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女,毕业于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有经管类,生活类,幼儿读物及传记类图书编写经验,已出版作品《FBI逻辑推理学》。
《傅斯年评传》一书,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从傅斯年的童年开始,记录了他在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 谈及他请烧钱时期的一些 表现和出国留学时的经历,以及学成回国后的所行所思。
第一章悠悠往事,尽在聊城
1.鲁西古城,文化之乡001
2.聊城傅家,声名赫赫006
3.家父早逝,祖孙情深011
4.幼年聪慧,一展“神”风016
5.家父之徒,投桃报李020
第二章为求新知,忍痛离乡
1.远行之途,忘年之友025
2.踏入北大,渐显锐气030
3.同窗挚友,和而不同034
4.恩师授业,得益终生039
5.文学革命,自由青年044
第三章同学少年,意气风发
1.除旧布新,大显锋芒050
2.《新潮》澎湃,志趣相投055
3.激进之行,刷新旧念060
4.五四运动,指挥大局065
5.为扩视野,意欲留学070
6.静养身体,实修心灵074
第四章远赴欧洲,进行深造
1.挥手往日,客轮深思080
0842.从英到德,先博后专
0893.醉心求知,不屑一纸
0934.自由伙伴,异国扶持
0985.困窘生活,举步维艰
第五章学成归国,发挥光热
1031.心属北大,身定中山
1082.满载学识,返乡报国
1123.中大教学,决裂鲁迅
1174.扩充师资,广纳人才
1225.大师授教,显露本真
1276.自编讲义, 匠心
第六章史语研究,初现规模
1321.倡议办所,独当一面
1362.意见不合,与友分裂
1423.“拔尖主义”,只选精英
1464.旧所新址,急购档案
1515.史学本貌,贵乎真实
1566.北大授教,不忘初心
1617.艰难考古,卓有成效
第七章竭尽全力,发展史语
1661.战火纷飞,几经迁移
1712.史料整理,去伪存真
1763.全力助学,育才有道
1804.劳心劳力,病而不知
1835.为保研究,普及科学
1896.施援同伴,视为己责
7.李庄岁月,忧喜交织193
第八章爱国之心,从未停止
1.《东北史纲》,以正视听199
2.呼吁救国,以笔为 204
3.反腐当先,“ ”打官员208
4.文人气节,拒不从政213
第九章崭新之端,传思永恒
1.移居 ,任职台大217
2.整顿台大,清贫浮生221
3.教育独立,不结党派224
4.一心爱生,平易近人228
5.生命有尽,“学”无尾声232
《傅斯年传》的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从傅斯年的童年开始,记录了他在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更谈及他请烧钱时期的一些很好表现和出国留学时的经历,以及学成回国后的所行所思。傅斯年少年时期学习儒家文化,之后接触新文化,成年后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思想教育。可以说,在他的头脑中,汇聚了多种思想观念,这也使他这个人成了一个既注重传统,又接受优选的人。无论传统的还是优选的,在接受知识和思想时,傅斯年都能从客观角度去判断知识和思想的正确性,这都促使了他在后来的工作中能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和价值。
说起中国近代 的史学家,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便是傅斯年;说起中国近代 的教育家,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也是傅斯年。傅斯年,一个出生于鲁西小城的传奇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他坚持己见,目标坚定;有些人认为他固执暴躁,不通情理;有些人对他所做过的事情持赞成态度;有些人又针对他的一些思想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无论世人如何看待傅斯年其人,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新文化运动中起的带头作用,是当时青年学生中的模范;他为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对北京大学的教学改革和校风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为 大学打下了良好的教学基础,树立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校园制度。 本书以傅斯年的童年为端,记录了他在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讲述了他在外出留学时接受到了哪些对他一生影响至深的思想, 谈及他青年时期的一些 表现和出国留学时的经历,以及学成回国之后的所行所思。 傅斯年少年时期学习儒家文化,之后接触新文化,成年后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思想教育。可以说,在他的头脑中,汇聚了多种思想观念,这也使他这个人成了一个既注重传统,又接受 的人。无论传统的还是 的,在接受知识和思想时,傅斯年都能从客观角度去判断知识和思想的正确性,这都促使了他在后来的工作中能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