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围绕使用差分雷达干涉技术测量地表形变的精度与可靠性这两大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在系统分析各种误差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形变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精度的相关算法,并使用模拟数据或真实卫星SAR影像数据进行了验证。将可靠性理论引入干涉模型估计中,并发展了抗差估计算法。使用多幅欧洲空间局卫星ERS-1/2 SAR影像数据,将这些方法和算法应用于两个实验区域,即香港机场沉降和台湾集集大地震,呈现了相关结果,并得到了诸多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本书采取理论阐述、实验分析与实践验证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地讲述了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遥感技术应用于大范围地球表面形变监测的基本原理、误差来源和误差传播模型,并主要针对精度和可靠性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在地形数字高程模型误差的影响和控制、干涉相位图的先验滤波算法、基于地面控制点的卫星轨道数据(基线参数)精化、干涉模型的抗差估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精度和可靠性的方法与建议。基于多幅欧洲空间局卫星ERS-1和ERS-2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将上述方法和算法成功应用到香港填海区域地表沉降以及台湾西部地区的地壳形变的研究中,相关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在书中。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及研究所测绘类专业研究生教学用书,亦可作为摄影测量与遥感、空间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和地球物理等专业的科技人员与高等院校师生的学习参考书。
第1章 综述
1.1 研究动机
1.2 本书所涉及的研究内容
1.3 本书写作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形变测量与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
2.1 概述
2.2 地表形变及其测量途径
2.3 InSAR的发展历史
2.4 InSAR的基本原理
2.5 当前卫星InSAR的应用局限性
第3章 基于差分干涉进行区域地表形变探测的数据处理
3.1 概述
3.2 SAR影像配准与重取样
3.3 干涉图像的生成
3.4 从干涉图中提取形变相位
3.5 相位解缠
3.6 干涉结果影像的纠正
第4章 干涉形变探测中的误差来源分析与误差模型
4.1 概述
4.2 SAR信号及干涉相位的统计特性
4.3 失相关引入的相位随机误差
4.4 相位解缠中的粗差
4.5 差分干涉中的误差传播模型
4.6 总结和结论
第5章 差分干涉中地形数据误差的影响分析
5.1 概述
5.2 实验方案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 结论
第6章 基于先验数字滤波方法改善干涉图质量
6.1 概述
6.2 InSAR中的频谱漂移现象
6.3 SAR图像的先验数字滤波算法
6.4 先验滤波实验及其结果分析
6.5 结论
第7章 基线参数的精确估计
7.1 概述
7.2 基线参数模型
7.3 基于地面控制点的基线参数最小二乘估计方法
7.4 地面控制点的优化布设
7.5 结论
第8章 干涉测量模型中的可靠性分析与抗差估计
8.1 概述
8.2 理论背景——干涉测量模型中的可靠性分析与抗差估计
8.3 基于可靠性分析的地面控制点(联系点)优化布设
8.4 干涉测量模型中的抗差估计
8.5 结论
第9章 卫星差分雷达干涉应用于区域地表形变探测中的研究实例
9.1 概述
9.2 香港填海区域沉降探测研究
9.3 与台湾9.21集集大地震相关的地壳形变探测研究
第10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