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戒嗔的白粥馆》殊途同归的禅心禅悟,用心血书写的佛缘佛语。将心降到尘埃,才能领悟生命绽放的美妙。谛听心灵密语,才能听见一朵花开的声音。破解情心障,解析身边事。用精辟的哲思、恬淡的禅语,开解人生必备的智慧法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但用此心(附光盘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见了法师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与《戒嗔的白粥馆》殊途同归的禅心禅悟,用心血书写的佛缘佛语。将心降到尘埃,才能领悟生命绽放的美妙。谛听心灵密语,才能听见一朵花开的声音。破解情心障,解析身边事。用精辟的哲思、恬淡的禅语,开解人生必备的智慧法门。 内容推荐 本书用精辟的哲思、恬淡的禅语,开解了人生必备的智慧法门。放下、用心,貌似一对矛盾,其实是所有生命状态的两致。许多人活了一生才明白:最高的人生智慧乃在放下与用心之间;全然放下或全然用心都不是人生。这是禅与人生的经验结晶。 读这本书,让人容易像迷恋花开和糖果的孩子,反复品味,品咂多少遍都不觉厌倦。这,又是禅的境界。人生是一部让人反复醒悟的书,常读常新,还要常悟,才有真正的收获。 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优美的去处——既有色彩斑斓的人生风景,又有清雅素朴的禅语佛道。一本《但用此心》,破解情心障,解析身边事;行止用度,皆可借用禅机智慧去应对变化无穷的生活。 目录 推荐人的话 禅宗与赛斯,殊途同归许添盛 自序 融通异见追寻开悟之路 第一章 虚空开口 没有形象的心,可以起无量作用 惯性思维开心门 转念以改善生活 二元思维生冲突 普世原则永恒理 永生的解脱之门 第二章 法印匪从人得 照破虚妄自我,体现普世真理 镜中鉴相显症结 放下名相除借口 人人尽有光明在 第三章 循业发现、随业受报 正确知见才能修得人生功课的真髓 审慎选择正知见 知因识果改命运 酸甜苦辣自家种 宗教本怀是收敛 第四章 海中咸味 起心动念会引生无限度的涟漪效应 我执必扭曲实相 起心动念业即现 心是生命第一因 品管最差的工厂 说似一物即不中 第五章 自在 解脱限制性信念的囹圄,展现心的本来面目 禅行者的真自由 解脱关系每个人 破除自造的囹圈 第六章 活泼泼 每一刻起念都是自由的,不受任何限制 念不同频道不同 无常是忧亦是喜 心满满则苦满满 各说各话的世界 六根清净方为道 第七章 一片冰心在玉壶 最有效的净心和静心方法是静坐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定义是生命框架 念头是心的仆人 静坐是转念利器 成长总是痛苦的 当下是唯一真实 第八章 立处皆真 不起妄想而作用,当下即是真相 日常生活动中修 佛教人如何自救 生命如镜中历相 为谁辛苦为谁忙 第九章 骑牛归家,家不在 你不只是你的念,你更是起念的人 体悟生命的智慧 风花雪月这么去 试读章节 无论经历任何事物,人总会以习惯性念头所构成的自我中心予以过滤或评价。换句话说,人不自觉地被自己的思维模式驱使,对于特定人、事、物会不自觉地生出相对应的感受与评价。然而这些评价是扭曲事实的看法或解释,所有对于事实的解读,都是透过自我中心的念头分别而生出。 举例来说,当遇到自己不满意的现象时,必然习惯性地感到“生气”,并视之为“坏的”经验,之所以会有如此的直觉反应,是因为眼前的存在与内心的成见定义有所落差,这落差让定义的念失去依靠。让心波动起念而成情绪。起了定义的念,再紧连着起不满的念,进而起生气的念,一连串生气的念就是阵阵愤怒情绪的涟漪波浪,使得心境从原本的宁静转变为纷扰不安,这就是由习气所造成的不自觉起心动念。 事实上,念念是转机,念念是独立,念无根、念起即灭,在起了前念之后,可以起出无限可能性的后念,或者说无限的方向性转折,自由的心不会有特定的串联起念方向,不会因前念如此而必然生起如何的后念。然而,由于习气而起了定义的念、不满的念、生气的念,并持续起生气的念而造成生气的情绪,是习气让自己的起心动念遵循着特定的方向作用。所谓习性或不自觉的起心动念模式,就是指心被某种念头黏附,并且当这个念头出现时,必然会连接且不自主地起与该念头相应的族群念头,所以习气也就是起心动念的方向惯性力。 失控的惯性反应,尤其是愤怒、悲伤或纵欲这类情绪化的习性,往往形成无法离开或停止的“执著”。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张在同一个点不停跳针的老唱片,执著就是黏缚于心的惯性想法、观念或动念模式,能把心由原本平静清楚的状态予以搅乱。当心对某些人、事、物有所依,附,并重复地起类似的念时,这是执著;当遇到或想起特定的人、事、物,会引发同样的反应或情绪时,这是执著;当认为必须要得到某人的认同或得到某物时,这也是执著。 执著会使人盲目且不自主地产生想法、情绪,因而更坚固了批判的心门。可想而知,若依此惯性反应生活,周遭必然不断遇见同类型的人和事件,而且未来情况可能更加严重。所有问题的原因,在于人无法遵循生命的基本法则。生命中的每件事都是心的呈现,一切宇宙万象皆不离“心”。离开了心,一切法、一切现象无以安立,这是生命的基本法则,也是宇宙性的普世原则。 每个人都有心,每个人的心都具有相同的能力,不论种族、性别、经济条件、教育背景、古代或现代、普通人或圣人,任何人都有一个依于相同宇宙性普世原则而作用的心,这是一个事实。既然每个人都拥有相同功能的心,为何每个人的生活和人生境遇会如此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人在心当中所创造的不自觉起心动念模式作用不同,不自觉的起心动念模式就是一种执著的自我,这执著的自我是错误的生命运作模式,与宇宙性的普世原则恰是背道而驰。虽然有着相同功能的心,每个人创造出黏缚于心的不同执著习性,再依黏缚不同的心而打开不同的门。任何经历都是心起作用的影现,生命的每个过程,都是在经历自己所开启心门后的相应现象。现实是自造心念的相应呈现,人是自己生命唯一的创造者。 人在不知不觉中催眠自己,当习惯性产生同样的念头并加深自己所相信的分别时,就是在深化坚固相同的门、相同的经验、相同的关系,以及相同的问题。就像在梦游失忆的不清楚状态下,不断重复开启相同的门,并重复遇见相同的现象和问题。存有是无限的,存有不离心,存于心的法界依习性而结构出不同能量面向以及不同密度的组合变化,这些不同密度又多向度的相互支持依存,构成了多样复杂的存在,即所谓的华严世界。在心的法界中,累积已久且快成形为事实的十方无量的因缘条件,依当下现前一念引报而成当下的事实果报,这就是自己生命每一刻所发生事实的由来。 所以,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是在经历自己的创作,个体直接地、紧密地连接到心自创的所有存在,个体创造了自己的事实、生命和宇宙。心包太虚,所有的存在都是自己,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深远的禅宗观念。明了心生出一切的道理后,才知道改变生命的力量在自身,并永远与自己同在。生命是一门大学问,唯有学会如何开创正确的心门,才能去除生命的遮障问题,而创造更好的生活。 P5-7 序言 当我询问赛斯文化总编辑对本书的看法时,李总编表情认真地回答:“一本好书!” 身为赛斯家族的掌门人,为这本书写推荐实令我百感交集。这本书的作者,是我的亲哥哥,一个我曾期待在人生道路上,为我开路、领航的亲大哥,却毅然于一九九二—我念北医大四那年——剃度出家,令我父亲一度气愤得想带把枪去和老和尚同归于尽,我母亲更是暗夜垂泪长达半年之久。 其实,兄弟俩感情甚为深厚,心中的不舍逐渐转为伤心、愤怒及种种的不谅解。记得有一次,我请他为《许医师安心处方》写推荐,他竞回答我:“身为僧团一员,有所不便!”我大怒,出家所为何事?倘受限于组织,不得清净、自在、解脱,挂碍愈多,又何必出家? 如今恭喜见了法师,终成为毗卢禅寺住持,回归真我,了无挂碍。去年于洛杉矶会面,我曾开玩笑,希望见了法师创一套“新时代赛斯佛法”,普度众生。岂知语出不到一年,玩笑成真。 许多人曾问我,“许医师,何谓赛斯?”我常回答,“最接近赛斯的可谓禅宗,不立文字,不执著于形相、仪轨、业障、因果,万法唯心。” 小时候的我,曾期待与哥哥一同为人生奋斗;伤心之余,命运却给了我更好的发展。实所谓殊途同归。尤其得见见了法师这一本书,更令我感叹命运的奥妙,明明弟弟走的是赛斯心法,哥哥走的是禅宗佛法,可当我看这本书时,心中竟是惊喜连连。 翻开第一章,许多内容文字,令人不得不拍案叫绝,“现实是自造心念的相应呈现,人是自己生命唯一的创造者。”这岂不就是赛斯所谓“你创造你自己的实相,信念创造实相”吗? 再来,“如何才能创造一个圆满的人生呢?首先要去除黏缚于心的习惯性,不自觉的起心动念模式”,这不又是赛斯在《个人实相的本质》中提到的“限制性信念”吗?因为限制性信念的作用,令我们不自觉地陷入错误的思维模式,也创造出种种不快乐及不顺利。 “所有生命中的负面影响都源于自己的想法行为,更重要的是学习对自己不愉快的遭遇负责。”这也是我一直在讲的“直下承担,外境即心境”,不断的责怪外境,将自己当成环境、他人及疾病的受害者,是于事无补的,唯有直下承担、承认自己是实相的创造者,人才会有解脱的智慧。 “每一个自认为是传达真理的组织,都将其所承接的传统及依此传统所成的组织视为真理,甚而将其保护组织架构的做法和说法凌驾于真理之上,堂而皇之在非真理的舞台上相互较劲,彼此鄙视,争论所谓的最究竟真理为何。”当见了法师告诉我,他将脱离原有的组织框架时,我告诉他: “你当初为什么理由出家?那么就一本初衷地追求你的理想吧!”组织本为弘扬真理而存在,但最后扼杀真理、变成怪兽的也会是组织。赛斯鼓励、赞扬宗教情操,却反对有组织的宗教: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应是那不受一切束缚、规范的觉者,又岂是任何组织所能框架住的? “精神与物质文明应该是统一、和谐、不能分开的,走向任何一个极端皆是偏差。唯有精神与物质和谐统一的文明才能长久。”这和赛斯心法中,物质=能量=精神=意识=爱=创造=一切万有=你=我完全一致,它是未来亚特兰提斯文明的基本概念,和我最近提倡的未来文明也是一致的——那就是,人类的未来,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将各占一半,文明才能永续发展。 “换言之,人们依精神来创造物质,依物质来圆满精神,物质与精神的圆满是同一条路。”这和赛斯思想中的“意识形成物质”不谋而合,我也常说,“人透过物质实相的学习与成长,来圆满自身灵魂的创造力”、“赛斯家族是来地球出差、旅游、学习、考察兼玩耍的”! “神创造人,然而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却被忽略的事实是,神也离不开人。依本体所起用的现象是本体自身的表达。”这就是赛斯心法中“实习神明”的概念,万物皆是由神圣的布匹裁剪而成的,万物不只是神圣的被造物,根本就是神圣的延伸。因此,人重新认识自身的神性本质,就是我所说的“实习神明”运动。 “当个体本身体悟到自己既是整体,同时也是整体的一部分,既是合一,亦是永恒生命的起始点。”这就是禅宗、也是赛斯所说的感觉基调(feeling tone)!佛是本体,是存有,禅是道路,是方法,是进入本体的途径;既无大我,也无小我,既是大我,也是小我,皆是我的显现。 “禅的锻炼是要帮助修行者回到自性的家。”这么多年来,我不断的深入赛斯无尽的爱及赛斯资料无穷的智能,深刻体会这一句话,自性不是一个地方,而是处处非家、处处家,出家不是离开家,而是回到家;当回到自己心中的家,那就处处皆可为家了。 以上列举第一章许多精彩之处。接下来,我要邀请所有的读者,细细品味这一本好书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