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是胡适先生的演讲精选集。作为近代中国最富盛名的文化名人之一,胡适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书中对演讲稿的辑录,在时间的跨度上,从胡适的青年时代直至其晚年,而内容题材上,则横跨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甚至妇女地位等诸多领域,既保证了内容上的丰富,又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这些演讲大都十分浅显易懂,且充满睿智和风趣。在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个侃侃而谈的智者,又可以体会到胡适对于家国的热爱和思考,对于民主和自由的守护和坚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容忍与自由(经典珍藏版)(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胡适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容忍与自由》是胡适先生的演讲精选集。作为近代中国最富盛名的文化名人之一,胡适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书中对演讲稿的辑录,在时间的跨度上,从胡适的青年时代直至其晚年,而内容题材上,则横跨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甚至妇女地位等诸多领域,既保证了内容上的丰富,又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这些演讲大都十分浅显易懂,且充满睿智和风趣。在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个侃侃而谈的智者,又可以体会到胡适对于家国的热爱和思考,对于民主和自由的守护和坚持。 内容推荐 作为中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胡适的一言一行都备受时人瞩目。学成归国之后的胡适以改革旧中国、旧思想为己任,不只用笔,也通过演说向当时的民众孜孜不倦地播撒新思想的种子。 胡适一生发表演讲无数,内容涉及文学、历史、教育、伦理、政治、学术研究等多个方面,加上胡适情思敏捷,能言善道,谈吐幽默,并能将深刻的哲思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白话,因此,胡适的演讲同他的著作一样受到无数国人的广泛关注,至今仍热度不减。 《容忍与自由》按照时间倒叙的顺序,追溯了从胡适的晚年至青年大半个人生的演讲历程,试图向读者呈现胡适一生思想之光的轨迹,同时,也向这位为现代中国拉开文明与进步、民主与自由大幕的先哲致以诚挚的缅怀和敬意。 目录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找书的快乐 容忍与自由 新闻记者的修养 大学的生活 谈谈大学 历史科学的方法 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典礼致词 大宇宙中谈博爱 报业的真精神 搜集史料重于修史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 选科与择业 新闻独立与言论自由 治学方法 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 自由主义在中国 自由主义 人生问题 考试与教育 我们能做什么? 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 纪念“五四” 知识的准备 海外归来之感想 自责知耻才能有救! 治学的三根毫毛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问题 海外杂感 我们所应走的路 治学方法 中国历史上妇女的地位 为什么读书 在北平图书馆协会上之讲演 治学方法 中国书的收集法 科学的人生观 思想的方法 怎样读书 书院制史略 哲学与人生 北京大学第二十五周年纪念日的演说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 学生与社会 好政府主义 在北大开学典礼会上的讲话 女子问题 中学国文的教授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在同乐会上的演说 少年中国之精神 美国的妇人 试读章节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毕业班的诸位同学,现在都得离开学校去开始你们自己的事业了,今天的典礼,我们叫作“毕业”,叫作“卒业”,在英文里叫作“始业”(Commencement),你们的学校生活现在有一个结束,现在你们开始进入一段新的生活,开始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自己的担子,所以叫作“始业”。 我今天承毕业班同学的好意,承阎校长的好意,要我来说几句话。我进大学是在五十年前(1910),我毕业是在四十六年前(1914), 够得上做你们的老大哥了,今天我用老大哥的资格,应该送你们一点小礼物,我要送你们的小礼物只是一个防身的药方,给你们离开校门,进入大世界,作随时防身救急之用的一个药方。 这个防身药方只有三味药: 第一味药叫做“问题丹”。 第二味药叫做“兴趣散”。 第三味药叫做“信心汤”。 第一味药,“问题丹”,就是说:每个人离开学校,总得带一两个麻烦而有趣味的问题在身边作伴,这是你们入世的第一要紧的救命宝丹。 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活的学问、活的知识,都是为了解答实际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困难而得来的。年轻人进入社会的 时候,总得有一个两个不大容易解决的问题在脑子里,时时向你挑战,时时笑你不能对付他,不能奈何他,时时引诱你去想他。 只要你有问题跟着你,你就不会懒惰了,你就会继续有知识上的长进了。 学堂里的书,你带不走;仪器,你带不走;先生,他们不能跟你去,但是问题可以跟你走到天边!有了问题,没有书,你自会省吃省穿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卖田卖地去买仪器!没有好先生,你自会去找好师友;没有资料,你自会上天下地去找资料。 各位青年朋友,你今天离开学校,夹袋里准备了几个问题跟着你走? 第二味药,叫做“兴趣散”,这就是说:每个人进入社会,总得多发展一点专门职业以外的兴趣——“业余”的兴趣。 你们多数是学工程的,当然不愁找不到吃饭的职业,但四年前你们选择的专门职业,真是你们自己的自由志愿吗?你们现在还感觉你们手里的文凭真可以代表你们每个人终身的志愿,终身的兴趣吗?——换句话说,你们今天不懊悔吗?明年今天还不会懊悔吗? 你们在这四年里,没有发现什么新的,业余的兴趣吗?在这四年里,没有发现自己在本行以外的才能吗? 总而言之,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意儿。不是为吃饭而是心里喜欢做的,用闲暇时间做的,——这种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思,有时候,一个人的业余活动也许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 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学家,一个是弥尔(J.S. Mill),他的职业是东印度公司的秘书,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有很大的贡献。一个是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他是一个测量工程师,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一个很有势力的思想家。 英国的大政治家邱吉尔,政治是他的终身职业,但他的业余兴趣很多,他在文学、历史两方面,都有大成就;他用余力作油画,成绩也很好。 今天到自由中国的贵宾,美国大总统艾森豪威尔先生,他的终身职业是军事,人都知道他最爱打高尔夫球,但我们知道他的油画也很有功夫。 各位青年朋友,你们的专门职业是不用愁的了,你们的业余兴 趣是什么?你们能做的,爱做的业余活动是什么?第三味药,我叫他做“信心汤”,这就是说:你总得有一点信心。我们生存在这个年头,看见的、听见的,往往都是可以叫我们 悲观、失望的——有时候竟可以叫我们伤心,叫我们发疯。这个时代,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没有信心,我们真要发狂自杀了。我们的信心只有一句话:“努力不会白费”,没有一点努力是没有结果的。对你们学工程的青年人,我还用多举例来说明这种信心吗?工 程师的人生哲学当然建筑在“努力不白费”的定律的基石之上。我只举这短短几十年里大家都知道的两个例子:一个是亨利福特(Henry Ford),这个人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他 小时半工半读,只读了几年书,十六岁就在一小机器店里作工,每周工钱两块半美金,晚上还得去帮别家做夜工。五十七年前(1903)他三十九岁,他创立Ford Motor CO.(福特汽车公司),原定资本十万元,只招得两万八千元。五年之后(1908),他造成了他的最出名的model T 汽车,用全力制造这一种车子。一九一三年——我已在大学三年级了,福特先生创立他的第一副“装配线”。 一九一四年,——四十六年前,——他就能够完全用“装配线”的原理来制造他的汽车了。同时(1914)他宣布他的汽车工人每天只工作八点钟,比别处工人少一点钟——而每天最低工钱五元美金,比别人多一倍。他的汽车开始是九百五十元一部,他逐年减低卖价,从九百五十元直减到三百六十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减到二百九十元一部。他的公司,在创办时(1903)只有两万八千元的资本,——到二十三年之后(1926)已值得十亿美金了!已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了。一九一五年,他造了一百万部汽车,一九二八年,他造了一千五百万部车。他的“装配线”的原则在二十年里造成了全世界的“工业新革命”。 福特的汽车在五十年中征服全世界的历史还不能叫我们发生“努力不白费”的信心吗? 第二个例子是航空工程与航空工业的历史。 也是五十七年前——一九○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正是我十二整岁的生日,——那一天,在北加罗林那州的海边Kitty Hawk(基帝霍克)沙滩上,两个修理脚踏车的匠人,兄弟两人,用他们自己制造的一只飞机,在沙滩上试起飞,弟弟叫Owille Wright,他飞起了十二秒钟。哥哥叫Wilbur Wright,他飞起了五十九秒钟。 那是人类制造飞机飞在空中的第一次成功,——现在那一天(十二月十七日)是全美国庆祝的“航空日”——但当时并没有人注意到那两个弟兄的试验,但这两个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脚踏车修理匠人,他们并不失望,他们继续试飞,继续改良他们的飞机,一直到四年半之后(1908年5 月),才有重要的报纸来报导那两个人的试飞,那时候,他们已能在空中飞三十八分钟了!这四十年中,航空工程的大发展,航空工业的大发展,这是你们学工程的人都知道的,航空工业在最近三十年里已成了世界最大工业的一种。 我第一次看见飞机是在一九一二年。我第一次坐飞机是在一九三O 年(三十年前)。我第一次飞过太平洋是在二十三年前(1937); 第一次飞过大西洋是在十五年前(1945)。当我第一次飞渡太平洋的时候,从香港到旧金山总共费了七天!去年我第一次坐Jet 机,从旧金山到纽约,五个半钟点飞了三千英里!下月初,我又得飞过太平洋,当天中午起飞,当天晚上就到美国西岸了! 五十七年前,Kitty Hawk 沙滩上两个脚踏车修理匠人自造的一个飞机居然在空中飞起了十二秒钟,那十二秒钟的飞行就给人类打开了一个新的时代,——打开了人类的航空时代。 这不够叫我们深信“努力不会白费”的人生观吗? 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功不唐捐”(唐是空的意思), 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 青年的朋友,你们有这种信心没有? P1-5 序言 一、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胡适幼年在家乡接受私塾教育,14岁时到上海求学,开始接触新思想。20岁时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留学,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后改读文科,25岁时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受其“实验主义”哲学影响颇深。1917年, 27岁的胡适归国后即受聘为国立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之领袖,后历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要职。1962年2月24日,胡适因心脏病猝发逝世于台湾,享年72岁。胡适一生涉猎甚广,著述颇丰,在文、史、哲、教育及社会活动方面均有建树,他的思想、行为及著述对20世纪的中国乃至今日社会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作为中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胡适的一言一行都备受时人瞩目。学成归国之后的胡适以改革旧中国、旧思想为己任,不只用笔,也通过演说向当时的民众孜孜不倦地播撒新思想的种子。胡适一生发表演讲无数,内容涉及文学、历史、教育、伦理、政治、学术研究等多个方面,加上胡适情思敏捷,能言善道,谈吐幽默,并能将深刻的哲思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白话,因此,胡适的演讲同他的著作一样受到无数国人的广泛关注,至今仍热度不减。 三、胡适的一生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极深,并不遗余力地将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介绍传播到中国,但并非主张全盘西化,他也十分看重并传承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宝藏,并且将数十年的光阴投身到“整理国故”以及考据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工作之中。在生活上胡适也是“中西结合”,虽留洋数载,常年身居异国,但仍十分注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爱穿中国传统长袍,并与他的“小脚太太”不离不弃、相携到老。抛开众多名誉的光环,胡适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始终为后代国人所称道。胡适去世之后,蒋介石曾在给胡适的挽联中评价他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四、胡适的思想在其生活的年代无疑是超前的,对传播科学、启迪民智、引导自由独立之风有不灭之功;而胡适的许多观点和理念对于今人今事也仍不过时。比如在青年的人格塑造上,胡适主张独立进取的个人主义,反对自私自利的“假个人主义”;他鼓励青年人注重以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职业,而不是只看重社会所需;在为人上,胡适讲究“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在治学上,胡适则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这些思想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虽然胡适曾多次声称自己“不喜欢搞政治”,但他的一生还是同政治密不可分。由于时势环境的不同,胡适的某些政治主张或许有待商榷,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认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相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加以甄别,但这并不遮掩他的独特思想和高洁人格的光芒。 五、我们特从众多珍贵的材料之中,甄选了胡适演讲稿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篇章,汇成《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一书,以飨读者。本书按照时间倒叙的顺序,追溯了从胡适的晚年至青年大半个人生的演讲历程,试图向读者呈现胡适一生思想之光的轨迹,同时,也向这位为现代中国拉开文明与进步、民主与自由大幕的先哲致以诚挚的缅怀和敬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