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四书五经故事(上下经史精解本最新彩图版)/中华国学传世浩典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陆成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诗》、《书》、《礼》、《易》和《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本部《四书五经故事》经专家学者的精心挑选,化艰涩为浅显,以一个个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白话故事为向导,引领广大读者去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品味儒学的精妙和人生的真谛。编者在每一篇故事前插入了简评,使本书的知识含量系统化;大量切合正文内容的彩色文物、艺术图片,使本书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内容推荐

《四书五经》,一部儒学的正典,一部东方的《圣经》,一部研究封建伦理道德及整个社会的教科书。两千多年来,它的思想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的铸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时至今日依然可以发现,儒家学说中有不少适合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本书经专家学者的精心挑选,化艰涩为浅显,以一个个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白话故事为向导,引领广大读者去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品味儒学的精妙和人生的真谛。与这部儒家治世观点的经典巨著“亲密接触”。

目录

上册

 四书·论语

弟子侍坐

季氏将伐颛臾

叶人证父攘羊

孔子畏于匡

孔子论诗

颜渊早死

子路好勇

子贡善辩

管仲一匡天下

伯夷求仁得仁

仁者爱人

为政之道

君子与小人

 四书·孟子

孟子见梁惠王

齐王好乐

臧氏之子阻君

养气与圣人

孟子不受召

孔距心知罪

孟子去齐

许行之徒陈相

何为大丈夫

古之君子仕

食志与食功

孟子好辩

陈仲子充廉士

规矩与方圆

沧浪之水

逢蒙杀羿

不孝子匡章

曾子子思遇寇

齐人一妻一妾

舜号泣于曼天

尧让天下

禹不传于贤

百里奚自鬻

交友与交际

人性本善

舍生而取义

礼与食孰重

人皆可为尧舜

三王之罪人

慎子为将军

乐正子好善

天将降大任

文王善养老

孔子在陈

 四书·大学

大学之道

君子止于至善

君子慎其独

治国必先齐家

 四书·中庸

舜其大孝

子路问强

 五经·诗经

周民的祖先

公刘迁豳

古公迁周原

文王的贤德

文王的功业

氓之蚩蚩

七月流火

 五经·尚书

尧治天下

尧禅让于舜

治水的大禹

皋陶的智慧

禹言益稷

五子之歌

胤侯征讨羲和

成汤誓师

商汤作诰

盘庚迁都

傅说举于版筑

武王大会诸侯

誓师牧野

周公摄政

周公封康叔

周公还政

诸侯相康王

康王之诰

吕侯教赎刑

 五经·礼记

孔子与丧礼

曾子与丧礼 

仁亲以为宝

杜蒉举杯

苛政猛于虎

嗟来之食

文王之为世子

孔子叹礼运

魏文侯问乐

曾子论孝

鲁哀公问礼

仲尼燕居

孔子闲居

投壶之礼

鲁哀公问儒行

 五经·周易

文王拘而演周易

圣人取诸卦象

龙见于周易

箕子之明夷

秦穆公卜伐晋

南蒯将叛而枚筮

叔孙豹之筮

 五经·春秋

郑伯克段于鄢

鲁隐公观鱼

郑伯请成于陈

郑人大败戎师

滕侯薛侯争长

郑伯伐许

羽父弑隐公

宋华父督弑君

郑宋争衡

曲沃并晋

周郑缟葛之战

楚武王伐随

虞公贪得无厌

楚斗廉败郧师

郑昭公奔卫

楚屈瑕趾高

卫宣姜之乱

鲁文姜之乱

郑国的衰落

楚子灭邓

齐连管之乱

齐桓公用管仲

曹刿论战

宋桓公罪己

宋南官长万之乱

郑厉公复位

蔡哀侯自取灭亡

楚鬻拳爱君

郑伯虢公纳惠王

晋灭群公子

楚令尹子元伐郑

有神降于莘

狄人灭卫

鲁庆父之难

晋假道灭虢

晋骊姬之乱

辕涛涂谮申侯

齐桓公称霸

晋里丕之乱

晋乞籴于秦

  秦晋韩原之战

  齐五公子争立

  宋襄公图霸

  宋楚泓之战

晋文公登位 

晋文公勤王

展喜犒齐师

城濮之战

宁武子盟宛濮

下册

 五经·春秋

烛之武退秦师

秦晋殽之战

阳处父诳子上

狼瞫可谓君子

秦穆犹用孟明

晋赵盾掌权

穆伯娶于莒

邾文公知天命

齐商人弑合

公子归生和晋郑

襄仲杀嫡立庶

郑宋大棘之战

 五经·春秋

赵盾弑其君

楚庄王问鼎

郑穆公刈兰而卒

楚灭若敖氏

楚庄王围郑

 五经·春秋

晋楚邲之战

申叔展打隐语

楚庄王称霸

狄人的衰亡

公孙归父亡齐

齐晋鞌之战

楚归晋知荦

栾书从善如流

晋景公诛赵氏

钟仪南冠而絷

莒子不修城郭

晋景公病人膏肓

宋华元合晋楚

吕相绝秦

宋荡泽弱公室

晋楚鄢陵之战

鲁逐叔孙侨如

齐庆克之乱

晋人弑厉公

彭城争夺

祁奚举贤

魏绛善用刑

晋侯享叔孙豹

魏绛谏和戎

晋楚争郑

晋灭倡阳

 五经·春秋

王叔伯舆争政

盗杀郑大夫

晋人服郑

迁延之役

孙林父逐献公

 五经·春秋

子罕不贪为宝

齐晋平阴之役

崔杼立公子光

臧孙纥论止盗

薳子冯为令尹

晋栾氏之乱

齐庄公伐晋

臧孙纥犯门斩关

郑公孙性急

崔杼弑其君

 五经·春秋

子产献捷于晋

卫献公复位

蔡声子复伍举

卫献公杀宁喜

宋向戌弭兵

齐人灭崔氏

齐人逐庆氏

吴公子季札

郑子产为政

公子围聘于郑

大夫会于虢

楚人欲戮鲁使

子皙子南争妻

公子围篡弑

秦后子适晋

子皙不得善终

齐晏婴使晋

齐景公更晏子宅

楚灵王大会于申

竖牛乱叔孙氏

楚灵王欲辱晋

郑人铸刑书

楚无宇执闻人

薳启强致鲁侯

孟僖子好礼

石言于晋魏榆

楚灵王县陈

 五经·春秋 

齐四姓之乱

楚灵王灭蔡

齐景公欲代晋霸

南蒯以费叛

楚子革谏灵王

楚灵王作恶自毙

公子弃疾诈位

平丘之会

晋执季孙意如

叔向不隐于亲

晋荀吴围鼓

子产命韩起舍玉

孔子师郯子

公子光夺佘皇

宋卫陈郑皆火

卫齐豹之乱

宋华氏之乱

楚佞臣费无极

王子朝乱周室

齐景将纳鲁昭

专诸刺吴王僚

楚令尹杀费无极

伍子胥扰楚

鲁昭公客死乾侯

柏举之战

 五经·春秋

鲁阳虎之乱

夷仪之战

孔子相于夹谷

鲁侯犯之乱

吴越夫椒之战

范中行氏之乱

晋郑铁丘之战

齐陈氏专权

宋景公灭曹

吴为邾故伐鲁

齐鲁战于郊

黄池之会

齐陈常弑简公

卫庄公蒯聩

宋向魃之乱

试读章节

弟子侍坐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有着众多杰出的弟子。孔子常常在日常的闲谈中,对他的弟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有一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些,就因此而拘束。你们平时说:‘没有人认识我的才能啊!’如果有人认识到你们的才能,准备重用你们,那你们要怎么做呢?”

子路想都不想就立刻回答说:“一个有上千辆兵车的国家,而且还夹在大国的中间,受到邻国军队的威胁,甚至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来治理它,只要三年,可以使百姓勇敢,并且崇尚道义。”

孔子微微笑了一笑。又问:“求(冉有的名),你会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让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国家的礼乐制度,就要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孔子又问:“赤(公西华的名),你怎么样呢?”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自己有什么能力,只是愿意学习而已。在祭祀祖庙或会盟诸侯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

孔子又问:“点(曾皙的名),你怎么样呢?”

曾皙正在弹瑟,已近结尾,声音渐渐地轻下去,突然铿地一声,乐曲结束,曾皙放下瑟站了起来,回答说:“我的想法不同于其他三位。”

孔子说:“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人谈谈自己的理想而已。” 曾皙说:“暮春三月,穿上新做的春装,与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一起,在沂水河中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去。”

孔夫子长声叹息说:“我倾向于点的理想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出去了,曾皙落在后面,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只不过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说:“您为什么取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讲究礼让,他说话却一点都不谦让,所以取笑他。”

曾皙说:“难道冉有谈的不是治理国家吗?”

孔子说:“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  曾皙说:“难道公西华谈的不是治理国家吗?”

孔子说:“有宗庙,能会盟诸侯,不是国家又是什么呢?他若只能做小司仪,那谁又能做大司仪?”

鲁大夫季氏,是鲁国的权臣,非常嚣张跋扈。季氏曾在庭院中举行乐舞,居然僭用天子的礼仪,排出了八列舞队(按乐舞礼仪,天子用八列,诸侯六列,大夫四列,士二列)。孔子听说以后非常生气,说:“僭用天子之礼,在庭院中排出八列舞队,这样的事都能做出来,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季氏又曾想去祭泰山,按照礼仪,这是诸侯才应该做的事。当时冉有在做季氏的家臣,孔子就问冉有:“你能不能阻止?”冉有回答不能,孔子听了感叹不已。

季氏比周朝的王公还要富有,而冉有还替他四处搜刮,来增加他的财富。孔子对此非常不满,对其他学生说:“冉有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尽可以大张旗鼓地攻击他。”

子路也做了季氏的家臣。季氏子弟中有个叫子然的,因为家里有两个孔子弟子做家臣,感到很得意,就去问孔子:“子路、冉有可以称得上是大臣吗?”

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是问别的呢,原来是问子路和冉有啊。所谓‘大臣’,是为了道义而侍奉君主的人,如果道义不行,就辞职不干。如今子路和冉有,算得上是一般臣子而已。”  子然接着问:“是那种上司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臣子吗?”

孔子说:“那倒不是。如果是轼杀父亲和君主那样的事,我想他们是不会服从的。”

鲁国有个附庸国,叫做颛臾。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子路就去报告孔子说:“季氏准备对颛臾发动战争。”

孔子说:“求(冉有的名)!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颛臾,是先王封在东蒙山下,让他们主持东蒙山的祭祀的,并且又是在鲁国的国境内,是侍奉鲁国社稷的臣属(不像季氏只为自己)呀!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冉有说:“是季氏想这样做,我们两个并不希望这样。”

孔子说:“求!古代的良史周任曾经有句话:‘尽自己的能力担任职务,不能胜任就请辞职。’遇到危险你不维护,将要跌倒你不扶持,那还要你们这些辅佐的干什么?而且你的话是站不住的。好比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掉,龟甲美玉在盒子里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又邻近费邑(季氏的私邑)。现在不去夺取它,一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隐患。”

孔子说:“求!君子厌恶那种不肯直说‘我想要’,而替自己的贪婪找出种种借口的人。我听说:治理国家或治理封地的人,不担心贫困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稀少而担心人们不团结。如果贫富均匀,也就没有贫穷了;人民和睦相处,也就不怕人少了;百姓齐心协力,国家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能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那就要培养仁义礼乐来招徕他们。他们来了之后,就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现在你们两个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肯归服,又不能够招徕他们;国家分崩离析而不能好好守卫边境,反而策划在国内发动战争。我恐怕季氏所担忧的,不是颛臾国,而是鲁国的君主吧。”

P5-9

序言

“国学”,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兴起于二十世纪初,鼎盏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至今,无不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次次定位固基。

一般来说,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近代学者邓实定义国学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同时也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总的来说,国学是有别于西方学术,独具特点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人文理念和认识方法。其博大精深之内涵,雄厚内敛之魂魄,足以令世人千百年传诵。可以说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其中蕴含着前人洞察世事的精妙哲理。学习国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为人处事的方法,增强个人的文化修养,使思想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浸润和升华。

为让广大读者能够真正与国学亲密接触,京华出版社去芜存菁,在卷帙浩繁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精心挑选出一系列国学经典。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通过释疑、修饰、考证、援引等,汇编成为《中华国学传世浩典》丛书,以飨读者。

您现在所看到的《四书五经故事》便是丛书之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流派众多,史籍丰富,可以傲踞世界各国之前列。而儒学更是中华民族“文明古国”桂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四书五经》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自然无与伦比。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诗》、《书》、《礼》、《易》和《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本部《四书五经故事》经专家学者的精心挑选,化艰涩为浅显,以一个个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白话故事为向导,引领广大读者去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品味儒学的精妙和人生的真谛。编者在每一篇故事前插入了简评,使本书的知识含量系统化;大量切合正文内容的彩色文物、艺术图片,使本书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衷心地希望本系列丛书能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使您在品味国学博大精深的同时,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甘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