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果树志》系列图书中的一卷,《草莓卷》是对草莓属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份阶段性总结,也是一部我国首次全面系统反映我国草莓事业发展的科学论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果树志(草莓卷)(精) |
分类 | 生活休闲-家庭家居-家庭园艺 |
作者 | 邓明琴//雷家军 |
出版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果树志》系列图书中的一卷,《草莓卷》是对草莓属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份阶段性总结,也是一部我国首次全面系统反映我国草莓事业发展的科学论著。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草莓的经济意义 1 第二节 中国草莓的科研进展 4 第二章 草莓起源与进化 12 第一节 野生草莓早期栽培史 12 第二节 栽培草莓起源与进化 15 第三章 草莓属植物分类和种的描述 20 第一节 草莓属植物的分类沿革 20 第二节 草莓属植物种的描述 23 一、森林草莓 二、绿色草莓 三、黄毛草莓 四、裂萼草莓 五、西藏草莓 六、五叶草莓 七、纤细草莓 八、东北草莓 九、日本草莓 十、蝦夷草莓 十一、饭沼草莓 十二、东方草莓 十三、西南草莓 十四、伞房草莓 十五、麝香草莓 十六、弗州草莓 十七、智利草莓 十八、卵形草莓 十九、择捉草莓 二十、凤梨草莓 第四章 中国草莓栽培历史与现状 33 第一节 中国草莓的栽培历史与生产进程 33 第二节 中国草莓栽培产区分述 35 第五章 草莓形态特性与生物学特性 51 第一节 茎、叶、根 52 第二节 花、果实、种子 55 第三节 花芽分化与休眠生理57 第六章 草莓栽培与贮藏加工 61 第一节 繁殖与育苗 61 第二节 栽培形式 63 第三节 栽培制度 71 第四节 病虫害及其防治 74 第五节 贮藏与加工 81 第七章 中国野生草莓资源 85 第一节 中国自然分布的野生草莓资源 85 一、黄毛草莓 二、五叶草莓 三、纤细草莓 四、森林草莓 五、东北草莓 六、绿色草莓 七、西南草莓 八、东方草莓 九、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 第二节 国外引入的野生草莓资源 97 一、森林草莓 二、绿色草莓 三、饭沼草莓 四、日本草莓 五、蝦夷草莓 六、西藏草莓 七、麝香草莓 八、弗州草莓 九、智利草莓 十、红花草莓 第八章 草莓品种 104 第一节 中国选育的品种 104 第二节 中国的地方品种116 第三节 中国引入的品种 129 试读章节 草莓是果树中鲜果上市最早的水果,素有“早春第一果”的美称。露地栽培时,我国从南到北的果实成熟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草莓鲜果上市之时,正值各种水果淡季,鲜果奇缺,草莓以其红果绿萼、色泽艳丽、味美香浓而捷足先登。草莓也是果树中栽植后结果最早、周期最短、见效最快的水果,应用设施生产则周期更为缩短。露地、地膜、小拱棚、中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多种栽培形式的搭配(彩图1~彩图7),可拉开鲜果上市时期,使草莓鲜果供应期延长至半年以上,北方为12月至翌年6月,南方为10月下旬至翌年5月。由此大大缓解了露地集中上市的突出问题,既减少了损失,又满足了需时供应,取得了显著的价格优势。同时利用成熟时期及价格上的差异加强远运外销,增加收入,如四川成都的冬草莓通过空运销往全国许多城市。 草莓植株矮小,适合保护地栽培,这一特殊优势使草莓成为近20年来我国果树业中发展最快的一项新兴产业,是我国许多地区农村经济中典型的“短、平、快”致富项目。草莓栽培现已遍及全国各地,北自黑龙江,南至海南,东自江浙,西至新疆均有栽培,并涌现出了许多有名的草莓县(市)、草莓乡(镇)、草莓村及草莓种植大户,在一些地区草莓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河北保定和辽宁丹东是全国最早发展起来的两大草莓基地,目前全国有名的县市级集中产区主要有河北的满城、辽宁的东港、山东的烟台、江苏的句容和连云港、上海的青浦和奉贤、浙江的建德和诸暨、四川的双流等,它们已成为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大城市的草莓鲜果供应主产区。据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统计,2003年我国草莓栽培面积约为7.6万hm2,年产量约134万t,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河北、山东、辽宁为全国最大的草莓产区,其次是甘肃、四川、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吉林、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将草莓与其他作物问、套、轮作,如实行草莓与其他果树间作、与水稻轮作、与棉花套种等(彩图8),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开辟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发展草莓生产的好路子。草莓与幼龄果树如苹果、梨、桃、李、枇杷、葡萄间作,一方面可以短养长增加前期收入,如草莓与葡萄问作一般比单作葡萄每亩*年增收1000~2000元,另一方面草莓根系浅,与果树争夺肥水不明显,还可起到覆盖地面保持水土的作用;草莓可与水稻、蔬菜及其他农作物轮作,且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南方多与水稻轮作,北方多与小麦、蔬菜轮作,如草莓与菜豆、甘蓝、瓜类等蔬菜轮作,不但能充分利用土地面积和保护地栽培设施,而且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收益。草莓株矮且较耐荫,可与玉米、棉花等高秆作物套作。草莓果实成熟采收时高秆作物尚处于幼苗期,对草莓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在夏季高秆作物的适当遮荫还有利于草莓的越夏。 我国草莓栽培中虽然有些农户创造了亩产达到或超过5000kg的惊人记录,但与世界草莓生产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平均单产仍较低。目前露地栽培每亩产量一般为500~1500kg,高者可以达到2500kg,拱棚栽培产量为750~2000kg,南方塑料大棚栽培‘丰香’每亩的产量为1000~1500kg,北方日光温室栽培‘全明星’的产量为1500~2000kg,栽培‘弗吉利亚’的产量为2000~3000kg。单位面积产量与品种、栽培形式、栽培技术、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总体来看,我国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如栽培相同的品种‘丰香’,北方的日光温室中产量也普遍高于南方的塑料大棚。就产值而言,与市场供求、成熟期、果品质量、投入成本等因素关系很大,各种形式的保护地栽培明显高于纯露地栽培,以2003年春季收入为例,南方塑料大棚每亩产值约为0.8万~1.8万元,北方日光温室每亩产值约1.0万~2.0万元。近20年来草莓栽培效益一直较好,且较稳定。P2-3 序言 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在重庆召开了《中国果树志》编写工作座谈会,会上组成了《中国果树志》编辑委员会,并讨论落实了29个专志的主编单位,其中草莓部分由沈阳农业大学主持,负责组织撰稿工作。 1985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召开了《中国果树志·草莓卷》(以下简称《草莓卷》)第一次编写工作讨论会,由邓明琴主持。会上成立了《草莓卷》编辑委员会,讨论了由主持单位提出的编写提纲和草莓记载项目、标准、方法草案。 1987年,在南京召开了《草莓卷》第二次编辑委员会会议,讨论已完成的部分初稿,交流了两年编写过程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会上提出的主要问题是我国草莓野生资源未曾有专人涉足研究,在分类方面尚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资料匮乏,不能满足《草莓卷》编写志的要求,因此,编写工作搁浅。 我国野生草莓资源丰富,种类较多,而这部分内容又是《草莓卷》中的重点。因此,为了弄清我国野生草莓的种类和分布,沈阳农业大学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对我国野生草莓资源进行了较系统而深入的考察收集,并利用植物学性状观察、染色体倍性鉴定及分子生物技术分析手段,发现了1个国内未曾记载的二倍体新种东北草莓Fragaria mandschurica Staudt,并对国内分类书中少有提及的二倍体野生种绿色草莓F.viridis Duch.进行了详细记载描述。通过近20年的努力工作,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调查记载,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与从国外引入的野生资源进行对比观察,基本搞清了我国野生草莓的种类,使我国自然分布9个野生种上升到11个。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达到了编写志的要求,令我们备感欣慰。 2001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召开了《草莓卷》第三次编写工作会议,由邓明琴主持。鉴于原编委均已先后离退休,有的身体不好,有的忙于其他工作,有的已去世,所以请原编委或单位推荐合适人选,经酝酿协商,改组了编辑委员会。由于最初拟定的编写提纲已不再符合要求,又重新编写了提纲,进行了讨论,并对任务进行了分工落实。 2002年,先后陆续交稿。部分编委对稿件进行了互审,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在此期间由邓明琴、雷家军对稿件进行了多次反复修改、补充、调整、统稿。成稿后,由董启凤等对全书进行了进一步审查修正,于2004年7月交稿。 《草莓卷》共分8章,总论7章,即: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草莓起源与进化,第三章草莓属植物分类和种的描述,第四章中国草莓栽培历史与现状,第五章草莓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第六章草莓栽培与贮藏加工,第七章中国野生草莓资源。各论1章,即:第八章草莓品种。《草莓卷》重点介绍了草莓属植物的种类和特征、中国原产和引入的野生草莓种类和特征以及草莓品种资源等内容。草莓属植物种类记载20个,中国原产野生草莓种类记载9个共34份资源,中国引入野生草莓种类记载10个共27份资源。草莓品种资源共记载246份资源,其中中国选育的品种33份、中国的地方品种40份、中国引入的品种173份。此外,《草莓卷》对草莓的起源与进化、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我国草莓的栽培的历史与现状也进行了论述和总结。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与木本果树相比,更易兴衰变迁。栽培种大果凤梨草莓Fragaria×ananassa非我国原产,直到20世纪初传人后我国才开始有草莓栽培,至今不到100年的历史。从1915年引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草莓仅在大城市市郊有零星栽培,未能得到重视。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引种较多,草莓作为木本果树的问作物逐渐有了少量的商品生产,在我国曾一度有所发展。但1966~1976年的十年动乱期间,我国引入的草莓品种资源几乎丧失殆尽。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欧美、日本引进的一些新品种,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栽培形式也由原来的单一露地栽培转变为露地与多种保护地形式并存,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使草莓成为我国果品生产中发展速度最快的种类之一。从最初的零星栽培、中期的缓慢发展、到现在的快速发展,我们在编写《草莓卷》时尽力使内容既包括了历史沿革,也反映出我国草莓科研生产发展的最前沿。 《草莓卷》是对草莓属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份阶段性总结,也是一部我国首次全面系统反映我国草莓事业发展的科学论著。由于栽培种凤梨草莓原产欧洲,为了使《草莓卷》的内容体系更全面、更系统、更具学术价值,本书在草莓的起源与进化、草莓的种类与分布方面必须引用部分国外资料。另一方面,未见我国古书对草莓有记载,古书中所记载的均是草莓近缘的蛇莓属Duchesnea和悬钩子属Rubus植物。因此,在这些方面,《草莓卷》与《中国果树志》其他卷(尤其原产我国的果树种类)有较大的不同。 《草莓卷》从接受任务到全部完成,历经20余年,各编委也竭尽全力。我们在内容和格式上都做了反复多次修改,目的是要尽力使之完善。尽管如此,限于人员、知识、时间、精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一定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和错误,我们热忱希望海内外同行提出宝贵意见,批评指正,为不断完善《草莓卷》和发展我国的草莓事业做出贡献。 在《草莓卷》即将出版之际,我们应该感谢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董启凤研究员的认真反复审稿以及在出版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帮助。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站李莉同志与各地方部门多方联系,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在撰写过程中,也得到了诸多单位、同仁的支持与帮助,多数已在提供材料照片人员中列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方成全同志、中国林业出版社的编辑为《草莓卷》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谢。 《中国果树志·草莓卷》编辑委员会 2004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