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保定高阳卷)
分类
作者 罗杨总主编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孙承宗吃粗粮十九年

讲述:田法宗

记录:史克己

清朝桐城派古文大家方苞曾记载过孙承宗先生这样一段轶事:归安茅止生在高阳孙少师(承宗)门下学习。曾回忆起老师的一则故事。孙承宗在前明天启二年,以大学士身份任蓟、辽二州经略使,设置酒宴饯别亲朋好友.来参加宴会的有百余人。有一位客人走上前对孙承宗说:“您出任经略使,起先我是为国家而庆幸,但是现在我又有忧虑。地方、国家,都寄托在您一人身上,(如果)您能胜任,准备用品自己供养自己,人人(自然)都不能诽谤您;如果不能胜任,即使毁弃自己身家性命,罪责难以逃避,何况勤俭节约呢?我们这班食客都吃精粮,而唯独您吃粗粮,(这种)为了夸饰小小的虚名而有意俭省,并不是承担天下重任的方法。”

孙承宗公向他作揖道歉说:“先生对我的指教很对,但是我不敢用这个来求名。喜好华服美食,在我还是秀才时就一直不觉得满足,自从考中进士后,我脱下粗布衣衫回到乡里,考虑到此身已经不是自己所能拥有。再说,朝廷多遭变故,边关局势一天比一天让人感到惊骇,我担心一旦承担了国家重任,不能忍受住饥寒、劳顿之苦,不能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从此不敢满足自己的嘴巴、身体的欲求,勉强用这种办法来自我勉励,以至到今天,有十九年了。”

方苞百年多以后议论道:哎呀!孙承宗道公的志气挫败了阉党,他明察万事,集合有智谋且忠诚勇敢的读书人,并竭尽他们的才能,选用处在危困之境界、伤病的士卒来施展他们的武力,(即使)唐、宋的名士、贤人尚且难有类比的;至于忠诚能感动他人,被他所纠察所指斥的人,退职后也没有怨言,(那些)背叛的将领、远方的外族之人都明白他的志向。至于表里如一,那么从汉代诸葛武侯以后,他的胸襟气度,只有孙承宗道公才具有。所以克制反省自己、忧民I尤国的真心自然影响遍及于天下,不是自己具有豪杰的才能,而是大概继承了孔圣人的仁道,谁能和他在这方面相比呢?但是只有一些在朝中执行政务,和掌管边境事务的职责,视同一体的人,确实不能容忍下他。《易经》上说:“诚信能感动小猪。”那些妒忌的小人竟然不如豚鱼的感动通融,可不是让人惧怕吗!

斥宦官

孙承宗守卫边关,杀得后金军望风而逃,威名大震。

这时候,天启皇帝宠信的太监魏忠贤,官封九千岁,把持朝纲,哪个大臣敢不听从他的主意,轻的发配充军,重的杀头问罪。为了树立他的威望,让人在各地为他建造生祠。因为孙承宗威望日盛,魏忠贤想拉拢他,他又念自己与孙承宗是河北老乡,便想请孙承宗带头为自己造生祠,于是,派人给孙承宗捎去一封信。

孙承宗看了信后,气得撕了个粉碎,对送信人说:“你回去告诉魏忠贤,以后少千祸国殃民的事,孙承宗做的是大明皇帝的官,不是你魏家的官,人没死先造生祠,真是天下奇闻,我不捧他这臭脚。”魏忠贤的信使满面怒容说:“孙大人,大明江山多半姓魏,得罪了九千岁,有你的好吗?”

孙承宗说:“最多不过是个杀头吧?姓孙的不是软骨头!”信使听了,自知难以说动孙承宗,便无趣地走了。

回龙宫的故事

讲述:齐玉峰

记录:房亚娟

魏忠贤拉拢不了孙承宗,便在天启皇帝面前说孙承宗拥兵自傲要回京师,以清君侧为名,自己想当皇帝。

昏庸的天启皇帝听了魏忠贤的谗言,想把孙承宗逮京问罪,但又没抓住孙承宗要回兵京师的证据,况且孙承宗在辽东屯田抗敌,不但不用皇帝发粮饷,还老打胜仗,又不忍杀头问罪,便下了一道圣旨,要孙承宗回家为民,罢了孙承宗的官。

孙承宗回到高阳后,正是秋季汛期,雨水连绵,洪水暴涨。城南东田果庄那道保护高阳城的大堤一日千险,人们打多高,洪水涨多高,总是平着河槽。

孙承宗听到险睛后,带领全家老少上了大堤抢险。说也怪,孙承宗一上了大堤,洪水就不长了,人们趁这劲儿一下子把大堤增高了二三尺。之后孙承宗搬了个木墩,坐在堤上,注视着洪水的变化。

忽然,有个白胡子老头从水里出现,一阵风似的走到了孙承宗面前,施礼说:“孙大人,我是水族头领,今年该我值年,要水淹高阳城,你坐在这里小神我不敢。”

孙承宗正颜回答:“我在堤在,我亡城亡。”

白胡子老头恳求地说:“孙大人,我交不了差呀!”

孙承宗说:“我替你交差!”说着,让人取来了文房四宝,写了一张字条,交给了白胡子老头。白胡子老头接过字条揣在怀里,向孙承宗行了个礼,跳入水中不见了。

再看洪水,一个劲儿往下抽,慢慢地变成涓涓细流绕城而去了。

为了纪念孙承宗上堤抗洪,人们在大堤上修了个小庙,里边塑着孙承宗的坐像。这小庙叫“回龙宫庙”,这条大堤如今人们还叫它“回龙宫大堤”呢!P9-11

目录

传说

 人物传说

 杨六郎的传说

 撒豆成兵

 撒灰成兵

 撒盐成兵

 孙承宗的传说

 外财不富穷苦人

 小白玉庵

 大寺坑边的草长不长

 榜眼,榜眼,你好大胆

 风折状元旗

 让状元

 孙承宗吃粗粮十九年

 斥宦官

 回龙宫的故事

 边关论策

 吓走皇太极

 血染高阳城

 孙承宗之死

 孙承宗轶事

 孙氏灭清

 孙承宗与小白鼠

 长工驸马王昺的传说

 要工钱

 琼林宴招赘

 王驸马认干女儿

 要添箱礼

 训诫干女婿

 皇姑跟驸马回高阳

 要牌坊

 驴撞轿

 免一县

 高阳布做的蟒龙袍

 王莽赶刘秀的传说

 苇叶留痕

 田家坟的传说

 图功名田家大修坟

 失信义自毁风水堤

 为社稷景旸被屈斩

 为金顶三盗田家坟

 拐狐狸京津助乡亲

 武举人枪挑白龙驹

 田大胆治水怪

 李国吟诗续联

 李鸿藻的传说

 李鸿藻装聋

 李鸿藻与太监斗法

 李鸿藻送灯笼

 李鸿藻给太子“立规矩”

 李鸿藻“走后门”

 李鸿藻智戏地方官

 李鸿藻的幽默

 李公子大战贝勒爷

 收藏家李鸿藻

 小登科

 冯国璋与苏果庄苏氏

 孟大胆竹刀杀国老

 齐映遇奇人

 樊忠锤杀大宦官王振

 王尊叱驭

 康熙大帝喝菜汤

 县官昶文藻的传说

 拜客与赶集

 昶文藻断强奸案

 智惩盐商

 昶文藻审驴

 昶文藻智断“铜盆案”

 昶文藻吸烟断案

 巧断杀人案

 周福才唱散一营军阀兵

 谷知县审碌碡

 公冶长

 海姑

 三爷的宝葫芦

 雹神李佐车

 杨八仙

 石头变金子

 风物传说

 无头石龟

 双疙瘩

 皇家庄户

 石佛寺的传说

 莘桥烧鸡的传说

 高阳旧城皇亲庄的传说

 孝义河的传说

 马棚淀的水喝不得

 高阳坑与城墙土

 蠡县铺

 野王村的来历

 刘李庄的来历

 张卜士庄

 高阳旧城的“磕鞋冢”

 八果庄的来历

 会说话的石狮子

 倒贴福字的传说

 大郎和二郎

 圣姑祠

 金马驹

 马猴

 潴龙河的来历

 皮拉猴

 宝罐与送财童子

 “海子”的故事

 —高阳旧城的传说

 小铜锅

 “祭灶”改为“送灶”

 “老婆”的来历

 “厨师”的来历

 其他传说

 财神爷和财神奶奶抬杠

 寿星佬的脑门—宝贝疙瘩

 圣(圣)贤(贤)愁

 龙灯

故事

 革命故事

 蔡和森的故事

 蔡和森买围巾

 皮袍子与做豆腐

 “炊事员”朱德在高阳

 “活龙”与“一百二十师(一二〇师)”

 吕正操的命真大

 杨成武坐牛车

 白求恩在高阳

 翟树功的故事

 治恶棍

 教育

 英勇就义

 特等功臣于冠军的故事

 一个鸡蛋的风波

 抢回妹妹

 送情报

 五个火烧

 中秋夜智取高阳布

 婆媳机智救亲人

 腻歪的铁锨

 麦场脱险

 张大伯应敌

 二牛斗恶狼

 智送鸡毛信

 韩泥鳅之死

 机智的赵凿

 官大奶奶

 动植物故事

 殷庄的驴—就这个样了

 梁庄的驴—臊着它

 白猪

 兔子的骄傲

 葱与苋菜

 螳螂与黄雀

 袜虫、发虫

 麦子为什么一个穗儿

 中瓜

 豆腐的来历

 小义犬

 羊生翅

 牛鼠之争

 老猴窝

 斗蛇

 打黑食狼

 “我找我姑!”

 天鹅与蛤蟆

 打老虎

 人物故事

 一代名将孙岳的故事

 打抱不平杀洋奴

 兵不血刃倒曹吴

 会说高阳话,就把洋刀挎

 多少姓点孙

 佟麟阁将军的故事

 身居高官不忘乡亲

 生活简朴严于律己

 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佟麟阁之死

 袁世凯高阳拜大印

 一代名将马法五

 京剧大师盖叫天的故事

 吹喇叭

 “小龙王”

 智退群狼

 盖叫天名字的由来

 “花蝴蝶”喝血

 盖叫天自残拒当“内廷供奉”

 盖叫天三拒“堂会”

 断腿再植

 盖叫天怒打清兵

 田际云为光绪皇帝当信使

 昆曲大王韩世昌的故事

 活死人

 东渡日本

 齐如山的故事

 俩二两一个幺

 齐如山对对子

 “梅兰芳的良师益友”

 “我有不白之冤”

 百岁老戏骨侯玉山

 义僧晋富山

 弄潮儿李亮

 大力士李勇

 徐世祥

 兔子阎王王老牛

 黑旋风的传说

 吹鼓手傻进生

 练功

 二百亩“菱角树”

 打对“咔戏”

 愣汉

 铸铁人戏县长

 魏老得,喝冰水

 冯半仙

 陈县令

 张好好

 王老茂的故事

 “我就干这一天”

 智斗

 邱老先生

 武三兴

 浪子回头

 盛洪判案

 邓龙击鬼

 大力士刘玉秀

 变戏法

 武师

 奇男

 怪叟

 大挑遇奇才

 仁义的故事

 仁义与小偷

 偷柴火

 雇长工

 齐古龙起“号”

 智斗歹徒

 王直学说话

 萧何买律

 吴颜娘娘长得丑,她给齐王

 保江山

 刘罗锅造字

 城隍庙中怪

 嫂娘之误

 刀笔吏

 女缢鬼

 送财童子

 王树生聪明过人

 秀才的隔年对

 李二爷巧数九九

 文盲先生

 武大汉的打虎棍

 书呆子慢性子

 刘百司被发配的故事

 智斗劫匪

 生活故事

 改名

 成木火旺,油籽蛋香

 死人吃饭

 害人害己

 王善信佛

 放屁功夫

 佣人与小妾的故事

 秀才戏财主

 老套爷的故事

 买公鸡

 大镐套

 骡子的故事

 “抬顺杠”的故事

 一碗面汤

 瘸腿诗人

 吝啬鬼贺寿

 刁先生进城

 懒汉

 哥仨分家

 剌破头

 抬银子与抬鼻子

 高傲的棋手

 老腻斗财主

 骗术

 小贩行骗

 孝妇

 公公和儿媳妇斗智

 张口丧

 巧借玉钏

 关帝庙与百籽粥

 机灵鬼卖鬼

 吝啬财主的发财梦

 财主与长工

 巧嘴媒婆丢丑记

 打赌

 老太太擒贼

 孩子们,给箭!

 说官话的故事

 乾隆御题棉花图

 七品老百姓

 关老爷的宝刀

 西葫二籽

 勤俭匾

 句读意解

 下九流

 四兄弟赶考

 窃桃生疽

 明断

 莲叶托桃

 清功桥畔

 王员外贴榜招亲

 穷学生请先生

 一亩田

 行善别作恶

 哥俩挖金子

 望福吃饺子

 送字号

 巧对拆字联

 正骨

 算卦

 打赌

 开金库

笑话

 老经纪训子

 光棍

 纺绸裤

 梁家庄的鸭子与王家河的

 兔子

 土医生出歪方

 赴席

 傻子学事

 老夫妻分家

 耿庄的梨与毛桃

 光棍过活

 秃子嘲笑秃子

 吹牛

 四两肉

 傻女婿吃鸡

 傻女婿回门

 仨儿子做诗

 差点叫干爹

 看告示

 光棍进澡堂

 仨女婿夸马

 还账

 比穷与斗富

 王八无胡须

 笑话两则

 三人四张饼

 谢顶

 懒汉下地

 问路与借债

 老太爷主长寿

 近视眼

 爹吃根油条

 四姐妹行酒令

 该截哪头好

 说媒

 问路

 县太爷的判词

 塾师

 戏人反被戏

 留一只做本钱

序言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序一)

罗杨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到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内容推荐

流传在保定大地上的民间故事,是保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珍贵的“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能再生的文化资源。它蕴含着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凝聚着保定文化的深层文化基因,闪耀着保定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辉,为保定文明的薪火相传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留住祖先的文化记忆,繁荣民族民间文化,由孙亚珍主编了这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保定高阳卷)》。该卷本收录了当地包括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

编辑推荐

孙亚珍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保定高阳卷)》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本书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本书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本书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本书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