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战将星张贤约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战将星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马辂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贤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本书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这位开国中将在延安保卫战、西北战场等血火交融的战役中的勃勃英姿、文才武略和卓越功勋。全书纵横捭阖,跌宕起伏,既有背景映衬,又有细节刻画,以史叙事,事中见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启迪性。

内容推荐

六霍暴动 风起云涌 大别山腹地走出热血青年

一路杀伐 转战入川 惯打硬仗恶仗

飞越天险 三过草地 挑战生死极限

敌后抗日 纵横驰骋 先遣司令威震冀西

临危受命 卫戌延安 拼死激战七昼夜

铁马秋风 浩瀚大漠 率部随王震将军入疆

权重位显 不尚浮华 高龄踏向边海防

——这,就是这部传记告诉我们的开国中将张贤约的传奇经历。本书纵横捭阖,跌宕起伏,既有背景映衬,又有细节刻画,以史叙事,事中见人,颇具可读性和启迪性。

目录

第一章 大别山之子

第二章 转战鄂豫皖

第三章 纵横驰骋在巴山蜀水

第四章 千难万险长征路

第五章 在援西军

第六章 在刘邓麾下

第七章 延河交响曲

第八章 延安保卫战

第九章 决战大西北

第十章 和平年代的战将风骨

主要参考资料

写在后面

试读章节

张贤约经历了这件事的全过程。由于同“肃反”三类主要对象(白军中过来的、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都不沾边,他有幸没有涉“案”,未被“肃”掉。但他见到的太多了,许多上级、战友一个个在他眼前永远地消失了,连自己素来崇敬的许继慎、周维炯、肖方也未能幸免。他迷茫,他疑惑,他更加感到刀绞般的心痛。

他多次见到保卫局来人,一个个凶巴巴的。他们把部队集合起来,宣布某某是“改组派”,某某是“第三党”,然后命令部队用绳子捆起来送保卫局。那时没有洋手铐,抓人就用绳子五花大绑。

作为警卫排长,他经常带领战士站岗,看到抓人的场面也就很多。先抓大的,后抓小的,越抓越凶,许多连排干部也被卷进去抓起来了。其中有不少是张贤约所熟识的面孔。

尤其令张贤约震惊的是肖方的被害。政治保卫局本想直接去三十四团团部抓十二师副师长兼该团团长肖方,鉴于此前已抓了十二师师长许继慎,担心引起肖方警觉,遭到反抗,便以开会的名义诱骗肖方到会,会上突然宣布肖方是“改组派”,不容分辩立即逮捕。张贤约正奉命在门外执行警卫任务,忽见会场剑拔弩张,像捆猪一样把肖方捆在门板上,迅速抬走。肖方没有反抗——与其说来不及反抗,毋宁说是压根儿就没打算反抗;他也没有喊叫“冤枉”,也许认为喊也没用;他在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的清白。

但张贤约分明看见捆在门板上的肖方被抬走时,在门El露出了一丝苦笑,并对他投以深情的一瞥。

张贤约心里说不出的难受。他人伍后一直在肖方领导下打仗,对这位能征善战、智勇双全的首长十分敬佩,言谈中常以跟随这样的团长、师长为荣。他怎么也不相信,这样坚定的共产党员会是反革命的“改组派”!反革命为什么同敌人作战那么勇敢?

他心里很难受,当时差点掉下泪来。然而他咬了咬牙,把泪水忍住了,他把疑问和不满压在心底,装出一副平静的样子。

他必须这样做。他明白,这时候决不能流露出丝毫异常情绪,一旦失态,脑袋难保。这是什么时候啊?一切乱了套,简直发了疯!谁敢问一句“为什么”,追一句“有没有证据”,就休想活命。张三和李四见面说句话,搞不好回去就被当成“改组派”抓起来;几个战士相邀买张饼充饥,立马就是“改组派的吃喝委员会”;连一块吃饭、一块玩耍、一块上厕所,都要被怀疑,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今天“肃”别人,明天就可能自己被“肃”掉。

对于肖方的被害,张贤约心痛万分。然而有什么办法呢?不要说他一个小小排长救不了肖方,地位多高的人也救不了肖方,只能自投罗网,白送性命。在张国焘的“铁拳”面前,有多少威名赫赫的人物撞得粉碎啊!许继慎、周维炯、庞永俊如何?徐朋人、戴克敏、曹学楷如何?舒传贤、王效亭、陈奇如何?不是一个个惨遭“清洗”、死于非命吗?令人震惊的是,红四军军长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后来竟然也被扣上“改组派”的帽子,杀害了。

在这样的氛围中,张贤约要保住自己的脑袋,只有闭起嘴巴,谨言慎行,处处小心,该学习的学习,该训练的训练,该打仗的打仗。而他的许多战友却没有他这样幸运。他所在的三十六团连以上干部被全部“整肃”,无一逃脱厄运。

对这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张贤约终生未忘。晚年提起肖方,犹自崇敬不已;提到许继慎、周维炯、肖方这些红军将领的不幸遇害,犹自嗓音哽咽、老泪盈眶,令在场者不胜唏嘘。

不过,他也从历史中引出了一些教训。他后来的部下说,张贤约脾气急躁,表情严肃,训起人来劈头盖脸,甚至骂粗话,但决不计小账,决不背后说坏话,决不打击报复,即使对犯错误人的处理,也总是采取慎重、宽大的态度。这恐怕与他对当年“肃反”中滥捕滥杀的做法内心反感有关。  P26-28

后记

这是一部传记。

一部战将传记。

一部开国将军的传记。

也就是说,书中虽然写了将军的一生,但主要部分是传主的战争经历及赫赫战功。有“战”即长,无“战”即短;有“战”则浓墨重彩,无“战”则淡然带过。

我一向顽固地认为,战将的舞台在战场上。凭借这个风云变幻、辽阔宽广的舞台,战将展演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出神入化、扣人心弦、异彩纷呈的战争活剧;随着战火硝烟的消散,战将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他们的地位高了,权力大了,但其经历的传奇性、精彩性却不复存在。因此,战将的华彩乐章是在战争年代,战将所以格外受人崇敬是由于他们的战功,战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也是他们在战场上所表现出的忠心赤胆、大智大勇。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平时期的将军是无法与战将相提并论的。

提起张贤约将军,年轻的读者朋友也许感到陌生,但在回顾党史、军史、战争史时,又有几人不知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晋冀鲁豫痛击日寇、延安保卫战、西北三战三捷、进军新疆等重大事件?而在这些事件中,张贤约都是亲历者、见证者甚至是主要角色。譬如,要讲西北战场,讲第一野战军战史,讲新疆和平解放,那就无论如何绕不开张贤约这个名字。本书的功能,就是再现在这些血火交融的重大事件中,驰骋在千里疆场的张贤约将军的勃勃英姿、文才武略和卓越功勋。

一个人的历史可以成为一个时代的历史的缩影,一个人的历程亦可以成为更多人的人生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传记承载着其他文体所不具备的负荷,它对社会人生的褒扬或批判是其他文种难以比拟的。当然,决不是说本书即达到了这样的水平,而是说这应该是传记作家应该追求的目标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那么,在快餐文化成为时尚,追星作秀成为潮流,“戏说”历史、消解崇高、亵渎英雄之作充斥媒体的今天,再来描述几十年前战场上的一位战将,还有什么现实性?还有何种借鉴意义?还能够被接受吗?

的确,这世界变化真快,时间只有一维性,且不可逆转,任何时代都属于历史的范畴,任何人的经历都不可能被别人重新来过。但是,历史的发展总有轨迹可寻,人的经历也有精神传承。新中国诞生前的革命战争和诞生后的和平建设,是一部鸿篇巨制的上下篇,虽然面临的基本矛盾、主要任务有根本的区别,但就精神层面说却是血脉相连,一以贯之。老一辈革命家几十年前创建和培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今天依然是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困难、矛盾和问题的决胜法宝。讲改革开放,讲发展,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讲惩治腐败、廉洁自律,哪一点离得开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实现小康,哪一点离得开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我想,这就是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重温“两个务必”,并在全社会强调弘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着眼点吧!

以前人警示后人,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正是本书的主旨。

当本书画上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笔者要对为本书作出贡献的同志表示感谢。

感谢刘欣同志。他是我的战友,与我在总后政治部宣传部共事有年,后任军事交通部军代表局政委。他是一位学者型的干部,给我的突出印象是酷爱读书,素喜钻研,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党史等学科均有造诣,言谈、为文每有创见。前几年中共党史人物传记丛书确定为高级将领分别立一小传,他承担了撰写张贤约传的任务。在撰写过程中,他不仅采访了将军本人及夫人、子女,而且不辞辛劳,走南履北,走访了将军的许多老战友和历任秘书,在查阅资料收集素材的基础上,写成了文稿。当我受托撰写此书时,他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将稿件连同参考书籍、档案资料、采访笔记、录音带一并提供给我,使我得益匪浅。特别是当时对已入耄耋之年的老同志的采访笔记和录音,真是太宝贵了。因为几年过去,这些老首长大都故去了。如果不是刘欣及时进行了抢救性采访,我今天想采访也做不成了。

感谢张晓光同志。他是张贤约将军的小儿子,与我同年入伍,小我两三岁,现任总后直属供应保障局政委。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一个大单位工作,同院居住。在闲谈中,我出于对党史军史的爱好和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经常与其谈到西北战场,谈到他的父亲。正因为有这样的便利条件,张贤约将军去世后,我提出为将军立传事,晓光极表赞同,并征得两位姐姐和哥哥张星的同意,随即对写作书稿给予了许多支持和帮助。

还要感谢总后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甘海斌、后勤指挥学院副政委张保全、张贤约将军的秘书孙兆昊、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侯健飞以及总后直属供应保障局刘乔森、王英志等同志。没有他们的关注和从不同方面的大力支持,此书是不可能完成的。

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前夕,于卢沟桥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0:58:39