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家书家训--看先贤如何齐家(精粹典藏本)/曾国藩全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清)曾国藩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国藩家书家训——看先贤如何齐家(精粹典藏本)》整理并收录了《家书》七篇和《家训》五篇,全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在平淡家常中蕴含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全方位地认识曾国藩、了解曾国藩,领略曾国藩的智慧与学识,进而通过曾国藩形象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与局限。

内容推荐

曾国藩的家书、家训,大体涉及了以下几方面内容:立志为万事之先;为人讲求“拙诚”、“坚忍”;持家应勤谨公正;用人力求“仁孝,血诚”。

通览家书、家训,微小处显大旨。无论是家庭琐事,还是用人大事,都能够看到曾国藩处事中的老庄之道。

《曾国藩家书家训——看先贤如何齐家(精粹典藏本)》精心挑选了曾国藩家书、家训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篇章,编辑成册,主要分为劝学篇、修身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用人篇、养心篇、学问篇、居家之道篇、居家五戒篇以及交接之道篇。译文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能够使读者轻松而准确地领悟其思想内涵。

目录

总序

前言

曾国藩家书

 劝学篇

禀父母教弟写字

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

致诸弟求学方法

致诸弟读家宜立志有恒

 修身篇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

禀父母自我反省

禀父母劝弟勿自大

谕纪泽论读书做人之道

致九弟季弟宜刚柔并济

致九弟毋恼毋怒

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

致九弟宜自修求强

致九弟时刻悔悟大有进益

致九弟逆来顺受

 治家篇

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

禀父母兄弟和睦为第一

致诸弟要清白做人

致四弟教子弟牢记祖训八字

 理财篇

禀祖父母请给族人以资助

禀祖父母述告在京无生计

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

禀父母在外借债过年

 交友篇

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一

致诸弟宜亲近良友

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

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

 为政篇

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和

禀父母勿入署说公事

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

致诸弟戒除骄矜

致诸弟详述办理巨盗及公议粮饷事

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

 用人篇

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

与沅弟书时时不忘求人自辅

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

曾国藩家训

 养心篇

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守静一神明如日之升,身体如鼎之镇

进德修业——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修身五箴——立志居敬,谨言有恒

立志——人能立志,犹如“金丹换骨”

 学问篇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

作文——修辞以立诚,忌巧言雕饰

 居家之道篇

孝——独孝友则立获吉庆

和——和气蒸蒸而家必兴

严——治家贵严,不严之流弊不可胜言

五种遗规——我辈踵而行之,极易为力

八字——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冈公为法

三不信——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

八本三致祥——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

骨肉之情——骨肉之情愈挚,则责之愈切

居家四败——士大夫之家旋踵而败,根于居家四败

 居家五戒篇

戒骄——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

戒傲——长傲为凶德致败之道

戒气——惩忿窒欲,平抑肝气

戒凉德——凡人凉薄之德,约有三端

戒忮求——欲求造福,先去忮求

 交接之道篇

慎择友——朋友之贤否,关乎一生之成败

真意待人——与人交接周旋须有真意

官场交接——凡大员之家,无半字涉公庭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致诸弟

读家宜立志有恒

【原文】

诸位贤弟足下:

十一月前八日已将日课抄与弟阅,嗣后每次家信,可抄三页付回。日课本皆楷书,一笔不苟,惜抄回不能作楷书耳。冯树堂进攻最猛,余亦教之如弟,知无不言。可惜弟不能在京与树堂日日切磋,余无日无刻不太息也。九弟在京年半,余懒散不努力。九弟去后,余乃稍能立志,盖余实负九弟矣。余尝语岱云曰:“余欲尽孝道,更无他事,我能教诸弟进德业一分,则我之孝有一分;能教诸弟进十分,则我之孝有十分;若全不能教弟成名,则我大不孝矣。”九弟之无所进,是我之大不孝也。惟愿诸弟发奋立志,念念有恒,以补我不孝之罪,幸甚幸甚。

岱云与易五近亦有日课册,惜其识不甚超越。余虽日日与之谈论,渠究不能悉心领会,颇疑我言太夸。然岱云近极勤奋,将来必有所成。

何子敬近待我甚好,常彼此作诗唱和,盖因其兄钦佩我诗,且谈字最相合,故子敬亦改容加礼。子贞现临隶字,每日临七八页,今年已千页矣。近又考订《汉书》之讹,每日手不释卷。盖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日《仪礼》精,二日《汉书》熟,三日《说文》精,四日各体诗好,五日字好。此五事者,渠意皆欲有所传于后。以余观之,此三者余不甚精,不知浅深究竟何如。若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诗亦远出时手之上,必能卓然成家。近日京城诗家颇少,故余亦欲多做几首。

金竺虔在小珊家住,颇有面善心非之隙。唐诗甫亦与小珊有隙,余现仍与小珊来往,泯然无嫌,但心中不甚惬洽耳。黄子寿处,本日去看他,功夫甚长进,古文有才华,好买书,东翻西阅,涉猎颇多,心中已有许多古董。何世兄亦甚好,沉潜之至,天分亦高,将来必有所成。吴竹如近日未出城,余亦未去,盖每见则耽搁一天也。其世兄亦极沉潜,言动中礼,现在亦学倭艮峰先生。吾观何吴两世兄之姿质,与诸弟相等,远不及周受珊、黄子寿;而将来成就,何吴必更切实。此其故,诸弟能看书自知之,愿诸弟勉之而已。此数人者,皆后起不凡之人才也,安得诸弟与之联镳并驾,则余之大幸也。

门上陈升一言不合而去,故余作《傲奴诗》,现换一周升作门上,颇好。余读《易·旅卦》“丧其童仆”,象曰:“以旅与下,其义丧也。”解之者曰:“以旅与下者,谓视童仆如旅人,刻薄寡恩,漠然无情,则童仆将视主如逆旅矣。”余待下虽不刻薄,而颇有视如逆旅之意,故人不尽忠,以后余当视之如家人手足也。分虽严明而情贵周通,贤弟待人亦宜知之。

余每闻折差到,辄望家信。不知能设法多寄几次否?若寄信,则诸弟必须详写日记数天,幸甚。余写信亦不必代诸弟多立课程,盖恐多看则生厌,故但将余近日实在光景写示而已,伏惟诸弟细察。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译文】

诸位贤弟足下:

十一月前八日,我已经将日课抄在信中发给你们看,以后再写信时,你们可每次抄写三页寄回。我自己的日课,写的时候都是用的楷体,而且写得是一丝不苟,只可惜寄给你们的抄本没能用楷体写。最近冯树堂进步很快,我教他就像对诸位兄弟一样,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惜弟弟们不能在这里与树堂天天切磋学问,我无时无刻不为此叹息。九弟在京城一年半的时光里,那段时间我比较的懒散,没能让九弟有什么长进;九弟走了之后,我才稍微收敛心神精研学问,因此我太有负于九弟了!我时常对岱云说:“我想尽孝道,没有别的事比这更重要的。如果我能教育弟弟们进德修业一分,那我就是尽孝一分;能够教育弟弟们进步十分,那我就是尽孝十分。如果我没能教弟弟们成才,那我就真是大大的不孝了。”正因如此,九弟的学问没有长进,真是我的大不孝啊!所以希望弟弟们能发奋立志,持之以恒地学习,以弥补我的不孝之罪,那我就真的很庆幸了!

岱云与易五近日来也制定了每日的课业和练习,只可惜他们的学识没有什么进步。虽然我和他们天天谈论学问,但是他们却总是不能全部领悟,而且还总是怀疑我的说法言过其实。不过岱云近日来倒是表现得很勤奋,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何子敬近来对我很亲近,我们常常彼此作诗吟唱。皆因他的兄长很欣赏我的诗作,而且在谈论书法时,我们也很有共同语言。因此子敬对我也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对我比以前更加尊重。子贞最近在临摹隶书,每天都要写个七八页,今年一年他已临摹了有千页。近来他又在考订《汉书》的纰漏,每天都是手不释卷。子贞的学问,有五个方面见长:一是《仪礼》精通,二是《汉书》熟悉,三是《说文》精湛,四是各种体裁的诗技高;五是书法潇洒。这五个方面的长处,他都想有所成就传于后世。在我看来,我在前三个方面不是很精通,也不清楚他到底深浅如何。但是如果说到书法,那他的作品必定是可传于千古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他所作的诗,其水平在同时代诗人里也是佼佼者,将来一定能成为大家。近来京城的新诗问世的很少,所以我就想多作几首。

金竺虔在小珊家住,两人有嫌隙,面和而心不和。唐诗甫也和小珊有嫌隙。我现在仍旧与小珊往来,表面上没有嫌隙,但心里不太乐意和融洽。我今天去看了黄子寿,他的学问是大有长进,尤其是古文很有才华,而且特别喜欢买书,东翻翻,西看看,博览群书,涉猎很广,心里已收藏了不少经典之作。何大哥最近也很好,整日里在家中韬光养晦,再加上天分也高,将来一定能有所成就。吴竹如近日没有出城,我也没有出去,因为见一次面便耽搁一天的时光。他的世兄也很沉着,言行合乎礼节,现在也师事倭艮峰先生。我看何、吴两世兄的姿质,和弟弟们不相上下,可远不及周受珊、黄子寿,但他们将来的成就,何、吴一定更切实些。我这样说的意思,想必弟弟们能在看书学习后自然明了,希望弟弟们共勉,努力。而我谈到的这几位,都是些不简单的后起之秀,假如什么时候弟弟们能够和他们并驾齐驱,那就是我的大幸了!

门上的陈升,前几日因为与我一言不合,便拂袖而去。为此我有感而发,特意作了一首《傲奴诗》。现在的门上换成了周升,他人还是不错的。我读《易·旅卦》“丧其童仆”,《象传》里说:“以旅与下,其义丧也。”解释的人说:“以旅与下,就是说如果主子把自己的下人看作是陌生的路人,对其刻薄寡恩,漠然无情,那么下人也会把自己的主子看作是陌生人。”我对待下人虽说不上刻薄,可也把他们看作是路人,所以他们自然就对我不尽忠报效,今后我一定要将下人当做自己家人手足一般。主仆间的关系虽然严明,但是如果能做到感情上的亲密通达,还是难能可贵的。贤弟们在对待别人的时候,也应该铭记这样的道理。

我每次听到有信差到的时候,便翘首企盼着有家信到。不知以后你们能不能设法多寄几封过来?以后如果再寄信,希望弟弟们能详细地写几天日记,这样的话就太好了。我写信时,也不敢代你们多立课程,担心写多了让你们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只写近日来发生的事情。希望弟弟们能仔细看我的信。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P16-19

序言

提起曾国藩,有人对其点头称赞,赞其为“中兴第一名臣”;有人则对其指责唾骂,骂其为“卖国贼”。因为曾国藩曾经率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在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了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在辛亥革命之后,一些革命党人称他是“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并且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的的确确是一个遗臭万年的大汉奸。

美名也好,骂名也罢,曾国藩,这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曾国藩的家书、家训,大体涉及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立志为万事之先

他一生强调立志,常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在其家书家训中,立志之论甚多。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他说:“余身旁须有一胸襟恬淡者,时时伺吾之短,以相箴规,庶不使‘矜心’生于不自觉。”曾国藩原先嗜好吸水烟,后来他要戒烟,但也不太容易,他对弟弟说:“自戒潮烟以来,心神彷徨几若无主。遏欲之难,类如此矣!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讵有济哉?”曾国藩硬是凭律己的毅力将烟戒绝。

二、为人讲求“拙诚”、“坚忍”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诫”、“坚忍”行事。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曾国藩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他在安慰弟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三、持家应勤谨公正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能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四、用人力求“仁孝,血诚”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更是有其独到之处。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军队治理上主张以礼治军:“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曾国藩亲作《爱民歌》以劝导官兵。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因而石达开说“曾国藩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华蘅芳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通览家书、家训,微小处显大旨。无论是家庭琐事,还是用人大事,都能够看到曾国藩处事中的老庄之道。

本书精心挑选了曾国藩家书、家训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篇章,编辑成册,主要分为劝学篇、修身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用人篇、养心篇、学问篇、居家之道篇、居家五戒篇以及交接之道篇。译文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能够使读者轻松而准确地领悟其思想内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1: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