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概论》是尼·伊·布哈林乃至整个苏联学界的哲学著作中,最后一本有自己独立见解的哲学著作。
本书由一系列短篇集成。从多个侧面探讨了黑格尔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以及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哲学流派的哲学问题。当代俄国著名哲学家给予布哈林的哲学研究以极高的评价。
《辩证法概论》是尼·伊·布哈林的狱中遗稿之一,由一系列短篇集成,从多个侧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如哲学的主体与客体、外在世界的真实性、可认识性,实践、理论与审美之间的关系,社会立场、思维与感受之间的关系等。当代俄国著名哲学家给予布哈林的哲学研究以极高的评价,认为布哈林的思想是同20世纪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和葛兰西的思想朝同一方向并行发展的。布哈林的这本哲学著作是苏联最后一本有自己独立见解的哲学著作。此后苏联的哲学就只能是解释斯大林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发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陷入僵化、简单化和教条化。
中文版说明
序 A.П.奥古尔佐夫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外在世界的现实性,兼及唯我论的阴谋诡计
第二章 世界的接受与不接受
第三章 自在之物和它们的可认识性
第四章 空间与时间
第五章 中介
第六章 抽象与具体
第七章 感觉、表象、概念
第八章 “活的”自然界和对它的艺术看法
第九章 理性的思维、辩证的思维和直观
第十章 一般实践和认识论中的实践
第十一章 实践、理论、美学在其统一中同世界的关系
第十二章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出发点
第十三章 物活论和泛心论
第十四章 西欧哲学中印度人的神秘主义
第十五章 所谓同一性的哲学
第十六章 机械唯物主义的罪过
第十七章 存在的一般规律和联系
第十八章 目的论
第十九章 自由和必然
第二十章 有机体
第二十一章 现代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十二章 思维社会学之一: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劳动和思维
第二十三章 思维社会学之二: “生产方式”和“认知方式”
第二十四章 所谓种族思维
第二十五章 社会立场、思维和“体验”
第二十六章 哲学的客体
第二十七章 哲学的主体
第二十八章 主体和客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十九章 作为被掌握的主体和客体的社会
第三十章 真理之一:真理的概念和真理的标准
第三十一章 真理之二: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第三十二章 善
第三十三章 作为体系的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
第三十四章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马克思的辩证法
第三十五章 作为科学的辩证法与作为艺术的辩证法
第三十六章 科学和哲学,
第三十七章 进化
第三十八章 理论和历史
第三十九章 社会理想
第四十章 哲学家列宁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