里的白茆河年久失修,逐年淤塞所致,于是决定兴修白茆河、娄河,还修建海塘,这些在我国水利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在这一时期,林则徐对清王朝的财经政策、贸易政策提出异议,反对一概禁用洋钱,并第一次婉转地向道光帝提出了一套自铸银币,建立本国银本位制度的主张。这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也是适应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保护民族经济独立发展,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先进思想。 1837年正月,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面对湖北境内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滥成灾的情形,林则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对保障江汉沿岸州县百姓的生命财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林则徐整饬吏治,严惩贪赃枉法。“要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林则徐十分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处处为人表率。在出任湖北布政时,入湖北发出《传牌》,禁止沿途阿谀奉迎,借端勒索。在总督任内,仍保持“一切秉公办理”的作风。林则徐办事兢兢业业,是当时官场中最廉明能干、正直无私受群众爱戴的好官。 …… P3-5 序言 读史鉴今,资政育人 唐朝重臣魏征死去时,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道理真切,因为某一历史事件的成与败,主要取决于事件的发动者和指挥者。 短暂的中国近代史中出现的历史人物繁多,知名的就够人数一阵子了。本书的宗旨并非泛写这历史长河中的“知名人物”,而是写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能够称得上“第一”的人物。笔者认为,总结和汲取历史人物的经验教训,写作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应仅仅停留在系统的人物传记上。从目前国内图书市场的信息可见,尚未见以“第一人”形式出版的作品,因此,本书自然就有“读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尝试效用了。 “世人皆醉我独醒”,外界精彩打进来。在旧中国漫长的皇权、军阀专制统治下,革命先驱们为什么能够“世人皆醉我独醒”,这不仅仅因为他们具有睿智的头脑,更主要的是他们善于汲取世界先进的入文和科技知识,才将外界的精彩打入了中国封建落后的一统天下。他们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赤诚之心,希望中国独立、强大与富强。正鉴于此,我们撰写了“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近代科学第一人徐寿、留学西方第一人容闳、引进西学第一人严复”等。以他们为桥梁,向中国人传递了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 必先富而后能强,由军工转向民用。主张开办近代教育,引进西方技术,开办近代军工、民用企业,走自强之路,构成了洋务运动的全部内容。特别是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痛感中国积弱不振之原因为“患贫”,从而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工”转向“求富”。以其为代表的洋务派集团,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强——近代化”运动。这场运动,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拉开了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的大幕。为此,我们撰写了“洋务运动第一人李鸿章、中体西用第一人张之洞、官督商办第一人盛宣怀和实业救国第一人张謇”等。事实表明,当年的洋务运动,对我国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有着借鉴、启示作用。 “中国不亡有我在”,血染大地树丰碑。岳飞背上刺的是什么——精忠报国!他的目标是什么——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顾炎武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九一八”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张伯苓喊出了“中国不亡有我在”。以此为主线,我们撰写了“敢为天下先、为变法流血第一人谭嗣同,‘拼得十万头颅血、力把乾坤须挽回’的巾帼革命第一人秋瑾,为宪法流血第一人宋教仁”等仁人志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慷慨陈词,血染大地,诸如“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豪言壮语至今仍响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耳畔! 因本书立意新颖,所以,我们在撰写过程中多方查找资料,本着对传主、对历史和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边写边议,最后成稿。此书既然是尝试性的写作形式,就难免存在不足,敬请读者不吝赐教,以便修订此书时,再做删改。 值此,我们将在本书的基础上,撰写中国近现代“第一人”,如“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李大钊、创建党国第一人蒋介石、创建新中国第一人毛泽东、改革开放第一人邓小平”等,以飨读者。 孟庆春郧在廷 2009年11月16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