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图文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作者 袁南生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克里姆林宫曾劝蒋介石加入共产党,蒋介石虽没有同意,却被“选”为共产国际主席团名誉委员。蒋介石把儿子蒋经国送到苏联,蒋经国加入了共产党,公开谴责蒋介石是“革命的叛徒,帝国主义的帮凶”。后来,斯大林又亲自让小蒋回到老蒋的身边。

当毛泽东雄心勃勃要与蒋介石逐鹿中原一决雌雄,并希望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与支援时,斯大林心目中,同意中国的最佳人选不是毛泽东,而是蒋介石。

他们三个人,最先离开这个世界的是斯大林,最后离开这个世界的是毛泽东。斯大林在相当一段时间怀疑毛泽东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而在他去世后,真正的知己是毛泽东,毛泽东努力维护斯大林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声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莫斯科为毛泽东发的讣告/1

讣告原文的发现/3

一个美国人的最先发现/4

莫斯科最先介绍毛泽东生平的竟是一份讣告/6

毛泽东知道莫斯科为他发讣告吗?/8

讣告之谜留下的思考/10

第二章 斯大林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崛起/13

《遗嘱>之谜/15

斯大林崛起的第一部曲/19

斯大林崛起的第二部曲/21

斯大林崛起的第三部曲/23

第三章 蒋介石对苏俄的秘密访问/29

一个奇怪而又神秘的代表团/31

孙中山为什么选中了蒋介石?/32

共产国际劝蒋介石加入共产党/36

蒋介石眼中的托洛茨基/39

蒋介石对苏俄的印象/42

第四章 联合吴佩孚还是联合孙中山?/45

最先提出国共合作构想的是谁?/47

两个重要人物、两个重要报告/49

孙中山与20岁的苏俄全权代表的会晤/51

第一个苏俄赴华外交使团的失败/53

苏俄关于“东方拉巴洛条约”构想的失败/56

莫斯科由联合吴佩孚转向联合孙中山/59

历史性的宣言/61

第五章 毛泽东、陈独秀、蒋介石与斯内夫利特战略/65

马林的4次使华/67

毛泽东眼中的“斯内夫利特战略”/71

陈独秀眼中的“斯内夫利特战略”/75

蒋介石眼中的“斯内夫利特战略”/85

第六章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蜜月/89

                  

国民党历史上权力最大的洋顾问/91

斯大林和“中华民国的新纪元”/94

莫斯科援助下的黄埔军校/102

斯大林第一次给蒋介石派出军事总顾问/107

第七章 冯玉祥政变与斯大林对华政策的新重点/115

冯玉祥的左转与斯大林的援助/117

孙中山的北上和苏俄“赤化”北京的传言/120

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中国委员会的建立/124

毛泽东主持选派学生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28

胡汉民与斯大林探讨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的问题/133

斯大林允诺为冯玉祥装备40万部队/140

第八章 蒋介石的崛起和斯大林的支持/147

斯大林派来的使团怎样处理“中山舰事件”?/149

布哈林怎样看待《整理党务案》?/159

加仑再度来华和北伐大进军/164

帮助蒋介石,还是削弱蒋介石?/169

第九章 斯大林为挽救大革命而做出的努力/175

共产国际眼中的《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177

来自印度的斯大林的首席代表/180

斯大林为中国大革命开的第一个药方/182

罗易对付蒋介石的“灵丹妙药”/186

东征讨蒋还是继续北伐?/190

斯大林为中国大革命开的第二个药方/195

罗易指导下的中共五大/198

斯大林为中国大革命开的第三个药方/200

斯大林的指导和所谓“陈独秀主义”/209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仅仅是“右”吗?/214

第十章 莫斯科关于中国大革命的尖锐争论/217

共产国际历史上一次既动口又动手的激烈争论/219

斯大林同托洛茨基关于中国大革命的根本分歧/223

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关于中国革命观点的明显差异/229

季诺维也夫对中国革命态度的历史性转变/231

南昌起义后,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对中国革命的立场逐渐反转/233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关于中国革命的争论说明了什么?/239

第十一章 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工农苏维埃战略/245

毛泽东在罗明纳兹主持的会议上第一个发言批评陈独秀/247

苏维埃口号的提出/252

斯大林派来的德国暴动专家诺伊曼与广州起义/255

蒋介石政府对斯大林的报复/258

罗明纳兹的失宠与米夫的崛起/260

斯大林眼皮底下召开的中共六大/261

第十二章 斯大林和蒋介石角逐中东路/265

斯大林派兵和张少帅兵戎相见/267

六大中央高举起“保卫苏联”的大旗/269

大起大落的“立三中央”/270

第十三章 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另眼相看/275

是压毛泽东,还是抬毛泽东?/277

是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282

是肯定颂扬为主,还是打击排斥为主?/288

是重视王明,还是重视毛泽东?/293

是支持张国焘,还是支持毛泽东?/296

第十四章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幕后的角逐/301

斯大林和蒋介石“握手言和”/303

蒋介石派陈立夫密访斯大林/305

蒋介石亲自出马谋求与斯大林结盟/309

西安事变中斯大林谴责张学良/312

莫斯科和南京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319

斯大林让小蒋回到老蒋身边/322

第十五章 毛泽东领导地位的最终确立与斯大林/329

反蒋抗日、联蒋抗日和逼蒋抗日/331

共产国际批评毛泽东“采取了错误的步骤”/336

斯大林派王明、康生等回国/341

“捧着‘尚方宝剑’的斯大林的天使”/343

莫斯科在毛泽东和王明之间作出裁决/350

斯大林是否武器给了蒋介石,书籍给了毛泽东?/358

第十六章 毛泽东与莫斯科在皖南事变问题上的矛盾/365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和斯大林与毛泽东关系的升温/367

斯大林给蒋介石派来了新的军事总顾问/377

莫斯科认为蒋介石不是法国的贝当元帅/383

第十七章 盛世才:斯大林、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拉拢的对象389

斯大林出兵助盛世才作战/391

斯大林批准盛世才加入了苏联共产党/394

驻扎在新疆、穿中国军装的苏联军队/398

盛世才由亲苏联共转为亲蒋反共/400

蒋介石清除苏联在新疆的影响/403

第十八章 斯大林和毛泽东上下级关系的终结/407

                         

延安与莫斯科围绕保卫苏联展开的争论/409

毛泽东摆脱“国际指挥中心”共产国际的关键一步/416

毛泽东与共产国际的解散/421

季米特洛夫忘不了为王明、周恩来说话/425

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和成为中共指导思想的国际条件/429

第十九章 共产国际解散后的三强角逐(上)/435

毛泽东因斯大林来电而“大发雷霆”/437

毛泽东不知道的一个秘密/443

斯大林出兵中国的幕后交易/447

蒋介石对斯大林的重大让步/451

斯大林与杜鲁门在东北撤军问题上的较量/455

斯大林终于给毛泽东提供了几十万件武器装备/459

斯大林怀疑毛泽东是不是另一个铁托/464

开国前毛泽东与斯大林频繁的秘密交涉/472

斯大林向刘少奇敬酒/478

第二十章 共产国际解散后的三强角逐(下)/487

苏联为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而摇旗呐喊/489

毛泽东和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握手/494

斯大林同意毛泽东的建议:周恩来到莫斯科参加谈判/501

是首先解放台湾,还是首先统一朝鲜/511

斯大林鼓动新中国出兵援朝/517

斯大林不想在朝鲜停战/527

斯大林晚年与毛泽东的交往/535

第二十一章 结语:并非多余的话/539

              

毛泽东确实对得起斯大林/541

蒋介石晚年眼中的斯大林和共产国际/550

斯大林驻华代表和在共产国际任职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归宿/557

主要参考书目/565

             

修订版后记/571

重印后记/573

试读章节

科为毛泽东发的讣告

原文的发现

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的毛泽

东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而在福建前线逝世。

——《共产国际为毛泽东发的讣告》

1930年9月,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六届三中全会,远在井冈山的毛泽东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然而,他不知道,早在半年前,即3月

20日,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总部正式发表了一份讣告,沉痛宣告他因患肺结核在福  建前线去世。奇怪的是,仅仅过了约4个月,在共产国际代表、东方部主任米夫一手操持的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由于米夫的建议和支持,毛泽东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 委员。如果说毛泽东不知道共产国际为他发了讣告,人们还可以作出解释,但主管中共 事务的米夫来自于莫斯科,他理应知道共产国际已正式宣告毛泽东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 逝,他为什么提名和支持毛泽东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

而且,人们不理解,莫斯科为什么为活着的毛泽东发讣告?

讣告里究竟写了些什么?

 讣告是谁主张发的?是在上海的中共中央?还是共产国际?

长期以来,这在国际共运史和中共党史学中是一个悬案。

1992年,笔者在北京大学校友申长友博士的帮助下,在北大图书馆从国外购进的《国际新闻通讯》(英文版)的微缩胶卷中,终于找到了这篇讣告的原文,并将其全文翻译过来,讣告全文如下:

据中国消息: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而在福建前线逝世。毛泽东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最害怕的仇敌。自1927年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就以重金悬赏他的头颅。毛泽东同志因病情不断恶化而去世。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当然,毫无疑问,敌人会因此而感到高兴。

毛泽东同志出身于湖南省一个农民家庭。早在学生时代,他就领导了反对中国军阀的斗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他立即投身到了马克思主义的运动当中。1919年北京爱国学生发动五四运动以后,毛泽东在长江地区广泛开展了宣传运动。在安源煤矿,他建立了一个模范工会,为现在湘赣地区的工会和布尔什维克党培养了大批干部。

毛泽东同志从1923年起就是中共中央委员。他坚决反对党内的机会主义错误,在武汉时期特别是这样。当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遭到失败时,他违背机会主义领导者的意志,继续在湖南农民群众中战斗,1927年“马日事变”后,他在湖南发动了秋收起义。1928年初,他的军队和朱德同志的队伍会师,建立了工农红军。他们占领了湘赣边界的广大地区,并在每个地方建立了苏维埃。红军的活动严重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国民党派出邻省的7个军企图消灭这支红军。根据策略上的需要,毛泽东和朱德的部分红军撤离湖南前往广东和福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那里的革命运动正方兴未艾。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已在苏维埃的控制之下。由于毛泽东的进军,那些被打垮并被驱赶到粤东山区的红军和农民又重新开展了生气勃勃的斗争。去年夏天,国民党从6个省抽调6万多人的军队,又一次进攻毛泽东同志率领的红军。但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部队并未能赶走这支一万人左右的红军队伍。相反,战争使国民党军队不断崩溃,整旅整旅的士兵开小差,甚至起义参加了红军。

毛泽东同志是被称之为朱毛红军的政治领袖。他在其领导的范围内完全执行了共产国际六大和中共六大的决议。他还帮助揭露和清除了在城市贫民、农民和工人阶级中的某些人里存在的改良主义。这些改良主义思想是国民党“左派”、第三党以及陈独秀造成的。

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名布尔什维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战士,毛泽东同志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工农群众将永远铭记他的业绩,并将完成他未竞的事业。

这篇讣告刊登在共产国际官方公报《国际新闻通讯》(英文版)1930年第14期。

当时,毛泽东的正式职务是中共中央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代表(后改称政治委员)、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在此之前,毛泽东先后担任过的党内职务主要有:

中国共产党湘区(包括江西安源)委员会书记、中共三大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五大候补中央委员、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负责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中央特派员。

考虑到当时毛泽东在中共党内的地位,作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总部的共产国际为毛泽东发出讣告,应当说是相当破例的。

此前,中共的许多著名的领导人,例如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共北方区委书记,出席过共产国际“五大”的李大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北方局书记,出席过共产国际“五大”的王荷波;原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过共产国际“三大”、后与毛泽东一起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张太雷;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过共产国际“六大”并担任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的苏兆征等,他们在中共党内的地位当时都不比毛泽东低,有的显然还要高,并且他们都直接跟共产国际打过交道,但在他们英勇就义或因病去世之后,共产国际都没有在《国际新闻通讯》上,共产以国际的名义为他们发过讣告。

这说明,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给予了特别的重视。P3-4

序言

毛泽东和斯大林、蒋介石都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可以说,没有哪一位外国的领导人比得上斯大林在中国的影响,我国至今在一些城市仍有“斯大林广场”、“斯大林大街”,而没有以列宁、罗斯福、邱吉尔等人名字命名的广场和大街等就是一个证明。

袁南生的著作《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长达70余万字,首次把这3位著名人物合在一起写,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也填补了这方面研究和出版物的一个空白。

斯大林是苏联人,毛泽东和蒋介石是中国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把3个人联在一起写有什么依据?

斯大林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作为全世界共产党的总司令部——共产国际的最高领袖,对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崛起,曾有过特殊的影响。国共两党都曾得到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国民党曾要求加入共产国际,虽没有得到斯大林的批准,但却被共产国际接纳为同情党;克里姆林宫曾劝秘密访苏的蒋介石加入共产党,蒋介石虽没有同意,后来却被“选”为共产国际主席团名誉委员;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诞生、成长、强大起来的,她从成立的第一天就成了共产国际的支部党;毛泽东是共产国际的执行委员;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先后把自己的儿子送往苏联留学,蒋经国还在苏联加入了共产党。

可以说,斯大林和中国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分不开,和毛泽东、蒋介石的许多大事分不开。例如,斯大林的支持和援助,推动了国民党的改组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推动了冯玉祥参加国民革命;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坚定了蒋介石抗战的决心;下令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推动了毛泽东和蒋介石的重庆谈判;支持了新中国的成立;鼓动毛泽东出兵朝鲜抗美援朝,等等。这一切,在中国现代史、中苏关系史上当然留下了积极的影响。

当然,外蒙的独立,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出现,苏联在东北和新疆对中国主权的侵犯等,也同斯大林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斯大林曾以大国主义的态度对待蒋介石,也曾以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的态度对待毛泽东,这一切,在中国现代史、中苏关系史上不能不留下消极的影响。

在我看来,袁南生的新作《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有如下特点:

一、材料新颖。该书广泛利用了不少新的材料,特别是最新解密的档案材料,如《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介绍了以往鲜为人知的一些内幕和真相。例如,大革命时期,根据斯大林的决定,联共(布)中央成立了中国委员会,专门负责对中国革命进行指导与援助。一个国家的党,为了外国的革命事宜特意成立一个高层机构,这不能不说是罕见的。又比如,最新披露的档案证明,抗美援朝期间,斯大林曾派4万苏联红军赴朝作战,这一材料的披露,使以往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都不得不据此改写。

二、框架独特。该书既非完全以史为经,也不完全以论为纬,而是以毛泽东、蒋介石与斯大林、共产国际的关系为主线,以苏联与中国的国家关系为副线,注意史论结合,突出重点,错落有致。

三、见解独到。该书在描述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某些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如怎样看待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关于中国大革命的争论?斯大林究竟是抬王明,还是抬毛泽东?斯大林是否始终坚持城市中心论?大革命的失败谁应负第一位的责任,是陈独秀,还是斯大林?陈独秀主义的内涵是什么?米夫对毛泽东究竟是压,还是抬?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成为中共指导思想是否存在国际条件?等等,袁南生在书中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当然不见得都对,都站得住脚,但毕竟已具新意,可供读者参考和判断。

四、视野开阔。读者站在国际政治的大角度来描写毛泽东、斯大林和蒋介石。因此,读者阅读本书,不仅能了解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陈独秀、瞿秋白、王明、博古、张闻天、王稼祥以及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宋子文、顾维钧、蒋廷黻、蒋经国等人物在与斯大林、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史上所起的作用;能把握斯大林和苏联老一代布尔什维克革命家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以及苏联或共产国际领导人莫洛托夫、季米特洛夫、米高扬对毛泽东和斯大林、对国共两党、对中苏关系的态度;能分析列宁和孙中山对国共合作、中苏关系的影响;能洞察荷兰人马林、苏联人鲍罗廷、印度人罗易、德国人李德等,对斯大林、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心迹,而且也能对黄埔军校的创办、中山舰事件的发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经国从苏联回国、中国出兵朝鲜等一连串重大事件的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有所洞察和了解。这是一部视野开阔、角度新颖的著作。

五、雅俗共赏。该书在忠于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在言必有据的基础上,着力于文笔生动和语言流畅,既注重摆脱传统史学读物中常见的面孔严肃、语言枯燥的毛病,又注意避免时下流行的纪实作品过于发挥、难以为据的弊端。一般读者可以读它,因它通俗易懂、文笔流畅而显示了可读性;专业学者也可以读它,因它材料扎实、观点新颖而显示了学术性。

就20世纪而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成立、中国革命的胜利无疑是人类社会史诗中最惊心动魄、最引人入胜的篇章,而毛泽东、斯大林和蒋介石的关系;斯大林和国共两次合作;斯大林和新中国的诞生等重大问题,无疑是这一宏伟篇章中值得用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重要一页。

总之,这是一部融史料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读物。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来读,因为它的语言流畅、描述生动、文笔优美;我们更应该把它作为一部历史著作来读,因为它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披露了许多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内幕,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作者读研究生时叫北大国际政治系),是我的研究生。他毕业后,勤于笔耕,新作迭出,这是我近几年来,第四次为他的著作作序。他的新作《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既反映出他的学术功底,也显示了他的文学基础。我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并期待他再接再厉,不断进步。写这几句话,既是对作者的祝贺,也是对读者的推荐。

向 青

1998年2月28日

于北京大学中关园

后记

多年前,北大老同学秦千里就建议我以斯大林、共产国际与国共两党的关系为主线,以苏联政府与国民政府的关系为副线,写一本关于斯大林、共产国际和毛泽东、蒋介石及国共两党关系的书,思考多年,终于在前年开始动笔。由于千里君的催促,并及时提供有关资料,这部书稿终于草成。没有千里的创意和支持,就没有本书的问世。

我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导师向青教授,曾对我现在的这一课题的研究给予详细指导。一起从师于向青教授的弟子们,先于我毕业的,或后于我毕业的,在这个课题的研究方面早已有了可观的成果。刘德喜博士先后出版了《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苏联与中国革命》、《两个伟人与两个大国》等著作,申长友博士出版了《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张士义博士也发表了这方面的著作和论文。他们在这方面的成果,为我写作本书给予了很好的启发与参考,我在这里谨向他们表示谢意。

莫斯科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是斯大林、共产国际与毛泽东、蒋介石的关系,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度是禁区。近20年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苏联档案的解密,对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可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著作,相当大一部分学术味太浓、语言太严肃、文体太正经,因而影响了其可读性,换句话说,影响了读者面的扩大。本书尝试以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新解密的档案材料为基础,以力求有新观点为基本要求,以通俗易懂、语言清新、框架新颖为特色,以实事求是、可信可传为尺度,尽量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向青教授身体不大好,在他患病住院治疗期间,仍对他的弟子们的研究与创作给予鼓励和帮助,并抱病为我的书作序,使我们做学生的感动不已。2000年5月,向老师不幸因病去世,作为他的弟子,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指导,谨以此书献给他,愿他在地下安息。

我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导师潘国华教授,对我的学习和研究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指导,对本课题的研究,始终积极地予以鼓励,没有他的关心、体谅和指导,我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博士学业。这次修订再版,潘老师又亲自作序,作为弟子,我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的妻子丽娜和儿子加贝帮我打印书稿,付出许多辛劳,本书的完成出版,凝结着他们的心血。

党史专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姚金果博士对本书草稿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特此致谢。

本书虽然出版了,其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请广大读者同仁多多批评指教。

袁南生

2003年6月2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