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布衣史官--万斯同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浙江名人研究大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朱端强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王羲之、谢灵运、骆宾王、孟郊、寒山、赵孟頫、黄公望、王蒙、茅盾、夏衍、郁达夫、竺可桢、童第周……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贯彻省委省政府号召推出的文化工程,推出了100位古今浙籍文化名人传记。本书为丛书之一,介绍的是布衣史官--万斯同。

内容推荐

万斯同,字季野,浙江鄞县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一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四十一年,年六十五岁。生而异敏。年四十五,遍读家藏书,博通诸史,尤熟明代掌故。康熙十七年,(公元一六七八年)荐博学鸿词,不就。后以布衣参史局,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又为尚书徐乾学纂读礼通考二百余卷。性不乐荣利,见人惟以读书励名节相切磋。及卒,门人私谥贞文先生。斯同著有石园诗文集二十卷,及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宋季忠义录、南宋六陵遗事、庚申君遗事、昆仑河源考、河渠考、儒林宗派、石经考、石鼓文考、群书辨疑、书学汇编、周正汇考、历代宰辅汇考、丧礼辨疑、庙制折衷、庙制图等,(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簪缨世家明史见证

四忠三节一义

武臣名儒

复社风流

万氏八龙

第二章 生逢易代避世吟诗

生在历史的边缘

清政府初修《明史》

少年奉庭训

角逐翰墨场

父亲之死

弱冠补史表

第三章 经世实学心路历程

谒师化安山

古松悲歌

转向实学

讲经之会

浙东学术之争

第四章 天生季野一代史才

《望云图》的风波

越城苦读《明实录》

分城咏竹枝

《明史》之前驱

转变,从修志开始

第五章 隐忍碧山堂修史前十年

清政府再修《明史》

昆山之旅

秋郊饯别

捉刀修史

交游与讲学(上)

《修史条议》的制定

促成《南疆逸史》

一代贤奸托布衣

第六章 江南会馆客修史后十年

史局之变

万钱修史

交游与讲学(下)

告别故乡的讲坛

愿成《明史》慰忠魂

颜李学派的朋友

南明历史的再现

一代风流尽

第七章 壮志未酬身后史事

横云山人《明史稿》

殿本《明史》的形成

库本《明史》的笔削

结语清代史学的建设者

万斯同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万邦孚年近四十却一直无子。他效仿当年孔子父亲的做法,到泰山岱庙祈求泰山之神赐他一子。不久,妻子果然生下一子。这孩子长大后魁梧奇伟,目光熠熠,朋友们都觉得他颇像岱庙里供着的泰山之神,于是就取名万泰。他就是斯同的父亲。

万泰,字履安,生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二月。邦孚艰于得子,自然十分珍爱万泰。自出生以来,万泰就一直随父亲辗转于北京、山东、福建、温州任内。直到万历三十九年(1611)才随父亲告退回到老家,这年,万泰已经14岁了。万历四十四年(1616),万泰19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补为宁波府学生,和同乡陆符一起入庠读书,两人也从此成为生死与共的好朋友。陆符,字文虎。也是宁波望族之后。两人都曾师从晚明大儒刘宗周,始终以名节自任,领导一郡士风,时人并称“万陆”。万泰19岁结婚,妻子闻氏是嘉靖朝吏部尚书闻渊的玄孙女。婚后的万泰“除诗书之外,唯事交游,生涯置不理”。闻氏相夫教子,侍奉公婆,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①

崇祯九年(1636),万泰乡试中举。这时,党社之风盛行天下。复社继东林党风而起,成为继续反对阉党、左右朝野上下政治和学术风气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其成员以东南为主,波及全国。他们曾先后在尹山、南京和苏州举行三次大会,与会者多达2000多人!刘宗周创讲证人书院于绍兴,提倡经世实学,抨击时政,浙东社风也随之兴起。万泰、陆符、董守瑜、董德称结社宁波,首开风气,合称“东林四先生”。他们与余姚黄宗羲、宗炎:宗会三兄弟,慈溪冯元飙、元飓兄弟等互相呼应,使浙东社事一时胜于浙江各地。

崇祯十年(1637),万泰进京参加会试报罢。秋天,他回到留都南京,参加了晚明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斗争。

这件事得从东林党人与阉党的斗争说起。明朝的“党争”始自万历时代。这时,朝廷先后发生了所谓“国本”之争和“挺击”、“红丸”、“移宫”等一系列本属说不清的宫闱小事。但围绕这些问题,代表不同利益集体的朝野人士便开始了反复的争斗和倾轧。万历二十二年(1594),考功主事顾宪成削职回到故乡无锡,邀约同乡高攀龙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他们除了提倡经世实学外,也讽议朝政,品评人物,首开“东林”清议之端。天启初年(1621),由于同情支持东林党人的官员纷纷复职掌权,东林势力达于鼎盛。尽管东林党人也属于官场内部的一大利益集体,但他们当中为人正直的读书人占多数。他们提倡读书,崇尚实学,关心民瘼,鞭笞腐败,其思想和言论很能引起当时正人君子乃至广大民众的共鸣。品味至今悬挂在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不难体会他们书生报国的情怀!

但是,东林党人一开始就具有太深的“党见”,他们标榜门户,排斥异己,这就自然使他们树敌太多。那时,熹宗尸位,小儿无识。宦官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互相勾结,控制权柄。反对东林党人的其他派别就逐渐投靠魏阉,形成与东林党人势不两立的“阉党”。于是,两党之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殊死较量。

天启六年(1626),“阉党”全面控制朝政,开始血腥镇压东林党人。他们刊布《三朝要典》,按魏阉之意大作“翻案”文章,上纲上线,首先将东林党人统统定为历史和政治罪人。编制《东林点将录》之类的黑名单,“照单请客”,罗织成罪,大肆捕杀清洗东林党人。一时之间,朝野上下,群小专权,忠耿罹难,冤狱遍地,暗无天日。这就是所谓天启“党祸”。有幸“党祸”持续不到两年,熹宗驾崩,思宗即位,是为崇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崇祯帝上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宦官魏忠贤赶出都城,魏阉畏罪自杀。时局很快就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原来被罢官离职的东林党人又纷纷官复原职,重新掌权。崇祯二年(1629),诏毁《三朝要典》,政治上为东林党人彻底平反。公布“阉党”罪恶,诏定为“逆案”。同样抓捕了许显纯之类罪大恶极的“阉党”分子,让被害东林党人的家属出庭申冤,为之一一昭雪平反。一时之间,东林复社又重新扬眉吐气!涉及“逆案”的党徒或遭到清洗,销声匿迹;或改换门庭,另谋出路。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清理“阉党”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人物漏网。他叫阮大铖,字圆海,怀宁(今安徽安庆)人。因风流倜傥、美髯飘逸,时人又称他“阮大胡子”。阮大铖为人十分狡猾。天启初,由行人擢给事中。这时候“阉党”和东林党斗争激烈。阮大铖靠巴结魏忠贤擢太常寺少卿。但又“阴虑其不足恃”,就故意装出与魏忠贤无关的样子。他每次谒见魏忠贤后,都要行贿魏忠贤的守门人,把自己的名刺(片)退回来,不留下巴结魏阉的把柄。所以,后来“逆案”定罪时,只是将他削职为民,并未从重处罚。阮大铖丢官多年,不甘寂寞。他最初也很想接近复社,改入清流,但几经努力都不被复社所容。

P17-19

序言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使人瞠目结舌!面对这么一块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人!

开辟鸿蒙,旧事难具论。但据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十万年前,“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动。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胜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透出了文明时代的曙光,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说。不过,与后来得到迅猛发展又逐渐被确认为华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势地位明显,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许就是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或者结果。

尽管到西汉,浙江一带仍被视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从较狭窄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经能够成为那曲多声部合唱中的一个声部了。春秋时期的范蠡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洞明世事的经济学家。而王充,则以他的《论衡》震动了汉末的京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两宋时期的两次从北到南的人口大迁徙,以及吴越钱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后来得以繁茂的关键。这其间的安史之乱,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长的关节点。自此,浙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开始得到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开发,优美的山水给了艺术家、诗人,乃至高士高僧无尽的灵感。浙江人才迭出,各展其技,已然引起全国的注意。艺术家王羲之、王献之、曹不兴、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燕文贵,文学家谢灵运、沈约、骆宾王、孟郊、寒山、拾得、罗隐、周邦彦,宗教界的智颉、杜光庭,科技界的沈括、毕昇、朱肱,都是对中国文化卓有贡献的人物。

南宋政权定都杭州后,浙江文化旋即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心进行了令人崇敬的表演。这一表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浙江素领风骚,对中国文化贡献卓著:在思想学术领域,涌现出永康学派陈亮、永嘉学派叶适等重事功、重现实的思想巨擘,他们的主张在今天仍然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王阳明的心学独树一帜,引领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滔滔洪流;黄宗羲对政治社会的深刻反思,击中了传统中国的根本弊病。而黄氏与章学诚,则为中国史学的重镇。文学领域,则有陆游、朱彝尊、龚自珍等大诗人,更有高明、徐渭、李渔、袁枚等与市民阶层有深刻联系能道时代之先声者,亦有刘基、宋濂、于谦等在政治领域大有建树且文学亦可观者。艺术大师也极多,如马远、夏珪、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陈洪绶等,不仅为一代名家,亦可为后世垂范。诸多的藏书家、刻书家和文献大家如范钦、严可均等为文化之邦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氛。在与海外文化的交流沟通上,浙江也处于领先地位:陈元祷、朱舜水为中国文化远流日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李之藻、杨廷筠、李善兰等则师法西方科技,开中国文化近代化之先声。

西风东渐,古老的中华从沿海泛起新浪。这一次在文化史上几可媲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浙江有幸再一次位居中国的发展前沿,浙江文化在20世纪再次放射出异彩。转型期的文化大师,浙江有了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而鲁迅更以其超凡的艺术感受力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举凡文学、艺术、教育、出版、学术、新闻,浙江无不人才济济,傲视全国,如茅盾、夏衍、郁达夫、吴昌硕、潘天寿、夏丐尊、张元济、胡愈之、钱玄同、陈望道、邵飘萍、曹聚仁等等,皆可谓自成一家的文化巨擘。在新兴的科学技术界,浙江亦出类拔萃,有竺可桢、金宝善、姜立夫、严济慈、童第周、赵忠尧等著名科学家。20世纪已经逝去,但我们完全可以期望浙江的文化在新千年发扬光大,再放异彩。因为时代需要,因为中国需要,我们更希望因为世界需要!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亦暂不入选。其中选目,若有不甚恰当者,希社会各界批评指正。

本丛书从创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真诚帮助,得到了诸多学术界前辈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亲属及有关人士的无私协助。在此良好氛围下,我们唯有在今后几年焚膏继晷,埋头苦干,将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好,庶几不负社会之公望!

是为序。

2003年春于杭州

后记

万斯同之所以一直吸引着我,是他那种不惜忍辱负重,为史学献身的精神。

我想,从古到今,史学本身从未成为“显学”,但又从未灭绝。中国史学的重要特质首先是“求真”二字。为了这一朴素而科学的原则,董狐、南史氏兄弟、司马迁等正直的史家,不惜以生命或荣辱为代价,非要把真实的历史留给后人。留住真实的历史从来不易。因为,真实的历史必然包括光荣与耻辱,伟大与渺小,并不能令所有的人都同时感到高兴。然而,如果失去了昨天的真实,我们就无法正确判断今天和明天的是非。所以,捍卫历史真实的人是值得树碑立传的。正因为有他们坚守在这块并非“显学”而且还必须“求真”的阵地上,中华民族尽管灾难深重,但却始终没有丧失自己独特的文明,始终没有丧失自己前进的勇气和智慧。

万斯同秉承古代优秀史家的风范和“浙东学术”的光荣传统,他摒弃功名,抛妻离子,隐忍史局,直到去世。图的也就是“求真”二字。由于他的加盟和无私奉献,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正史”——《明史》才得以在康熙朝粗具规模;由于他和不少同样正直的修史者们的努力抗争,官修《明史》才没有完全按照胜利者的意愿书写!从而基本保持了有明一代自“太祖起兵”到“永历狩缅”的历史真实,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诚然,万斯同作为清代著名学者,其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他人生的最大成就,正体现在其师黄宗羲的一语嘱托与评价:四方身价归明水,一代贤奸托布衣!

名人传记可有多种写法,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为力避与前人重复,且受篇幅之限,本书依然坚持自己的研究思路,在用淡墨勾勒传主万斯同生平事迹的同时,又重在点画其布衣修史的过程。从而突出这位明史大家独特的学术人生和时代背景。古人云:前修未密,后益转精。在丛书编委的书面指导下,笔者在写作过程中订正了自己从前研究的不少错误,这是好事。但由于才疏学浅,闻见有限,又难免会出现一些新的错误。这也是好事,因为有广大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承蒙浙江大学仓修良先生、中华书局俞国林先生、宁波大学钱茂伟先生的鼓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卢敦基先生和学兄董郁奎教授也对本书的写作赐教良多。图片制作,又蒙宁波市白云庄浙东学术陈列馆钱元明先生、云南师范大学李金绪先生、云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的大力支持。责编李育智先生反复编审拙稿,纠谬订误,多所匡正。谨此一并致谢。

笔者谨识于悔不孝斋

2006年6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