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台北逛街地图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的内容范围非常广,除了流行、老街、美食等旅游介绍之外,古蹟与博物馆的巡礼及异国风味的店家精彩介绍更是一般旅游书所没有的特点,藉此能与坊间的旅游书有所区别,提供读者深度的旅游资讯。

傲视全球的101大楼、弥漫旧时风华的大稻埕、南北小吃聚集的观光夜市、典藏历史精典的故宫……台北对於台湾人而言是个再熟悉不过的都市,但对她的认识却往往不如想像的深入。本书将透过镜头的影像捕捉,将台北光彩绚烂、古今并存的多元面貌一次呈现,让读者对於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都市有深入的体验与认识。书中包括时尚流行、老街回顾、美食天堂、异国情怀、知性人文等介绍,内容范围既广泛又不失其深度。

作者以一个摄影师的角度,发现许多台北人所遗忘的台北角落,藉着作者的镜头,读者可再一次体会台北的魅力之美。此外,对於来台旅游的外国人士而言,这更是一本全方位的台北旅游书。

内容推荐

当巴黎以文化艺术为特色,香港以吃及血拼作号召,上海以怀旧浪漫为宣传焦点的同时,台北人正努力寻找台北城的定位与身世。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城市必须以文化作为后盾;而文化则是绵延流长,延续社会的基本要素,无从轻易切断。在台北,我们看到中华文化的伸延与承传,也感受到城市正迈向现代化与造就文化特质的努力、理想与冲劲。城内一年四季来自海外与本地的艺文活动演展频繁、活络与多样性。台北开办了所有华人城市中的第一间琉璃博物馆、第一间24小时通宵营业的书店;举办华人世界中第一个“国际诗歌节”;台北还拥有蜚声国际的“云门”舞团……

本书为“逛街地图”系列之一,是黄仁达夫妇用心灵的眼睛去“观看”、去旅游的又一种书。在逛街之前,在本书的序中,作者讲述了台北的前世和今生。

目录

A 时尚 潮流 赶

A1 信义商圈

A2 东区时尚商圈

A3 微风广场

A4 衣蝶生活流行馆

A5 太平洋SOGO百货公司

B 巡城 踩街 舔橱窗

B1 中山北路

B2 万华老区

B3 大稻埕

B4 西门町

C 打牙祭 到台北

C1 阿才的店

C2 红玉餐厅

C3 鹿港老戏院怀旧餐厅

C4 福州新利菜馆

C5 鼎泰丰

C6 大鹏湾食堂

C7 银翼餐厅

C8 天健康食馆

C9 印第安侏罗纪啤酒屋

C10 中山区条通小日本城

C11 肥前屋日本料理

C12 圆山大饭店

C13 清真中国牛肉馆

台湾道地小吃10选

C14 度小月担仔面

C15 金峰鲁肉饭

C16 世界豆浆大王

C17 台南意面

C18 祖师庙原汁排骨大王

C19 阿吉鱿鱼羹

C20 布袋鲜蚵

C21 王记府城肉粽

C22 京兆尹

C23 南门市场

D 夜夜 夜之味

D1 士林观光市场

D2 宁夏观光夜市

D3 师大夜市

D4 饶河街观光夜市

D5 华西街观光夜市

E 波希米亚的天空

E1 ARTCO DE CAFE

E2 台北之家、光点电影院

E3 明星咖啡馆

E4 紫藤庐品茗中心

E5 云门Caf?

E6 诚品书店敦南店

E7 女巫店

E8 Blue Note 爵士乐酒吧

E9 奇踞翼堂

E10 “好文化”创意空间

E11 永康街

E12 沅河靛法式餐坊

E13 台北的诗路与情意

F 时光的雕琢 历史的痕迹

F1 台北故宫博物院

F2 士林官邸

F3 林安泰古厝

F4 十三行博物馆

F5 中正纪念堂

F6 林柳生纪念偶戏博物馆

F7 琉园水晶博物馆

F8 孔庙

F9 保安宫

F10 林语堂故居

F11 章太炎故居

F12 淡水红毛城古迹区

G 山城九份

附录 P.241

─10条台北主题商店街

─12家台湾茶庄

─20家中/西茶坊

─5家传统糕饼店

─12家特色咖啡馆

─12家台湾料理

─30家台湾道地小吃店

─12家怀旧中/西餐厅

─30家中华料理

─10家药膳养生料理店

─15家欧陆料理

─15家日式料理

─12家火锅店

─25家夜猫子宵夜店

─10家辛辣料理

─20家入围2006年台北牛肉面节的人气牛肉面店

─台北捷运路线图

─Map 1

─Map 2

─Map 3

─Map 4

试读章节

因师范大学而衍生出来的师大夜市,是当地学生与年轻人最爱流连的市集之一,也因此沾上了不少的文化气息与异国风味。

成立于1946年的台湾师范大学是培训语文、科技,运动、艺术师资的教育学院;同时,台师大历年来也为当地培育出不少杰出的艺术工作者,当下有名的现代水墨画家刘国松即出身师大艺术系。

师大规定学生住校,学生宿舍位于和平东路的校园旁,为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周边的小吃店、书店,餐厅、服饰小铺,美术用品装裱店等即应运而生。师大夜市指的是和平东路与师大路间,包括龙泉街及泰顺街一带小巷所组成的师生生活圈子。在这里越夜越热闹,区内散发出如巴黎左岸拉丁区味道的学生气质氛围;而所谓的“学生气质”,指的就是:平价!

师大夜市各式小摊五花八门,其中人气最旺的小吃摊首推位于龙泉街(近和平东路口)的“许记”,摊位设立至今超过20年。只独沽一味生煎包的“许记”卖的就是一直不变的好味道,师大学生年年有新面孔,但“许记”摊位前无时无刻的一长排人龙却已说明了一切。

卤味是台湾最受欢迎的零嘴之一,位于龙泉街52号的“灯笼”卤味小摊就是师大夜市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一,摊上以十多种中药材熬炖而成的老卤汁以其食材新鲜闻名,可以一试。

风格迥异的咖啡店也是师大生活圈中的特色,无数隐身在小巷横弄中的咖啡小铺都给抹上一丝丝的人文气息。而开在师大路80巷口老榕树下的Roxy Jr,Cafe在哆嗦的叶声中,则平添了一份慵懒的气氛。

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中心是台湾最早成立招收海外学生学习华语的机构之一,外籍学员的聚居也带动了师大夜市的异国风味,特别是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以及印度等各式平价小吃店遍布在横街窄巷中,是考验味蕾辣味接受度的最佳“实验据点”。例如师大路59巷中7号的“泰平洋”即标榜各款快炒$100的泰式料理来吸引学生;而同巷的“希腊左巴”,“新天堂意大利厨房”及49巷中的“乌顶关东煮”等,则提供不同的口味选择。

台湾近一两年来流行价廉物美的港式茶餐厅,位于泰顺街26巷51号(近龙泉街口),于2006年初开张的“阿飞正传”茶餐厅是夜市中最新人气据点;餐厅的取名灵感显然来自王家卫的同名电影。以香港老电影海报装饰的“阿飞正传”店内最特别的是一张悬挂在2楼墙上,李小龙在1950年代还是童星时参与演出的“人海孤鸿”旧海报。李小龙过世已超过卅年,但仍魅力不减,影迷无数,从旧海报中即可看到他自少就散发出的一脸傲气。

中西美味合璧的茶餐厅创自香港,今“阿飞正传”内即以港式特饮“鸳鸯”(咖啡混奶茶),干炒牛河、星洲炒米粉及波萝包等平民餐点伺候客人,而餐厅也成了师大人出游香江前首先“熟习”港味的试点。

此外,在师大附近的青田街及金华街一带,至今仍保留着不少建于1920至1940年间的日式老房子。从日据时期起这里就是教授与文人住宅区,今漫步在老树成荫的幽静弄巷中,只见隐身在灰矮墙后的黑瓦斜顶矮木屋,在绿丛中依然显得一派悠闲与静逸。欲重温从前念书时代的快乐时光,及率性过夜猫子生活的日子,或想感受台湾特有的日式巷道文化与氛围,我们会推荐师大夜市。

P139-141

序言

台北之名最早由钦差大臣沈葆桢建议,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经清廷钦准;3年后知府陈星聚拟定建城计划,台北城在1884年(清光绪十年)、费时6年鸠工建成。这是清代最后官准兴建的城邑,也是台湾史上唯一的方形石城。

1844年甲申中法战争后,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移师台北府;5年后刘铭传上疏建议将巡抚行署改建于台北府,并全面兴学,修建官署,自此台北政经勃兴、商贾云集、衙署林立,进入成长繁荣的轨道,并奠定自己作名台湾政经中心的地位。

台北建城虽然只有短短一百多年,但却有着层层叠叠的历史烙印:从早年唐山过台湾,到建埠的艋(今万华区)、大稻埕;从日据时代的西门町与条通区,到美丽现代化的林荫大道中山北路的铺设;从沙鸥水田到成为一个万象都会,均印记了台北一路走来的时光历程;而在21世纪初崛起的最新地标101高楼,不只改变了台北的天空景观,也隐喻了台北人自信心的高涨。此外,淡水河口八里区的史前十三行博物馆、保存良好的淡水镇荷兰人红毛城遗迹、悲情山城九份的淘金传奇,以至于清末国学大师章太炎避居台北等等事迹,都丰富了台北城的历史文化轨迹。

华人城市中独有的巷弄文化,不单在台北给保存下来,而且更被发扬光大。遍布市内的千百条横街小巷中,除流露出左邻右舍间的紧密相处关系外,且处处商机活现,充满了旺盛的生命活力。而纵横交错的里弄虽显得杂乱无章,令游人方向难辨,但却像台北的拥挤交通一样:乱中有序,序中带乱,成了本地的特色。

台北的天际线虽称不上漂亮醒目,但却是一个尺度大小适中、交通便捷及适合安步当车漫走的宜人城市。城中大小公园遍布,绿化成绩斐然;陋巷中盘根老榕树老早已绿叶如盖,春夏间园中杜鹃、樱花绽放绚烂,花颜柔媚;秋冬则枫红染地,路边栾树上橘色小花迎天招展;色彩随着四时变化,不断装点着这座外表印象呈灰色的城市。而台北人大多热心有礼,常笑脸迎人,这也是台北的特质。

台湾传统饮食文化大多源自海峡对岸,特别是闽南区域及江浙一带;唯经百数十年的相融磨合,在今天的台湾料理中,我们可以品尝出客家、广东及大和食风的影子。台湾以小吃多样化出名,除路边小摊外,人声鼎沸、灯火通明如白昼的夜市,也是追寻百数十种道地庶民口味的最佳窗口。

上海与台北应是舶来品咖啡饮料最早登陆的华人城市,唯台湾的咖啡文化却是中华区域中发展得最成熟的地区;特别在台北,装潢各显特色风格的咖啡馆遍及各大街小巷;水准不俗的卡布奇诺与道地味美的酸梅汤、豆浆及乌龙茶和谐并存;各式咖啡饮品早已完全融入当地饮食文化版图,成了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巴黎以文化艺术为特色,香港以吃及血拼作号召,上海以怀旧浪漫为宣传焦点的同时,台北人正努力寻找台北城的定位与身世。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城市必须以文化作为后盾;而文化则是绵延流长,延续社会的基本要素,无从轻易切断。在台北,我们看到中华文化的伸延与承传,也感受到城市正迈向现代化与造就文化特质的努力、理想与冲劲。城内一年四季来自海外与本地的艺文活动演展频繁、活络与多样性。台北开办了所有华人城市中的第一间琉璃博物馆、第一间24小时通宵营业的书店;举办华人世界中第一个“国际诗歌节”;台北还拥有蜚声国际的“云门”舞团……

在近30年间,台北的中产阶级已渐成形,城中的小布尔乔亚阶层已有条件追求时尚生活的多元化与精致度。也许,从传统文化的累积中,再结合本地济济创意人才的现代理念,以更宽广的胸襟与视野,塑造出更明显的特色:“东方式文化创意”,就是台北自写传奇,增加国际能见度的新方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