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说心理学(活学版心理学中的知识和方法)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张薇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能够学会的心理学知识读本。

心理学是一门人人都需要了解的学科,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有它的影子,如果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我们的生活将会冈此而变得与众不同。

本书通过七部分的内容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蕴含着的心理学知识,这里面的很多例子我们可能非常熟悉,有些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有些甚至就是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

内容推荐

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心灵的探讨必将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问,因为人类最大的敌人不足灾荒、饥饿、贫苦和战争,而是我们的心灵自身。”心理学里听讲述的那知识和理论,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产生着作用。如果说获得-个美满幸福的人生可以有捷径的话,那么,了解这些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知识租哩论,就等于是获得了一条通向美好人生的捷径。

目录

第一章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

 旁观者效应:你是一个残酷的看客吗

 从众:和大家一样我才会觉得安全

 自证预言:天使就在我们心中

 亲社会行为:我们可以被训练得很友善

 侵犯行为:我们生来就是富有攻击性的动物吗

 人际吸引:更受欢迎的秘密

 去个体化:网络让我们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亲密关系:让我们一生纠结的情感

 归因:我们是怎么看世界的

第二章 行为反映出的心理学问题

 嫉恨他人,广泛猜疑:偏执型人格

 只有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依赖型人格

 他们拥有“隐身术”:分裂型人格

 追求完美的负担:强迫型人格

 温柔地“杀”你:被动攻击型人格

 难以抑制的表演冲动:表演型人格

 边缘的灾难,无底的深渊:边缘型人格

 整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自恋型人格

 他在回避整个世界:回避型人格

第三章 解读个性中的心理学

 防御机制:你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

 乐观和悲观:你的世界是晴天还是阴天

 无意识: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

 情感隔离:看不见伤痛,我就不再痛苦了

 投射:原来我讨厌的,其实是自己

 转移:我中了韩剧的毒

 自我价值不足:成功背后的自卑

 习得性无助:是什么让我变得如此软弱

 A型还是B型:你有固定的行为模式吗

第四章 透视内心世界中的心理学现象

 非语言信息:别想对我撒谎

 角色定位:我塑造了角色,还是角色塑造了我

 泛化:我害怕所有带毛的动物

 社会促进和社会懈怠:有别人在场时,我变得不一样

 偏见:无处不在的刻板印象

 维护自尊:我甘愿受罪

 拖累症:葛朗台的金钱意味着什么

 印象管理:世界是个舞台,我们都是上面的舞者

 服从权威:我们约定俗成的文化规范 

第五章 人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学解读

 依恋关系:我们内心中最深的温暖

 陌生人焦虑:害怕生人是因为羞涩吗

 第一反抗期:3岁时我就开始叛逆了

 青春期:是迈向成熟,还是走向混乱

 本我,自我,超我:“我”不止一个

 接纳还是强制:埃里克森的教养方式研究

 欺负弱者:是什么让孩子变成了“小恶魔”

 饮食障碍:食物是我最大的敌人

 中年危机:人生盛年期的心理变化

 自我的力量:人生成长的动力

第六章 爱意世界里的心理学规律

 救世主情结:我爱你,因为你需要我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我爱上了伤害我的人

 爱的分量:太多还是太少

 契可尼效应:难以忘记初恋的秘密

 激情爱:短命的浪漫

 触电:一见钟情的心理机制

 限制爱:最有魅力的爱

第七章 审视家庭中的心理现象

 离婚就等于离爱吗

 抛弃和重生:婚姻中的良药

 家庭价值模式:钱是扼杀爱情的凶手吗

 未完成情结:妈妈病了,孩子吃药

 婚姻魔术:白马王子变成了癞蛤蟆

 情感智慧:婚姻中必不可少的智慧

 家庭的牢笼:爱成了成长的阻碍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亲社会行为:我们可以被训练得很友善

人类作为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常常会在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我们的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周围的人都很友善,乐于助人。不过,我们周围的人并不总是能够表现出友善和乐于助人。

来到北京动物园游览的人中,很多人还会想起2002年在这里的黑熊身上发生的一幕。清华大学的学生刘海洋“为了测试熊的嗅觉”,将瓶子中的硫酸泼向了动物园里的5只黑熊。一夜之间,这个21岁的大学生变成了京城中的名人,人们纷纷将焦点聚集在他和他的家人以及他的母校身上,无数愤怒的人质疑:这样一个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为什么这么没有人性?

在硫酸泼熊事件过去五年后,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在这场灾难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救人英雄,他们中间既有被称做“最爱学生的老师”——为了营救学生而献出生命的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也有年仅9岁,在生死关头顾不上自己的伤痛,多次冒险解救同学,即使被压在废墟下,仍镇定地安抚吓哭的女同学,带头领唱《大中国》的小英雄林浩。此外,还有抛下学生第一个跑出教室,事后还义正词严的老师“范跑跑”……在同一场灾难中,人们的身上体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行为,有的在危难中即使牺牲自己也要帮助他人,有的则将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且认为“自私正是人类的本质”。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不同?我们再将时光倒退回5年以前,曾经的天之骄子刘海洋真的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吗?

生活中,我们总会时不时地帮助别人,或者得到他人的帮助,心理学家将任何以有利于他人为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称做“亲社会行为”。也就是说,生活中那些被我们认为是很友善的人,通常会具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我们总是有一种心理倾向:习惯于对那些受到更高文化教育的人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当大家得知将硫酸泼向黑熊的人居然是一名清华大学的学生后,产生的愤怒就可想而知了。不过,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会更多地具备亲社会行为吗?

人们怎样才能变得更友善?

进化心理学家相信,人们的亲社会行为取决于3个因素:亲属选择、互利规范、学习和遵从社会规范。亲属选择指的是出于人类的本能,我们在生死关头总是更愿意帮助那些和我们有血亲关系的人;互利规范则是指出于生存的需要,人们需要去帮助别人,因为只有你帮助了别人,在你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更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帮助。不过,这两个因素似乎都无法很好地解释刘海洋面对黑熊时的冷漠,以及地震中那些英雄人物的无私行为。人们究竟怎样才能变得更友善?也许1996年发生在美国一家动物园里的故事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1996年8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动物园中,一个3岁的男孩不慎掉入了猴山中。当时,这座猴山中有7只大猩猩。看到掉落的男孩,一只名叫宾迪的大猩猩将孩子紧紧地抱在了怀中,并把孩子放到动物园管理员可以够着孩子的地方,孩子最终获救了。关于这只“友善”的大猩猩这么做的原因,各个流派的心理学家各持己见。事实上,这只大猩猩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曾经被自己的妈妈遗弃,管理员养育了它。宾迪从管理员身上学到了养育的技能,而且它还因为照顾玩具娃娃受到过管理员的奖励。事实上,亲社会行为对所有的动物物种都是共同的,在这只名叫宾迪的大猩猩身上,亲社会行为甚至跨越了物种的界限。

虽然导致人们产生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学习和遵从社会规范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说,我们的友善行为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那些幼年的时候有过养育和照顾宠物经历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为一个友善的人。在硫酸泼熊事件后,《三联生活周刊》曾经对刘海洋的成长经历做了一个剖析,显而易见的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变得更友善、具备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从来都不是刘海洋学习的重点。尽管很多人对刘海洋的行为冠以了“冷酷”、“缺乏人性”等严厉的字眼,但是那些了解他成长经历的人却愿意相信,他的这一看上去难以令人理解的行为的确是出于“测试熊的嗅觉”这一单纯的科学实验目的。换一种教育的方式,他对待黑熊的态度可能就会截然不同。P12-14

序言

心理学这三个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一个太过于专业的名词。看看那些我们熟悉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罗杰斯……他们所做的研究、他们所得出的理论,听上去都很高深,甚至他们本人看上去都太有智慧了。心理学,离寻常的生活好像有点远,普通人也能学会吗?

事实上,心理学是一门人人都需要了解的学科,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有它的影子,如果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我们的生活将会因此而变得与众不同。

本书通过七部分的内容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蕴含着的心理学知识,这里面的很多例子我们可能非常熟悉,有些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有些甚至就是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们对这些现象见惯不怪,甚至会有一套自己的解释方法。

比如,一个人失足掉进河里,周围的人竟然都没有施以援手。我们可能会对这些旁观者大加指责,批评他们的冷漠和不作为。但是,当相似的情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可能也成了旁观者中间的一员,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解释?真的有那么多生性冷漠的人吗?还是我们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影响了?答案可能是后者。

又比如说,一个母亲刚刚失去了孩子,我们猜测她一定会嚎啕大哭痛不欲生,但是她没有,她照常生活、上班、下班、做家务,周围的人可能会称赞她说:“多么坚强的一个女人!”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心理学中的“情感隔离”这个概念,就会知道,这位母亲只不过是在用隔离情感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不让自己面对失去孩子这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她压抑了自己的悲痛情绪,但是被隐藏的情绪不会凭空消失,如果没有合适的处理方法,在一定的时候,这些负面的情绪还会跳出来,好比隐藏在活火山中的岩浆,不知道哪天会喷涌而出,造成伤害。

……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心理学里所讲述的那些知识和理论,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产生着作用。如果说获得一个美满幸福的人生可以有捷径的话,那么,了解这些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就等于是获得了一条通向美好人生的捷径。

作者

后记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有句名言:“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是只有一个很短的历史。”的确,心理现象的存在可以说伴随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但是,我们对它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研究却也只有区区百年的时间。面对这样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想用十万字的篇幅达到“图说心理学”的目的,显然是无法面面俱到。本书想要做到的,是通过有限的文字,向读者打开一扇认识心理学的窗口,通过这扇窗,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的知识,在这些知识的帮助下,获得一个美好的人生。

“心理学”的英文是“Psychology”,这个单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关于灵魂的科学。在希腊文中,“灵魂”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呼吸。古希腊人认为,人的生命是完全依赖于呼吸的,一旦呼吸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随着心理学学科的完善和发展,心理学成为了一门和心灵建设相关的学科。过去,我们认为“健康”二字的全部含义就是身体的健康,现在,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人们逐渐发现,身心两方面能够保持平衡、和谐,才算是真正的健康。正如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所说:“心灵的探讨必将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问,因为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灾荒、饥饿、贫苦和战争,而是我们的心灵自身。”

本书想要做的,就是和读者一起“探讨心灵的秘密”,让心理学的光辉,为我们打开生活的另一扇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