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子评传(修订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燎原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诗人,他超越了时间、甚至超越了空间,所以他永存…… 海子是一个既不可重复,也无法效仿的诗歌英雄。他的独一无二来自将个体生命直接化为诗歌光焰的渴念,来自他孤军深入的勇气和“只能如此”的语言形式。

作者把海子还原成一颗真正的太阳,拨开迷雾,喷射出万丈光焰。可以说,《海子评传》是一次诗性创作,是一部独特的诗篇。因此,燎原和骆一禾、西川一起,甚至是以后二者所不具备的“完形”能力,终于把“海子”这部具有创世意味的长诗写完了。

于是,一个海子才真正变成了十个海子。

内容推荐

《海子评传》是一位诗人用优美如诗的语言,在讲述着另一位诗人的足迹与诗心。以诗的灵性,再现了诗的精灵,这样的上乘力作,非大手笔莫能为之。燎原老师的诗词、诗评、诗研作品很有影响力,有这样的知音为之作传,这对于海子,是一件有着再生意义的大事情。

目录

修订本前言/001

序言 西川/003

第一章 春天,十个海子/001

第二章 “风吹在海子的村庄”/010

1 查湾:落日中的山岗/010

2 你的母亲是樱桃,我的母亲是血泪/019

3 形形色色的造访者/031

4 西川:安抚了逝者魂灵的《海子诗全编》/038

5 高河中学/041

第三章 北京:大学时代/045

1 三位安徽现代文人的背影/045

2 在古典哲学的黑暗王国/047

3 浩瀚夜空中的先秦星相/050

4 骆一禾:朝霞派遣的使者/054

第四章 烈日烤红的北方平原/064

1 《河流》:从水中划上北方陆岸/064

2 《传说》:北方心头难受的火啊/068

3 泅泳在《但是水,水》中的玄武/073

4 家园洪水中的龟王/080

第五章 雨水中的草原与麦地/087

l 追随:高原腹地的三幅风景/087

2 欢乐顽劣的先锋少年/093

3 学院派的技术主义时代与王/100

4 麦地:刀子割下的良心/107

5 诗坛上尴尬的“傻弟弟”/117

第六章 在昌平的孤独/121

1 昌平:没有回声的寂寞/12l

2 B·阳光灿烂的初恋/125

3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129

4 S·“对我有无限的赠予”/139

第七章 大地上的放逐/147

1 南方冬雨中的浪子叶赛宁/147

2 江湖水暖的四川之旅/156

3 A与P:妹妹和姐姐/164

4 在西藏:今夜拉萨河没有女神/166

5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175

第八章 《七部书》:焚身于太阳的幻象/184

1 《太阳七部书》的缘起/184

2 《七部书》概要/190

3 《七部书》核心的太阳/200

4 诗学文论:《七部书》之外的第八部/219

第九章 形而上死/229

1 几个相关的事件/229

2 桃花的幻象和七份遗书/234

3 “适时而纯洁的死亡”/245

第十章 后缀:一个备注/255

附记/259

试读章节

    4 诗学文论: 《七部书》之外的第八部

《太阳七部书》在当代诗歌现有的概念中,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悬疑.比如它文体上的小说、诗剧形式,海子本人从当代诗歌现场,向着中古、远古艺术文本“倒退”的缘由等等。

要清晰地了解这些问题,伴随着《七部书》而产生、1987年断断续续所书写的《诗学,一份提纲》,以及他的日记等诗歌文论,便成了一个重要的参阅文本。或者,事情并不仅仅如此,这些完全为高密度的太阳光子所充斥,综合了各种超凡精神现象的描述和艺术现象考察辨析的文论,与《七部书》的各篇有着等量的意义,乃至超过了其中诸如《大札撒》这类篇章。进一步说,它应该是海子“太阳系列”中一个自成系统的单元. 《七部书》之后的第八部。

在这部文论中,基于对人类精神艺术这样一个大空间中的综合考察和理解,海子把有资格进人太阳家族谱系的诗人和作品分为三个级次。

第一级次的是那些光华四射的天才型诗人:雪莱、叶赛宁、普希金、荷尔德林、爱伦·坡、马洛、克兰、狄兰、韩波,以及凡高、尼采等(海子把人类历史上那些杰出的思想家、艺术家、小说戏剧作家,都纳入他自己的诗人的概念中)。他们都是天才型诗人,但又基本上都是短命的天才.是那种将造化赋予一个杰出艺术家一生的能量,压缩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作疯狂挥霍的那类。他们被指定进入上帝的快车道,由命定的、犹如星球战乱的体内生命机能控制而身不由己。疯狂、野蛮、尖锐、直指本相。高能量的超密度压缩使他们的写作时时处在爆炸的临界状态,继而导致生命的彻底爆炸——不是当即焚毁,就是成为白痴。诸如凡高、荷尔德林的诸多作品,就是在已经进入神经癫乱状态而尚未完全成为白痴时的创作。这样的创作,已经处于爆炸的前兆中,因之其自身便呈示着爆炸碎片的光芒、气浪和致命性。这样的艺术家的命运是悲惨的,他们被上帝安排在这个地球上.似乎只是为了在爆炸的临界状态说出那道破天机的一句,走出那赤道般的一段,然后,随之被上帝收走;或如荷尔德林那样“被上帝废弃不用”。海子称他们为王子——太阳之子。

这是最让海子激动和热爱的一种诗歌生命类型。因为“他们悲剧性的抗争和抒情,本身就是人类最为壮丽的诗篇。他们悲剧性的存在是诗中之诗。他们美好的毁灭就是人类的象征。”海子在他们身上所看到的,正是相互问完全吻合的他自己。因而,他进一步这样说到: “我珍惜王子一样青春的悲剧和生命。我通过太阳王子来进入生命。因为天才是生命最辉煌的现象之一。”

第二级次,便是高出王子之上的“终于为王”者。是“伟大的顶峰”。人类艺术史上能够进入这一级次的,是荷马、屈原、米开朗琪罗、但丁、歌德、莎士比亚这极少的一类。在他们身上,不存在“天才”这一概念的表述。他们体现的,是父性的纪念碑式的创造力,完形能力,亦即“亚当型巨匠”。

在海子的诗学文论中.他又把艺术家的创造性人格分为三种类型:母性式的,王子型的,父性的。

母性代表着大地的实体,具有幽暗、迷醉、深刻、复杂、性爱的舞蹈和肉欲的放逐,对于沉溺、深渊、死亡的天然趋向。

父性则代表着原始生命力与大地合而为一的主体力量,呈示人类生命的上升趋向。父性人格的建立,就是生命从大地沉溺性的束缚力这种母性实体中的挣脱。与天才型王子偏执于自身原始力的悲剧性生存——天才和魔鬼、地狱深渊、疯狂的创造与毁灭、欲望与死亡、血、性与宿命……等等而不能自拔相反,父性创造人格与原始力量间的关系是正常的,具有对这种原始力量稳健的控制能力。并以此进而战胜沉溺趋向上的母性——把女儿、母亲变为妻子——亦即把一切变为自己的上升能力。用直观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他们矗立于大地而指向天空——这正是人类艺术形态中,那种纪念碑和金字塔的造型。

P219-220

序言

2000年初,我曾在《扑向太阳之豹·海子评传》附记的结尾写到:“也许,海子诗歌的价值还将显示这样的可能,如果这部《海子评传》将在光阴的流逝中失重,那么,当会有其他人书写的、更为结实的版本问世。”果然,在这部书于2001年出版的三四年之后,又相继有两本关于海子生平传略的通俗性读本出现。其中之一,是在海子生平的框架上,一种小说笔法的演绎。

这无疑说明了海子诗歌的召唤力,但尚还不能表明, 《海子评传》已经“在光阴的流逝中失重”。其实这两部海子传略中的一些书写线索,就是来自《海子评传》中既有的路径和考证。而就在2005年8月底,我接到了海子的小弟查训成的电话,说他在合肥开了一个书屋,打算把《海子评传>作为“主打产品”,希望我能帮他进一批书。而据我所知,此书早已没有了库存。于是,便向他推荐了上述两本书。查训成说这两本书他和家人都看过,但他愿意经营的,还是这本《海子评传》。

果真是“书有自己的命运”,20多天后的9月中旬,时代文艺出版社突然打来电话,希望能重新出版这部《海子评传》。我想,这无疑是源自出版社的角度上,对于这部书专业性的市场判断和预期。没错,就在几天前,我还偶然在网上看到出访国外的西川等诗人,与数位海外诗人通过网络,同国内诗作者的一场对话。其中一位提给“西川老师”的问题是:哪里能买到<海子评传》。

而此时,这部《海子评传·修订本>的修订工作已经开始。

此书原版本共26万字,这次经过压缩和增补后约21万字。压缩掉的,基本上是萦绕在原版主干上的枝蔓性信息;增补的,则是有关海子本人的主干信息。譬如修订本第九章第二节《桃花的幻象与七份遗书》中,对海子另外四份遗书的增补,以及与之相关的纵深资料——这实际上包含了海子当年自杀时的详尽信息。因着当事人当时的顾虑,这一内容,是在原版本的写作中既已涉及,却又无法获得的。只是在该人士看到已出版的《海子评传》,对书中的表述产生了认同感后,才提供了这些资料。书中其他资料的增补,大多都是基于类似的信息反馈。我想,这应是对历史真相更确切的还原。

这一切,都使这部书进一步地走向结实和准确——这正是我心目中评传类作品最重要的品质;也是我正在写作中的《昌耀评传》所遵循的准则。是的,它不但应给出传主生命世界的纵深风景,还应是研究者们可信赖的援引考证依据。 

                 2005年10月7日 凌晨·威海

后记

1994年,青年散文作家苇岸那篇《怀念海子》的长文,在列举了叶赛宁去世后,俄罗斯的国家和人民在给予了他们天才诗人的种种礼遇后继而写道:“关于海子,我们应该做的还很多:世上应该有一部《海子全集》,应该有一本海子传记……”作为海子生前在昌平的友人,苇岸此文当时是应《诗探索》编辑部为海子逝世五周年编发的一个纪念专辑而写的。而又一个五年之后的1999年5月19日,39岁的苇岸在昌平去世。这个事实,除在我的心中陡然增添了一道黯然的阴影外,我不知道其中是否还有某种宿命的因素。

圣徒式的虔诚纯净的写作,往往使一个人的生命变得短暂——就在写下这句话前的1999年12月5日上午,我突然接到了远在青海的诗人昌耀的电话,他以一个生命几近油枯灯灭的微弱音息告诉我,他已到了肺腺癌晚期……昌耀是属于但丁那种“九死一生黄泉路”上活过来的诗人。他今年64岁,但在我看来正值自己生命和写作的黄金时段。然而,挺过了几番--人生大劫的他,不曾想到又会遭逢病魔的追魂索命……

这就是人类那些艺术圣徒的命运。并不是命运和他们过不去,而是他们把自己献在了代表人类追逐终极光明的祭台上。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弃却尘世的幸福,但一进入圣徒的轨道便身不由己。海子在他诗歌的太阳中自焚,昌耀的诗歌之灯则用自己的血脂为燃料。多少年来,他们的诗歌不时摇撼着我,并在我写字的右手上发出信号。

我不能像他们那样在写作中搭上自己的性命,这是因为造化没有派给我那一资格。面对圣徒我只是一个庸人,因此,我并不认为我是书写海子评传最合适的人选。

所以,1997年,当北京一位陌生人先是打电话,继而又专程来威海约我做这件事时,我都未能应诺,并向其举荐了我认为是书写这部书的最合适的人选……事情就这样捱到了1999年初,当由两年前的陌生者已变为熟人的胡志勇,此番又拉上新华社的张修智再次敦促我,并提供了书写这部书的基本条件时,我终而也从他们的执拗中获得了信心——他们与海子不曾有过任何关系,却为之倾注了如此的心意;还有正在安庆师院读书的丁再胜与谢轶群同学,在陪同我的采访中,竞完全把这当成了自己的一种义务……而更多的人对于我从事这一工作的协助,以及对于此书的期待,更是难以一一详述。这一切所表明的,正是海子诗歌超凡的精神召唤力.及其与一个时代高尚心地的契合。

诞生了海子这样一位诗人的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新诗自形成以来最为激动人心的诗歌时代。我熟悉那个时代,更熟悉海子由北方平原腹地的长安,走向大地之巅的青藏高原那样一幅大背景。我自己,就是从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到青藏高原,而走过我的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的。我是在青海学会了喝酒、骑马,并在黄河源头午夜的星空下流连。

一切都不遥远,我现在仍能立时回到以往那辽阔的日子中,就像此刻我仍能轻易地回到80年代那一气象万千、星汉灿烂的中国先锋诗歌场景中一样。正是那一让人振奋的场景,才为海子这位少年天才诗人的倏然升起提供了基点。而这部关于海子的评传,也当是对那一诗歌时代主体精神的记写和致敬。

1997年,苇岸期望中的《海子全集》由《海子诗全编》的出版得到回应。

2000年,他期望中的“海子传记”将由这部《海子评传》又一次得到回应。

这些,并不是对某一个人意愿做出的响应。它由一个诗人的价值所决定,是时间对这种价值要求的归还。也许,海子诗歌的价值还将显示这样的可能,如果这部《海子评传》将在光阴的流逝中失重,那么,当会有其他人书写的、更为结实的版本问世。              

         2000年1月17日凌晨2点30分于威海神道口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诗人,海子是最好的。

               ——杨炼(伦敦)

海子——我的因辉煌而苦难而幸福的兄长,我咆哮不宁的内心终于被你照亮了。

               ——钱光斗(斯坦福大学)

海子纯净的人格,执著的追求,对自由的热爱,永远是我心中的诗。 

 

               ——乐黛云(北京大学)

海子是一个既不可重复,也无法仿效的诗歌英雄。他的独一无二来自将个体生命直接化为诗歌光焰的渴念,来自他孤军深入的勇气和“只能如此”的语言形式。对于那些以消费态度对待诗的人来说,海子的质量是太大了。大到足以磕掉他们所有的美学牙齿。

               ——唐晓渡(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