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健君编著的《中国经典故事》为“民间经典文化书系”之一。本书用众多的精美图片,收录了“学话得胜”、“傻姑爷探病”、“笨媳妇故事”、“巧女和江湖秀才”、“曹恩买刀”、“紫金钵”、“郭丁香与张大郎”、“不见黄河心不死”、“三样活儿”、“智打活阎王”等经典故事,供读者朋友们赏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经典故事/民间经典文化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程健君 |
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程健君编著的《中国经典故事》为“民间经典文化书系”之一。本书用众多的精美图片,收录了“学话得胜”、“傻姑爷探病”、“笨媳妇故事”、“巧女和江湖秀才”、“曹恩买刀”、“紫金钵”、“郭丁香与张大郎”、“不见黄河心不死”、“三样活儿”、“智打活阎王”等经典故事,供读者朋友们赏析。 内容推荐 程健君编著的《中国经典故事》为“民间经典文化书系”中的一本,主要收录了“傻女婿串亲戚”、“三女婿上寿”、“烂桃”、“瞎话儿没有本儿”、“拉荆笆”、“巧女和江湖秀才”、“曹恩买刀”、“两好合一好”、“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智打活阎王”、“梦断先生”、“灯笼”等经典故事。 《中国经典故事》是一本阅读、学习、观赏、收藏功能兼备的精品图书。它将长久地伴随您,为您的生活增添精神营养,提高您的生活品味。 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目录 生活创造故事/001 一 傻女婿故事 学话得胜/003 傻女婿串亲戚/007 三女婿上寿/010 傻姑爷探病/013 傻女婿报喜/015 找驴/017 二 笨媳妇故事 烂桃/023 笨媳妇/025 三 巧女故事 巧媳妇/029 巧嘴媳妇/039 巧女和江湖秀才/042 新媳妇当家/045 灵媳妇/051 龇牙瞪和五眼全/058 瞎话儿没有本儿/065 四 伦理道德故事 拉荆笆/071 曹恩买刀/075 老秋莲/080 没手的媳妇/088 紫金钵/098 姊妹仨/101 金板凳/106 郭丁香与张大郎/108 不见黄河心不死/117 老头儿分岁/124 行行出状元/126 两好合一好/129 日久见人心/134 城里人和乡里人/138 “馋嘴猫”走亲家/142 纺花谜/145 五 长工和地主故事 火龙单/151 下马威/153 三样活儿/156 秃尾巴老李的故事/161 摆谱/182 竖牌坊的故事/183 一枝花和死肉瓜/187 鱼和油酥烧饼/189 智打活阎王/191 六 断案故事 吃“亏”/199 昏县官断案/202 七 智慧故事 灯笼/207 梦断先生/210 阿凡提的故事(维吾尔族)/213 后记/219 试读章节 学话得胜 有老两口子,跟前只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虽然是个呆子,他们仍然是娇生惯养,用了九牛二虎之力,请了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到邻村里给他们的儿子定上了一个媳妇。谁知“没有不透风的墙”,等了几年,将该结婚的时候,他的丈人和丈母知道他是呆子了,于是非要求退婚不可。毕竟事实是事实,他的父母用了千方百计,终归无效,只好退婚。父母那时已经是白发老人,抱孙之念自然很切,看看儿子呆头呆脑的,连个媳妇都说不上,不时痛哭流涕。这一层意思,在他自己却觉着满不在乎。他认为媳妇有什么用处呢?不过白养活着她罢了。 一天,晚饭后,他父亲不由得向他流露出来:“儿啊!因为你傻,谁家也舍不得把女儿嫁给你,你一天价也不羞,唉……” 他说:“不嫁给我?我还不娶呢!爹啊!娶一个媳妇有什么难?你如果能给我二十两银子,我敢保能把我的那个媳妇夺回来!” 他父亲苦笑了一声,说:“别说傻话了!”但终是疼子心切,便说:“我给你二十两银子,你出去学点乖巧吧……”于是就给了他二十两银子。 第二天,他就拿上银子出去了。 他出了村口,鲜红的日头才一竿来高,一大群小鸟在树林里唱得山响。忽然间,一只鹞子飞到那里,便“鸦雀无声”了。他看见两个农夫,经过那里指着树林喃喃地说话,便三步并作两步地到了他俩前面,说:“说什么呢?说什么呢?”’ 一个人说:“说闲话呢,与你不相干!” 他说:“告诉我,我给你们五两银子。” “真的?” “真的!” 那个人很欢喜地说:“我们说的是‘一鹞进林,百鸟哑音’。” 他听了,立刻拿了五两银子给了他俩。 往前走了不远,他到了一条小河的岸边,见两个人愁眉不展地守着一座一根木头的桥儿像要过去,却又怕危险的样子,还叹息了两声。 他跑过去,说:“叹息什么呢?你们告诉我,我给你们五两银子。” 一个人说:“我们说‘双木桥儿好过,独木桥儿难行’。” 他把银子递给他俩,又往前走,见了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耕地。牛东倒西歪地不出力拉,农夫一边拿鞭抽着,一边骂着。 他走过去问道:“你骂什么呢?你肯对我说,我便给你五两银子。” 农夫说:“我骂‘子牛(公牛)靠犍子(母牛),犍子靠子牛’!” 他把那时所有的银子分了一半给耕地的,汗淋淋地不肯歇一刻,又往前走。 一阵吵嘴的声音送到他的耳朵里,他抬头看去,离他不远有两个人,背着被褥像去城里打官司的样子,怒气冲冲地吵着嘴。最后,一个人跺了两脚,指着那一个气愤地说了句:“我们有什么话私下不用说,到城里大堂上再说吧!”一直向前走了。他不顾人家喜怒,赶忙问那个人说什么话,并且许给那个人五两银子,假如他肯告诉他。 那人把原话告诉了他,他把所有的银子给了那个人。 他把银子花完了,迅速地跑回家去。 凑巧儿,等了两天,他原先定亲的丈人家过事儿,他去封礼了。 晌午,坐席的时候,他不慌不忙地向席棚那里走去,席上的人们谁不知道他是傻子呢,都大眼望小眼地看着他发笑。等他进席棚的时候,大家都望着他,忍住笑声,一言不发。 他开始用他学的乖巧了,说道:“一鹞进林,百鸟哑音。” 众人听了,觉得非常惊讶;同时又觉出他们吃了亏了:把大家比作了鸟儿,把他自己比作了鹞子。 别人预先就想捉弄他,在他那里只摆了一支筷子,试探他傻到什么程度。他一看这样情形,就说道:“双木桥儿好过,独木桥儿难行。” 众人都呆了,谁还疑惑他是呆子呢? 席完了,他就去找他的丈人和丈母,说:“还是把您的女儿给我吧!”原来他在席上的那两句话,早已传进他俩的耳朵里了,他俩这时正在屋里后悔以前退婚的事情呢! “你说怎么着?”他丈人问他丈母。 “你说呢?”他丈母反问他丈人。 他便气愤地骂道:“子牛靠犍子,犍子靠子牛!” 他俩听了这话——把他俩比作牛,脸上立刻涨红了,像被鞋底打了一样,呆呆地说不出话来。 他又跺了两脚,指着他俩说道:“我们有什么话私下不用说,到城里大堂上再说吧!”说完,便往外走。 他俩听说到城里大堂上再说,吃了一惊,自思无故退亲,不占一点理儿,慌忙拉住他,说:“好女婿,别走,别走!我们答应把女儿给你!别走,好女婿!” 他听了这话,觉得“张飞的胡子——满脸”,欢欢喜喜地一跳一蹦地回家了。P3-7 序言 我们常常感叹:当鬼子入侵、政府空缺的非常时期,老百姓的日子竞仍能井然有序地进行,生儿育女,喜迎吉拜,一个环节都不缺少。它究竟靠的是什么力量? 我们常常感叹:朝代更替,江山易主,甚至外族在中国建立起政权,譬如元代宋、清代明,也竟然不能改变老百姓惯常的生活习俗和处事态度。它究竟靠的是什么法宝? 我们常常感叹:当一个日月经天般的人物坠落民间,当一个龙心虎胆般的英雄退入田垄,他怎么医治好委顿的意志和滴血的情感,最终再次跃入历史的天空? 民间! 民间是一个极其深广的词汇,不仅仅是因为它给我们博大且深邃的感觉,更因为它有博大且深邃的系统。漫长的农业文明创造了灿烂的民间文化,也创造了民间文化完整意义上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仅仅借此,便可进行有效的运作和创造!它的系统,体现在老百姓仪式般的日常生活和絮语般的日常话语中。民间有多大,它的系统就有多大。如果我们把经典(或者叫“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作一比较,就会对回答上边的问题有一个不小的启发: 经典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文字,民间文化的基本载体是语言。 经典文化的传播媒介是典籍,民间文化的传播媒介是口耳。 经典文化的传播方式是阅读,民间文化的传播方式是说听。 经典文化的(传承)对象是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民间文化的(传承)对象是下层社会和老百姓。 经典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经国安邦、治世救民,是官文化:民间文化的主要内容是退让谦和,吃饭穿衣,是民文化。官文化是显文化,闪亮锋利,耀眼夺目,因此显得有些薄;民间文化是隐文化,和风入林,不着冷暖,因此显得有些厚。官文化是阳刚文化,硬,强调的是“治”;民文化是阴柔文化,软,奉行的是“活”。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成长中发现两种文化的变化:孩童时,不自觉地接受着民间文化,看戏,赶庙会,说民间俗谚。一旦上学识字,就开始不知不觉地疏远民间文化而亲近经典文化。随着学历的增高,他对于民间文化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疏远甚至越来越反感越不以为然。可是等到他再往上长,长到能够冲破教育的藩篱进入自我阶段的时候,到了他不再有狮子般雄心的时候,他便又开始喜欢和谈论民问文化。念叨他儿时的看戏,缅怀他家乡的庙会,津津乐道于自己的故园热土,甚至那些年轻时讨嫌的“让人得便宜;善管不如善推;不做高官不害怕,不享荣华不受惊”等格言谚语也被再次捡起并喋喋不休起来。 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来看两种文化的消长:当其事业如日中天、飞黄腾达时,必喜外王内圣之经典文化。当其事业大受挫折、落败民间,不得不蛰伏田垄、不得不改变时,必嗜休养生息之民间文化。当然,当岁月淘洗尽经世的浮华,智慧丰盈起饱胀的理想,他自会再一次高升于历史的天空大放异彩。可再一次升空等同于往昔的光耀吗? 作为一个体系,民间文化是独立的、完整的存在,并不是经典文化的补充和附庸。它的知识系统,它的“三分治,七分养”的医疗经验,它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的务农谚语。它的“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的知识总结,到今天也仍然如坻如屿。它的价值系统,它的“能吃锅(过)头饭,不能说过头话”的警策,它的“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的劝慰,它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善意提醒,到今天也仍然葆有青春。更重要的是,那些被称作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元意识”的文化存在,像爱国爱家的“地母意识”、天清地浊的宇宙意识,就深植于女娲造人和盘古开天的神话之中。查一查我们传统节日的起始,哪一个不是产生于民间文化的源头之中?宽容,忍让,内敛,是民间文化最为突出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存在。生活,生产,生育,是民间文化最为质朴也最具智慧的生存观念和发展方略。 作为一个体系,民间文化确有对经典文化的补充和滋养作用。甚至可以说,它和经典文化的许多内容具有同构性。乡民们相见时必问的“吃罢了吗”,“跟前几个(男孩儿)”,不正是对“食色,性也”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具体表演吗?乡民们教育孩子的“人大不值仁(“一个”的合音),驴大卖钱多”,不是对“满招损、谦受益”的直接阐释吗?正因为具有这么多的同构,两种文化才能相互认同和尊重,才能和谐相处、和平发展,才能创造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美好生活。 常常是这样的可悲:当我们意识到某种文明的重要性的时候,这种文明已经死去或者正岌岌可危。面对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对着全球化的汹涌涛声,我们数千年来创造的整体意义上的民间文化将被席卷而去。我们已经走出或正在走出温馨的家门,已经踏上或正在赶踏茫然的不归之路。我们富裕着,我们也贫穷着。好在人是有自省能力的动物!他发现了历史的不完整性,发现缺少了老百姓纷繁生活的历史是不完整的历史。于是有了法国的年鉴学派,有了年鉴学派总体史思想、长时段理论和民众中蕴涵着民族历史的高度概括。他发现了文化的不完整性,发现没有民间文化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于是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有了对于民间文化保护的全球联动。 “民间经典文化书系”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体现,也是我们不揣冒昧、勇敢前进的小组行动。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技艺,民间知识,民间节庆,民俗活动……独特的场所和空间,甚至那延续了数千年的简捷的游戏方式,都属于本“文丛”关注的内容。 经者,书也;典者,范也。经典者,可为典范之经书也!民间文化。绝多无载!之所以称之为经典,皆因其数千年垂范世间,人共效法,实为民间的不经之典!能为此竭尽绵薄,真可谓三生有幸!天高云淡,日丽风和,该是胸中激荡着平静的时候了。不要指责牢骚,不要顾影自怜,所要的只是睡梦中也睁着一只眼睛的文化警觉和忍痛不响的艰辛劳作。愿与朋友们共勉! 丁亥秋月于豫州蛟龙窟 连晴三日,碧空如洗。丽日西斜,鹊唱如歌,有欣然前行之慨! 后记 很早就想选编一本经典性的民间故事读本,恰逢河南文艺出版社上了这套选题,于是按照丛书主编宪明兄的要求,忙中偷闲整理手头资料,优中选优,编纂成书。看着案上成堆的资料没能人选“经典”,深感遗憾。不是这些作品不好,而是好的作品太多,因容量所限只能割爱。可以说,民间故事作品经过世代人民群众的加工创作,流传下来的真是篇篇精美,字字珠玑。这就是民间故事传承流变的魅力。 愿这本书的出版,能助推这些优秀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 愿这些优秀的民间故事继续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人生如故事。 程健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