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武则天传(用意志统治王朝的女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林树森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武氏家世

一、弃商从军武士彟立勋授爵

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七月,“美姿仪,少聪慧”的杨广登上帝位,是为隋炀帝。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长子为杨勇。开皇末年,皇太子杨勇与隋文帝夫妇发生激烈冲突,杨广在文献皇后和右仆射杨素的支持下,趁机争夺储位。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皇太子杨勇遭废黜,次子杨广被立为太子。

仁寿四年,隋文帝病重,杨广写密信给杨素,商讨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阴差阳错地将杨素的回信送到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看了信后,龙颜大怒,正要宣杨广进宫当面责问,又来了一桩火上浇油的事,宣华夫人陈氏向隋文帝哭诉,说她在来的途中遭到杨广非礼,这真是一粒火星子溅到油锅里,怒不可遏的隋文帝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此刻,隋文帝才急忙命人草拟诏书,欲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

杨广闻风而动,将草拟诏书的大臣抓捕下狱,让右庶子张衡入隋文帝寝殿侍候,并将隋文帝身边的侍从全部打发走,不久,寝殿便传出隋文帝驾崩的消息。登上帝位的杨广随即假传隋文帝遗嘱,逼杨勇自尽。

大业年间,为了向国民及周边邻邦显示国威,隋炀帝大兴土木,建造离宫、别宫,营建工程规模浩大,耗资之巨,极尽穷奢之能事。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至大业六年(公元610年),为开通各段大运河,隋炀帝下令征调河南、淮北一百多万民工修“通济渠”,平均每户人家就有一人被征调,“役死者过半”。历时六年,开凿大运河工程基本完工,统称隋朝大运河,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可见当日运河两岸的繁荣景象。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水系,繁荣了隋朝经济,也为出游提供了方便,正好迎合了隋炀帝爱出游的喜好。隋炀帝经常外出巡游,每次所用龙舟等各色游船有数千艘,拉纤船工达九千人之众,清一色身着锦彩袍,谓之“殿脚”。船工有男有女,男称“殿脚”,女称“殿脚女”。据说,有一次隋炀帝下江南时,选了一千名美女在他的龙舟里,叫她们个个身穿一袭白衣,扮成“殿脚女”在船前拉纤,他在船上欣赏美女拉纤时,一名叫吴绛仙的“殿脚女”被他看中,当即被纳为嫔妃。

隋炀帝每次出游,船只从京口出发,五十多天才能全部发完,龙舟首尾相接达二百里长,浩浩荡荡,沿途五百里之内百姓进贡,美味佳肴,享用不尽,吃不完的就地挖坑埋掉。隋炀帝时期,官场腐败风气盛行,巡游途中,隋炀帝以官员供奉的财物多少为晋升标准,献得多的可以顺利加官晋爵,献得少的不仅升官无望,甚至被贬职。为了升官,官员不惜对百姓横征暴敛,加重税收,百姓苦不堪言。  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今扬州),三至涿郡(今河北涿州市),无节制地挥霍以及穷兵黩武,使隋朝的人力、物力消耗殆尽,人心尽失。“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兵役、徭役和饥饿,使得阶级矛盾尖锐对立。在隋朝江山危在旦夕之际,眼看末日将临,隋炀帝自知回天无力,每天沉湎于醉生梦死中,还常对着镜子自顾自怜,对萧后和身边的臣子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就在起义军风起云涌之时,晋中吕梁山一带也活动着一支农民军。在这支农民军中,有两名不显山不露水的士卒,一日武士棱,一日武士浼。

P1-2

书评(媒体评论)

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

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北宋著名谏臣 鲁宗道

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

——南宋著名文学家 洪迈

武则天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她的作用是积极的……”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著名历史学家 翦伯赞

后记

后记

本书在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李华伟、林中华、李华军、范高峰、林学华、张慧丹、林春姣、李雄杰、刘艳、李小美、林华亮、陈聪、曹阳、李伟、曹驰、庞欢、刘艳、张丽荣、李本国、林晓桂、李泽民、龚四国、周新发、林红姣、林望姣、李少雄、陈志、张鹏、李天昊、刘洋洋、沈文彬、向丽、杨城、曹茜、刘宇、杨卫国、孔志明、叶超华、金泽灿、罗斌、赵志远、汪建明、翟晓斐、林承谟、曹雪、林运兰、曹建强、陈娟、许伟、曹琨、曹霞、丁艳丽、余泽灿、林葳、梁晓丹、赵生香、丁彦彬、李雄杰、张培玉、邵鑫、朱成兰、王晓玉、常志强、李友光、蒋永红、张江洲、李华军、张红平、李丽芬、林丽娟、李伏安、丁一、高屹松、杨枫彤、于永春、林喆远、韩梅俏、张恒、周宣、辛大念、孟凡君等不少同仁的支持和帮助,在此特表示深切的谢意!

目录

第一章 武氏家世

 一、弃商从军 武士彟立勋授爵

 二、老树新芽 武家有女初长成

 三、祸福难测 杨氏亡夫女成孤

第二章 初入皇宫

 一、帝王多情 太宗后宫多贤良

 二、百花竞艳 武媚娘初试锋芒

 三、竭心邀宠 武才人栽花未发

第三章 出家为尼

 一、未雨绸缪 武媚娘慎觅新主

 二、玄学害人 太宗欲解《推背图》

 三、人有命数 圣君抱憾归西天

 四、古佛青灯 落发哪能断情丝

第四章 重返皇宫

 一、旧爱新宠 高宗迷情难取舍

 二、鹬蚌相争 武媚娘渔人得利

 三、狐媚惑主 王皇后养虎为患

第五章 冲击后位

 一、暗施毒计 王皇后莫名得祸

 二、清理道路 宸妃买臣做先卒

 三、短兵相接 四老臣首当其冲

 四、斩草除根 王与萧蒙冤遭诛

第六章 临朝辅政

 一、权力博弈武后幕后出狠招

 二、烽烟再起唐灭阿史那贺鲁

 三、大破门阀武后风光归故里

 四、东征百济大唐又绘新版图

第七章 后宫疑案

 一、高宗移情 韩国夫人命归西

 二、宫廷内变 上官仪成替罪羊

 三、泰山封禅 皇后之威昭天下

 四、隐患当除 含苞之花凭风折

第八章 “二圣”在朝

 一、严肃吏治 忠佞并用驭百官

 二、东征西讨 大树国威铸武功

 三、奸不姑息 敏之轻狂终获罪

第九章 天后专权

 一、尝试改革 武后建言十二事

 二、母子反目 太子薄命丧黄泉

 三、天后专权 惨淡父子命归西

第十章 皇位之路

 一、新皇无德 武太后巨手擎天

 二、睿宗隐晦 皇太后代子临轩

 三、权力失衡 徐敬业扬州起兵

 四、自毁长城 两员大将遭清算

第十一章 君临天下

 一、酷吏政治 朝野大兴告密风

 二、修建明堂 大唐朝万心归宗

 三、武周革命 圣母临人昌帝业

第十二章 拨乱反正

 一、朝臣内斗 权力制衡保稳定

 二、治理整顿 女皇初禁告密风

 三、皇嗣困境 武皇慎定接班人

第十三章 面首争风

 一、皇宠生隙 薛怀义火烧明堂

 二、暗生杀机 风流男宠赴黄泉

 三、御医力竭 二张兄弟成新宠

第十四章 文治武功

 一、起用干将 调整思路靖边疆

 二、文事鼎盛 初唐学风开先河

 三、三大名相 治国须有栋梁材

 四、百姓为天 民生之计不可怠

第十五章 神龙政变

 一、精衰力退 武皇帝晚年迷情

 二、青黄不接 老臣出马挑大梁

 三、太子政变 武周朝土崩瓦解

第十六章 走向永恒

 一、人生落幕 “则天”名号留千古

 二、人心叵测 大朝内再起纷争

 三、无字墓碑 千秋功过后世评

武则天年谱

序言

武则天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盛世中,武则天时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有“贞观遗风”之美誉。作为一个颇有建树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个人奋斗史和执政史,千百年来饱受争议。唐朝前期着重看她的正面作用,唐朝大诗人李白将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对武氏提出尖锐批评。到了南宋时期人们对她的评价开始走低,称其“唐之罪人,几危社稷”。后世史学家尤其对她晚年宠幸面首的私生活无法接受,直斥其邪恶,否定她在政治生涯中的一切作为,将她与中宗时韦后专权合称为“武韦之乱”。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名武曌(zhào),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有争议),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武则天是武氏家族第八代子孙,她曾两次回到祖籍山西文水县。第一次是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武则天扶灵回乡葬父。《永乐大典》记载:武后凿井给养,井至幽深,后一朝水溢,平流东南,注文水。据考证:这应该是武则天第一次回乡守孝期间的作为。第二次是她登上帝后宝座,回乡祭父。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正月,唐高宗和武则天回并州巡幸,祭祀其父武士彟(yuē),宴请乡邻,赐帛官属父老,生者量才赐官,死者给予祭祀,并祭祀太原旧宅。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后来武则天又回过一次文水老家,朝拜崖底村孝文帝庙后,当晚住宿村里,夜晚出来仰观天象时,不慎被酸枣刺勾住裙衩。武则天扯开裙衩,掰掉勾刺,恼怒地骂道:“你这令人生厌的倒刺,派得上何用场!”次日,武则天离去。此后,这一带的酸刺都不长倒刺。因为此地曾做过武则天的行馆,故该村名曰:“武辕池”,至今未改。后一说虽不见经传,但确有一座刻有“武辕池”的石碑。1958年,文水县当地政府修文峪河水库,武辕池村没入水中,每当天旱水浅,那块石碑就会露出水面。

武则天出生时,他的父亲武士彟已是唐初新贵官宦。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七月,唐高祖李渊驾崩,同年武士彟忧伤过度身亡。幼年丧父的武则天,生活境遇大起大落,养成了她性格方面的机智精明。由于出生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通文史,多权谋”,这都成为她日后作为一朝统治者的心理优势。

有两件事情可以看出武则天的过人之处: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被选入宫中,她与母亲离别时,杨氏伤心哭泣,武则天却泰然处之,对母亲说:“侍奉圣明天子,焉知非福?何儿女悲夫?”武则天入宫十多年后,一次,训练唐太宗的烈马“狮子骢”,武则天口出惊人之语:“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及,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后来,武则天铁腕驭政,其手段与驭烈马如出一辙。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高宗李治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亡父王仁佑追夺告身。”这成为武氏一生成败的关键,永徽六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并不平坦,障碍重重。

第一个阻力来自老臣刘仁轨,这位唐朝名将代表朝内大部分朝臣的意见,他以吕后之祸为例,陈述女人临朝称制的害处,武则天不动声色地以“今皇帝谅喑不言,眇身且代亲政”的理由,虚晃一枪,并致书刘仁轨赞赏其忠心,避免了正面交锋。

第二个阻力是扬州叛乱,英国公徐敬业打出“匡复大唐”的旗号,举兵造反。武则天以天子临朝的身份亮相前台,果断派兵镇反,用四十多天的时间将叛乱平息,并在朝内斩首宰相裴炎,将裴炎的支持者全部贬官罢职,清理门户,稳定了局面。

第三个阻力来自李唐王宗,“有反者,必欲杀之而后快。”武则天临朝引起了宗室王公的不满,他们互相联络,准备起兵逼武则天交出政权,但事前预谋不周,在武则天拜洛受图之前,李贞、李冲父子在博州、豫州仓皇起兵。此次宗室王公的叛军队伍,将无雄心,士无斗志,武则天只用了二十天时间便平息了叛乱。不止于此,武则天还穷究其根源,将凡有参与谋划之嫌的李氏王公斩尽杀绝。

此“三板斧”扫清了武则天称帝道路上的障碍。

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打击门阀,改革科举

保守的门阀制在当时已是社会一大弊端,登上帝位的武则天,将保守势力的中坚力量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贬逐到边远地区,从朝内扫地出门,终结了关陇贵族自北周以来独霸政治舞台一个多世纪的局面,继而提倡科举考试,公平竞争。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城殿对贡士亲发策问,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举荐人才,不问出身,量才任用,引入优秀人才到社会上层领域。

2.促进经济发展

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中有“劝农桑,薄赋役”的内容,这是一条重民生的政策,她还亲自编撰《兆人本业纪》颁行全国,鼓励农桑。武则天的执政方针注重“民为本”,重视地方吏治,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在武则天执政时期,社会相对安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长足发展。

3.军事、外交双管齐下,稳定边疆

武则天执政后,边疆锋火迭起,并不平静,西突厥和吐蕃屡犯安西四镇和青海一带,北边的东突厥和东北契丹举兵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面组织军事反攻,收复失地,建立军事驻地,并开展屯田,使军队供给免去中转之虞,“数年咸得支给”;另一面,以怀柔的文化政策,接纳多元文化,派特使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助其发展生产,边境遂安。

4.文化空前繁荣

《通典》记载: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遐久,寝以成风。意思是许多优秀的官员都是通过文章被发掘出来的。到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甚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当时涌现出许多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武则天本人也爱好写诗,她的《如意娘》一诗,曾让唐代大诗人李白盛赞。“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精通文史的武则天还爱好书法和美术,在她的大力倡导下,唐代在雕塑、绘画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在武则天辉煌功绩的背后,也有唐朝历史上黑暗的一页。武则天时期虽然经济取得了发展,但她为称帝而尊崇佛教,修建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劳民伤财,几乎搞空了国库。武则天称帝后,为了肃清反对势力,运用了两个特殊手段:酷吏和铜匦(即意见箱),由于滥杀有功之臣,朝中一时无良将可用,使得东突厥复起,高宗苦心经营的安北易于敌手,再也没有收复。

执政期间,武则天为了铲除政敌,重用酷吏,奖励告密,制造冤案无数。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怒斥其“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武则天的一生有功有过,颇具历史魅力,应客观评价。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为读者奉上一段传奇、一篇史诗!

内容推荐

武则天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盛世中,武则天时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有“贞观遗风”之美誉。作为一个颇有建树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个人奋斗史和执政史,千百年来饱受争议。唐朝前期着重看她的正面作用,唐朝大诗人李白将她列为唐朝“七圣”,而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时,对武氏则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到南宋时期,人们对她的评价开始走低,称她为“唐之罪人,几危社稷”。后世史学家对武则天晚年宠幸面首的私生活尤其无法接受,直斥她邪恶,否定她在政治生涯中的所有作为,将她与中宗时韦后专权合称为“武韦之乱”。

林树森所著的《武则天传(用意志统治王朝的女人)》试图穿越千年的尘封岁月,以武则天个人跌宕起伏的命运为主线,正本清源,讲述她的是非功过与杰出的政治智慧,以及她对一个帝国崛起的深刻影响,同时让读者清晰地探究一个帝国的构建和崛起的根源。

编辑推荐

弱质女流坚难逆袭,盛世红颜君临天下。

身前治国有方开启盛唐序幕,身后留下无字丰碑任人评说。

命运永远操控不了强者,伟大的女人会自己创造自己的命运。

她在权力之路上步步为营,31岁尊享皇后殊荣,后半生独揽朝政,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女皇帝。

她将个人意志附着在国家命运之上,抒写了从卑微的侍女到女皇的心路历程,及其心怀天下的智慧韬略和励精图治的非凡人生。

请看由林树森所著的《武则天传(用意志统治王朝的女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