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纵深(邬邨坝物语)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胡长斌 |
出版社 | 贵州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邬邨坝是道真南部的一个地名,亦是人口稠密、村庄成片的富庶家园。因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化快速推进,曾经田园牧歌之地演奏为城镇化的交响。“邬邨坝”开始成为一种记忆。“邬邨坝物语”就是关于这种记忆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言说。这种言说以走向历史纵深的方式,渐次打开邬邨坝的过往,人事物事立体呈现,地域、村庄、家族的历史隐约可见。沿着古驿道挺进纵深,家国情怀浸淫其间。《纵深(邬邨坝物语)》作者胡长斌努力营建的邬邨坝物语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浓郁的民族风情、厚重的文学品质和意味深长的哲学意境,为当下的文学书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式样,是将文史与文学问的藩蓠拆除的一种尝试。 作者简介 胡长斌,男,一九五二年生,道真人,土家族。一九七一年参加工作。当民师十年,进师范二年,任乡村中学教员四年,参与县志工作十三年,县文联工作一年。之后,还做过报纸编辑、记者。二00四年参加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至今,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视阅读为人生的必修课,视写作为人生的修炼。不断排除功利性,不断追求自在性,把写作进行到底。 目录 序一 序二 卷一 动感 响子 茶婆婆 打红 开镰 撵山 卷二 视角 邬邨坝 玉溪河 怪石 秋荒 声音 卷三 层次 箐沟 营盘 暗流 洞见 树殇 卷四 进深 骆垭口 上坝场 普明寺 白岩坪 瓦庙 卷五 流年 烟火架 玩龙灯 送瓜 造屋史 救月亮 卷六 场景 煮酒 熬糖 过年 社火 乡人 卷七 里谣 驿站 峡谷 路口 沃野 骏马 卷八 虚构 萨满 蛮娘 老炳婆 轶闻 野水 后记 附录 序言 打开村落历史纵深的窗口 曾祥铣 几次去道真,任务都太明确、太具体,竟无暇实现多 次提及的一个愿望:去长斌故乡邬邨坝一游。近些年县城 扩容,打造工业园区,建筑更易,山河改容,村民星散, 浸透农耕文明的邬邨坝不复存在。愿望成了空想。 还是见到了满贮乡愁的邬邨坝,是在长斌的新作《纵 深——邬邨坝物语》(以下简称《纵深》)之中。 当年若去到长斌家居之地,大体会途经其家门的古驿 道在村庄周围转悠转悠;现在,驿道两端连接的他方地域 ,白马山、羊子岩下傍河的一个又一个村庄,当时目力难 以达到之地,也都一一尽收眼底。 当年若漫步于古驿道上,眼前的山峦、河流、田野, 只能是某一特定季节、特定时日的状貌;而今,山川不同 季节的情景,庄稼地里一季又一季的出产,坝上坝周的春 夏秋冬,也都在眼前一一闪现。 当年在村庄里,一定会沐浴于某一或某些当地的风俗 民情之中,但只能是当时正发生的、正遇见的;现在,打 红、开镰、撵山,放烟火、玩龙灯、救月亮……不同季节 、不同环境、不同节日的地方风情,都让你身临其境。 当年去到坝上坝周,会见到箐沟、怪石、山洞、暗流 、白岩坪、骆垭口,会见到营盘、普明寺、瓦庙,但不一 定能听到与它们相关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而今,可以慢 慢欣赏,可以细细品味。 当年去到邬邨坝,当然会遇见不少男女老少,但你不 会遇到蛮娘、老炳婆、雷大爷,作者以小说形式虚构的这 几个人物,其实并不虚,他们的善良、操守与企望,来自 许许多多邬邨坝人,来自邬邨坝千百年文明的孕育。 《纵深》记录的不只是邬邨坝消失前的现实情景,还 有丰厚独特的历史。 《纵深》以文学形式留下了邬邨坝的乡愁。 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一个又一个“邬邨坝”的消 失不可避免。有条件以文字或音像形式留下“邬邨坝”乡 愁的人,努力打开“邬邨坝”历史纵深的窗口,是一种功 德。有感于长斌的这份历史责任感,特写下以上文字。 导语 作者胡长斌以黔北邬邨坝为载体,对中国农村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进行了描述、跟踪、追忆与剖析。邬邨坝的过去,邬邨坝的风景,邬邨坝的人物,邬邨坝的风俗民情,邬邨坝的传奇,邬邨坝的种种,都让人们窥探出中国农村早已被人们遗忘的过去。《纵深》记录的不只是邬邨坝消失前的现实情景,还有丰厚独特的历史。 后记 几年前,我回老家邬邨坝,眼见高楼平地起,宽阔的 道路伸展如笔,还有正在挖坡填沟的作业场景,挖掘机、 运渣车穿梭忙碌……已不见熟悉的乡道与地物,好在白马 山依然矗立于地,挺拔在天,这才见到了白马山麓下的老 房子。当时就心有所动,很想写一点文章,表达对邬邨坝 及上坝这片地域亘古以来未曾有过的巨大变化。之后,因 琐务缠身,兼之懒惰作怪,这个话题就搁置起来。 二○一六年初,打算写一写道真土家族。写这个文章 ,其实也是借题表达关于上坝地域的发展变化,因为道真 土家族聚居地就是上坝,且上坝还是黔北唯一一个土家族 乡。本人亦是土家族。还与道真民委文玉兄作了一些交流 ,他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但这个文章如何操作 ,未作进一步的思考。时间一晃,就到了初夏。市志办作 会兄、远德兄正在为某个部门志物色编纂人选,询问我可 否操作这个部门志,我应承下来,还约定抽时间与部门的 人面商此事。可此事后来搁浅,原来他们在等我的电话, 而我却在等待他们的电话。 夏天来了,太阳很红火,为了不辜负如此美好时光, 便开始着手《纵深》的创作。初秋时,成稿卷一、卷二(成 书时为卷二、卷三),请曾祥铣老师指教,没想到得到他的 好评,认为这类题材开掘下去,形成文字大有裨益。虽为 文史,却是文学笔法,史事互见。当然,其间的“史”, 主要指地域史、村庄史或家族史。 这些年来,凡长大一点的文章,曾老师都是第一读者 。去年,我创作的叙事长诗《诗话遵义》(见刊于《黔北史 韵》二。一五年卷),曾老师百忙中抽出十余天时间认真仔 细地推敲,其中十分之一的诗章就由他亲笔写就。同时, 既是党史专家又十分熟悉地方史,还担任《播风》主编的 游平伟兄长多次批阅《诗话遵义》(出单行本时将更名《山 原诗草》),对史实做了订正补正更正。 得到曾老师的激赏,这才开始全面审视《纵深》,一 边作整体的布局,一边开始写作。 在梳理家乡的历史演进时,曾打算回到邬邨坝走一走 、看一看,但这一“走”一“看”,写出来的文章将会成 为另一个式样,与已成的卷一、卷二不是一个文本了。于 是,沉下心来,推却许多该做的事,经营“邬邨坝物语” 了。 “物语”是该书的副题。举凡山川、河流、溪沟、峰 峦、隘口,以及村庄、田园、人口、生活、习俗、禁忌, 兼及传说、故事、神话、轶事、旧闻,还有人赖以存活的 五谷、杂粮、果蔬类,有一定地域特征的语汇类,交流交 往的礼仪类,其他如战事、灾害、饥馑、迁徙……诸如此 类,尽可能予以反映。所谓“邬邨坝物语”,其实就是关 于邬邨坝这片地域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言说。当然,这种 “全方位”、“多角度”又是以“我”为视角,所以,有 我的亲历、亲见、亲闻,是作者情感的寄寓。另外的人写 同一片地域,可能又会呈现另一种场面或景观,这是文艺 发生学与接受美学的应有之义。 从开始着笔,我就把这部反映邬邨坝的书定名《纵深 》,这是出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考虑。 主观上,我不愿停留在故事上,停留在地形地物的改 变上,我需作一些深长的打量,企望从本质上把握一片地 域凤凰涅槃似的演进。就事言事,就物状物,就像一个还 没有长大的孩子。可是,我早已不是孩子了,我的家孙、 外孙正在茁壮成长,作为祖父、外祖父的人,应留下一些 思索给他们。 就客观而言,当下中国,城镇化如火如荼。邬邨坝因 工业园区建设而加速县城的南扩,当属全国城镇化大潮中 的一滴水珠。一滴水可见太阳。邬邨坝的变化,正是当下 乡村变迁的一个缩影。 乡村求变,是古老中国的一个梦想,亦是共和国的一 个夙愿,更是中国复兴进程中的题中之义。 关于乡村,在旧时代,往往被统治阶级和士大夫们刻 意曲解,被旧文人多重误读。在新时代,对乡村的解读亦 有反复。其实,广袤的乡村,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 政党,任何一个政权赖以立身的根基。亵渎乡村,后果往 往不堪。 在历史上,曾有两个朝代具备带着乡村求变的条件, 然则这两个朝代都不约而同抛却了乡村。 且说宋代,以市井的喧嚣遮蔽了千里的荒凉。明代亦 然,总以为城市热闹了,全社会跟着热闹了。拥有城市, 不一定就拥有幸福。以抛却乡村为代价的喧嚣与热闹,结 局都是外族势力取而代之,造成社会震荡,迟滞了中国社 会的发展进程。 历史演进到近现代,这样的悲剧又开始上演。民国时 期,社会倚重权势和财富,造成官僚富有集团对乡村釜底 抽薪式的掠夺,最后,国民党政权不得不败走台湾。 中国最灿烂的文明是农耕文明,最有价值的思想是救 国救民。这两者都蕴含乡村。 所以,乡村的改变是最根本的改变,乡村的发展是全 社会的发展,乡村的进步是全社会的进步。没有乡村参与 中国复兴进程,所谓“复兴”只是躺在纸上的美言。 而邬邨坝只是整个乡村中的一个局部,一处最为细末 的场景罢了。但麻雀虽小,却肝胆俱全。从邬邨坝切进, 可以关照 精彩页 响子 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人们创造出许多工具或用具。这些工具或用具,有的很复杂,有的很简约。 响子便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用具:随便裁一截质地坚硬的斑竹,再将竹筒剖至三分之二处打住,就从打住那地方抠一个对穿的窟窿,让手能够伸进去。握住这截竹筒,稍用力,剖开的两片竹片儿就震天价响了起来。 ——这就是响子。 响子是撵赶野兽用的。 当将黄未熟的苞谷林叶片尚青,苞谷抽穗灌浆之际,野物——主要是野猪——就出现了。野猪的嗅觉非常灵敏,它在幽深峡谷的草丛刺蓬中伸长鼻子嗅嗅,闻到了弥漫在空气中的苞谷灌浆的清香,就懒洋洋爬出草窝,游荡在没人的深草丛,潜行到枞林边沿,蹲在林隙问,盯着在山风中哗哗摇动的苞谷林…… 野物也有禁忌,它知道山神不让它白天任性。它只有耐心地等到天黑,等到夜深人静时,才凶猛地跳梁而出,蹿进苞谷林,长嘴一拱,地面起一个窟窿,二三十棵苞谷秆儿倒下了,挂在苞谷秆上且正好吸足阳光的苞谷棒便让猪嘴逼拢来,张开獠牙大口,三扯两扯,露出了嫩如水泡的苞谷米,野猪就开始享用美餐了。倘若没有什么东西恫吓野猪,让其胡来,那么,它一个夜晚就可以拱翻一面坡,破坏二三亩苞谷,让人的劳动化为泡影。 于是,在收获之前的一段日子里,庄稼人开始用心思对付野猪了。农人来到丛林边沿,看着让野猪毁坏的苞谷林,心里非常不好受。他白天徘徊在山上,全面检查了山坡上苞谷林的生长状况,就在最好的一片苞谷林中,选了一个地势隆起,且有一两棵高大的桐子树的地方,准备搭茅棚的材料。用几根小碗粗细的树条搁在树丫,且将树条两端用竹篾条或绳子紧紧系在树干上,再在树条上搁上二三平米的木板或竹条,算是让人晚上有一个睡觉(相当于打盹)的地方。还得想想遮风避雨的事,于是就在窝铺之上斜挂竹竿,再在竹竿上缠上茅草或枯黄的苞谷秆儿,盖成四面流水。一个搭在树上的茅棚就制造出来了,与远古时代人们在树上居住的窝巢别无二致。但这不是人一下子倒回去亿万斯年,重新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而是借此古老的茅棚,保卫这片就要黄熟的苞谷林。 在这样的深山野箐,在孤寂的漫漫长夜,响子,这在平时谁都不在意的东西,此时此刻,成了人最亲密的朋友。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响子,其实传达的是人的声音(意愿)。这个声音对野物说,野猪啊,你就随便吃几个嫩苞谷吧,你填了肚子就滚蛋吧!但你不可胡来,去作践大片苞谷林。之后,响子又与苞谷热烈地交谈起来:专心黄熟吧,我至亲至爱的苞谷呀,你放胆地灌浆,放心地饱满吧,我守候着哪!还对古老的山林,对地老天荒的夜晚说,让我们相安无事、相依相伴下去吧…… 人在心中愈说愈动情,响子就愈是热烈地张扬声响,与四山相应,与远在一两里外的响子互为鼓励,相互声援,形成强大的威慑,让准备放胆的野猪在苞谷林边缘匆匆吃下几个囫囵的苞谷棒后,不得不恋恋不舍地撤退……苞谷棒就在人的护卫下,一天天黄熟;终于在一片欢腾中,让农人从苞谷秆上掰下,送往村寨…… 人为了感谢这截竹筒,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响子”,又用生漆把它漆得黑里透光,搁在楼上,明年备用。 响子的故事似乎可以打住了,但也不尽然。人们大约应该没有忘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似乎野物一下子与人绝交了,特别是庄稼林里也难再见上野猪。何以如此?原来人们拿走了山上最后一棵树以后,野物们了无存身之地,走上了灭绝。在没有野猪的六月,乡野非常寂寞,农人心中总有空荡荡的感觉。原来,没有响子伴响的六月,并不是人们企盼的六月。人们有所觉悟之后,这才想到该植上几棵树啊!于是飞播、人工造林一起上,山又秀丽起来,野物又汇聚起来,野猪又出现在苞谷林了。苞谷林里有了野猪之后,能够摇动响子的劳力们正在城市奔忙。劳力们想,就算野猪把那面坡拱翻吧,反正也值不了几个钱,咱在城里运气好时,一个星期的酬劳就可以买到那面坡上产出的苞谷子,还免去了城市、乡村间的奔走……但在乡村的人又是另一副心情,于是他们想到火铳或钢枪……钢枪响处,是人对兽的恶心恶胆的屠杀!野物们多年没有听见过枪响,钢枪扰乱了野物的神志,于是它们忧郁起来……山兔猖獗,为害之烈,甚于野猪。 火铳或钢枪没有胜利。 有响子的六月,才是饱满的六月。响子在岁月之河,应是人与天地之间的一种交流,一种人与自然的依存与延续!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